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蛊手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猫蛊手记-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点儿专业素养都没有。”

他爸说:“啊?”

“你别好好先生,”楚海洋继续,“该扣奖金扣奖金,以唤起他薄弱的责任心。”

他爸说:“啊?”

“那我有事先走了。”

他爸捧着那封遗书:“……啊?”

夏明若蹲在李老先生门外和小史聊天,就听到里面拍桌子摔茶缸:“胡闹!激进!‘左’倾!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一挖出来又是一个定陵!”

夏明若问:“怎么回事?”

小史说:“咳,元德太子墓。”

夏明若仰头想了半天,小史提醒:“杨广的儿子。”

“不可能,扯淡。”夏明若说。

“我知道,史书上没有。你别说关于这个墓的记载没有,就连元德太子本身,《隋书》也是寥寥几笔便带过了。”小史说,“但最近有几个好事的硬说洛阳附近某村东边一个土包包就是元德太子墓,非要开挖,还写了内参送到上头去了,这几天正论战着呢。唉,哪儿都论战,《人民日报》论战,学校里几个系也闹得不可开交:青年应不应该有理想,这有什么好吵的,没理想去码头扛大包啊?真是……”

夏明若打断他:“真是陵寝?”

小史点头:“是,据说探铲打下去全是五花夯土,但老头儿非常反对发掘。”

“一挖又是一个定陵!”屋里头老头儿又开始扔茶缸,反正是搪瓷的,砸不碎。

定陵是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墓。

发掘定陵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误。

1957年贸贸然发掘,挖到一半考古队员被拉去反右。好不容易到了清理随葬品阶段,考古队长又被“彻底的革命派”打倒,下放到农村改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由此导致上千件出土文物失去保护,大批丝绸、刺绣、木器霉烂。

而最荒谬也是最令人痛心的,是万历皇帝的棺椁被一位愚蠢的芝麻绿豆大的——办公室主任之类——当权派以影响上级检查卫生,有碍观瞻为名,扔进了山沟里,就此再也没能找回来。而帝后的尸骨则在“文革”中毁于红卫兵的一场大火,于是明史中有关万历皇帝的许多谜团,再也无法解开。

讲到定陵,李老先生十分激愤。夏明若溜进门,站在他身后,轻拍他的背为其顺气。

“条件不成熟!”老头儿痛心疾首。

就算政治条件成熟了,考古工作者的知识技能储备呢?文物保护条件怎样?修复水平又怎样?

“学界一直在反思,这些皇陵、后陵、太子墓、诸侯墓,别说现在不能动,三十年后也不一定能动。你知道考古发掘为什么有时是跟着盗墓贼跑,盗一个发掘一个,有时被盗了还不能发掘?就是因为教训太惨痛!一旦挖了便连载体都永远地失去了!”

老先生说:“有些人心心念念想立功,却不知道很可能在对子孙犯罪!”

“我知道,我知道。”夏明若说。

“你说说看这种人我打他算不算客气的?”老头儿吼,“我恨不得打他全家!”

“我们理解,”小史说,“您小声点儿,公安要来了。”

“不行!”老头儿站起来往外跑,“我得再去打他一顿!”

小史说:“哎哎!您老等等!”

夏明若摆手,意思是没事,一会儿就被拦回来了。穿一件破背心前袒胸后露背的,人家只当是他老流氓。

等到夏明若回到家,见了自己老爹,他爹还说呢:“你们教授和历史所门卫打架,以一当十,好生勇猛。”

夏明若特别骄傲地说:“那是当然。”

夏家爹爹虽然是个骗子但长得不像骗子,一口江南标准普通话,四十岁了还肤色白皙、眉清目秀。只是最近听说他与某苦于破案率的小片儿警狼狈为奸,一到天黑便出去设套抓人,不知道是真是假。

这父子俩好久没见,一见便腻歪歪作肉麻当有趣状,过会儿夏明若说:“热,我去买根冰棍儿。”

夏爹爹说:“早去早回啊,老黄、耗子(注:一只狗)它们还都要喂,我晚上还得去热心于公益呢。”

夏明若回答一声“晓得咧”便跑到院子外头去了。

这根冰棍儿买了六小时。

夏明若叼着冰棍儿上公园看人家老头儿下棋,回家路上又遇见几个刚下班的青工,那帮狐朋狗友呼啦围上来说:“别信!大学生了吧?难得一见。快快快,喝一盅去!”

