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显得有点激动,自言自语道:“是该了断了!”
从父亲家回来后,朱辉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上面这一幕。
朱辉知道父亲是个不易激动的人,他轻易不会发怒。
是什么该了断了?
“这个周凤我知道,她是不会自杀的!她不是那种想不开的人。”
他为什么那么肯定?那么,父亲心中的凶手是谁?……
县公安局刑侦科办公室里。朱辉、小戴、博书三人都在办公室。三人正在分析案情。
朱辉停止了记录。波束知道朱辉要开始总结了。
朱辉在笔记本子上第⑤点的⑤前面画了一个大大的“?”
第⑤点写的是:
作案动机:被侵害的对象性质特点、现场态势、被害人平时人际关系、恋爱、婚姻、经济状况、仇怨等可能的因果关系。
朱辉在“被侵害的对象性质特点”、“现场态势”、和“经济状况”几点上面都打上了“√”;又在“被害人平时人际关系”上面画了一个“△”;而在“恋爱”、“婚姻”、“仇怨等可能的因果关系”上面分别都打上了“?”
朱辉:“死者周凤的情况、现场、和她家的经济状况,都已经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而她的人际关系则是我们要侦查的一个要点,本来,据我们所知,这个周老师的人际关系是不错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周凤已经死了,而且根据我们前面的侦查,‘他杀’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这个‘他’又可能是谁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她平时的人际关系入手,找出她被害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排除一些具有干扰性的假设,让我们的侦查更接近事实。至于她的‘恋爱’、‘婚姻’和‘仇怨’则更是我们侦查的重点,因为这些对我们来讲都还是盲点,或许,把这些盲点都搞清楚了,案情也就水落石出了。”
博书:“对极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动机问题。给你这样一分析,头绪就出来了。”
朱辉知道由于刑事侦查究其本质是一种从事后去追溯事前,由结果去发现原因,由事件发掘出人的一个过程,其推理模式是回溯式的,其方法是不断逼近目标真理的假说验证排除法,其面临的主要困难也就是如何从纷繁芜杂的表象下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如何把一个个支离破碎、真假难辨的线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有关于犯罪的性质、动机、过程、手段、嫌疑人特征的假说体系。
但是现在他们的推理却卡在了关键的地方:
他杀——熟人——杀人动机——证据——证人……
到底动机何在呢?
朱辉:“假说已经提出,现在该进入验证与排除假说的过程了。这样做虽然有些程式化,但是,这个案子中有些疑点确实出乎寻常,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狡猾的、隐藏很深的对手。要想一举打败,谈何容易!”
小戴:“好,就让我们按确定的侦查方向、划定的侦查范围,展开进一步的具体侦查吧!”
博书:“哟,长进嘞!”
小戴:“当然!只要你跟着头好好学,包你不出一年,也能独立破案!”
博书:“真的!”
小戴:“我骗你干吗?你可别小看了咱头了,领导会把这样一个案子交给他,不是没有理由的。你以为是闹着玩儿的!告诉你吧,咱头可是警校的高才生!”
朱辉:“又来了不是!”
小戴:“好,言归正传!证据,现在需要的是证据!没有证据,所有这些推理都可能遭到质疑!”
博书:“对,还有证人。”
朱辉:“说得好!我们应该在现场访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走访证人及其它有可能了解案情的各类人员,从中发现各种可能的利害关系,为下一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身份提供依据。罪犯也是人,也生活在各种现实社会关系中,他的蜕变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空间,只要我们不放过一丁点的蛛丝马迹,我想,他的马脚总会露出来的。对了,波束,那个指纹怎么样了?”
博书:“检验过了,就是安眠药瓶底上的指纹。”
朱辉自信地点了点头:“好!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周凤的女儿的和她的邻居兼密友丽珠的配合。”
小戴:“那么,头,接下来该咋办?”
朱辉:“你看呢?”
凭小戴的经验,他知道朱辉这样问他,其实已经同意了他的分析。
朱辉也知道,小戴这样问,就说明他已经成竹在胸了。
博书看着他俩摩拳擦掌的样子,禁不住兴奋起来,他知道,这段时间来朱辉和小戴可没有少熬夜,各种各样的推理假设,不知作了多少,就是分析不出这凶手的杀人动机,这回好,小戴去了一回“四季青茶场”,朱辉回了一趟双峰乡的家,回来居然就有眉目了!真是神了!
丽珠的家。
小戴和博书,正在她家和她“聊天”。
波束:“阿姨,我们现在就是有一点弄不明白,这个周老师好好的,为什么要自杀呢?”
丽珠:“这个……你说,我怎么知道呢?”
小戴:“您是她的知心朋友,我们认为周老师有可能会跟您透露她的心迹。所以……”
博书:“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周老师最近是不是有什么排解不开的事情?”
丽珠:“不错,我和周凤是知心朋友,但是,既然你们都已经认定阿凤是自杀的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小戴:“不是我们认为,而是我们根据事实作出的一个推理。您想想看,您是第一个进来的外人,情况您也都看见了,门、窗都丝毫无损,屋内也都没有搏斗的痕迹,吴书记对周老师的死,也非常悲痛,他甚至不让尸体送去解剖。而她的女儿校风,更是看到现场就昏过去了。而且,根据我们的勘察,也没有发现什么可以证明是他杀的证据。”
丽珠:“哦。那你们让我再想想……”
小戴:“好的,好的,您想到了什么情况,请随时和我们联系。”
小戴和博书告别而去。
这丽珠原也是溪北中心小学的教师,和周凤亲如姐妹。丈夫是职业军人,在某军分区当干部。一个儿子正在上大学。当年造房子,丽珠家的地基批不下来,丈夫又不在本地,是吴腊帮忙给批下来了。两家房子造在一起,关系也就更亲密了。
他们走后,丽珠关上了门。她靠在门边,轻轻一声叹息。
中午,丽珠正在午睡,突然,有人敲门。丽珠一下惊醒,仔细一听,原来是吴腊。丽珠下楼开了门,吴腊进来。
吴腊:“丽珠,早上公安局的人来过了?”
