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代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代风流- 第7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夕阳已经西下,天边的红云犹如一匹绝世好锦铺满整个西天。洒下来的光辉和煦灿烂。

颜舜华与杨悠兰搬了两张藤椅坐在院子里,手里各拿了一些细软的蒲草在手上,来来回回的绕动编织,准备编两只花篮。

这用蒲草编织之术是颜舜华看了颜致远几日编织后,又向颜致远请教后,方学会的。杨悠兰则是本来就会编织,而且是个中高手。因而,当颜舜华提出想编些篮子好盛花时,并说出来了想要的几种花篮子样式后,杨悠兰心中略略一琢磨。又拿着蒲草来来回回试着编织了一会,就已经心中有谱了。

颜舜华要编织的花篮个头颇小,因而用时并不多。大半个时辰的功夫,两人已是编出了三个。仔细的说来,是杨悠兰编了两个,颜舜华编了一个。

杨悠兰手十分巧,不仅编的快。更编得精致细巧,她编的花篮倒像是个艺术品,颜舜华拿来在夕阳下上看下看,只觉得如同在看艺术品一般。

杨悠兰听着颜舜华赞不绝口的话语,一时倒是羞红了脸,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颜舜华瞧了一眼。看着杨悠兰倒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

表姐杨悠兰到了明年就是及笄之年了,若是今年杨家没有发生这些子事,想来如今已经是在忙着说亲了。

颜舜华又看了两眼杨悠兰。

表姐杨悠兰肌肤虽还有些黄色。但可以看得出她肌肤纹理细腻,若是在肌肤上下些功夫,去了黄气,配上杨悠兰清秀的五官、苗条有致的身段,倒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清秀佳人。此外。表姐杨悠兰女红做的不错,这几日已经跟着大姑姑颜如玉、母亲芸香在做针线活。颜舜华瞧过,见表姐杨悠兰的针线活做的针脚细密、绣色搭配得当,穿针引线做绣活的速度也好,在女红上是过了关的。

厨艺上,自杨悠兰病好后,杨悠兰每日都同颜如玉一起烹饪饭菜,西湖醋鱼、宫保鸡丁、鸡汤煮干丝、梅开三度、酿烧兔、五香酱羊肉等菜那是轮番登上颜家的饭桌,一时颜家人吃的是胃口大开,倒是个个身上贴了些膘。

赘肉多,疾病生。颜舜华又说了以荷叶、山楂、小麦等为原料的方子,杨悠兰与芸香、颜如玉三人看了颜舜华的方子后,制成了蜜茶。这蜜茶有清脂消食保健之功效,颜家人在颜舜华的倡导下,每日里拿蜜茶兑了开水调着喝,慢慢的,颜家人身上生出的赘肉倒是渐渐消的无影无踪。

无论是女红还是厨艺,表姐杨悠兰都拿得出手,性子也好,出身虽不富贵,但好歹也是良民,只是如今家里闹得这么一团糟,杨悠兰的嫁娶怕是要好事多磨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颜舜华过的忙碌而充实。

每天早上起来,她洗漱好后,就要打上一会儿五禽拳,接着吃早饭,再随意做些事情或者出去走走消消食后,莫青山与虎子就来到了颜家。等他俩来了之后,颜舜华、颜致远就带着杨悠兰与杨慧森一同外出在外头林子里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那供学习的林子颇大,林子里的树木也有些年头了,倒像个大伞一般遮蔽了日头成了一块好凉荫,颜舜华他们将随身携带的蒲草席子铺在林中的土地上。众人围坐在席子上,跟着颜舜华与颜致远读书认字。

颜如玉曾私底下对儿子杨慧森说过,她不求杨慧森在读书上能有什么出息,只认识几个字,不做个睁眼瞎就是。为此,杨慧森每日里跟着颜舜华与颜致远读书时,时不时会有些心不在焉,一会儿看看林中的飞鸟,一会儿又去摘一朵林荫小花,过一会儿又拿起弹弓去寻了野果子打去了。

