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舞- 第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婆婆这才松口气,施礼告退了。

子晟望着青梅,也有所思虑。

向天帝奏请纳青梅为侧妃的奏折,誊好已经数天,却依然放在案头,没有递上去。以子晟此时的权势圣眷,娶一侧妃,自然绝不会存在不奏准的可能,而他心中的顾虑,在迟疑几天之后,终于被胡山一语道破:“王爷认为,虞姑娘真的宜于入宫为妃吗?”

子晟当然明白胡山的意思。然而,他对这样的问题,却只能报以沉默。

胡山揣度他的心情,索性更进一步地建议:“其实王爷真的想留虞姑娘在身边,也不必非要册立她为妃。”

但这次,子晟却不加犹豫地回绝了:“不,那不行。”

要留在身边,又不立为妃,意思自然是收做侍妾。这倒不是胡山看轻青梅,而确是出于更周到的考虑。但,子晟对此,想也不想地,就驳了回去。

为什么?驳回之后,才想到这个问题。不忍心,不愿意,自己也不甚了了地,就是不能容忍这样一个念头。这样的感觉,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身不由己。那天在洛水河边,看到那样一个瘦弱单薄的女子,明明是怕得发抖,却又一副凛然的神态,自己不由自主地便要为她出头。这种情形,从那时开始,就仿佛不受控制地发展下来。至于未来会变成怎样,行事素来缜密冷静的子晟初次有了不愿去想的感觉。

念及此处,子晟不自禁地叹了口气。

这声叹息终于惊动了青梅,原本已为子晟的沉默有些忐忑,此时提起勇气问了句:“王爷,怎么啦?”

“噢,没有什么。”子晟很快地回答。他看见青梅疑虑的神情,觉察自己出神得久了,便刻意要让气氛轻松些,于是笑着对小禩说:“小禩,在这里坐着多闷,叫荀娘她们带着外边玩玩去吧?”

小禩心里其实极想,但仍然回头征询地去看青梅,待青梅笑着点头,这才一跃而起,跑了两步,又站住,很规矩地行了告退礼,这才随着奶娘跑着跳着往山坡上去了。

“这孩子真是乖巧。”子晟半欢喜半喟叹地说了句:“你是怎么教出来的!”

青梅心里自然也如普天下做娘的一样,有说不出的得意,但嘴里仍是说:“乡里孩子不懂事,叫王爷操心……”

“没有的事。”子晟立刻打断:“我府里现在养着两个孩子,但有小禩一半懂事,不知能省我多少心。”

不说“我的两个孩子”,而说“养着两个孩子”,这就有些古怪。青梅记得虞夫人说过,白帝子息单薄,有过一儿一女,都未满周岁就夭折了,却并没有提过,还有两个孩子的事情。所以青梅心里不免疑惑,便答了句:“王爷说笑了,小公子必定是极好的。”

“好什么?顽劣不堪!”子晟笑着摇头,然而语气之间分明透出宠溺之情:“大概是让我给惯坏的。”

青梅更不明白,但她心地纯厚,其实并不介意。起身从桌上果盘里取了个梨,一面用柄小刀慢慢削着皮,一面问:“小公子多大啦?”

“小的那个,叫邯翊,跟小禩同年,也是五岁。他是我三伯青王的孙子,我堂兄阖垣的遗腹子。他娘也死得早,我看他孤儿可怜,就奏明祖皇,抱回来养了。这个,算是过继给我的。”

其实子晟过去还是白王的时候,与青王父子颇有过节,如果换了对帝都朝局略有所知的人,多半就会想到别处。但青梅不同,子晟这样说,她就这样听,不虞有他。

“另一个是原先端州侯文家的孩子,叫文乌,比小禩大两岁。他是我五姑母荣真公主的孙子,说起来也是亲戚。他只有一个娘还在,我看翊儿年幼,未免寂寞,所以时时接他过来住一阵,也好做伴。这两个孩子凑到一块,唉,真是什么祸都能惹出来。”

青梅笑了:“小孩子,哪能不淘气?”

