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重生手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豪门重生手记- 第50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到承平十七年的春天,他的健康情况的确是有点不容乐观了。只好称病罢朝,缩回静宜园休息,将一切争议封存搁置,等到皇帝病好时候再说了。

蕙娘整个冬天,有闲暇都在部署蒸汽船的研究工作,她以宜春票号的名义对外招揽人才,高薪厚禄,自然也是吸引了一批能人巧匠来投。至于之后的事,便交给杨七娘去做了。当然还有宜春票号的一些例行公事,以及海外战略的调整等等。因大秦禁海的关系,如今几处宜春海外据点都只能勉强维持经营,虽说票号不必做赔钱生意,但运输银两也是有成本的,乔家人还想裁撤几处据点,以适应随着禁海政策而来的海商衰退,为蕙娘一言否决。如今她在宜春票号威权日重,又有桂家鼎力支持,乔家人亦不好多说什么。横竖吕宋一带的特许公司,已使宜春号赚得盘满钵满了。

待到开春以后,权世赟捎信过来哭穷,和蕙娘算了一笔鸾台会的开支账:虽说各地产业都有出息,但少了暴利的火器线,香雾部、清辉部等地的开支,哪里是同和堂等产业能够支持得住的?他甚至都说到裁撤广州分部的份上了。

蕙娘看了,不过付诸一笑,转头从自己私房里就支出了二十多万两,权世赟对她的态度深感满意,也就安稳了下去。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夏天,此时歪哥已经十岁,朝中已有各色人等为女儿提亲,均是高官大族的女儿,蕙娘亦大有岁月之叹。和权仲白商量过了,便去问歪哥意思,歪哥还是老话,反正一切听父母指挥。

如此看来,不到计划成功,权家再无痛脚的那天,歪哥对自己的婚事估计都是这句话了。蕙娘无法可想,只能以孩子年纪尚小为理由,一一地回绝了。

连歪哥都有人来说亲了,乔哥那边,媒婆自然是无日无之。蕙娘度乔哥意思,多半是属意于桂大妞的,问他意思时,乔哥却又和歪哥一样,一律也是长辈做主,逼得狠了,方低声道,“我又没功名,家里人口又少,无权无势的,只靠着祖父余荫同姐姐的照拂度日。同许家四郎比,一个天上一个低下,桂姐姐又怎会选我?”

乔哥这孩子,虽然这不好那不好,但最大的好处,就是一直都很有自知之明。蕙娘勉励他道,“虽说你天资不算多么过人,但咱们家家财万贯,家教也还算良好,最重要人口简单,你人品也敦实。天下间不知有多少女儿想要求你这样的良婿都不可得的,何必如此妄自菲薄?你也知道,大妞对自己婚事是很有说话余地的,行不行,先问过再说吧。”

乔哥唯唯而已,也不知究竟听进去了没有,沉默了一会,又说,“歪哥……”

蕙娘又好气又好笑,道,“先不说他心性不定,那喜欢也没几分准,就是桂大妞本人亦看不上他,你少担心这个吧,自己想想该怎么和桂大妞说是正经。”

也索性就不理乔哥了,由得他去折腾。她这里只慢条斯理地和许家、桂家一道布线不提。

等到这年秋天,权世赟又一次写信过来要钱,蕙娘遂提出想回龙楼谷看看,以便理顺权族和鸾台会的财政需求,有意拨出几处产业专供这等需求。

这样好事,权世赟自然欣然从命。蕙娘遂以回家祭祖的名义,又一次踏上了回去东北的旅程。随身带了绿松服侍,一路晓行夜宿,回到白山镇以后,也是驾轻就熟地乘船过江,同上次不同的,便是身边多了个绿松服侍罢了。

这一次回谷,蕙娘的感受就和从前截然不同了:校场、炮厂等,均已荒凉废黜,迎面而来的居民,多以妇孺为主,成年男丁没有几个,且都还矮小干瘦,各有不足。这一次,就是燕云卫的人进来谷中,一时间只怕也发觉不出什么不对了。更别提寻常百姓了,此处看来更只是一个普通的大村庄而已,顶多是谷中建筑严整,隐隐能看出住民的来历。

