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容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处容婚- 第5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纠结也有过无助,有过欢笑也有过甜蜜,痛并快乐着。
  很多东西将来都会忘记,如同大浪淘沙。
  女人像是一带河水。她柔软地适应者周围的一切,让自己屈从着环境流淌变幻;然而她逐渐改变了河道,最终成就了江河本来的样子。
  我准许L在我的人生当中留下痕迹,波涛卷着浪花万里入海。
  留下的能有那么一眼,也就够了。
  在想好这一切后,我决定在下次见面时,握着L的手道一声:“谢谢。珍重。”
  于理性看来,其实我和L并不合适。我们的性格过于相近:都不擅长柔和的沟通方式,不擅长坦露自己的需求,不擅长照顾对方的感受;我们都背着坚硬的保护壳,隐藏着自己敏感和柔软的内心。所以适合我们的伴侣,应该是温柔平和的,比如Y,以及我从未见过的L的太太;在他们面前,我们才能自由随性。爱情最初的吸引往往产生于同类之间,然而最后尖锐的矛盾也在所难免——这就是许多令人叹惋的姻缘解体的缘由。
  难过完之后,就要面对新生活了。我内心的所有柔软,将来只会属于一个叫作Y的男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这句诗不属于我和L。

☆、八十一、抗体

  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即便是空闲时偷偷的联络,也不是那么容易说断就断了的。很长一段时期,我看见马路上的黑色奥迪Q7,或者听见一个像L说话的声音,心里都会一紧,过后很不是滋味。我开始畏惧自己一个人独处,哪怕在人群扎堆的地方我都会恍惚走神,我只求能尽可能多地陪在Y身边,他看见我悲哀的脸,会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可以尽情地哭,只消说工作压力大。然后Y会认真地安慰我,我看着他那样子,会心生愧疚,这样我因L而生的难过就会削弱一点。
  我的心像被挖空了一块似的,一时间无以填补。
  一天深夜加班,部门里最后一个小男孩临走前细心地问我要不要把空调调高一点。我明天要出差,想提前把流程批完。不知不觉已到九点,我伸了个懒腰,注意到桌角的一个空缺——那里是L以前放茶杯的地方,他的茶杯很有趣,是上下两截的。我下意识地把脸埋在案头,好像还能感觉到L坐在这里时的体温。过了一会儿,感觉眼泪就要流下来了,看来今天是加不成班了,我连忙站起来收拾东西走人。
  回家路上,我一路开车一路强忍着与L联系的冲动。我多想永远忘了记忆深处那两串号码。可是即便是打过去,又能说什么?
  在这样的夜里,L也会想起我么?
  不知道有多少姐妹发现,自己白天和晚上是两个人。晚上脆弱无助感觉天都要塌了,简直要哭着跑出去给L打电话;然而睡一觉起来天一亮,忽觉过去的事都很无谓,瞬间恢复了理智与坚强,庆幸自己没有打电话。所以重要的决定,一定要在早上做出。
  那几天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坐在床沿上默默地对自己喊一声:加油!
  我甚至还列举出了分手后的几大优势:
  1、我能回到过去安宁平和的生活状态,寻求自我成就的小美好;
  2、我会更加关注和爱Y;
  3、我不再担心得奇怪的病;
  4、我不会再情绪失控,更重要的是,我具备了“出轨免疫力”——我完成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公主梦,经历了L之后,已没有遗憾,我想我此生不会再爱上其他人。
  我再也不会对谁倾心了。一扇门悄然关闭。这样奋不顾身的情感结局,看过一次足矣。
  出轨的人就会一直出轨、不可饶恕——这样的论调未免武断;有些人的婚外情经历,就像打疫苗,给你注入抗体,让你今后对此不再有反应。所以我现在看待婚外情的时候,不再一棒子打死,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Y以后出轨,我也不会立即震怒——并非因为我自己做贼心虚,而是我认为,如果他跟我是一样的情况的话,并不是完全不可原谅的事——当然,这话估计只有过来人说得出来。谁规定这一生只能爱上一个人呢?爱是不受控的啊。即便Y在心底保留了一个旁的人,只要能拎得清,我亦不会过问。如果他不会处理,我甚至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教他。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成长。夫妻俩各玩各的当然不值得提倡,但互相包容和共同成长却是婚姻关系的核心。倘若他遇到了各方面比我更合适的“真爱”,痛苦纠结,我也会放手送祝福——我自己经历过挣扎,我能够体察他的痛楚,我不会像个怨妇一样刁难。
  我抱着感激的心态看待这段经历:感谢没有伤害到Y和L的太太;感谢它让我变得更美——与之前相比,我确实变得更有魅力了。同理可证,那些在你周围到了一定年龄却依然保持着迷人风度的女人,她们一定还沉浸在爱中,不管是来自谁的爱。
  我始终对Y心怀愧疚。每当我纠结难过的时候,家就是我唯一的避风港,我总是不发一言地回归Y温暖的怀抱,我在他的怀中化解着对别的男人失恋的苦楚,却编造着别的伤心理由。我在心中默念:我会用自己的后半生好好补偿他。
  至于L,多一天不联络,就多一天胜算。
  在最难熬的僵持期,我们却拥有最好的默契——以前,每次我忍不住要联络他时,他的电话就会打进来,不早不晚,不差一秒,令人惊叹。但是现在,我对此已经看淡很多了——自我催眠还是见效:你最好不要联系我,你最好不要爱我;虽然我也未必爱你,但女人总是容易心软。
  其实上次话没说死,L应该还是会跟我再见面的。只不过他最近又生我的气了,估计这“最后一面”的时间还要延迟。我没想过要主动找他,默默等着他出招。
  分开后大概过了一周,S突然让我联络L一起出来吃个饭。
  我盯着S的脸看了半天,看不出一点端倪,没想明白他这是要玩哪一出。但首先我想到的就是L又想对我耍花招……然而他是怎么搞定S的?还真威胁他吗?
  不管怎么说,等联系上L就知道了。我给他打了三个电话,都无法接通。换成我俩私下联系的号码,依旧如此。在打第三遍的时候我明白了:
  他把我设成了通讯录黑名单。
  虽然事出有因,但我心里还是刺痛了一下。
  这就是所谓的“先发制人”?可能这样感觉比较不像被甩吧。真是跟我一样,自尊心盛又倔强——上次“分手”后我一气之下删了L的QQ、微信和电话,孩子气地表决心。这次L看来也是真生气了,誓要与我决裂的样子。然而这恰恰说明了他的信心不坚,还得用强制手段来确保自己不联系我。
  我觉得可气又可笑,心里竟然又生出不安分来——前些天明明断交已成定局,自己还自怨自艾地伤感了一番;现在发现被他拉黑了,反而又特想跳出来挑战他。我这也是太过孩子气吧。
  看来这次约饭,并不是L想故意对我耍花招。他还在气头上。
  于是我坐下来顺着逻辑关系理了下思路,决定不宜出席。无论何故,现在是S主动示好,对我方一定是不利的,我撇清关系还来不及呢。于是我找了个借口,劝说S自己与L单线联系比较好。我就不掺合了。
  S微笑着看了我一眼:“聪明姑娘。”
  我忽然感到风声鹤唳。
  这种预感让我心神不宁。

