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争执再起,互相控告对方谋反。董允与蒋琬都保举杨仪而质疑魏延的行动。其后尚书令蒋琬担任了益州刺史,他上书刘禅,希望能赐费祎及董允爵位、食邑,但董允始终推辞不受。刘禅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更想擅权专政,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终董允一世,黄皓之位只不过是黄门丞而已。
董允为人恪守正直,从不高高在上,总是礼贤下士。有一次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约定时间游宴,车驾都已经准备好了,而郎中董恢前来拜见,董允马上停下来接待他。董恢当时年少官微,见董允为他这个下臣而操劳,甚为不安,于是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本来出行的目的就是与志同道合之人游玩畅谈,现在君已屈尊来见,刚要一起好好说说话,却要舍掉此谈,去参加那个宴会,这不合适。”于是便与费祎等罢驾不去游玩了。
公元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疾转增剧,不能处理国事,朝廷于是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代理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最后在246年逝世。
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其去世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蜀汉人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三国志》中经常把子孙后辈的事迹记载在父兄长辈的事迹之后,合为一传,如夏侯霸的事迹就记载在其父夏侯渊之后,但董允的事迹没有记在其父董和之后,而是独立记述为一传,在整部《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
董允现在仅有六岁,被吕布带到洛阳,交由司马徽、胡昭教授,跟他一同前往的还有费祎、李恢,费祎也仅有八岁,李恢亦不过十四岁。
李恢在演义上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是劝谏马超投降刘备而已,实际上,他在平定南中时发挥的作用不亚于马忠、吕凯,吕布在洛阳培养他一阵子以后,还要把他发回益州,让他专门研究如何对付南中蛮族。
李恢早年在郡里当督邮,他的姑夫爨习是建伶的县令,有违法的行为,李恢连坐免官。由于爨习是这一带有势力的豪族,太守董和就把事情压了下来,没有免李恢的官。了维持地方各派势力之间的平衡,董和只好把李恢推荐给益州牧刘璋,另行任用。
李恢在路上听说了,刘备自葭萌返回开始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一定失败,而刘备一定能成功占领益州,只有投刘备。因此,他不去成都而直接北上,以益州郡使者的名义,在绵竹和刘备相见,刘备十分赞赏李恢的才识,一起南下到雒城。此时西凉名将马超,正因兵败投靠汉中张鲁,刘备为了收揽马超这员名将,同时也为了削弱张鲁的势力,以便夺取汉中,特派李恢去完成这项重大使命。李恢到汉中去交好马超,晓理动情,硬把马超说服,归顺了刘备,从此,李恢遂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知名人物。
不久,刘璋投降,刘备领益州牧,以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来,有逃往的犯人诬陷李恢要谋反,执法部门将他抓捕,刘备认为李恢不会谋反,将他释放并升为别驾从事,成为刺史的左右手。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是为章武元年,管领南中五郡的庲降都督邓方逝世。刘备本有意任用李恢,但却故意先问李恢何人可以继任?李恢引经据史,说了一段十分得体的话:“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则臣下尽情,是以先零之役,赵充国曰‘莫若老臣’,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既表明了他器量宏大,勇挑重担,又说明他引征得体,修养甚高。于是刘备外放李恢为庲降都督,驻平夷县,并兼任交州刺史。刘备取得益州政权后,南中各郡大姓据地自雄,只永昌郡太守吕凯投向刘备,其余都不愿归顺刘备,他们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暗联孙吴。刘备以李恢领交州刺史,是蜀汉摆出要与吴争夺交州地盘的架势,至此,李恢已成蜀汉独当一面的“大员”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高定、雍辏А⒅彀直鹪谠綆‘、建宁、牂牁造反。蜀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经过两年多的准备,诸葛亮决心以武力平定南中,与李恢、马忠会合分兵三路南进,李恢则“按道”向建宁,以捣雍辏У睦铣玻健鞍吹馈保凑遄眯问蒲≡裼欣墓ト÷废摺@罨肿云揭某鼍诶ッ鞯厍皇砍槐兜慕飨鼗ハ嗑篮显谝黄鸬呐崖伊α克АU馐钡兄谖夜眩置坏玫街罡鹆两ぐ艿南ⅲ罨志鸵约颇甭楸缘腥耍鸪疲骸肮倬妇。悸峭司N冶诚缋刖嗄辏衷谧芩慊毓氏缋戳耍淮蛩阍倭骼吮狈剑幌牖乩春湍忝枪餐桑猿峡业匕咽登楦嫠吣忝牵蠹疑塘恳幌掳桑 钡腥诵乓晕妫ЮЫゴ嗡尚浮@罨致示龌鳎痪倩髌屏说腥耍犯系腥说牟胁浚现僚探綘櫊槪胫罡鹆辆葡嗔
后来,诸葛亮击杀高定、平雍辏Р壳咔苊匣瘢罨志胫裘芎粲Γ繁寄媳保ψ疃啵饫罨治昂盒送ず睢薄=ㄐ巳昵锍酰罨纸さ岢叵兀现衅蕉āK婕锤囊嬷菘のぃ岳罨治兀影埠航旖恢荽淌罚瓶ぶ蔚轿断亍@罨稚砣瓮诚侥现衅呖さ膸蚪刀级剑种苯诱莆漳现械闹行牡厍ぁV罡鹭┫喟阎卫砟现械闹厝味冀桓罨忠院螅谑悄甓厥Τ啥肌
