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写书赚了不少钱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不担心因为买车而被误会什么。
大约开了两小时后,便到了杭市。
一路上苏振向蕾切尔介绍着自己的家乡,蕾切尔感到十分兴奋,在几个月的一起的生活中,蕾切尔被苏振一家子勾起了对这个国家的极大兴趣,这次终于能够有机会来到这个国家了。
蕾切尔发现这个国家和美国诸多的宣传中的完全不同,尤其是海市和杭市,完全就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样子,丝毫不见美国政府宣传中的场面。
在苏振看来,事实上每个国家的对内对外宣传手段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对内宣传其它国家的不好的地方来提升国民幸福感,对外则宣传自己国家的各种好处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对人才资产的吸引力。
杭市这几年发展的非常快,几乎是一年一个样,根据柳军的说法,今年的房价已经比去年涨了不少,苏振对此自然不意外,现在的涨幅不过刚刚开始而已,不过说道房子,苏振倒是想起了西湖边上的几座古典老别墅。
这些老别墅都是明清时期的富商官绅为了享受而特意建造的,一般面积都很大,有欧式的别墅也有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的,抛开其自身的历史意义不说,本身就位于环境优美的西湖边,可以说是顶级的养生之所。
苏振考虑着自己要不要弄上几套,以后给外公住,而且这么大的别墅完全可以让两个舅舅和外公住在一起,这样老人家以后也方便照顾,不过现在这些建筑物大多掌握在政府的手里,而且现在后来的允许这些别墅买卖的《西湖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办法》也还没有实行,不知道能不能够买下来,苏振记得后世有一套别墅可是卖出了3亿多的天价。
车子很快就开到了苏振出国前的“家”中,本来外公是希望苏振和柳茹能够直接住到他们那里的,但是家中客房也只有一间,总不能让来做客的蕾切尔一个人住酒店,所以干脆陪蕾切尔仍旧住回到原来的家中。
送苏振柳茹回到家后,柳军便载着柳诗画回家了,两口子几个月没见女儿自然想得很,肯定有不少话要说。
柳茹和苏振带着蕾切尔进了屋子,屋子里的家具都盖着油布,所有摆设和离开时一样。
放好行李,苏振便和柳茹蕾切尔一起开始打扫卫生,这次回国估计会呆上大半个月。
晚饭是到外公家吃的,反正不愿,打个车很快就到了。
大舅二舅两家子都在,都是来给苏振和柳茹接风的,苏振给蕾切尔介绍了所有成员,大家对这个漂亮大方的外国姑娘也很欢迎,虽然十几个人挤在不大的饭厅里略显拥挤,但是没人在意这些,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团圆圆才是真的,虽然还不到大年三十,但是浓浓的年味已经弥漫在身边。
吃完饭,柳茹和蕾切尔拿出了准备好的礼物一件件的分给众人,外婆拉着柳茹询问着在国外的生活,两个舅妈则听着蕾切尔和柳诗画讲着国外的一些新鲜事情。
之后的几天在苏振陪着蕾切尔玩遍了杭城所有的名胜古迹,领略了江南风情,外加各种小吃让蕾切尔流连忘返。柳茹和柳诗画则把时间花在了和以前的一些朋友同学的聚会上。
很快到了大年三十,年夜饭也是在外公家吃的,不过二舅一家没在,而是去了邻市二舅妈的家中过。
吃完饭一大家子人一起挤在客厅看春晚,这时候的人还没有被后世的各种娱乐节目和网络浸染,所以看着春晚依然津津有味,包括蕾切尔,中国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十分新鲜的。
南方和北方过年还是有些不同的,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则吃汤圆比较多,蕾切尔对这种甜甜糯糯的食品十分有爱,吃了不少。
就这样在窗外热火喧天的鞭炮声中,蕾切尔度过了第一次中国的春节。
之后的几天柳茹带着苏振和蕾切尔走亲访友,家家户户的去拜了年,或许是大家对于有个漂亮的美国女孩来拜年感到十分新鲜,基本上每家都给蕾切尔包了一个大红包,蕾切尔起初不知道中国人的这个习惯,感到很奇怪,无缘无故送她钱干什么,还闹出了笑话,还是苏振告诉她中国人送红纸包的钱代表着对来年好运的祝福,之后蕾切尔才开开心心的收下了。
拜晚年后回到家中,苏振很是有些郁闷的看着开开心心的数钱的蕾切尔,明明自己才是正儿八经的亲戚好吧,自己的红包里是顶多就一张大团结(98年还是用的第四套人民币,100元的上面是四个老一辈领导人的头像,现在用的是第五套。不过感觉现在的四张还不如那时候的一张经用~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为什么蕾切尔收到的却是至少有一张~性质完全不一样啊有木有!!!看着蕾切尔拆出来的红包那么厚厚的一叠,对比着自己手中薄薄的几张,满满的怨念啊
期间苏振也去看望了下爷爷和奶奶,虽然苏玉成对不起自己和母亲,但是老一辈却是没有错的,苏振和两位老人聊了聊近况,并在和爷爷奶奶的交谈中得知,苏玉成自从和自己母亲离了婚之后去了那个女人的家乡石市,在那里做了点小生意,只有偶尔通过电话和两位老人联系。
在拜完年之后,苏振一家子则带着蕾切尔开始了在中国南方的旅行,事实上上辈子苏振可以说基本没怎么出国浙省,这杯子更好,直接去了美国。于是趁这个机会苏振带着母亲和蕾切尔准备好好的游览一番祖国的名山大川。
远在中国的苏振不知道,就在他开开心心的旅游的时候,太平洋的另一边,已经慢慢掀起了由他引起的一阵风暴。
(大家平安夜快乐,不要上女朋友的当哈~女友向你要苹果一定要问清楚是普通的苹果还是5s哦~~不然有你哭的~哈哈~~另外求推荐票,多给点推荐就当是给我的圣诞礼物啦~)
二十三章 暮光风暴
当苏振接到艾克曼的电话的时候,几人正在鸟语花香的大理游玩,体会浓浓的傣家风情。接完电话之后和柳茹说了一声,便带着蕾切尔先回了洛杉矶。
第二天上午,飞机降落在了洛杉矶国际机场,艾克曼早已等候多时,一上车苏振便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小说销量如何?”