夏别信接过递来的劣质烟,趿拉着拖鞋,跨坐在青工的自行车后座上,招摇过市,自认有种不入俗流的优越感。他乐滋滋地跟着下馆子,几杯酒一灌就不太认得人了,到了九、十点摇摇摆摆进家门,劈头就挨了他妈妈一闷棍。

夏明若抱头在地上滚来滚去,哎哟惨叫。

他妈说:“看你长得瘦猴似的,没想到头挺硬,这样打还不死!”

夏明若爬起来拼命跑:“爹!爹!救命啊爹!”

他妈气势汹汹跟在他后面追:“你爸上夜班去了,看谁来救你!”

夏明若慌不择路,一溜乱窜,结果被堵在了厨房,只好围着煤炉跑:“妈!妈!妈饶命啊!”

他妈说:“饶命?呸!老娘今天不打死你才怪!”

夏明若号啕大哭,抱头蹲下:“妈啊——您可是我的亲妈哎!当年您生我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跟我说的!”

楚海洋正好洗完澡出来,一听声音便赶过来了:“阿姨,怎么了?”

夏明若他妈举起棍子像赶小鸡一般赶自己儿子:“去,葡萄架底下跪搓板去!从来就不好好儿学习,一天到晚跟人鬼混!你看看人家海洋,怎么不学着点儿!”

夏明若一跪下去便酒劲冲脑,天旋地转,楚海洋趁着他妈进房点蚊香,拉着夏明若就逃。

出了胡同走几步便是一小公园,旁边一盏小路灯,其余地方黑灯瞎火,树丛里躲着的全是偷偷摸摸谈恋爱的,这时候要是拿弹弓打,打一个还赚一个。

夏明若被冷风一吹更糊涂了,在路中间摇摇晃晃跳舞。楚海洋急了说:“这不是酒精中毒了吧?你倒是吐呀!”

“不不不不,”夏明若大着舌头说,“没门儿!二锅头,红星的,吐了多可惜!”

楚海洋把他抬到路灯底下一看:“不对,你这脸都白了,快快,我扶你上那边公厕吐去。”

“没门儿!没门儿!”

楚海洋拽着他就走,谁知醉鬼力气大,没走两步就被绊倒了,两人一起摔进灌木丛,惊起一对无辜小男女。

夏明若搂着那男的脖子说:“陈燕儿啊,你怎么长这么高啦?你看你都瘦了,我多心疼啊。”

陈燕儿是谁?陈燕儿是胡同口的一大龄女青年,一身膘子肉,光小学就念了八年。

那女的放声尖叫,结果夏明若又去搂那女的:“毛子啊,你也在啊?我可想你了。”

毛子是陈燕儿他们家的狗。

楚海洋赶紧解释说:“一醉鬼,对不住了啊。”

夏明若爪子还没碰到那女的,又“嗖”地蹿那男的头上:“史卫东,东东!你看你长得,这条子,啧啧,真是越来越没出息了!赶紧借我作业抄抄。”

那男的估计要疯了,楚海洋架着夏明若就跑。途中忽然有个小青年从身边飞奔而过,一个中年妇女在后头扯着嗓子大喊:“抓流氓啊——”

树丛中立刻有几条潜伏已久的矫健身影跳出来:“抓流氓!站住——!不许动——!”

夏明若嘎嘎傻笑说:“嘿!我爸!还有几个便衣,哈哈哈哈!”

两人拉拉扯扯到家,发现小史正在家门口戳着,老黄正陪着他,楚海洋说:“哟,这不是东东嘛。”

小史迎上来:“哎呀别信,你怎么这副德行?”

