《明朝第一弄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 第6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倭国剑圣这个头衔其实也是有量化的指标的,那就是杀人的数量,塚原卜传就是砍了二百多人,才得了剑圣的名号,其后的柳生也差不多。作为剑圣的养父,塚原安干砍的人没那么多,但刀下也有近百冤魂了,身上的杀气是毋庸置疑的。

“哒哒哒……”如同急雨落在荷叶上一般,塚原的步伐飞快,脚下的木屐没有对他的行动造成丝毫妨碍,这声音反而会给对手带去压力。

要是遇到个胆子小的,说不定就直接被震慑住,以至于反应缓慢,然后被他一刀给砍了呢。塚原在倭国砍的那百来人当中,不乏这样死的冤枉之人,双方的剑术可能相差不大,生与死的差距就在于实战经验。

擂台是临时搭建的,却很宽敞,足有七八丈见方,塚原双手持刀,刀柄在腰际,刀锋紧贴着身体右侧,口中吼声不绝,数丈距离转瞬而过。这样的气势看得观战者都倒抽了一口冷气,为他的对手捏了一把冷汗。

倭人也不光是口气大,手底下确实有两把刷子,而台上那人八成是近卫军的少年兵,能否抵挡得住这样老资格亡命徒呢?

“是迎风一刀斩!”

“要胜了。”

眼见着塚原已经冲到了对手身前,而他的对手却还在发呆,八成是被吓住了,倭人们都是大喜,胜仁甚至已经开始琢磨,万一塚原没收住手,杀伤了对方之后,该如何解释善后了。

观战的终究只能看个热闹,塚原可没他的同胞们那么乐观,疾冲的过程中,他一直盯着对手的眼睛。所以,他很清楚,对手不是在发呆,发呆的人,眼神中不会闪着亮光,对手分明就是很兴奋才对。

塚原脚下不停,心中却有些惊疑不定,是有陷阱?还是……他咬住了牙,不管有什么,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拉开距离,只会给对方施展暗器的空间!眼见对手已经进入了攻击范围,他将太刀高举过顶,又是一声断喝,腰腿发力,就待一刀砍下……

下一刻,他惶然后退!

因为对手终于有了动作,比起他咋咋呼呼的迎风一刀斩,对手的招式相当平淡,他只是平举陌刀,往身前一划。

一分长一分强,除了后世武侠小说中的套路之外,实战中,长兵器都是很占便宜的,尤其是如同陌刀、马槊这些华夏利器。

正德拿的若是普通的长枪,塚原肯定不会这么狼狈,哪怕是日本大枪他也不怕,直接斩下去就是了。

普通的木杆长枪,或者竹枪,只会一刀两断,就算是日本大枪那样斩不断的武器,他也有信心应对。一路疾冲的惯性,加上他汇集起的全身之力,足以硬碰硬的将对手的武器崩开,然后切入内圈,展开连绵不绝的攻势,最终取得胜利。

但是,面对陌刀,他就没这个信心了,看到老大的刀片在面前摇晃时,塚原甚至有一种错觉,自己一刀斩下去,刀刃可能会直接崩坏。

武器上的便宜还不算致命,最关键的是,对手不是菜鸟,塚原看得分明,握着刀柄的那双手相当稳定,好像手中的刀不是三十几斤的陌刀,而是一把普通竹枪似的,举重若轻!

