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一饮一啄,损补得益了。”
挥去感怀之心,徐清身行一折,飞身而起直向碧筠院方向掠去。
一路狂奔,直到过了酉时天色擦黑了,徐清才回到了碧筠院。所幸今日一众师兄都在龙崖洞修炼,只有商风子在屋里养伤。至于那些外门弟子更不会来过问徐清去干什么了。
徐清得剑的兴奋劲还没完全过去,急匆匆的进了屋子,回手就插上了房门,这才算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头。他还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得了三柄飞剑,至少现在还不想。并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防人之心总不能没有啊!
严人英大概是看不上这飞剑的,而周从云和张玉珍的修为还低,但再下来的商风子三人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三人都已经到了第三重,尤其是商风子已经练到了‘玄经’第四重,若是不出差错恐怕最近三两年就能进入‘太玄’之境。而他现在还没有一柄像样的飞剑呢!
更重要的是徐清入门才几个月!先是一月成就《上清灵宝太上玄经》第一重,就已经够扎眼的了。若是如今再莫名其妙的拿回来三柄飞剑,难道那韩松、林鹤看着会不眼红?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道理。而且此时徐清还没有修成‘玄经’第二重,更没学会御剑诀,无法将飞剑炼化的心神相通。若是此时有人开口求剑,说是给还是不给?恐怕那玉虎剑是保不住的。
徐清更早就算计好了,一路上脱下长衫包裹飞剑,所幸没有遇上任何人。回到屋里立时用那照胆剑将地上的方砖启出,挖出一个大坑,将三柄飞剑埋入其中。直等到练成了御剑诀,能将其炼化由心之时,再寻机亮出来,那时木已成舟别人便是看着眼馋也无可奈何。虽然有可能是杞人忧天,但这就是徐清的性子,小心谨慎些总是没有坏处。
徐清再次看了那坑中的飞剑,正要填土,却忽然想起,衣柜里面不是还有一颗邪诡的珠子嘛!那日初来乍到,心绪不宁,第二日又开始修炼功法,便将那重要的东西给忘记了!徐清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心道:“好险!好险啊!那珠子诡异的紧,若是让人看见了,少不得要引出些事端。放在衣柜里边早晚是个祸害,不若就也一同埋在地下,大概没人会来我屋里刨地吧。”
想到就做,徐清赶忙打开衣柜,正看见那混元血魂珠还在里面的挤角放着呢!伸手将其拿起来,只见那珠子中光华流转,吐出丝丝玄气,握着清清凉凉的十分舒服,甚至让人感觉不忍再放下。不过徐清还是没有丝毫的犹豫走到了坑边,若是连这点欲望也克制不了,那他也就不是徐清了。
他将混元血魂珠放在坑中,却并没注意到,因为坑底挖的不平,那珠子一下就轱辘到了霜蛟剑的旁边。也正是这小小的细节变化,造就了一柄日后震惊天下,更盛紫青双剑的名剑霜蛟。
*****
自从得了霜蛟、玉虎二剑之后,徐清的心里更有奔头,就仿佛当年玩网络游戏,忽然得了一个高级装备,那练级才有动力呢!不过这回他可不敢再成月的上龙崖洞闭关去了,而且严令白灵必须守在屋里,不许任何人在他不在的时候进来。
转眼又过去了九个月,徐清拜入峨嵋山也一年了。虽然他的修为还停留在第二重,不过已经能隐隐约约的有些突破的征兆,就差肋下的脾脏之中还有几处细小的经脉尚未打通,若是一旦通畅无阻,就可以完成《上清灵宝太上玄经》第三重的大周天循环。
不过这九个月徐清也感觉到了修真界冷漠而枯燥的一面。刚开始时也许是因为刚刚来了新人,大家都有些兴奋,但是时间一久了也就淡了。尤其是下山考校之日越来越接近,所有人都在忙着修炼,几乎都没有串门聊天的时间,便是打了对面见到也只是点点头、递上一个微笑、问声好便各自去了。
不过徐清倒是十分适应这种清净,一心修炼‘玄经’,只希望早日能够驾驭飞剑,纵横寰宇。不过随着功力的日渐加深,他又面临着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选择,也就是一年前刚刚拜师的时候,醉道人留给他的那个选择。
徐清坐在灯下轻轻将那小册子的书角抚平。这本《碧筠剑诀》到了他的手上之后,也曾翻阅过几次,不过他也看不出其中的剑术有何优劣之处。就在《碧筠剑诀》的旁边还放着一本书皮光鲜,装订精美抄录清晰的《峨嵋御剑诀》。这是今天早上严人英亲自交给他的,让他自己先熟悉熟悉,准备日后修习。
这说明严人英承认了徐清的修为,认为他已经有资格修炼飞剑之术了。此事固然可惜,但到底要修练哪一本呢?
