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十一章 … 宪政精髓
百日国丧既满,诸般大事亦逐渐恢复往日模样。京城最豪华的宾馆六国饭店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自清晨起便有人马川流不息前来。印度门卫感慨:从未在此有过如此之多的中国人,亦未曾见过如此多的重臣要员。
原来,帝国宪政党筹备期满,将举行成立大会,主会场便在六国饭店议事大厅。
自《预备立宪九年筹备纲要》颁行天下后,宪政声势一日大过一日,在皇帝的暗示甚至明谕下,各地立宪派纷纷摈弃门户之见,开始联合。特别是《帝国日报》创刊号当日刊登两整版“民众来电”所引起的强烈震撼,更是让他们对联合起来的前景憧憬不已。
为有效应对这一新生事物,善耆主管的民政部快马加鞭,在原有《集会结社律》基础上通过了《政党律》,明确规定:
一、政党建设取注册主义,凡全国性政党需向民政部预先申请核准登记,凡地方性政党向所在各省申请预先核准登记,并报部备案,不经核准之政党一律无效,不准参与国会及地方谘议局之选举;
二、核准登记时应递交政党方针、章程、名称、发起人等各项事宜,凡与《钦定宪法大纲》、律法相形抵触的,一概不准;
三、政党正式成立后三个月内应将会员名单(包括姓名、职业、籍贯、住所地等各种信息)汇聚成册,报核准机关备案,以便有案可稽,一旦发现事实情形与登记事项不符者,视为违律而制裁之,但准予随时提交修件;
四、政党财政开支应有专人负责,另具成册,每年送交核准机关备案审查,凡账目不清,徇私舞弊者,皆得制裁,若收入款项有外国机构或个人赞助之情形,需公开登报声明,澄清误会;
五、个人加入政党需自愿申请、自主加入,不得强拉他人入党,亦不准捏造他人为本党党员,否则制裁;
六、个人至多只允许加入一个政党,允随时退党,凡加入新政党,则原政党资格一概失效,不得跨党;
……
议事厅内,早已人头济济,各地赶来的代表,京城各大报馆的记者早已将整个议事厅塞得满满当当。
九时许,大会正式开始,在众人的热切视线中,在镁光灯的一片闪亮中,胸带大红花的筹备会主席郑孝胥意气风发地走上前台,一口抑扬顿挫的官话虽然略带地方口音,却并不妨害理解:“本党采中央总部、地方分部制度,集合原政闻社、预备立宪公会、宪政讲习会等各立宪团体,经第一次预备会议决定,中央总部设在京城,先期下设京畿、奉天、直隶、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四川、广东、上海10个地方分部,京畿分部由中央总部兼管,不再单独设立。
中央总部设名誉主席2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理事24人;各省分部设干事长1人,副干事长2人,干事总人数不超过9人,各分部干事长为当然理事。总部下设庶务、财政、宣传、法律委员会,委理事1人负责该委事务,设主事若干负责日常事务;各分部同样下设各分委会,委干事一人负责之。”
“出席本次成立大会之正式成员共124人,代表全国近万名党员,下面宣读本党章程,请诸君表决……”
“本党以救中国为宗旨,以推进宪政、变法图强为义。昔以保危为义,故战战兢兢,有冒险之行,今以图强为旨,但发扬进取之事……”
哗哗哗,热烈的掌声!
“今日召开成立大会,本党率先实行民主,以不记名投票法选举之……请诸君将所填选票依次置于选票箱内。”
康有为、郑孝胥、梁启超等人依次上前款款投下手中一票,镁光灯数次闪亮,记录下激动人心之场面……然后是开箱验票、唱票。等待中,司仪唱:“天使至!”
众人纷纷起立离席,却是王商领着几个小太监而来,隐约还带着匾额。
“郑大人,康大人,诸位先生,咱家替皇上道贺来着,不知有无冲撞?”
“哪里,哪里,王公公客气了。”郑孝胥、康有为长袍一撩,正欲下跪,王商赶紧一把拦住,“皇上说了,这是道贺,不是传谕,毋庸行此大礼。”
“皇上厚恩,臣等必肝脑涂地以报之。”
“圣上口谕:‘兖兖诸公匡君于危难,救国于水火,扶民于倒悬,朕感之,敬之,爱之……政党既成,光大维新,实践宪政,朕实有厚望……拨内帑10万两为政党赞助费,另赐镏金匾额一块。’”
康、郑两人上前揭开——“忠君爱国”四字熠熠闪光。
众人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唱票毕,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名誉主席:善耆、康有为
理事长:郑孝胥
副理事长:杨度、梁启超
理事:郑孝胥、杨度、梁启超、岑春煊、端方、载泽、熊希龄、孙洪伊、汤化龙、谭延辏А⒄佩馈⑻朗偾薄⑵训羁 ⒙硐嗖⒔墼啤⑿旆鹚盏�24人。
王商笑道:“恭喜恭喜!明日大内设晚宴,请诸位理事亲往出席,皇上、皇后和各位王爷一同莅临……”
又是热烈的掌声。
司仪唱:“现在宣读各方贺词。第一封,醇亲王领摄政王;第二封,庆亲王领首席军机;第三封,各国外交使团;第四封,……最后一封,为禁卫军考察大臣团自轮船上发来之贺电——吾等军人,虽因《政党律》中‘军人不党’一条而未入党,但对于宪法之精神,宪政之实质皆仰慕之,对诸公之努力亦大钦佩,闻帝国宪政党隆重成立,特致电道贺,各认捐1万两以资赞助。”
会场沸腾,方方面面都来捧场,宪政党之地位不可谓不崇高,康有为、郑孝胥、张謇等隐然泪花闪动。
大会后,岑春煊特意找康、梁合影,然后对《帝国日报》记者道:“昔年,某与康梁未曾会面,有人却捏造图片而诋毁之,今某与康、梁切实合影,公告天下,以证实之,吾确实为康梁一党……”
众人大笑。岑春煊眼尖,发现特意前来道贺的载振也在场,当即道:“振贝子,我可不是在诋毁某人……”
“哪里,哪里。”载振刚才就尴尬地不行,现在更是说不出话来。
“不如请振贝子一道合影,宣告宪政要义为共识。”岑春煊不由分说,便把载振也拉了过来,镁光灯一闪,记录下各人各具心事的笑容。
“欺人太甚!”载振一回家便骂骂咧咧。
“又怎么了?”奕劻瞟了他一眼,“谁又招你惹你了?”
