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金刚袈裟,而草剃大刀也改名叫寂灭魔刀!
就在天照刚死,五登嘉措寻找离开这无底深渊的出路的时候,包围着扶桑国的上空和周遭的高天原、月之食原、海原里同天照一起诞生的二十多位神祗的心中忽然一恸,这一恸给中土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祸端……
二十三章 邪神复仇谋中土 双龙炼宝水晶宫
天照殒命只怪她命不好,先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他化自在天魔主摩西罗天王争斗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只恨她不该来到中土世界争夺三清道尊通天教主的镇教之宝诛仙四剑之一的陷仙剑!倘若陷仙剑果真被你一个化外邪神夺去了,你叫圣人的面子往哪里搁?不知天数不识命理,死了可怜却不冤枉!
天照的死讯传来,整个神道教的所有神祗无不惊怒,惊的是不知是哪里来的大神通者,居然能不动声色的杀了天照?怒的是又有何方神圣,居然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杀了天照,简直不把神道教主神放在眼里!
天照的三个女儿田心姬(《古事记》称为多纪理姬命)、湍津姬(《古事记》称为市寸鸠姬命)和市杵岛姬(《古事记》称为多岐都姬命)更是悲痛欲绝,这三位女神乃是天照用虚佐之男的十拳剑折成三段所化成的三个女儿,算是她和须佐之男生的女儿,母亲惨死,做女儿的岂有不悲愤的?听说母亲的死讯,三个女儿提起宝剑就要来中土寻找凶手替母亲报仇!她们三个的神通,高天原的其他诸神知道的一清二楚,以天照的神通尚且不敌那人(诚然他们不知道天照是现在摩醯罗那里失利,然后到深坑中受了禁法,又遭到五登嘉措的诡计才殒命的),她们三个贸然前去不要说照不到杀天照的凶手,到了中土这一块强者云集的地方,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另一回事呢!不等她们三个出门,就被其他诸神拦住了去路。
“你们难道想谋逆叛变么,为何堵住我姐妹三人的去路?”田心姬怒道。
臣属们连称不敢,百般劝阻之下才止了三人贸然到中土复仇的念头。只听外边通传,却是月夜见尊和须佐之男到了。
“叔父、父亲大人,请为母亲大人报仇啊!”三个女儿哭得成了泪人。
满头银发的月夜见尊和天照长得九分相似,不过面容冷峻,只是微微点点头。而须佐之男心中却有些不悦:“这三个女儿乃是我的十拳剑所化,十拳剑杀气沉重,化成的女儿却都这般软弱,不是个好兆头!”
“你们先别着急,父亲大人自然会为你们母亲报仇的!”须佐之男坐在天照平日所坐的宝座之上,道,“天照的死,想必大家都很悲痛,我们几个都是从父神伊奘诺尊身上同时生出来的,相互之间都有心灵感应,不知哪位能知道天照具体的死因!?”
对于天照的死,二十几位大神都有感应,只不过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月读哥哥,众神之中你的灵识最强,难道连你也没有感觉出什么异样么?”须佐之男问月夜见尊道,月夜见尊和天照同是从伊奘诺尊的眼睛中生出的神祗,左眼属阳,故天照是太阳神,阳极生阴,所以天照为女性;右眼属阴,故月夜见尊为月亮之神,阴极生阳,所以月夜见尊是男身。
月夜见尊说话依旧那么冰冷:“与其我等在这里瞎猜,还不如到天柱祭坛处祈祷父神降临指示!”显然他看不惯须佐之男长幼不分,竟当着自己的面坐在天照的宝座上,而自己却站在殿中,也不听须佐之男的回答,便独自来到天柱祭坛。
天柱祭坛是高天原的中心,传说这是支撑起整个扶桑国天空的天柱,当年伊奘诺尊曾用它来来搅拌大海,造出扶桑国的陆地。
须佐之男和其他众神也来到天柱祭坛,伊奘诺尊是这些扶桑邪神的父亲,天照猝死,他自然有感应,众邪神一到祭坛,他便降下神谕:“天照崩殂我已知晓,遇害之地乃在中土昆仑,中土乃是凶险之地,尔等行事务须谨慎!”说完便消失了。
“父神大人,这……?”须佐之男似乎还想问什么,不过伊奘诺尊不待他把话说完,便走了。
“大汝神,钦点人马,上昆仑!”须佐之男下令道。
“哈哈哈哈……”月夜见尊突然哈哈大笑,笑得诸神不知所措。
“月读,你笑什么?”须佐之男听出他笑声的讽刺之意,微微怒道。
月夜见尊不无嘲讽地看了看须佐之男和其他诸神,道:“我笑你们去送死!父神说中土乃凶险之地,你们难道听过就忘了?中土世界到处都有可能有大神通者隐居,以你们的实力贸然前去,不是去送死么?”