虽然南中大姓的首要人物,都调到成都做官,但地方上的豪强,在大军北还之后,仍有叛乱杀害守将的。李恢亲自出兵征讨,扑灭叛乱,并将各地豪帅迁往成都;又迁移永昌濮民数千落于建宁、云南两郡之间,以发展两郡的生产,向叟、濮等族征收耕牛、战马、金银、犀革,用来补充军资,因此当时的军事费用并不缺乏。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于是,帅军北驻汉中,开始与曹魏争衡。这种形势的形成,与李恢完成了安定南中的战略任务是分不开的。
虽然李恢在历史上平定南中功劳甚大,但他现在毕竟只有十几岁,吕布已经等不到他成长了,吕布命诸葛亮、法正、魏延、马岱、马忠、王平诸位将领先安定益州,再缓图南中。
第842章 费观和费祎
吕布将注意力放在益州一个世家大族身上,这个世家大族对历史上蜀汉政权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个世家大族的两代人都曾经位列蜀汉政权的中高层,它是和董家、吴家并称的费家。
费家有两个人,是吕布属意很久的,一个是费观,一个是费观的族子费祎。这两个人在演义上昙花一现,在历史上确有浓墨重彩的表现,值得一叙。
费观,字宾伯,江夏鄳县人,他的家族为江夏大族,与刘焉家族世代交好,费观族姑嫁予刘焉为正妻,为刘焉生下四子,而刘焉的儿子刘璋也将妹妹嫁予费观,所以费观既是刘璋表弟,又是刘璋妹夫,其胞兄字伯仁,被刘璋遣使迎入蜀中,而日后名震天下的“蜀汉四相”之一的费祎正是费观族子。
建安十八年,二十余岁的费观作为李严军参军,与李严一同据守成都最后一道屏障绵竹,抵抗刘备,后刘备军至,费观与李严俱降。
刘备既定益州,任命费观担任裨将军,后又升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镇守益州东南。建兴元年,后主即位,加费观都亭侯,升为振威将军。
费观有才略,办事精明强干,他的文才武略为士人所叹息,为官条理清晰,刚直又擅长辩论,且时常用钱财资助施与他人,既有义气又有原则,很受人亲信。都护李严性格矜持高傲,护军辅匡等人年龄与职位都仅略次于李严,但李严却不屑与他们亲近,而费观小李严二十余岁,却与李严交往亲近的就像同辈人一样。建兴初卒,年仅三十七,为时人所叹息。
吕布命人斩杀刘璋,跟刘璋家族世代姻亲的费家本来应该跟吕布势不两立的,但费家的选择是很理性的,他们在历史上选择了刘备背弃了刘璋,这一世也不例外,在费观胞兄费伯仁的带领下,费家归顺了吕布,背弃了刘璋。
费观历史上的表现虽然可圈可点,但他现在毕竟只有六岁,跟他的族内侄子费祎年岁差不多,都被吕布送往洛阳,既有培养之意,也有牵绊蜀中世家豪族费家之意。
费祎,字文伟,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族弟费观、族子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土,并与南郡人董允齐名。其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到功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开后鹿车给二人。董允见此,面有难色,费祎却从容走前先上鹿车。及至丧所时,诸葛亮及国中诸贵人均已齐集,而备有车乘的人甚少,董允神色犹未泰,而费祎却晏然自若。驾车人回来后,董和问及备细,知其如此,于是向儿子道:“我常常以为你跟文伟之间的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我对这个问题不再有疑惑了。”
蜀昭烈帝章武元年,刘备立太子时,费祎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迁庶子。刘禅继位后,以费祎为黄门侍郎。
蜀后主建兴三年,丞相诸葛亮征讨南中而还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迎逢,这些官员的年位多在费祎之上,而诸葛亮却特请费祎同载,由是众人对费祎莫不改变其看待。
诸葛亮以刚从南归之由,遣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以通款好。在招待宴上,孙权为人性既滑稽,向费祎嘲啁无方,而诸葛恪、羊茞等吴臣以才博果辩,也纷纷论难,辞锋不绝,而费祎以顺畅的言辞及笃信的义理,据真理以作答辩,终不为所屈。酒酣时,费祎与诸葛恪相对嘲难,言及吴、蜀。费祎问道:“蜀字云何?”诸葛恪便道:“有水者浊,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费祎复问:“吴字云何?”诸葛恪道:“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
孙权曾大醉问费祎道:“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二人虽常有鸣吠之益于时务,但既已任之,其势必不得为轻,若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矣。你们这样胡涂,不知防虑于此,如何为将来打算呢?”费祎愕然不能即答。其时襄阳人董恢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于是看着费祎说:“可速指杨仪、魏延之不协纯起于私忿而已,二人并无黥布、韩信等难御之心。如今正要扫除强贼,混一国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果舍此不任,辄尔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孙权方才大笑而乐。
孙权对费祎甚表器重,向费祎道:“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将来必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了。”孙权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予费祎,费祎答道:“臣不才,何堪当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讨不庭、禁暴乱之物,但愿大王可以勉建功业,同扶汉室,如此则臣虽暗弱,也不负这次东顾贵国之行。”
蜀后主建兴八年,费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