此外,对手对战机的把握也相当好,出刀的时机,刚好是塚原将发力而未发力的时候,再早一点,塚原就可以从容变招,再晚一点,他的力道就蓄到了巅峰,就算武器落了下风,也未必不能拼一下。

可现在,他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仓惶后退,以避开对手的锋芒。

气势是此消彼长的,塚原一退,他的对手却是紧逼而上,手中寒光闪烁,长刀化成了一道道霹雳,如惊涛骇浪般向他扑了过来,把他打得狼狈不堪。

倭国的剑道之所以招招抢攻,不留余地,跟倭刀本身的特性是大有关联的。刀很锋利,适合砍劈,但刀身狭长,却不适合防守,所以,倭国剑道讲究有进无退,招式简单,以气势震慑对手。

但是,当山寨遇上正版,倭刀就哑火了。

!#

《》

最新章节 第753章 天外飞仙的由来

■和倭刀同出一源,陌刀的招式也很简单,和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的三板斧好有一比,无非砍劈,横扫,斜刺而已,不比倭国剑道高明多少,但威力却要大得多了。

小说里常见的三尖两刃刀,说的其实就是陌刀,一般来说,用这种武器的人,武力值都是最高的,比如西游记里的杨戬就是如此,唐末的勇将李嗣源也是一样。

原对陌刀威力的体会是最深刻的。从对决开始到现在,时间并没过了多久,他却已经满头大汗,狼狈不堪了,再不复施展迎风一刀斩时的威势。

他不是不想反击,在对手挥动兵器的时候,用迅捷的身法切入,拉近距离让长兵器无法施展,这招他确实也想过。但是,对手的兵器挥舞的幅度并不大,陌刀本身的重量就已经决定了威力,只要不是连人带马的砍骑兵,那就根本不需要抡圆了。

对手一直平端着陌刀,时而挺刺,时而挥斩,原找不到丝毫破绽可供利用,只能被动挨打。

至于从陌刀,甚至对手头上跳过去,凌空攻击什么的,原连想都没想过。他只是长得象青蛙,却没有青蛙的跳跃力,这时代也没有那种平地跳起来两三丈的轻功,他最拿手的迎风一刀斩,也不过是脚离地半米,借着前冲之势发出斩击罢了。

后退,后退,再后退······开战至今,原甚至连一刀都没砍出去,同时他也不敢招架,对手挥动长刀的幅度虽不大,可却隐隐带着风声,足可见其力道如何。只要那刀不是空心的,对方的力量就远在他之上,加上武器的优势,格挡只是自取其辱罢了。

盛唐早已消逝,距今已有数百年·别说倭人,就算中原人,也很少有人记得各种唐刀的威力了。倭人理所应当的将学来的东西,当成了自己的·并且深以为傲,觉得倭刀是最强力的兵刃,甚至不少中原人也对此表示了认同。

如今,真正最强力的神兵复现,人们都是惊讶发现,原来倭刀也不过如此罢了,带着防身还好·拿着上战场,纯属找死。上了战场,哪里有这么多空间可退?如果前锋已经逃出数丈之远,那么后阵一定会彻底溃散,若是不退……

不需要架设了,因为原已经无路可退了,擂台再大,毕竟也只是擂台·不可能让他无止境的绕圈子,不知不觉中,他发现·自己已经被逼入了死角。

他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跳下去认输,要么冲上去拼命,两个选择都不是他想要的,拖时间,等对方的力气耗尽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只要能获胜,倭国人是不会在乎面子之类的东西呢,他们崇尚的是唯胜利论。

但现实就是这么无奈,不认输的话,他只能返身拼命了。

沉腰坠肘·原握刀的双手上都爆出了青筋,他瞬也不瞬的看着对手,心中默数着对方的招式……

后退半步,已经踩到了擂台的边缘,不过却避过了对方的一记直刺,然后略略侧身·让过了刀光划出的半弧,然后,他眼中凶光一闪,时机到了!

下一招会是,也只能是横斩,之前他不想拼命,所以只能后退,可要拼命的话,这种就是时机,冲上去,只要能挡开那记横斩,就有机会切进内圈,就能获胜!