“boss,你的小说火了,彻底火了。第一部第一批印刷的十万册上架一周便已经售罄了,现在到处都是谈论暮光和su”艾克曼兴奋得说着,同时递给了苏振一叠报纸。“现在美国各地的经销商和书店天天打电话到出版社来要求进货,现在我们加印的第二批三十万册已经全部被预定出去了,我已经联系了好几家印刷厂,准备继续扩大印刷规模,第三批直接加印100万册。”
苏振翻了一翻,有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报纸,头版基本上都是有关暮光的的评论。
有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有一波三折的冒险历程,有瑰丽奇异的超凡想象,有惟妙惟肖的场景描写,有惊心动魄的阅读快感,也有直击心灵的温情慰藉。——《纽约时报》充满着爱恨情仇的张力,但又优雅精致如简·奥斯丁,达到了浪漫小说的一种极致,如果不是像出版商确认过,很难想象如此细腻的情感会出于一名男性作者之手。——洛杉矶时报
现实、微妙、简洁、易读,“暮光之城”系列将会令读者深深沉醉于其中。——《学校图书馆月刊》
英国人有哈利波特,我们有暮光之城。——华尔街日报
暮光之城,继哈利波特之后又一部备受青少年读者青睐和激赏的杰作——《今日美国》
略微看了几份评论,苏振将杂志递给身边好奇的蕾切尔后向艾克曼问道“海外发行的情况如何?”
“已经有不少欧洲国家的经销商正在商谈,而且由于暮光的受欢迎程度,现在的谈判对我们十分有利。”艾克曼答道。
“嗯,这方面不用急,现在暮光的销售火爆,急的应该是他们,海外经销权一定不能便宜卖了。”苏振可不希望海外版权便宜卖了,尤其是欧洲的版权,欧洲人有的是钱。
“boss,我们先去酒店还是出版社?”艾克曼问道。
“先去出版社看看吧”苏振想想时间还早,在飞机上也用过了早餐,就想着先去出版社看看。
就这样艾克曼一路开着车载着苏振来到了位于洛杉矶南面的出版社,苏振虽然是这家出版社的老板,但是却是第一次走进这里。
出版社并不是在一般的写字楼中,而是在一座很普通的两层的美式别墅当中,如果不是门口一个牌子上写着红杉树出版社,你根本不会知道这是一家出版社。
走进出版社,呵,这工作环境可真是不错,室内环境和普通的家居环境差不多,只不过所有的房间被改成了办公室,咖啡机饮料机之类的都有。
艾克曼向所有的员工介绍了苏振这位大老板,同时也说明了苏振就是暮光之城的作者su。
一棒子老外都好奇地看着苏振这个老板兼作者,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东方少年。
不过随后苏振宣布本季度所有人的奖金翻倍,立刻得到了出版社所有成员的欢呼。
随后苏振跟着艾克曼进了他的办公室,艾克曼让人把接手出版社以来所有的收支情况报表拿过来给苏振看。
苏振翻看了一下,基本上除去收购初期的一些花费,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开支,暮光之城第一册价格被订为15美元。随着第一批十万册的小说售罄,刨去印刷等杂七杂八的成本和给出版社的分成,当然出版社本来就是属于苏振的,也就是说光计算作者销售分成,就为苏振带来了几十万美元的收入,苏振相信最后的销量应该可以达到几百万册,也就代表着近千万美元的收益,而且之后还有三部续集,收益相当可观。
就这样苏振和艾克曼两人就暮光之城发行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交流,而蕾切尔则在一边旁听,也时不时的提些相法。
就在他们交谈时,一名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进来”艾克曼看见进来的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抱了一个大箱子进来“那是什么?”
“这些是最近一些读者寄过来的信件,大约有几百封,都是寄给作者的”工作人员回答道。
苏振也是略感意外,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收到这么多的读者来信,上辈子虽然也是写书的,不过只是个扑街的网络写手而已,就算是有读者也不过是在书评区发表下意见,收到读者的来信,这还是两辈子头一遭。
在苏振的示意下,工作人员将纸箱放在办公桌上便离开了,不过苏振虽然感到有些意外,却并没有急急忙忙的去拆信看,因为他知道,虽然里面肯定大部分是支持者寄来夸奖,但是来骂的肯定也不会少,毕竟上辈子也在站上混迹了几年,基本上对读者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曾经根据自己想法把读者分为几类。
第一部分自然是铁杆的支持者,这类读者经常会在书评区发表一些表扬之类的,书籍的月票打赏推荐之类的主要都来源于这部分读者。
第二部分则是单纯的消遣型读者,你写得好,合他们的口味,他们就会买你的书看,不喜欢则不看。但是很少会在意这本书的风评之类的东西,也基本不会去看相关的评论,内容看过就算,更不会在意作者是谁,但是这部分的群体确是数量最多的。
第三部分则是十分理性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