“这话不错。”子晟也笑了:“我小时候,也淘气。”

说着,多年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变化。

定一定神,见青梅将削好的梨打成片,装在果盘里端在自己面前,便捻起一片放在嘴里。

“你也吃嘛。”

不料青梅一迟疑,摇摇头。

子晟奇怪:“怎么?不爱吃梨?”

青梅脸一红,轻轻说:“老话说,‘二人不分梨(离)’。”

“哦——”

子晟恍然,继而大笑。“那好,”忽然身子向青梅倾过,压低声音说:“咱们就不分梨。”

说完复又大笑。青梅奇窘,顾不得上下,拧开脸去。过了一会,忽然听子晟没有了动静,才转头来看,见他微阖双目,似乎十分惬意。

良久,念了句:“嗳,难得半日悠闲。”

青梅看着他:“王爷忙?”

子晟没回答。自从做上白帝,每天看不完的奏折,见不完的人,千头万绪,又岂是一个“忙”字能说尽的?所以,更珍惜的是现在这样云淡风熏,悠然自得的辰光。这么一想,倒记起一件事来:“可惜。”

青梅问:“怎么?”

“忘了带琴箫出来。”

“王爷爱听琴?”

“是。从前父王常常弹琴奏箫,他那管箫可称冠绝天下。也教给我一些,可惜这些年太忙,都搁下了。记得最后一次好好地奏箫都已经是……”

说到这里,忽然顿住,发觉下面的半句话不宜说。因为那次与合奏的正是如今隐居的正妃甄慧!幸而青梅老实,对他说了一半的话也不以为意,只是笑着说:“王爷这时要找琴箫,可不容易。”

“嗯。”子晟点头,想了一想,问青梅:“会唱歌吗?”

青梅连忙摇头。

“哪能呐。”子晟笑:“你这年纪的女孩儿怎么都会唱几个歌。”

就这一句,果然套出了青梅的实话:“会的都是极俗的民间小曲儿,怎好唱给王爷?”

“怎么不能!”子晟兴致勃勃:“正想听民歌换换口味。来,拣你拿手的唱一支。”

青梅还在犹豫,子晟又再鼓励说:“不要紧!只管唱,好坏都没人敢笑话你!”

话到这里,青梅也只能犹犹豫豫地开口了,顺口而出的,果然是自己最熟的一首:“泣泣复泣泣……”

“等等。”

子晟打断她。青梅以为自己唱错了哪里,不知所措地看着他。但他只是问:“这歌是不是该有铃鼓?”

这是种在鼓中嵌铃的乐器,声音清脆但粗陋,流行于民间,唱歌时用来击打节拍。这一问,足见子晟于音韵,确是极为精通。

青梅未想到他会知道这种简陋的乐器,怔了怔,回答说:“是。”

但是此时手边自然不会有铃鼓。子晟思忖了片刻,吩咐身边一个丫鬟:“你把头上的发簪给我。”

丫鬟依言拔下银簪。子晟又把石桌上两个果盘倒空了,用银簪轻轻敲着盘子的边缘,“叮咚”之声竟真的与铃鼓有几分相似。

这一来,连青梅也明白了他的用意,不禁哑然:“王爷是怎么想来的?”

子晟笑着说:“因陋就简,聊胜于无。”

但这确是好了许多。青梅将拍子“叮咚”“叮咚”地敲出来,无形中心情平复了不少,较之前的感觉,几乎就像是过去在姐妹中间唱歌娱乐的情形了。

“泣泣复泣泣,泪湿江边堤。

送儿上天途,一去无归路。

莫道母心冷,怨儿实命苦。”

原本含笑的子晟,听到青梅开口间,这凄苦悲凉的调子,笑容慢慢隐去。然而青梅渐渐动情,并未注意他的神情,继续唱道:

“汝父临江住,劳劳日耕锄。

汝母机织勤,朝朝不得息。

岁赋去七八,寒酸尚可度。

贫家贫亦足,无料祸事出。

邻乡有恶主,强占我家租。

汝父恨难平,欲向府督诉。

狼狈与天吏,反被恶人诬。

愤愤忧成疾,可怜人鬼殊。

临去发悲语:天人既食我家黍,如何不闻我悲楚?