“还有谁,当然是那帮混蛋。阿玛,我就弄不明白了,咱们这么上赶着究竟图的是什么?”
“心疼那3万两银子?”
“心疼?扔水里都还有个响声,扔给他们真是白糟蹋了。”载振想不明白,“除了皇上认捐10万,就数咱们家认的最多,凭什么肃亲王能当名誉党主席,端方、载泽能做理事,偏您什么都没捞着?这还不算,我眼巴巴地上门道贺,还被岑西林一顿讥讽。”
“他说什么了?”
载振便将合影之事说了一遍。
“好!”
“好?阿玛,您不是气糊涂了吧?还好呢?明儿报纸一登,全是您的洋相,谁不知道丁末年那件事啊。”
“所以我才说好!”奕劻站起身来,点拨着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岑云阶上门赔罪并非本意,但却是皇上的意思,合影照片一见报,你说皇上怎么想?”
“就是您认错了。”
“错!说明你阿玛服软了,说明你阿玛对岑云阶已没了成见,给了皇上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用?”
“用处大着呢!以前有个帝党,后来老的老、死的死,皇上身边一个心腹都没有,太后大行,疆臣更是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他能不着急么?为什么抓宪政党?就是想凭着这帮人马做班底。”
“可除了升允、荣庆,没人敢反对皇上啊。”
“那是面上不敢,私底下谁晓得?载泽要查北洋,张南皮表面上不说,心底里恐怕早就哆嗦地不行;端方明着是做了直督,可两江留下来的臭事就没人替他遮掩了,他能不着急?各地督抚下面都有一坨或大或小的屎!等开了谘议局,宪政党这批人便要靠着皇上与督抚们抗衡,皇上则要靠着他们制约这批尾大不掉的疆臣。你说,到时候能不乱么?”
“原来是这个道理。我懂了,咱们怎么办?”
“怎么办?还是你徐叔的法子,坐山观虎斗,由得他们闹腾!”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十二章 … 大张旗鼓
《帝国日报》创立虽仅两月,但短时间内便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充足的人才队伍,过硬的政治背景以及得天独厚的新闻便利在舆论界崛起。创刊号发行量仅为5000份,但以后每日以2000余份的数量递增,不及一月,全国销售量已经突破8万,天津、湖北、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四川、奉天等九个省份相继设立了分社并发行地方刊。
所谓地方刊则是《帝国日报》由创刊号对开四版发展为对开八版后创举。改版后第一版(封面)为朝政要闻,上谕、各项人事任免,重大方针举措均刊登在此;第二版为全球要闻,刊载所发生的各国大事,由报社专设要闻科办理,除翻译在华外文报纸所刊登之消息外,还相应刊发各驻外使领馆发回的电文;第三版为全国要闻;第四版(封底)为时政评议,不仅选择性刊登各地来电,并以“本报特约评论员”身份发表文章,为最见分量之舆情;第五版为广告版,各依法注册成立的机构都可以在此发布广告,关于商品宣传,机构招聘信息,甚至还有马戏团表演,京剧演出的广告;第六版为学术专刊,有关于考据、文学、历史、天文等学术研究之成果刊登于上;第七版为地方新闻,在京畿发行的报纸以京畿要闻为主,各省发行的报纸则以当地要闻为主;第八版为地方广告,便于各分社刊载当地广告并筹集办报经费。
由于《帝国日报》俨然官方公告的立场,使得其余报纸纷纷转载,虽然并不涉及版权,但由于在时间上总是滞后一天,很多急于了解时事的人往往等不及而购买《帝国日报》先睹为快,使得这份定价5分的报纸销量扶摇直上。
而帝国宪政党的成立,更使《帝国日报》自创刊号以来所掀起的宪政热潮达到了新高潮,销量一举突破10万份,蔚为壮观。
“及至二月初八日帝国宪政党正式成立,次日帝、后会同王公大臣赐宴紫禁城……此庆祝立宪之会,倡之于学界而应之于政界、商界,创办于京师而遍及各省、各埠。龙旗耀目,演说如雷。美国之贺离英独立族耶,日本之欢迎征露(露西亚之简称,即俄罗斯)之凯旋军耶,醉耶、梦耶、痴耶、迷耶,几近癫狂,不可思议……”——节选自《中外时报》所刊载之《宪政党成立见闻》。
“立宪利益,更仆难数……一则利于国内也。从前国是未定,或愤外患之日逼,或憾内政之不修,日馨速穷,迷生异说。今既宣布立宪九年纲要,则同舟共济,党派凋融,与其鹬蚌相争,何如兄弟急难?有利于国,苟利于民,万众一心,万矢一的,大同团体肇于斯矣。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