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死去的爱说再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我死去的爱说再见- 第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澄瑞亭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一斗二升交蔴叶斗栱,檐下安华板。东西两侧的石雕栏板亦为桥的栏板,蕉叶纹望柱头。亭南北两面设踏步,作为进出口。方亭内为金龙图案井口天花,正中有双龙戏珠八方藻井,檐下龙锦彩画。抱厦三面开敞。

坐于亭内,微风带着水气吹进来,令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四章 掌嘴

妃在软垫上坐定,娴雅轻轻一拍手,十二个小宫女各花景德镇产桃型盘子上来,每一个盘子里装着一样水果,分别是:樱桃式小面犁、冰糖藕片、红葡萄、白葡萄、黄李子、~子、冬松子、香槟果、早海棠、香蕉,都是德妃素日里最喜欢的瓜果。

十二种瓜果摆布在亭内的条案上,种种新鲜,样样饱满。甭说吃,看着也是怪喜人的。德妃见此,夸奖道,“的确皆是上好佳品。不过,何必这样费心呢?”

娴雅上前躬身打千,受宠若惊地说:“蒙娘娘夸奖,奴婢不胜荣幸。奴婢不过是借花献佛,拿主子的东西打哈哈罢了。”

“你这丫头倒会说话儿。”德妃朝身后的太监宫女一挥手,“你们在外面伺候便是。”

“嗻。”随行的太监宫女躬身行礼而退。

“说吧。”德妃斜着眼睛问她。

“哟!看看这是谁啊?”突然,一道尖锐而不怀好意的女声插入他们之间。

德妃回头笑道,“荣妃姐姐今个怎么也来踏青了?”

荣妃带着两个宫女,带着挑衅的语气,“我那宫里太冷清,三五个月不见万岁爷的人影,我要是不出来走动走动,怕是要发霉了。”

德妃柔和地说,“姐姐,这宫里来来往往的女子太多,咱们都看了这么多年,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呀!”

荣妃也把随侍的宫女留在亭外,独自上了澄瑞亭。

娴雅见状只得倒退着离开,站到随侍的人群中,远远地望着。

“这是怎么了?心里像冒着火似的。”德妃关切地问。

“能不冒火吗?进宫这么多年。大风大浪也算是见过,容宠冷遇我也不是没尝过。可好歹每年的千秋日,万岁爷都会到我宫里过一夜。”荣妃甩着手帕当扇子使。

德妃想了想,“可那日的绿头牌,的确翻得是姐姐的名号。”

“是啊,谁说不是。太监也来通知了,我也沐浴更衣好了。说句不怕羞的话,万岁爷很久没来我哪里了。好歹也是夫妻一场,我自然是想念的紧。”

“妹妹明白。”德妃点点头。

“德妃妹妹你知道吗,万岁爷最后根本就没来。”荣妃说到这里,开始哽咽。

“可起居注上,没有临幸他人地记录啊。”

“是没有。万岁爷的心最近都耗在乾清宫和南书房,哪里还有时间顾得上咱们这些人老珠黄的旧人。”荣妃用手帕擦着眼泪,“自从那个小狐狸精被惠妃举荐着进了乾清宫,不知怎么得就把万岁爷的魂給勾了。哎呀呀。恨不得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架势呢!”

德妃笑了两声,“姐姐多心了吧,万岁爷这些日子并没有独宠哪一个。”

“他要是独宠就好了。以咱们万岁爷的心性,若真真独宠一个女子。好歹不过两三年,总算咱们还有个盼头。可这个小狐狸精,也不知道用得什么妖法,竟然就是个小小的长随,连个常在都不是。”荣妃气得咬牙切齿。

“那姐姐的意思……”德妃试探性地问。

“要我说,要不你就以她惑乱宫廷把她乱杖打死。”荣妃用手帕假意擦拭着脸上的泪水,一面偷看德妃的表情,“要不就把她收了,就是多个妹妹而已。”

德妃摇摇头。“这等无才无德的女子,怎可选在君王侧。”