言罢人去哀伤徒。”

唱到“悲楚”二字,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鹤唳云霄,然后复又盘旋而下,渐低渐弱,到句末的“徒”字,直如风中枯叶,缓缓飘零。

到此时,周围的仆妇无不动容。这些人各有凄苦身世,听来尤感触心,又不敢流露,只能极力忍耐着,不让心里的悲伤,眼里的泪水现出来。有一两个,几乎要喊出口:“别唱了,别唱了……”

只有子晟,还能维持面无表情的神态,继续听着。歌声忽然转为激越急促:

“孤寡无所依,嫁作林家妇。

后父虽非恶,岂如比生父?

林家亦难为,但教衣食足。

衣食足无忧,安宁度春秋。

春秋只三载,天怒洪水浊。

洪水连三月,水去无归处。

无奈断肠痛,卖儿为天奴。

天凡两相隔,相见永无期。

舔儿寸寸肤,良言切切嘱。

在家千般苦,慈母终相恃。

一朝为人仆,郁郁谁汝诉?

行事多思量,差池无人护!”

青梅咬字极其清晰,所以虽然调疾快,却唱得明明白白。子晟不自觉间微微背过身去,若有所思地望向别处。亭中隐隐有压抑着的唏簌唏簌的抽泣声。而渐缓的歌声,终于唱到了结尾:

“戚戚语难毕,天吏促登途。

垂涕沾衣襟,一步三回首。

转眼不见儿,惟有天地芜——”

最后一个“芜”字,极低极缓,悠长如泣。但,已经没有人去在意什么声情并茂,什么余韵深远了。几个难以自持的丫鬟,悄悄地退出知霜亭,背转了身偷偷拭泪。年长的几个还可以勉力维持常态。赵婆婆端了茶递到青梅手上,强笑着说:“虞姑娘喝茶。姑娘真好歌喉!”

这首歌谣,青梅从第一次听到,就记住了,也不知哼过多少遍,只觉得就像为自己写的一般。所以,这时唱来,虽然心下凄凉,却不似旁人那样刺心刺肺地难过。等从歌境中回过神,觉出周围的气氛不对,这才意识自己唱的歌大不相宜这个场合。

不知如何挽回,只好期期艾艾地告罪:“王爷,青梅不懂规矩,唱错了歌。”

子晟轻轻摆摆手,表示没有关系。然后深吸一口气,才能保持平缓的语气。

“赵婆子。”

“老奴在。”

“你记着,回去告诉崔妃。就说我说的,叫她看看府中的侍女,能多放出去些就都放出去。还有,”略一沉吟,又加一句:“从今年起,把放出去的年纪再往前提两年。”

“是!”

赵婆婆极响亮地回答了一声。转身又对青梅深深一福:“老奴也替府里的下人们谢谢虞姑娘。”

青梅觉得意外而又十分快活,心里又酸又甜的滋味一涌一涌,激动地看着子晟,很想说几句够分量的感激的话,却只叫了声:“王爷……”就说不下去。

但她既敬又爱的神态,确已给了子晟极大的满足。不由欣慰地一笑,说:“来,还坐这里。我还有话说。”

青梅重又倚着石栏坐下。便听子晟问:“这歌儿你哪里学会的?”

“我也不记得了。不知哪里听到,就记住了。”

子晟点点头,又说:“这歌,唱的是凡间的事。”

这是明摆着的,然而在天界也广为传唱,这一方面是因为天人中也有同病相怜的,另一方面则是同情凡人际遇的也不无人在。青梅回想唱词,心下怆然,不由脱口而出:“有些凡人,实在是可怜。”

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好。当初先储帝承桓在位,对凡界颇多善举,一度甚至推行凡人自治的政措。然而帝懋四十一年的轩然大波,乃至那年末先储的垮台,说到底,都是因为他这些举措惹恼了天界世家豪门。因此,四十二年起,当时掌权的金王将先储政举悉数作废,遂回复到原先唯天人尊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