“月读,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大汝神显然不喜欢月夜见尊在他们面前指指点点,“这里是高天原,不是月之食原,你这样是什么意思?”
“哼!”月夜见尊冷哼一声,眼中泛起一层寒意,大汝神似乎被冻成了冰块,呆立在原地无法动弹,在扶桑国的地界上,扶桑邪神的威力远比在其他地方的威力要大得多,“月读的名字也是你叫的么?”
“月读,你竟敢……”大汝神的儿子御井神尚未把话说完,也被月夜见尊寒霜似的眼神给冰封了。
“犯我名讳禁忌者,死!”月夜见尊冷冷道,“须佐之男,你的部下都是这么不分尊卑的么?难道姐姐一死,就有人想要谋逆?”
须佐之男没有回答月夜见尊的话,只是笑道:“嘿嘿,几个晚辈也敢直呼月夜见尊的名讳,死不足惜,杀了他们反而弄脏了你的手,降低了你得身份!”
当场尴尬的气氛可想而之,天照、月读和须佐之男三个被合称为三贵子,分别统治着高天原、月之食原和海原,不过现在天照刚死,高天原的统治权就空缺了出来。这里除了天照,月读的神格最高,照理他该掌握高天原的统治权,而须佐之男和天照之间又有所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一来二去,月读和须佐之男之间肯定有矛盾,不过这层矛盾如今还没有白热化,只是在他们各自瓜分了天照的部署后,两派之间一面策划着如何到中土为天照复仇,一面暗中诤斗……
昆仑山无底坑洞天府水晶宫中,龙在天已经结成金丹,并且将《水火雷霆经》修炼到了第六重——天火燎原,能放天劫雷火,若到了功行深满的时候,放出的雷火好像修真者渡劫飞升时降下的雷火,端的是厉害无比,不是那有道金仙,难逃他劫火一烧!
坐骑白玉龙和龙在天相处的久了,身上的龙气相互激荡,愈发的亲昵,好似亲兄弟一般,龙在天也借助血禁之术将自己和白玉龙的神识联系在一起。
“在这洞天府中虽然修炼有成,但是如果一直困在这里出不去,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一番苦修?”想到如何从这无底深坑出去,龙在天有不免有些气馁了。
“天无绝人之路,若是上天要成就我龙在天,便也不会白白让我死在这里!”龙在天开始安慰自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只要自己的道行不断的提高,达到通天彻地的地步能够破空飞升时,这无底坑就是再深也困不住自己。
九块高九丈宽三丈三尺三分的白玉碑环卫着白玉龙,龙在天仗剑坐于龙首之上。那九块玉碑是龙在天用陷仙剑从周围的玉壁上切割下来的上等羊脂白玉。在人间,如此巨大,等级如此上乘的羊脂白玉即便是一块也难以找到,而在洞天府水晶宫里,愣是被龙在天找到了玉质相同的九块。
龙在天手中捏诀,使出《水火雷霆经》第六重,天火燎原,便有天劫雷火从他周身涌出,先是包裹着龙在天和白玉龙庞大的身躯,接着天劫雷火分为九道,分别扑向九块玉碑——他要炼制《水火雷霆经》中记载的一种至强的雷火法宝,九九炎魂碑!九九炎魂碑一旦炼成,只是单单一块碑就能放出相当于无物不焚的三摩地火一样的劫火,而且还能透过物质直接煅烧敌人的神识魂魄,九块碑结成阵法,更是妙用无穷,简直是杀人放火毁尸灭迹的最佳法宝,任你道行精深,稍有不备遭了它的道。其神威直逼上古封神时期太乙真人的九龙火罩和云中子的火龙柱。
龙在天在无限的意淫的情绪下,先将玉石中的些许杂质除去,使之完美无瑕,然后施出道道诀法,在九块玉碑上分别刻出密密麻麻的阵法,粗略看去,九块玉碑上的阵法十分相似,但是从细处看却又各个不同,分开时自有奥妙,汇合时窍窍相连。