第二十五回 剑诀选择
考虑了一天徐清还没有决定到底修炼哪一本。若是以常理说,《峨嵋御剑诀》传承数千年,修炼者更以万来计算,其中成就仙业的前辈更大有人在,是一门发展的极其成熟的剑术,修炼它自然是最稳妥的选择。
不过至今徐清还清楚的记得,当时醉道人传书时的神色。他的眼神有些没落,有些无奈,但那其中绝对没有开玩笑的成分。当他将这本《碧筠剑诀》交到徐清手中的时候,非常严肃而认真,而且他还特意叮嘱徐清,如果不选择《碧筠剑诀》还要将它还回去。也许这本剑诀对醉道人有着另一种非凡的意义,他希望有人能将其传承下去,但作为师父又不想强迫门下弟子。
仅仅凭着醉道人的这种态度,徐清感觉到《碧筠剑诀》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本自创剑诀。也许它会带来更大的惊喜,当然同样也伴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面对稳妥和惊喜的选择,徐清犹豫了一天,也没有做出决断。
在这件事上也没有任何人能给他建议,这是关系到一生的大事情。若仅仅是普通人,大不了就是数十年,但修真者可动则数百年上千年的大事,谁能承担得起如此大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醉道人不曾逼迫任何一个弟子修炼《碧筠剑诀》的原因之一,就算是他这个当师父的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其实归根结底驾驭飞剑战斗的强弱,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三个:打击力、速度、机动性。几乎跟现在战斗机的性能标准一样。打击力主要取决于飞剑的品质和驾驭者的法力可以姑且不论。剩下的速度和机动性则是评判一部剑诀好坏的主要指标。
青城派的剑诀就是因为速度慢,被笑称为‘玄武剑’其实就是‘乌龟剑’。但是比起来起来他们的剑速就是慢,若是不慢就打不出威力来,又有什么法子呢!而武当派的剑诀速度极快,反应就稍显迟钝了。峨嵋御剑诀则介于二者之间,速度比青城快,机动力比武当强,但若反过来比又都不如两派。
这套《碧筠剑诀》却有些独辟蹊径的意思。醉道人说这剑诀乃是脱胎于先秦的墨家剑术,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平等。正是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墨家剑术也同样取了一个‘兼’字决。攻守平衡,杀招凌厉却少有一击绝命之剑,守招平和更有大巧若拙之功。但是《碧筠剑诀》能保有多少墨剑的灵魂就不知道了。
徐清看着桌上并列放着的两册剑诀,苦笑道:“抉择啊!只有权力者才有选择的权利,但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我要放弃你们谁呢?”
见徐清发愁,白灵也串了过来,贱嗖嗖的拱进了他怀里,伸出圆乎乎的爪子在两本书中间拍了一下。
徐清笑道:“你是说两本一块练?我倒也想举一反三,兼容并蓄,可要将传承千年的峨嵋剑诀融会贯通再融入其他,又谈何容易!”
