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马越来越少了。牧民们不再游牧,定居以后,马对草场的破坏最大。他们不需要骑马,养马也不像养牛和羊那样赚钱,所以,他们不大喜欢养马了。还有,他们变得冷漠了……我心痛地发现,他们很多人都不喜欢笑,用一种戒备的眼光看着外来的人。他们身上传统的游牧文明痕迹正在被农耕文明彻底地洗刷,他们有些无所适从了。
当地人管这些蒙族叫“老乡”,说,草原上的蒙古人还是非常淳朴非常好的,你让他们坏他们都不会。只是他们跟城市接触多了以后,多少受过些欺骗和伤害,冷漠是他们能采用的唯一的自我保护方式。
听起来真是有些可悲。一个曾经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民族,竟然要用这样的方式保护自己。跟他们打交道,你能感觉到他们的烦躁易怒和脆弱敏感,他们是非常骄傲的民族,知道如今这个民族衰落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成吉思汗不争气的子孙……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烦躁不安,都很想做点什么。可是,当他们失去战马,失去游牧生活艰苦的锤炼,而又不拥有最具竞争力的先进文明时,他们的确是做不了什么了。
法律系女生的秘密回忆 第三部分(11)
英雄迟暮……是不是很有些可悲?
所幸的是,他们还能唱。到处可以听到他们的歌声,仍然是从骨头从血液里渗出来的悲凉。细细体味,这种悲凉与以往还是有些不同了。以往的悲凉,多缘于自然环境的恶劣,游牧生活的孤独与艰辛,而现在,自然环境不恶劣了,生活也不像从前那样孤独和艰辛,可是,他们更痛苦了。我一直非常好奇,很想找机会探询一下这些蒙古人的内心。大力发展草原旅游,对于这些热爱家乡草原上每一根草每一朵花的蒙古人来说,真的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吗?还是在金钱面前,任是谁也会折腰?
他们还是那样善饮,这可真是不幸。从早到晚都在醉,只有在内蒙,我看到有人吃早饭时喝酒,白酒。城市里有很多茶楼,一大早就开了门,摆着大盆的手把肉。这个茶指的是奶茶,可是,很多人不只喝奶茶,他们还要喝酒。喝着喝着就醉了,很快就醉了,然后摇摇晃晃地出了门。据说是回去睡觉,下午再出来喝。下午喝完了再回去睡觉,夜里再出来喝。在那些北部边地的小城市,烧烤竟然是通宵的……可悲可叹。
我只怀念从前的巴特尔,而绝没有勇气在今天去看一看他。
62
几天前我开车带妈妈出去,车上的CD是我自己的歌。一路上很堵,我紧盯着前面的车,很有些烦躁,无暇看妈妈一眼,放歌主要也是因为我分不出神来跟妈妈讲话,怕她觉得我冷落了她。到了地方,我才松开安全带回过头去告诉妈妈,到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妈妈在掉眼泪。当时正在放那首《草原情》,满车厢里都是我因为唱不上去而拼命喊着的声音:朋友们,朋友们,欢迎你来家做客。朋友们,朋友们,看看我那家乡的草原。
妈妈的眼泪让我有些尴尬。其实我们都不大愿意直接表达感情,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我只好故作轻松地说:有网友说听我的歌掉了眼泪,我还不信呢。看来还真能让人哭。
妈妈说:我这个哭跟他们的哭可不一样。妈妈觉得很高兴……这么多年,妈妈知道你不容易,太不容易。你现在生活得这么丰富多彩,这么轻松愉快,妈妈真是高兴……
我知道妈妈这个所谓的“不容易”里,不包括巴特尔。她也许会因为这首歌,脑海里匆匆掠过曾经的一个差点介入她生活的蒙古小伙子,但她真正想着的,绝对不是这些。我知道她在感慨万千,回首她把我培养成人的过程,回想她为我设计的每一步路,为我付出的每一滴心血……我一直不大听话,别别扭扭地在她为我设计的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当她看到我生活得果真如她预期的那样时,难免悲喜交加,感叹自己虽然垂垂老矣,终究人生完美,生命和理想在我身上延续,就像辛苦劳作的农民,累是累了,到底还是丰收了。
我还能说什么?我应该感谢妈妈才对……妈妈知道我每天写博客,但她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总想知道我在想什么,做什么。有时她无意中经过我身边,都会轻描淡写地说:老了,眼睛不行了,你电脑上的东西,我什么都看不见……妈妈不再干预我了,从前我在她眼里,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她一定要替我招架这个世界。现在她对我完全放心了,即使我去征求她的意见,她都会说: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吧。
我无话可说。我真心地感谢妈妈。
虽然妈妈可能不知道,我的心底一直有一根不能拨出的刺,隐约做痛。
痛就痛吧……我仍然要感谢。没有这个痛,也许人生倒太过单调……