楚海洋说:“你可不能学他,没这个量却要装这个样。”

“就是,德行!”小史说,“对了,李老师让我来通知你们一声,明早的火车去洛阳,不能迟到啊。”

※※※

老黄是一个颠覆了传统的存在。

它的存在只是为了验证一个清醒而痛苦的命题:我孤独,因为我有思想。

楚海洋凝视着它睿智的眼睛,问:“怎么又跟来啦?”

老黄看着他,显然已经开始思考。它一直思考,它思考,思考,思考,睡过去,醒了,思考……最后楚海洋问:“老黄,你到底是被什么东西附身了?”

老黄打了个呵欠,爬到上铺窝在夏明若怀里睡觉。

夏明若以手覆额咕哝道:“喝酒伤身啊……”

楚海洋把茶缸递给他:“你那小身板儿就珍惜点儿吧,还能多活两年呢。”

夏明若惨白着脸不动,楚海洋爬上来摸摸他的额头:“发烧了?”

“不可能。”夏明若翻个身,老黄躲避不及被压扁。

“老头儿呢?”

老头儿在车尾吹风,吹得心潮澎湃,冲回来给党写万言书。想起自己早年就读于中国最顶尖学府,师从考古界泰山北斗,经历过抗战、内战、建国,但最年富力强、最应该出成果的十多年却完全被束缚住手脚,以至于垂垂老矣,不禁满眼是泪。

楚海洋从他身后把毛巾罩在那颗光头上,结果被一把扯下:“调皮!”

楚海洋笑着说:“什么成果?七七、七八届共十九人,哪个不是你的成果?”老头儿狠狠擦了把脸,想了一会儿破涕为笑。

楚海洋上前收拾他的纸笔:“您什么也别多想,发掘还未成定局,毕竟谁也没存坏心是不是?憋了这么多年,都想大干一场,见识文物而已。”

“谁不喜欢宝贝哟!”老头儿长叹口气,“就是因为喜欢这些宝贝,我宁愿一辈子都见不着它们。”

老头儿斜靠在床铺上,夏明若探出身子将窗户开大,华北平原上爽朗的凉风吹进车厢。

老头儿说:“学生们啊,我记得周扬同志曾经委婉地提过意见,说考古没有阶级性,对历史、对过去,只讲究一个‘信’字,当然他们自己也犯过错误,但在这点上,他们是睿智的。我想我们民族从弯路上回来后,便终将了解,不但是考古没有阶级性,任何一门自然或人文科学都应该服务于人类而不是阶级斗争……哎呀,我说那个小史啊!你买个饭怎么现在还不回来啊!”

史卫东托着饭盒,提着水壶,站在开水炉子前虔诚地等着,不是等水,是等那个圆圆脸蛋的列车员。走过来,看一眼;走过去,再看一眼……红着脸羞涩一会儿,抬头时被突然出现的乘警吓退数步。

小史被摁在车窗上时强调:“我没干吗!”

乘警面无表情地搜身:“量你也不敢。”

搜完了,没有危险物品,小史说:“我……我能回去吗?”

乘警说:“你跟我来一下。”

小史埋着头跟到乘警值班室,十分温顺地填写出生年月与姓名,乘警说:“都写上,身高、体重、籍贯、工作单位。”

小史弱弱道:“写了。”

“写了就好,到时候你犯了事,好找。”乘警抢过笔,眯眼凝视了小史一会儿,在体貌特征栏里填上“八字眉”,然后把登记簿合上说你走吧,小史偷看一眼,发现那簿子封面上果然是“可疑人员记录”六个大字。

“法西斯啊,赤裸裸的有罪推定……”小史喃喃自语,满腔愤愤,然后继续回开水炉子前偷窥列车员。

李老先生则干啃着冷馒头:“小史怎么还不回来啊。”

※※※

说是洛阳,其实是洛阳地区一个偏僻极了的地方。几个人下了火车,又坐了一天拖拉机一天驴车,这才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那个发现隋墓的山坳。山坳里有个自然村,叫经石村,就是凭着村里那块经文石,考古人员才打算在此寻找古代墓葬。

老先生带着学生与驻守经石村的考古队会合。

考古队十来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