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海贼- 第70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补充到主力军之中。

而徐毅在大定府原来的亲卫队的基础上,扩编了一支三千人的龙威军充当他的近卫军,主将为大牛担纲,而侯成转为王宫侍卫长,专职负责徐毅的贴身护卫,所用侍卫都是从各军中挑选出来的忠诚度极高而且具有相当功夫基础的老兵担当,一共二百人,以此作为徐毅地内卫。

在经过了这么一番大调整之后,基本上靖海国地陆军正式成形,也比以前更加适合这个时代战争的需要,取消了原来的师一级的编制,省地有人忌讳师这个字和死的读音接近,也更能激励将士的士气。

因为时间紧迫,虽然这次改编动作非常大,但是好在都是在原来地基础上搭建起来的,真正的变动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徐毅作出这样的决定后,各军很快便完成了改编,肖剑锋地第二军团,在接到徐毅的命令之后,立即便将防务交接给了高俊的第一军,然后迅速启程,从汤州走广宁府,进入到了中京道,并一路赶往大定府。

整个伏波军所控制的区域中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色,都在为下一步更加激烈的交战做着各种准备。

为了这一场即将发生地大战,各处都在做着积极的准备工作,一条条伏波军地船只,几乎是一刻不停的在往来穿梭于大海之上,将各种物资,继续源源不断地运抵锦州,靖海国立国的消息也早已送抵流求岛各处和独龙岛,各地人员都欢欣鼓舞,纷纷再次开足马力,为靖海国立国加班加点地忙碌了起来,打算为靖海国的成立献礼。

包括和伏波军多有来往的商贾们,也纷纷备下了厚礼,就近转运到流求岛或者是辽东一带,交给伏波军,以期能在靖海国成立之后,和靖海国建立起长久的生意来往,这些人也都不傻,知道靖海国

立,并在北方站住脚跟之后,定会在北方再来一次能和靖海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他们以后抢占北方的市场,将会十分重要,所以这些商贾们丝毫不为大宋禁令所动,明着暗着,都准备了大批物资,转送给伏波军,所以他们的行动,相对抵消了赵栩所下的停止对伏波军支援的禁令,也保证了伏波军未来一段时间的物资需求。

而作为王妃们的迎春、怡庆、翠玉、悦红还有徐毅的几个儿女,自然不能缺席这种登基大典,所以在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迎春立即将流求岛的事情安排了一番,乘坐了专门为她们安排的大船,在一支大型船队的随行护卫下,赶往了北方,并且终于在大典前夕,在锦州登陆,没有错过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最为隆重的庆典。

这一次他们前来,还随行带来了不少流求岛的官员一起参加靖海国立国大典,要不然的话,徐毅登基称王,连朝拜的官员都没多少,就实在有些掉分了一些,故此,他们的到来,也大大装点了这次大典的门面。

对于他们的到来,徐毅几乎高兴的心都要炸了一般,也顾不得什么惊世骇俗了,一听到他们快到大定府的消息之后,立即便从宫中飞奔了出去,差点连靴子都跑掉了,身后跟着侯成等一帮宫廷侍卫,吓得一路大叫着追在他的屁股后面。

要不是侯成轻功卓绝的话,还真保不定追不上徐毅呢!好不容易拦下徐毅之后,七手八脚的为他牵来了战马,扶他上马之后,徐毅才算是稳住了神,差点忘了还可以骑马出城这个茬了,于是这才翻身上马,在一帮侍卫们的随护下,冲出了大定府。

在城外接住了迎春一行人之后,徐毅上前便抱住了迎春他们,不管不顾的一个人赏了一个吻,搞得随行之人,纷纷立即扭头,权当作没看见,弄得迎春他们既高兴又有点害羞,心中的幽怨之情,顿时化为了飞灰,飘散无踪了。

如果说最高兴的人是徐毅这帮最亲近的人的话,那么第二高兴的一批人,恐怕就要算上是北方的士子们了。

这一次伏波军立国的消息一传开,随同一起宣扬出去的还有大典之后,立即开始的开科取士的事情,如果是靖海国立国的事情,对这些士子们没有多大影响的话,那么这个开科取士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可就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些士子们不少人都寒窗苦读了至少十几载,为的不就是能获取一个功名,有朝一日当官光宗耀祖吗?可惜的是随着辽国的灭亡,他们的这个梦想便被彻底击碎了,金国灭辽之后,立即便马不停蹄的发动了对大宋的攻伐,哪儿有功夫搞什么开科取士的事情呀,何况女真族这个时代基本上还是个半野蛮的游牧民族,对于这种事情还不很重视,所以根本就没管这些士子们的想法,结果让这些士子们在辽国一灭之后,忽然发现,自己这么多年的书算是白读了。

不少人捶胸顿足之下,几乎要郁闷的疯掉了,甚至是借酒浇愁,混吃等死了起来,但是随着伏波军攻取了中京道之后,宣布立国,然后即刻便开科取士,这些士子们几乎要高兴疯了,有些人甚至闻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当场便放声大哭了起来,这一下他们算是又有了盼头了,这些年的书总算是没有白读,他们这些书生们总算是又有了用武之地了,于是这帮书生立即开始收拾东西,朝着大定府赶去,顿时大定府的客栈里面人满为患,基本上都塞满了这样的士子。

有些金国占领地上的士子在闻听了这个消息之后,甚至于冒死穿越金军的防线,跑到了伏波军所实际控制的领地上,结果往往马上被当地伏波军的守军抓获,差点将他们当成金国细作给砍掉拉倒,后来问清楚了他们的来意之后,才放他们前往大定府参加大典和科举考试,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在伏波军和金国交界的地方每天都在上演,搞得两方都不胜其烦,从另一个侧面上,也说明了徐毅这一招,对于北方的文人们的吸引力有多大了。