丽珠:“你怎么知道的?”
“你别管!”
“你派人监视我!”
“怎么说话呢,你我谁跟谁啊?”
“那你干吗!”
“我不是怕你讲漏嘴吗?”
“讲漏什么嘴啊?你以为我是谁呀?三岁小孩?你不怕出丑,我还舍不得我那可怜的周凤阿妹呢!”
“这就好。还说什么了吗?”
“没有,只说周凤是自杀的。”
“真的!”
“嗯。说是根据他们的勘察,也没有发现什么可以证明是他杀的证据。”
“哦!”
“怎么,你怕人家怀疑你啊?”
“你这个老娘客怎么说话的?这种事是可以乱说的吗?”
“怎么,我乱说了吗?”
“我说过你乱说了吗?我是怕你嘴上没有把门的,把那些陈芝麻兰谷子给抖搂出来,坏了阿爸我的好事!”
“我是那种人吗?要抖还要等到今天吗?还‘好事’嘞!你能有什么好事!还不就是些野花、烂草的。”
“呶,呶,呶,我就知道你这张臭嘴不饶人!不看我的面子,你还不看周凤的面子不成?告诉你,阿爸我说不定什么时候屁股要挪挪动,换张椅子坐坐呢!等我的事成了,你们要办点什么事,还不是小菜一碟!”
“去,去,去,我要你办什么事!”
“你没听说过‘一支蜡烛大似箩,照得到前来照不到后’,你就知道你都用不着别人了?”
“要用也不用你!要不是看着阿凤的面子,我才懒得跟你说话呢!”
“打住,打住!话说说就说多了!你能看阿凤的面子,我就知足了。算我前世欠了她的还不成?你那张嘴巴可给我小点心!特别是在我家那个晓凤面前!”
吴腊说完,就走了。
丽珠关上了门。她靠在门边,还是轻轻一声叹息。
今天这两拨人的来意可谓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但是,那两个年轻人为什么要告诉她周凤是自杀的呢?难道他们侦查了半天,真的什么线索都没有?还是另有意图?周凤真会自杀吗?二十年前她没有自杀成,都熬到今天了。她为什么想不开了呢?好象不大可能吧?不,不是不大可能,而是绝对不可能!
至于吴腊,他的来意那就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了。
表面上看,他是敲山震虎,说是怕我把他当年那些丑事抖搂出来,挡了他升官的道!其实,他是来恐吓来了!总之,他是想封我的口。
难道真是他下的毒手?他来探探虚实?可是,他为什么要下毒手呢?都二十年了。好象也没有这个必要了。他和周凤现在是和平共处,一个表面和和睦睦的家庭,很让人羡慕的呢!
还有,他居然已经派人监视我了!有道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如果真是他下的毒手?……丽珠想起了好几桩往事;不想还罢;一想;禁不住寒毛倒竖;丽珠一连打了几个寒颤:好汉不吃眼前亏,可不能让他知道周凤还有东西在我这儿。我得先避一避,设法把东西转移出去!
第十一章 往事如烟
这一夜,丽珠再也无法入眠。远去的往事慢慢地又浮现在丽珠的眼前。
二十年前,溪北乡刘大娘家来了一个年轻人,叫袁之庆,袁之庆幼年随父定居香港;他父亲在大陆有一个朋友,叫毛宏兴。那个毛宏兴是外贸局的供销干部,常有机会出差到香港。每来香港,必去他们家拜访,谈及祖国建设、发展,总是充满自豪与激情。由于受了他的影响;袁之庆初中毕业后就回国来读高中。高中毕业后,自愿走刑燕子道路,来到了老家溪北乡,落户在状元牌楼大队的姑婆刘大娘家里。
这个袁之庆,博学多才,当时学校准备保送他到师范学院去深造,但是,他执意要回乡务农。他的愿望,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和赞许。于是,他就在溪北乡扎下根来了。
在溪北乡的东南部,有几座海拔700多米的高山,山上有许多茶园。农业学大寨的时候,社员们又开垦了许多梯田,种上了茶树。溪北地处东南丘陵的南麓,山峦重叠,云雾弥漫,具有得天独厚的植茶环境,出产的茶叶香高味醇,回味甘甜,汤清色明,叶底鲜嫩。因为生产茶叶的关系,他们乡的经济也较其他几个乡富裕。据说当年有到北京开会的干部,带了茶叶献给毛主席,毛主席品尝后大为赞赏。
后来,地区里就把这个地方圈成了一个茶场,因茶树四季常青,所以就起名叫“四季青茶场”,茶场还在山脚建了一座茶厂。地区农办在在附近的市里,招收了一批待业青年,把他们落户到这里。又在附近的乡里招了一批农民工,这批农民工进了茶场,他们的户口也迁进了茶场,油粮关系也改成了居民供应,成了国家农林系统正式职工。他们和那批知识青年,就是茶场的第一批职工。
前面讲到溪北乡来了个袁之庆,这个袁之庆的到来,给闭塞的小山乡村带来了一股清新、活跃的风,许多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围在了他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