虎子很反感杨慧森,可也知道杨慧森是远哥与华姐的亲戚,自己不便说什么。只是每每杨慧森主动过来与虎子搭讪时,虎子的态度虽不冷淡但也绝对称不上热情。而当杨慧森提出让虎子带着去河里捉鱼时,虎子则淡淡道拿自己忙,没空打发了杨慧森。

其实,虎子倒说得也是真话,他现在上午要跟着颜舜华学习,下午回到家中还要帮着打猪草、做些农活,一天累的不行,也确实是没空。

不过,他不喜杨慧森倒是真的。

杨慧森年纪虽小,却也看得出谁喜欢他谁不喜欢他,他静下心来左右寻思了一圈,发现好像除了他姐姐杨悠兰对他还热乎外,其余几人都有些淡淡的。不过,这也没关系,都说这感情是正对的,杨慧森心道:“你们几个看不上我,我还不耐烦你们呢,一群山沟里的青蛙,等过阵子,父亲接我回去了,我才不会再回来这走个路都要弯弯绕绕半天的地方。平城多好,多繁华。

颜舜华上午与颜致远一起教他们几人认字,因了大家保密的原因,一时倒也没有在村里引起什么轰动。这个倒不是颜舜华藏私,只是倘若一村子里的都跟着她学习,一个她确实会忙的招架不来,另一个颜舜华也并不想把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这上面。

所以古人赞美老师时说道:“春蚕到死丝纺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一点上,颜舜华十分钦佩教师,同时她也明白自己的境界是远远跟不上的。

或许,等以后条件成熟,颜舜华也会举倡议办个义学啥的,就像后世的希望小学一样。不过眼下,看光景,倒是不现实的。

等下午的时光,她便会看一会书,跟着芸香与颜如玉认认线,配配色,至于针线,她倒没有学。虽然颜如玉说女孩子还是年纪越早越学做女红的好,芸香与颜林氏却是不赞成,学着配配色,认认针线就是,繁复的绣活还是算了。年纪小,绣活又费眼,伤着眼了倒是划不来。

颜舜华的看法同颜林氏、芸香差不多,因此倒也从善如流,跟了芸香她们几人学了一阵针线,倒也能自己缝了毽子来。那毽子是拿做衣服剩下的布头缝制的,里面装的是干净的细沙。等缝制好后,颜舜华杨悠兰、莫青山两人一起踢毽子玩,也会用它踢格子,颜舜华说了玩法,几人都玩的很尽兴。倒是莫青山与杨悠兰又想起了新的玩法,这游戏便也更有趣了,只是到底莫青山每日要忙的活计多,总是玩上一个时辰就要家去。这倒让颜舜华与杨悠兰颇觉得遗憾。

不过,两人倒也没心再去村子里寻其他小姑来玩。

到了晚间,颜舜华与杨悠兰是同屋而居分床而睡,俩人有时会说些闲话,更多的时候,是杨悠兰借着灯光安静的做着绣活,颜舜华斜倚在床头,静静的翻阅着古人笔记。

隔三岔五的,颜舜华还要指点一下颜林氏医术。颜林氏在颜舜华的指导下,买了些医书,颜舜华将医书里面的一些错误寻出给标注出来,又写上正解,增补了一些后,又指点些,便先让颜林氏自个看医书。等颜林氏看医书的过程中遇见不懂的情形,再过来找颜舜华。

好消息依旧不间断,大悲寺里的药膳花糕大受香客欢迎,各大酒楼里的花露、花酱等也受到镇上的食客推崇,相应的颜家每日供应的花卉越来越多。如此,颜家赚取的中间钱也越积越多。

第一百零一章

此外,慕名来求颜林氏诊治的病人倒也有增加之势,当然镇上来人还是很有限,但十里八乡还是有不少。颜林氏由于忙碌,也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倒不再外出诊治了,在家里的院子里搭了棚子,迎每日求诊的人。

有时碰见疑难杂症,颜林氏会记下病症,说与病人自己会去要查查医书,寻思寻思,让病人第二天再来。当然,这中间的时间,颜林氏自是将那病症详细的与颜舜华学上一遍,由颜舜华开方治病。倘若有当真棘手的病症,颜舜华则会第二日寻个空在屋子里一处详细看看那病人的情况,又会招颜林氏让她问一些情况。