白灵打了一个响鼻,抬起另一只爪子蹭蹭湿乎乎的鼻子,却不小心把桌上的峨嵋剑诀推到了一边。
徐清微微一愕,旋即释然的微笑道:“是啊!峨嵋剑诀都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历代多少惊才绝艳的前辈补充修改,几乎已经接近了极限,不过那却并不是属于我的剑诀。也许这《碧筠剑诀》还远远不成熟,但我却能根据我的情况来修改完善,也许还能开拓出另一番光景!”
想到这里徐清把心一横,手掌坚定的拍在了《碧筠剑诀》上,道:“好!我就修炼此书!日后无论如何都无怨无悔!”
不过说完此话,徐清却将《碧筠剑诀》放在书桌边上,反倒是翻开了《峨嵋御剑诀》研读起来。原因非他,既然已经有所决定,则日后看《碧筠剑诀》的时候自然多的是。但这《峨嵋御剑诀》更是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剑术精华,虽然不练却要知晓其中原理优劣,对日后修为极其有益……
次日
“师弟真的已经决定了?!”严人英不无惊愕的看着徐清,在他看来徐清这简直就是发疯了,放着《峨嵋御剑诀》不练,竟然选择那个不知怎么出来的《碧筠剑诀》。不过这是徐清的选择,他也并不多说,点点头道:“好吧!既然这是师弟的选择我也无话可说。不过《碧筠剑诀》我不曾练过,恐怕还要请师父亲自传授解说。”
其实这也是徐清选择修炼《碧筠剑诀》的原因之一,若是修炼《峨嵋御剑诀》自然还是由严人英代师传授。虽然严人英的修为也不弱,但比起醉道人对修真的理解,差距又何止一筹。如今可直接跟着醉道人修行,其中得到的启发经验更不可计算。
徐清道:“大师兄,我还想保留这本《峨嵋御剑诀》平日研读不知行不行?”
严人英疑惑道:“嗯?既然不修炼,又何必留着呢?不过这书倒也不甚精贵,师弟喜欢便留着吧。只是切记收藏好了,莫要落入外人手中。”
徐清微笑道:“谢谢大师兄。虽然我不练此诀,但咱们《峨嵋剑诀》精巧博大,乃是千年积累的精华。我想日后细细研究琢磨定会对剑术大有裨益的吧。”
严人英笑道:“还是师弟有心了。待过几日师父从龙崖洞回来,知道师弟要修炼《碧筠剑诀》定会高兴的。”
徐清一想到用不了多久就能御剑飞天,不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随着点头应道:“嗯!这应该是师父的心愿吧。“
严人英看他表情却微微一愣,心道:“难道说……我这位小师弟是为了师父才选择《碧筠剑诀》的……”
当然徐清并不知道他这无意的一笑,竟然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更让严人英感觉他是个孝义兼具的好人。
剑诀之选过去六日之后,徐清正在龙崖洞中修炼。忽然感觉到浑身一震,仿佛体内卸掉了千斤累赘,竟有种说不出的舒畅爽利。徐清心神一动,内视丹田,只见那鲜亮的橙色真元之中竟然生出了一丝淡淡的黄色!虽然还只如游丝一般,但那确实是代表着《上清灵宝太上玄经》第三重境界的黄色真元!
第二十六回 孕剑之术
大喜之余,徐清更加不敢松懈,赶紧凭着记忆中第三重的行功路线运行真元。只不过这重路线更加复杂繁琐,第一次足足用了一刻钟才走完了一个大周天。丹田之中的那一缕黄色真元颜色更亮,也更加明显。徐清的信心更足,马不停蹄一连运转了四十九周天。也许是因为练到了第三重,黄色真元更加具有攻击性,竟然仅仅行气四十九周天就感觉经脉有些鼓胀感觉
缓缓吐纳收功,睁开眼睛似乎整个世界都显得更急鲜亮了,十数丈外那角落中的落尘飞灰都能看的一清二楚。身边五丈之内空气中飘散的灰尘流动,缓缓的气流变化全都了然于心。
徐清喃喃道:“难道这就是修真中所说的‘知微’的境界吗?”随之他将精神集中在前面七八尺远的一块钟乳石上,没想到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