至于那笑话一样的殿宇,凡违制处已经全部拆除,眼下看去,不过特别高挑轩敞而已,虽然高度依然还是违制,但这种事在边境地区很是多见,亦是无伤大雅了。蕙娘在谷里走了几步,便兴起了一种苍茫颓唐的心思:权族的雄心壮志,此时多数也已经随着这被拆掉的金銮殿,随着在海上沉没的战船一道,付诸东流了吧?现在除了权世赟等寥寥数人以外,到底还有多少人,记挂着皇图霸业呢?

但这伤怀的情绪,亦不过片刻,便被事实给打散了:虽然精锐战士几乎都死于海难,但进入居住区后,其实还是很容易就能观察出来,权族的男丁依然还是不少的,只是年纪都还幼小了些,只怕再过两三年,谷里就又能凑齐一支队伍了。

权世赟这一次亲自到白山来接她,见蕙娘左顾右盼,神色似乎若有所失,还整个往另外一个方面想岔了,竟出言解释道,“现在除了龙楼谷以外,白山镇附近的男丁也开始操练习武了。这几年边境不太平,借口都是现成的,不过三年,我们还可拉起一支三千人的精兵。”

他要从蕙娘手里拿钱,口气自然是越大越好了。蕙娘听了,也做出欢悦之色,口中却道,“未知具体训练计划如何,稍后还要请问小叔。”

权世赟只唯恐蕙娘问得不详细,闻言亦笑道,“这个自然了,不过你远来辛苦,不妨先休息一番,若有人想要探望,也可先行探访,晚饭后我们再来细说此事。”

蕙娘点头笑道,“多谢赟叔体恤了,我也的确要看望大哥大嫂一番,不然,爹娘那里也交代不过去。”

权世赟是深知她和大房恩怨的,对此不过会心一笑,蕙娘又漫不经意地说,“这一次来,给天哥兄弟几个都带了些东西,一会儿让绿松给您送去吧。”

提到儿女,权世赟的神色便柔和多了,他道,“天哥回来以后,多嫌谷里寂寞,很想念京城,尤其就想念他绿松阿姨。”

两人有说有笑,到了蕙娘住处这才分手,蕙娘入内洗漱了一下,便和绿松分头行事,她去拜访权伯红和林氏,让绿松给权世赟送礼去。如此在谷内盘桓了两天,和权世赟定下了一年供给三十万两银子的数目,便欲告辞回京。权世赟还道,“你大伯外出访友,这几日便可回来了,你不多留两日,拜见一番?”

这位权大伯,真不知是何等人物,竟能令宗房如此忌惮,次次都不令蕙娘和他见面,蕙娘此时亦没心思见他了,含笑婉辞以后,顺风顺水回了京城,已是又一年的冬日了。

这一年冬日,朝中倒也平静了些许,过了冬至以后,大家也都开始准备过年了。就连朝中,因海禁的事终于消停下去,地丁合一也正稳步推进,也给了大家一丝喘息之机,众人正预备过年诸事时,忽然西北又有了动静——这回,不是从陕西一带突入了,北戎诸部合兵,是直接踏破宣德防线,往关内进军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我想我就不留什么存稿了,明天后天我会全力写结局,有一章我就po一章,大家可以攒着看也可以从下午开始刷新看看有没有惊喜之类的。

370攻城

宣德原也是重兵驻守之地,虽说一样是面对北戎的最前沿;但这些年来;因为这一带的领主比较弱小,全要看俄罗斯脸色度日,而俄罗斯一带又无野心南犯;倒是比陕西最前沿要宽松得多。再说;宣德又有全长城防护;因此按理来说;沦陷的可能要比别处都更小。这几年天威炮运过去以后,更是可称为天下坚城,因此前一阵子;兵力多数都集中往何家山一带去了。此时忽然告急,不免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然而从宣德往京城过来,一路都是坦途,现在当务之急也不是弄明白究竟宣德出什么事了,而是要把京城守好才是要紧。