有人说,我的秘密回忆无法继续下去,是因为一开始没有设计太多的冲突。其实这个回忆没有经过什么设计,自然没有太激烈的情节。我只是累了……哪有那么轰轰烈烈的恋爱。都是不停地在重复、重复,这次见面和上次见面,这次分离和上次分离,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说来说去也不过是那几句话而已;就连吵架,这次吵的,还是上次没有吵出结果的话题。然后没等吵出结果来,就又和好了,把这个悬念留到下次继续争吵……现在想起来真是累,怎么有那么多精力用在谈恋爱上,兴致勃勃地等着每一天的开始,把对方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反复琢磨出深意来。只能说那个时候真年轻。
法律系女生的秘密回忆 第三部分(12)
说不清是什么障碍隔在我和巴特尔之间,也许我们都需要从这样沉重的恋爱中抽身出来,稍事休息。我们足有七八天之久没有通电话,也没有写信。我已经厌烦了自己的恋爱姿态,整天魂不守舍地等电话或等信,一听到有人叫电话,一看到送信的女孩,就心跳加快手脚冰凉,我厌烦了自己。我不愿意先冷落巴特尔,不愿意好象是我抛弃了他,而且我知道,我很难这样轻松地抛弃他,只要他不愿意被抛弃,我就掌握不了这个主动权。现在好了,他也累了……只要他放手,我就放手,我要享受年轻时代的生活……我表面上从对他的思念中解脱了出来,其实仍然终日盘算与他有关的事。
巴特尔没有给我打电话,却写了一封信来,足足写了有七页之多。我知道这七页信对于他,绝不比毕业论文更容易。他的汉语水平很差,很难连贯地写稍微长一些的东西。可是他竟然写了七页。汉语水平差也让他有了另外一种优势,那就是每一句话都显得特别真诚,因为他不会用形容词,不懂成语,不会引经据典抄录诗句,他的每一个字都来自他的内心,那么纯朴,那么动人,他的这种特殊语句的魅力,超过了所有世界名著。
他回顾了我们从相遇、相爱直到今天的全过程。他什么都明白。他第一次说出这样的话:其实我觉得自己有些配不上你……(看到这句,我当然又哭),但是我会努力改变自己。我一定要让我心爱的姑娘跟我在一起,生活得幸福。他讲了他童年的很多事,他的姐姐弟弟,他的家乡草原,他的马他的狗。他不是个特别会谈情说爱的人,我曾经为此埋怨过他。现在我明白了,爱一个人,就是想告诉他(她)关于自己的所有的事。他谈到北京,老老实实地说他本来不喜欢北京,但是因为我在北京,现在他觉得北京是世界上除了草原以外的,最美的地方。他要我相信他。
我怎么会不相信他?我早就知道,如果他不愿意被我抛弃,我掌握不了这个主动权。
那封信是我迄今为止阅读次数最多的文字作品,我不记得自己读过多少遍。倒背如流了,仍然会在临睡前点亮台灯,再看上几遍,那几页薄薄的纸被我的手指磨得毛绒绒的。他那独具特色的字体带给我那么多憧憬和欢乐……我似乎是拿到了一份白纸黑字的生死合同,觉得一生都有了底……
工作以后大概半年左右,我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把他所有的信、照片,包括我们的几张合影都烧了。那时候只想尽快走出过去的阴影,现在想起来,也不觉得有多么遗憾。那些东西代表不了什么。在今天,我仍然能想起他的笑容,他的声音,他的字迹,那封信。这就足够了。
63
深夜三点,我依然醒着。四周寂静而内心平静,我决定要把巴特尔的故事写完。
从前曾经说过,一定要好好写这个故事,“虎头蛇尾是我非常不喜欢的一种作风”,然而竟然停顿了,虎头蛇尾了。
所有的写或不写,都听从于自己的情绪。我对越来越接近的结局心怀恐惧。
恐惧的原因是,成熟以后再往回看,明白了年轻时的错误,难免心有不甘。怎么就那么任性、那么冲动、那么脆弱,怎么能一件小事就能让一场爱情断了,怎么就给人生留下了这么大一个遗憾……
难免会担心,当最终的结局写出来时,在一干网友的唏噱声中热血沸腾而又热泪奔流,不顾一切地去找他,一定要弥补这个遗憾……
有人说:你去找他也没有用,你会失望,你们不会旧情复燃。因为你们之间的差距太大。
然而成熟后的我已经明白,差距影响到感情,那只是某个阶段的事;换到另一个阶段,差距恰恰能够促进感情。
有差距又如何?旧情复燃并不意味着要结婚。一旦男女之间没有婚姻的要求,那么有些差距,还能算是差距吗?
在繁华冷漠的都市里遥望荒凉寂寞的草原,感觉到的只有诗意——既然不需要在蒙古包里生活。
而在荒凉寂寞的草原遥望都市,怕也会生出些对文明热闹的向往吧——既然不需要每日被裹挟进汹涌的车流。
这样的距离,反倒容易产生美……这就是我一直不能继续回忆下去的原因。已经不完全是十年前的回忆,它越来越向我的现实逼近。越来越让我坐卧不安。甚至想,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什么了,我失去了很多,难道生活不应该补偿我一些什么吗?
法律系女生的秘密回忆 第三部分(13)
生活又能补偿给我什么?一段旧情复燃的爱情,一个别的女人的丈夫,两个孩子的父亲……这样的补偿,我能要吗?我该要吗?
真像一个烫手的山竽……这段回忆。就像当初那段爱情,也是颠来倒去地捧在手里,烫得心急如焚,眼泪汪汪。
几天前在博客上写《金刚》,颇多人说我太过冷静,有人这样说女主角跟金刚:“就象家庭条件优越的首都出生的漂亮精明的女大学生和出身在荒凉的偏僻的草原上的牧民纯朴的儿子”,看到这里,心实实在在地一痛。之所以那样冷静地看着女主角爱上金刚,看着众多女人哭湿了手帕而无动于衷,恰恰是因为自己曾经的爱情。恰恰是这一段爱情让我明白,女主角不可能爱上金刚,而为金刚一哭的女性们也不过是叶公好龙,不要说猩猩,就是巴特尔站在她们面前,她们也不会去爱。不是故意不爱,而是本能地不爱。极少有女孩子会在简陋的蒙古包里爱上一个蒙古男孩子,这需要的不仅是浪漫、激情、勇敢,还需要在瞬间内抛掉和否定自小就形成的审美观,并与身边一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