龙在天在炼制九九炎魂碑的时候,同时也将白玉龙的玉质肉身用天劫雷火锻炼了一遍,使之刚柔并济,并在龙甲上刻满密密麻麻的防御法阵,然后将一块红玉熔化,填在龙甲镂刻之处,使之平滑顺畅,再用天劫雷火将红玉熔融物和雪白的龙甲熔炼为一体,除非龙甲破裂,不然上边的阵法段无可能从龙甲上脱落!同时龙在天还在上边刻上了辅助吸收灵气和修复再生的阵法,使得白玉龙的龙甲成为一件活的法宝,随着白玉龙的功行增长而成长!处理好白玉龙的鳞甲,无数细如蚊蚋的阵法隐入龙甲内,远看白玉龙仍旧是一头白龙,只不过微微地泛着红光。凭借这幅龙甲,白玉龙可以说是“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
炼制好白玉龙的龙甲,龙在天一鼓作气,连施法诀想要将九九炎魂碑一起炼好。白玉龙得了一副金刚不坏铠甲,喜不自胜,将身体内奔涌的真元注入到九九炎魂碑的法阵之中,辅助龙在天炼制法宝。得到白玉龙的助力,炼制九九炎魂碑的进度快了许多,九块玉石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断地缩小,最后缩小到只有巴掌般大小的时候,汇做一处,落入龙在天手中……
二十四章 出深壑九霄龙吟 兴玉清首座炼丹
龙在天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不仅结成了除了龙珠以外又一“坚固子”——内丹,还炼成了一件既可独立攻击又可联合布阵的法宝——九九炎魂碑。龙因龙珠而灵,结成龙珠即成妖道,呼风唤雨,布云兴雷;结成金丹后便脱去妖身得成仙道,长视久生!
不过长生不死的神仙也不是没有弱点,就拿龙在天来说,虽然他已经得了道基,生死簿上已经销了姓名,但是他龙筋内的龙筋蛊还没有消除,只要有人施法催动他体内的蛊虫或是杨阳给他的抑制蛊虫的丹药失去药效后,龙在天迟早有性命之虞。
“看来出去后要尽快找到龙筋蛊的解药……”龙在天准备找个能够离开这里的出口,开启了洞天府水晶宫的防御阵法后,一拍白玉龙的龙头,白玉龙昂首高飞。雪白的龙身,赤红的光晕,龙须如缚魔妖索,背鳍似倒竖利剑,威风凛凛飞天去,雄气赳赳破云埃!
从洞天府水晶宫的穹顶中一飞冲天,飞了没多久,只听不远处传来几声低鸣。
是昆仑派的仙禽青鸾火凤!天地间有五虫,即蠃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龙乃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鸾凤乃羽虫之长,鸣声悦耳,身有吉祥之文。鳞虫之王神龙,和羽虫之王鸾凤之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龙凤相见,王者际会三方心中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冲动。
“前方是哪方水域的龙王,妾身等在此有礼了!”话说鸟有鸟语兽有兽言,龙凤虽不是同类,但是一见面却有能够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
这话龙在天和白玉龙都听得懂,因为龙在天服下杨阳的丹药,隐匿了身上的龙气,显然这话是对白玉龙说的,龙在天和白玉龙心意相通,示意白玉龙答话,白玉龙道:“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