这招他已经在脑海中盘算过很多次了,动作做得也相当流畅,一个箭步蹿了上去,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引起了观战者的一片惊呼。

惊呼声中,陌刀坚定的横扫而至,原立刀身侧,准备硬抗。

“当!”一声巨响,刀上传来的力量超乎了他的想象,在那一瞬间,他甚至听到刀刃崩裂的脆响,没等他仔细分辨,声音到底出自哪把刀,就已经站不稳身形了。无可抗拒的力量,排山倒海而来,将他连人带刀直接扫飞。

正面战斗,靠的终究还是力量和速度,技巧什么的只是细枝末节,身在空中,原猛然领悟了这个道理,他努力伸着腿,想要找回平衡,重新踏足擂台之上,然后卷土重来,反败为胜。

可是,他的努力是那样的可笑。从形象上来讲,在半空中伸着腿的剑圣大人,仿佛一只被煮了的青蛙;实际上,他也没有再努力的必要了,因为对手的第二刀已经继踵而至,呼啸的风声告诉原,这一刀的力量全然不在第一刀之下!

他绝望的闭上了眼睛,连挡的心思都没有了,脚踏实地都没挡住第一刀,现在怎么可能挡得住第二刀?祖先们都是骗人的,明国的勇士很■很可怕,才不是传说中那么懦弱无力呢,否则自己这个身经●战的剑圣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刀风近身,呼啸声却突然变大了,随后,胸腹间传来了一阵剧痛,同时,台下又传来了一阵惊呼声……

只是那痛感不是预想中刀锋入体的撕裂感,而是被重锤敲击的闷痛,轻飘飘的飞在空中,原惊奇的睁开了眼睛,发现在击中前的一刹那,对手侧转了刀身,用刀脊把他拍飞了。

妇人之仁,原忍着剧痛,露出了一丝冷笑,中原人强壮归强壮,可骨子里还是好面子,爱假仁假义的,今天放过了自己,来日回到老家,自己一定会让他们后悔的,不就是陌刀么?以为日本仿制不了么!

败者没有服输,胜者也很郁闷,黑巾后面传出了一个年轻的声音,很不满的抱怨道:“切,什么狗屁剑圣啊,这么不禁打,白白浪费了朕这么多心思,真……”

对方后面还说了什么,原已经听不到了,他一边惊异着对手的年龄,一边有一种要吐血的感觉,自己这个剑圣,居然败给了一个少年,这真是······

“咕咚!”然后,他真的吐血了,从两丈多高的擂台上掉下来,换谁来都得吐血,何况,他挨的那两刀也着实不轻,这一下算是伤上加伤了。像是口破布袋一样摔在地上,原吐了口血,连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没动静了。

“……”台下一片静默。

倭人们都被吓傻了,虽然没象正德那样报号,可原确实是剑圣,不掺假的那种,结果两刀就被人搞定了,他们完全没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一个个都变成了雕像,傻傻的站在那里,甚至没人去看一眼原的伤势。

大明的围观众的心情跟正德差不多,本来还以为会看到一场龙争虎斗呢,结果过程除了开始和结尾还算有点趣味,过程一点都不精彩。那个倭国剑圣东跑西窜的折腾了一阵子,最后一下就被解决掉了,这倭人也太弱了点吧?

好半响,才有人高声喝彩,声音有些苍老,却中气十足:“好一个天外飞仙,好一个一剑无血,好,这名号太贴切了!”

“对哦,确实是天外飞仙啊,那倭人不是实打实的飞下了吗?”

“嗯,血也是落地的时候才吐的,一剑无血倒也恰如其分。”于平淡中发掘趣味,喝彩之人的话倒是说到了众围观者的心里,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看来候德坊又可以出新段子了,西门大侠和倭人剑圣决战紫禁之巅,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倭人剑圣被西门大侠一记天外飞仙打败···…你们说,这个段子如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小说、听评书也是一个道理,听得多了,自然就寻摸出套路了,有那老书友立刻受到了启发,随口就编出一段故事大纲来。

“好,再好不过了,我看也不用劳动候德坊诸位先生的大驾了,陈先生,就你来吧······以你的大才,做说书先生,可比算命有前途多了。

“这样啊······”陈先生捏着长须,唏嘘道:“其实,贫道和候德坊的掌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