荣妃翕着嘴“咯咯咯”地笑,“无才无德?我怎么听说连太后老佛爷都夸她地字好呢?而且不但八阿哥胤禩情之所钟,听说连你家小十四,都要娶她当福晋呢。”

和德妃说什么都成,唯独不能乱说和她的心肝有关的坏话。哪怕是玩笑德妃都不允。德妃冷冷地看着荣妃,“姐姐的话我既然已经听到,必然秉公办理。”

荣妃笑呵呵地说,“那就好,那就好。我也该走了。最近打发时间又拾起了以前的针线活,唉……好歹我家弘晴和弘晟如今都壮壮实实的,我这个当玛麽的也就知足啦!”说着话,她站起身,“妹妹啊,我就先走了。这里风大。你也别坐久了,老了,怕风啊。”

德妃目送着荣妃离开,发狠地叫过娴雅,“这就是你想说的事情?”

娴雅一脸的惶然,跪倒在地,哀声连连,“娘娘明察,奴婢只是想趁着您心情尚佳地时候向您禀报,有人在背后里乱嚼舌根诋毁十四阿哥。”

“哼,这么说,你倒是个忠心耿耿的奴才了?”

“奴婢为娘娘万死不辞。”

德妃用看死人的眼神看着娴雅,一巴掌狠狠地掴在她脸上,骂道,“你这个混账奴才,还像欺瞒主子?本宫告诉你,你还嫩得很,想骗本宫早了些。看在你这次是为了十四阿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罚你掌嘴二十,你说,是自己打还是让别人来打?”

娴雅没有立刻选择,她呆呆地盯着地面,嘴里说着,“奴婢只是觉得萦雪被人诬陷了,她不是那样……”

德妃立刻出声喊道,“总管太监何在?”

娴雅听了,不动声色地阴笑了一下,沉声说道,“娘娘,此事可大可小,但事关十四阿哥声誉。所以,奴婢愿自己掌刑。”说完,她抬手狠狠地抽着自己的脸,却没有留一滴眼泪。

当她打到第十下的时候,德妃出手拦住了娴雅,“可以对自己狠的人,是我喜欢地人。自此以后,你就在我身边做贴身长随吧。”

“奴婢谢娘娘恩典。”娴雅激动得跪下来磕头。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五章 诚笃

了爱,忘了伤,忘了恨,忘了笑,忘了哭,忘了所有碎,终于在最后,娴雅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姻缘。只有她才是真心的爱着胤禛,只有她才能抚慰胤禛冷傲寂寞的心,只有她才是最适合胤禛的人。她这样笃定着!

也许直到现在,那个人,还在胤禛的心中。但是,娴雅相信,她可以让胤禛忘记那个人。抚摸着那个人写的经书,那个人应该是已经死了吧,虽然不明白万岁爷为何秘不发丧,但是那个人不会活得太久,肯定不会。就算找到那个人,那个人也不会属于胤禛;就算找到那个人,那个人也不过是个将死之人。

回到房间,娴雅一页一页的翻开经书,翻开了只会更加心烦。有些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有些心情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想象不出来的。现在的她不适合看经书,因为她抹不去满心的杀戮和血腥。

提起笔,临摹着那个人的笔迹,眼泪一滴滴一滴滴往下掉,往下掉,打在几案的宣纸上。昏暗的房间里中,弥漫着的,是那个已经离开的女子,淡淡的温柔。

娴雅不想哭,可泪水还是划过她略施粉黛的脸颊,留下了两道湿润的泪痕。她知道,这就是她自己,一滴滴,一串串,只是因为她还是喜欢那个人的。

墨佳氏萦雪。

不知道为什么,回到这里却总会想起她,胤禛慢慢走在去往南书房的路上,他无意识地摸了摸额头,才想起来。刚才一番说辞下来,他的那位额娘根本就没有记得他其实受着伤,只顾着小十四那个顽童。

李德全站在南书房门口见胤禛还是那副下朝时的样子,心里立时升起了怜惜之意,走上前压低声音,“四阿哥,好歹也要整理一下,免得万岁爷治您一个君前失仪地罪。”