如今天下太平日久,京营将士不如边军精锐,几乎已成定局,仓促间想要安排阻击都难,官员们对京营也没有太多信心,良国公当时率领班师的队伍后来都去宣德守卫,如今毫无音信,看来是凶多吉少。一时间,京内防备竟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京中凡达官贵人都是人人自危。朝中众臣到了此刻也顾不得互相攻讦了,忙四处搜罗兵源,派出探子打探情报,往京城送信。

毕竟是大秦的地盘,阻挡无法做到,搜罗情报那还是有的,到这时候就看出官府力量的强大了。香雾部乍然遇到此事,几乎完全瘫痪,而燕云卫尚且能源源不绝地运来情报,一干人全都只能参照这些消息去理解情势。

其实说来也是简单,北戎原本就擅长马战,来去如风。宣德自恃长城坚固,许多防务都比较粗疏,压根没想到这一次攻打宣德的,乃是以原罗春大哈屯为首的诸旧部,而且,他们还不知从何处弄来了许多火炮。

说到北戎,福寿公主立刻就被找来了,她跟随在大哈屯身边讨生活也不是一两年的事,对她的情况极为熟悉。据介绍,大哈屯乃是突厥王族,但自小在罗刹国长大,会说许多国语言,亦是个厉害人物。可以说人脉极广,这一次这些火炮,还真不好说是从哪里搞来的。

但不论是从哪里搞来,这火炮亦是足以轰破宣德城门的。——此时宣德消息也被迂回地送出来了,还真就是懈怠惯了,被火炮轰开城门以后,主将再要点兵迎战,已经失去先机。被北戎在城内烧杀抢掠足足三天,此时的宣德,活人已经所剩无几了。主将裘德亦是畏罪自尽,压根都不敢面对后果了。

唯一可喜的是,守将卫麟山临危不乱,收拢了大部分残兵,现在也正星夜往京师赶来,这多少还是给京城的防务增添了一点希望。——说来好笑,在此等紧张的气氛里,牛贤妃和五皇子的地位似乎更高了一些,有人还提议立五皇子为太子,原本没派的五皇子身后,似乎也迅速地集结起了一股势力。

香山僻处城外,此时肯定不便继续居住,蕙娘等人亦是全搬进了京城内。除了杨善桐带着儿女去天津寻桂含沁小聚,此时还未回来以外,蕙娘的熟人基本上都是群聚城内,就连权叔墨都奉命领兵北上:也是因为有了火炮,北戎被拖慢了速度,不然,哪还有机会这样去聚集人手?只怕是早都打到京城下头了。

此事发生得极为突然,事前几乎没有一点预兆,蕙娘也是有几分惊疑不定,甚至疑到了鸾台会头上——火器生意,一直都是有极为丰厚的利润的。但实在来说,鸾台会的技术也就是根植在大秦的技术里,天威炮图纸,权世赟得了以后还没有卖呢。眼看现在夺位在望,他应该也是做不出这种资敌蠢事的。

倒是过了数日以后,同和堂传回的消息,似乎是给了她一点启发:大军过境的时候,同和堂的伙计透过门缝看见的,北戎的队伍里,竟有几个洋人,全站在火炮车边上了……

洋人,北戎,这立马就能让人联想到英吉利。蕙娘遂将消息上报给燕云卫,又将送来的信件上缴。此时方从燕云卫得知,原来他们也是早收到这个消息了,不过不愿声张而已。

“这英吉利还真是和咱们干上了。”蕙娘和杨七娘谈起此事时,也是又好气又好笑,“千里迢迢运这些火炮,也不嫌折腾!”

“以一国之力,支援几门火炮,几个炮兵又算什么。”杨七娘叹道,“英吉利在吕宋和鸦片贸易上都受到大秦钳制,又有蒸汽船为海运之便,蠢蠢欲动再自然不过了,我只是在想……宣德城门应该也算是极坚固的了,是什么火炮,能把它冲开。”

蕙娘不比杨七娘,对技术有很大兴趣,她主要还是对昔年的行动有淡淡悔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