颜家由于做中间人,贩卖花卉原料赚了不少银钱,由此颜林氏听了颜舜华的劝对来诊治的病人倒收取极少的银钱,并开的药方中都是挑捡的极为便宜却又对症的药草,以惠及乡邻。病患得到了实惠,又真心治好了病,自然对颜家心存感激。此外,由病人口中传出颜家善诊好仁的话来比任何广告都显得有用多,这也相应的带动了更多的人来颜家求诊。

由此,颜林氏每日忙的口渴喉痛,颜世卿素心疼母亲辛苦,便暗暗吩咐芸香多做些清淡营养的饭菜来。芸香自是照做,又寻了颜舜华开了些润肺养生的药膳方子来,每日早早的就放在火上用小火熬上,等颜林氏收了医摊时,那药膳熬得刚刚好。

都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近来由于颜舜华的缘故,颜林氏对芸香的态度有所改善。加上这阵子,颜林氏深觉得自家闺女颜如玉不争气,可不拖家带口的来了一屋子,她尚且有时觉得不便。更何况芸香。颜林氏暗地里观察过芸香,却并没有从芸香面上看出不耐烦或则厌恶的神色来。这倒让颜林氏颇感欣慰。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芸香既如此真心待自己闺女颜如玉一家,颜林氏对芸香也礼遇不少。加之,近来芸香又每日变着花样给她熬药膳,做补汤,缝制新衣,这更让颜林氏为芸香加分不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是这样。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如此。两好搁一好。由是,芸香对待颜林氏更显用心,颜林氏看芸香更加宽心。

只是。到底,还有一件事让颜林氏颇感到糟心。

这便是芸香的不育。

说起来,颜林氏如今对待芸香的不育除了人渐老,希望能多有孙子孙女能够承欢膝下外,还有一方面的原因。颜林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暗自琢磨。她是知道的,颜舜华与颜世卿虽有父女之名却没有血缘之亲。更何况,儿子不成器,在外头胡混,又出了那样的事,倘若这丑事被芸香知道。若是闹的开了。撕了脸面,伤了情分,芸香与儿子颜世卿自己又没有儿子在中间牵绊。怕一个着恼两相交恶后就会一拍两散,各奔东西。

若真到了那日,那颜舜华定是要跟她母亲芸香一起归去的。

此时正是晌午,颜林氏刚吃过午饭没多久,因为夏困。便斜倚在床上看《医经》。颜如玉坐在离她不远处的软蹋上,正垂首缝制一件新衣。颜林氏直直望去。见颜如玉缝制的是一件鹅黄色的对襟绫衫,看上去已是做的差不离了。颜林氏放下手里的书,端起床头旁的案上的一杯茶水,抿了两口,随意的问了颜如玉:“给兰姐的?”

颜如玉头也没有抬,温润的回道:“不是,是给华姐做的。”顿了顿,又补充道,“芸香这前两日倒是连夜给兰姐与森哥一人做了一身衣衫来,我总也得有所表示。另一重,没有华姐,我如今身上还不定怎么难受呢。”

颜林氏点点头,眉眼里带出赞许来:“亏你还能想明白。你男人不可靠,往后可能还得靠着你兄弟。你兄弟怜你敬你,可你也得为他着想。一家子和乐融洽,方是兴家之道。那森哥虽说脾性有些像杨四平个畜牲,可到底年纪小,性子还是好拿捏的。就是你,往后可不能拿她当眼睛珠子疼,拿自己闺女拿鱼眼睛对待。”

颜如玉听了,忙应了两声,头勾的更狠了。昨个夜里,儿子森哥私底下给自己说感觉在外祖母家里就像寄人篱下一样。她虽然当场斥责了儿子,可内心里有时也有种惶恐。出嫁的闺女,再归娘家,总有种气短。不止如此,自己还不止一个人回来,还是带了两个拖油瓶。大的兰姐还好,等过些日子说个人家,再在家中住上两年,差不离就可以打发出门子了。

虽说眼下杨家一团子糟,有点里子的家里怕是看不上兰姐,不愿与自家结亲。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