“只是……”胤禛略微沉吟道。

李德全瞄了眼南书房紧闭的房门。轻咳了一声,“万岁爷正在指导太子殿下批阅奏折,离午膳还有三刻,四阿哥还是去让御医去看看吧。”他指了指自己的额头,善意地说。

胤禛点点头,“如此也好,皇阿玛和太子哥哥既然在忙碌国事,胤禛去去就来。”说完。他又缓缓地移动自己的步伐,不卑不亢,不即不离,仿佛慢慢地倾轧过生命的障碍物。

李德全这才咧开嘴笑了。他这番话不是为了胤禛而说,他只是为了万岁爷才这样说的。德妃隐隐是后宫之主,若是让万岁爷发现她不能善待亲儿,降罪事小,若是由此牵连着万岁爷想起已经逝的孝懿皇后,怕是三四天都不会有好心情的。

离康熙地午膳还有一刻,胤禛又再次回到了南书房。一身青衣,一顶小帽,不似皇子阿哥。倒像是寻常百姓家来探望父亲的孝子。

李德全屈一膝打了个千儿,侧转身子站在门口,喊道:“四阿哥求见呐!”

“让他进来吧。”康熙严厉的声音从书房内飘出来。

李德全朝胤禛点点头,推开南书房的房门,胤禛正了正衣衫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进去,跪下。然后朗声道:“儿臣胤禛叩请皇阿玛圣安,儿臣奉皇阿玛口谕请见。”

胤禛抬起头,先是给康熙请安,又给太子见礼。

康熙特意留心胤禛的表现,发现胤禛给太子见礼的时候相当恭敬,而且透着从容。而反观太子,则面上露出几分不自然。

康熙心中又暗自叹了口气,不过是去斋戒一个月,而且出发点还是为了胤礽在黎民百姓中的声誉。

他是否太过娇惯这个孝诚仁皇后的遗腹子?

康熙心中一片酸楚,忆起孝诚仁皇后弥留之际惨白憔悴地面容。他曾经亲口承诺会好好照顾他们的儿子。

当时,孝诚仁皇后闻言,喉头咯咯作声,两行泪水流下,却还是不能合眼。

旁边跪候的周培公见状连忙道:“皇上,此乃非常之机,臣斗胆,请皇上圣虑立皇储之事,以安皇后之心。”

康熙恍然大悟,断然道:“爱卿所言甚是,是朕疏忽了。待时机成熟,朕便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承嗣爱新觉罗宗庙。”

孝诚仁皇后的眼睛中流露出一丝欣喜,接着一阵急促地呼吸之后,阖上了眼睛。

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亏欠了这位孝顺贤惠的皇后,康熙大是悲恸。所有疼惜的感情和弥补的心情全部都转移到对于太子的爱护之上。为太子选最好的师傅,每日把太子带在身边,几乎心思都在教导太子上。他不求其他,只希望在几位理学大家的熏陶之下,太子能长成忠孝之人,成为一名让他放心的储君。

然而,最近发生的这几件事情却让康熙深深地失望了。

其一,此次江南私盐一案,经多方查证,是胤礽地门人和包衣奴才合伙贩卖私盐,而且还买空卖空,大受不义之财。事后毫无愧疚之心,也不向自己的皇阿玛坦白,是为不诚。

其二,此番旱涝灾情,国库空虚,粮库空虚,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处于危险之中,可他只知挥金如土,结客如市;妃嫔媵嬙,朝歌夜弦。足见其奢靡排场,不知节俭。

其三,作为储君,胆略智谋欠缺,尚不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此等资质,开创尚且不谈,即便守成,也足堪忧虑。

康熙看着面前的两个儿子,道:“今天,朕把你们叫过来,趁着午膳前的功夫,先考校考校你们的功课。看看你们的记性如何?”哈哈,完成……撒花,撒花……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六章 玉梅

熙指了指桌子上的《史记》,“古人常说,读经味如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这三味到底出自何处又作何解呢?”

胤礽想了想,说,“宋代李淑《书目》曾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杂俎,子为,是为三味。”

康熙点点头,看向胤禛,“老四,你说说。”

胤禛言道:“‘三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