☆、八十二、设埋

  我一直都没有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来看待过L。“分手”后,我好像才第一次反观他这几年来的个人变化。我成长的同时,L也没有闲着。
  现在的L今非昔比,上一役的失利并没有对他们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反而另辟蹊径,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跳出男女关系来看,在职场上我理应敬重他,他带团队确实非常优秀——狼性精神,正向激励,不玩虚的,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很高。虽然八面玲珑他比不上S,但L执掌大权的这两年,他们公司的业绩直线攀升,业内口碑极佳,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L的名字仍经常出现在公司内部。很多三朝元老以跟他打过交道为荣,偶尔提及,还是一脸的自豪。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满心的妒意:我比你们谁都离他更近,却只能讳莫如深。
  如果L真跟我彻底分手,那么今后他在职场上再面对我的时候,会是以什么样的面孔呢?这个圈子很小,撇开之前“暗中陷害”的过节,我也无法想像我们还能够像普通职业经理人那样客观地交流。像L这种人,如果是他主动甩了我也就罢了,今后没准还能同情照拂一下;现在是我率先提分手,将来狭路相逢,他不给我穿小鞋就是好的了,万一哪天欲火攻心又想报复,那还有个完?我哪里掰得过他——现在我也是穿鞋的,互持把柄,且我会更害怕舆论压力。
  除非我离开这座城市,否则就算我现在跳槽,去哪家同行业公司都逃不脱L的关系网。他只消一句话就能诋毁掉我珍惜多年的小羽毛——虽然可能我想多了。
  我有时看到L公司的新闻或广告,都会心悸。
  这些图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外人眼中功成名就的男人,一个曾经在我面前像个孩子似的男人。
  有天午休时我心血来潮,在网上百度L的名字,浏览所有与他有关的新闻与信息。非常之多。我徐徐翻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在许多行业信息中忽然刺眼地发现了一个另类的搜索字段。原本我以为只是同名巧合想要忽略(L的姓名很大众),但好奇心还是驱使我点击查阅了一下。
  无所不能的百度黄页,告诉我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L有一个自己的公司。
  信息非常隐蔽,几乎搜索不到,是我翻到四五页之后才发现的。其专营业务也跟我们的行业八竿子打不着。法人代表的名字与L相同,但是后面联系人信息里的姓名和电话都不是他的——所有人都会以为这只不过是大千世界里的普通重名情况,可只有我知道这个人就是L。因为那个联系人的电话号码看着很眼熟:就是L与我联络的专用号码。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L真是个人才。深藏不露,忙成这样还能开公司,我好崇拜他!
  第二个反应就是:这个专用号码,是当初我俩失联四个月后L才配有的,那么他这家公司应该才成立了不到三年;看看黄页的创建时间,也对得上。
  第三个反应:他为什么要开这间公司呢?L不缺钱,事业发展也很顺利;这个小生意看起来没啥大的油水,小打小闹,如果是给自己老婆或亲戚开的副业,却又不会选择这样一个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行当;而且L百忙之中还在自己兼询业务,说明这个公司的核心业务他还不放心交给其他人。
  难道说另有隐情?我觉得即便L想要独立创业当老板,两条腿走路,也不会选择这样一个行当或者形式。联系人的姓名,还是虚假的。说明他不希望别人知道。L的作风一向谨慎,如果我不是知道这串电话号码,绝对很难查出这间公司跟他的关系。但他竟然使用了自己的真实姓名申请营业执照,说明这个公司内部的利益关系,他自己又必须牢牢把控。
  当然一切都只是我的猜想。我一时还想不通这其中的奥妙:如果只是为了“洗黑钱”,为何还要登百度黄页打广告?也可能L就是普通的创业呢?
  信息不对等,我自是猜不出来。但此时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很讨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