这些文人别看平日里没少读所谓的圣贤书,但是在忠义上,他们这帮人恐怕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才不管是谁当家作主,只要能给他们官做,就是他们可以效忠的对象,何况这些北方的士子们,本来就效忠的是大辽国,但是现在大辽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便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对于女真人,他们天生有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女真人根本算不上开化的民族,靠的只是手中的屠刀才打下了天下,别说没门路投效女真人了,就算是金国开科取士,他们还真有点瞧不上女真人。

但是对于徐毅所立的靖海国,他们倒是有着一种天生的亲近感,毕竟徐毅怎么说也是个汉人,在他们眼中,这是文明的象征,而且伏波军自从攻入辽东开始,便在和金国的交战之中,连战连胜,打得金国落花流水,这帮读书人可是明眼人,认定伏波军将很可能取代刚刚建立不久的大金国,这个时候投效靖海国,虽然算不上是开国功臣,起码也抢个靠前的位子,对于以后的仕途,将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

于是就出现了大批士子争先恐后的涌入大定府的壮观场景,为了接待这帮士子们,马哲不得不下令在城中腾出一批没收金国贵族们的宅院,来安置这帮士子们,还要派人去招呼他们,伺候他们,为的就是要为靖海国赶紧招揽一批读书人为徐毅干活,要不然的话,这么多地方,就只能靠一帮军汉管理了,那可不是他这个曾经的读书人愿意看到的事情。

正文 第七百一十九章 遇刺

这样,在各方的紧张忙碌下,靖海国开国大典的日期盼之下到来了。

提前几天时间,大批精锐兵将,便将整个大定府全部戒严了起来,大批毒蛇分队的队员,身着便衣散入城中各处,严密的对城中的陌生人进行布控,而且还分区分片在城中组织了大批大定府的百姓,对城中的各个区域进行监控,小脚侦缉队荣誉登场,也为靖海国建国贡献了一份力量。

之所以选择在大定府建国,原因很多,第一是这里有现成的宫殿,不用大兴土木为面子去花钱建这玩意儿;

第二大定府基本上算是和平夺取,城市没有受到破坏,基础条件完备,而且百姓数量多,也繁华一些;

第三就是这里民心所向,在伏波军进驻之后,群众基础不错,民心堪用;

第四就是这里处于中京道腹地,有一定的纵深,可以防止金军在大典的日子突袭这里,安全上有保障。

基于这些原因,大定府被徐毅选为临时都城,在这里建国,各种条件都比较完备,当这一天到来之前,城中早已是遍插锦旗,到处洋溢着一片欢庆的气氛。

但是在这种欢庆的气氛之下,却又暗流涌动,一批人却在小动作不断,试图破坏这次大典。

作为伏波军的死敌,金国自然是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即便他们没有准备好,大举来攻,但是却派出了相当多的细作,到了大定府城内外,对这次伏波军的建国大典进行破坏。

在大典前夕几天时间里,大定府城内外便发生了多起恶**件,民房失火,哨兵被杀,战马被下毒,连水井也被人投毒,只要是金人能想到的办法,他们派出地细作基本上都想到了。

甚至还在大定府出现了大批传单。威胁如果这里地百姓敢于支持靖海国地话。待到金军杀来地时候。破城之后。将会屠城。

种种事件地发生。都给这次大典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这些事情却不能阻止靖海国建国大典地进行。

在毒蛇分队地队员和龙威军全力缉捕。还有民众地配合下。大批金人细作纷纷落网。这些人一经被捕之后。立即便会被拉到城外地校场剥皮~首。手段极为残酷。为地就是震慑那些还没有落网地金国细作们。让他们知道。只要被捕。他们地下场便会十分凄惨。

这样地雷霆手段展开之后。终于在大典前。将事态控制了下来。没有再发生类似地恶**件。为大典基本上铺平了道路。

徐毅在宫中天不亮便被马哲这个大典总司仪给揪了起来。又是梳洗又是更衣。忙活地晕头转向。

而他地穿着问题。却引起了迎春等王妃们和马哲起了冲突。在迎春看来。徐毅这一天应该显得威武一些。最好是一身戎装。才能彰显出靖海国地威风。而马哲一帮文官。则力主徐毅穿上龙袍。以示黄袍加身。双方各持一词。官司打到了徐毅这里。

徐毅当然要听迎春她们这些老婆的意见了,于是要求戎装上阵,马哲这帮司仪们才算是偃旗息鼓,不再多嘴了,不过历来朝代更迭,还真是没听说过皇帝或者国王身穿戎装参加庆典的,他们只能暗自腹诽,自己这个主公确实是与众不同。

于是徐毅便倒了霉了,好久没有穿过地那身金盔金甲的行头,立即被迎春等人提前翻了出来,好一阵子打磨上光,又贴了金箔,搞得金光灿灿,为了彰显徐毅地威武之气,还特意给徐毅又搞了一副金黄色的披风,看起来是要多拉风就有多拉风。

可是这个季节正好是仲夏,穿这身行头,还真是热地厉害,徐毅虽然不愿意,但是却拗不过迎春她们,这么长时间没有照顾过她们,徐毅不忍拂了她们的意,只好勉为其难地穿上了这套行头,招摇就招摇吧一次吧,反正这机会一辈子也没几次!庆典还没有开始,便出了一身的臭汗,幸好有迎春在他身边不住的给他擦汗,要不然的话,这一头大汗出去,就够别人瞧的了。

整体上这次大典的程序被安排的十分紧凑,既隆重又简单,没有过多的冗长的仪式,而核心部分,主要是徐毅登上南门城楼,在那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