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斜风- 第1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要检点肯南下,这就是开拔费,后面还能筹来更多的军饷!”

这个诚意够诚了,但是柳畅却是不动摇,他说道:“于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打下了宁波府,别说是一万两,就是十万两就是轻轻松松的事,不过我们虹军毕竟与红巾军同出一源!”

“红巾军可需要洋枪与子药不?”

柳畅一开口,那边于村连声说道:“缺,奇缺洋枪与洋火药,这一次我们最初是凭借着洋枪捡到了些便宜,可是后面清妖也购置了几百杆洋枪,又买上十几门洋炮,我们在火力上就抵敌不住,若非如此,怎么会从福建败回来!”

一说这件恨事,他就问道:“检点,你这次是准备卖给我们多少洋枪与洋火药?不管有多少,我们都要了!价格随你开就是!”

“那可不行!”柳畅告诉于村:“前两日我新从海上购到一批洋枪,现在还留存于磐石寨,由石汀兰负责事理,你拿我的手令过去,让石汀兰姐姐多卖你几杆。”

这一批洋枪洋炮是露丝雅从上海经宁波运过来的,让柳畅眼前的一亮的是一百杆米尼步枪,也不知道露丝雅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的米尼步枪,可惜没有狙击镜,不然柳畅就能制造出最早的狙击步枪来。

不过露丝雅弄来了不少的大八件怀表与双筒望远镜,加上她弄来的六十把左轮手枪,可以让柳畅的营连级军官都进行换装。

除此之外,露丝雅还弄来了六百杆燧发枪、二百杆击发枪和大量子弹、火帽、雷管,大大充实了虹军的军火库,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虹军已经处于随时向金华进击的情况下,柳畅不能亲自赶到磐石寨接收这批军火。

因此他只能委派石汀兰代替自己前去与露丝雅交易,双方的谈判进行得相当顺利,这一大宗军火、军品已经移交到岸上,只不过伴随着红巾军从福建、处州的败退,从磐石寨到太平县的道路也变得不平安起来,因此石汀兰特意派了轻骑过来要求从台州派一个营南下把这一大宗军火与军品护送回来。

一想到这,柳畅就深深感到缺乏通讯手段是多少痛苦的一件事,即使没有无线电,有线电报也好,自己就不会感觉到分身乏术了。

而现在他告诉于村:“价格,我按照以往的老价格给你,但是数量有限,只能对不起了!”

请不动虹军南下,能买到一批洋枪也算是对得起了瞿振汉,因此于村当即答应下来:“行,我立即派人南下接收枪支,这一万两就交给检点了!”

先款后货的交付方式,可以想见南面的战事急切到什么程度了,因此柳畅倒是定下心来:“于先生,不知道接下去瞿元帅与赵首领有什么安排没有?”

“有什么打算?走一步算一步!”于村发着牢骚:“当初让他们请检点一起南下,他们不肯听,现在倒好了,败回来才知道后悔,我看咱们这几路人马,也就是检点您台州这一路最有朝气,最有希望成就大业。”

这说的也是实话,以前红巾军内部的矛盾都被胜利掩盖住了,可是现在几路人马缩到温州府,以往的矛盾必然要爆发出来,说不定红巾军还会先来一场内乱。

而柳畅很亲切地问了一句:“于先生,既然如此,您愿意跟我干,我这里人才奇缺,分身无术啊!”

于村“啊”一声,嘴巴张得大大,他没想到柳畅居然会招揽自己,这是他作梦都没想到的,他原本以为自己只是穿针引线的小人物,没多少份量。

但是柳畅这句话,却让他自己感受到自己的份量,他沉思了好一会才给出回复:“检点要我过来,我愿意。”

“我替赵大哥与瞿元帅来回奔走,这几个月光鞋就跑坏了十几回,算是对得起他们,只是我若是来投,怎么能只身来投,怎么也带队伍过来。”

这明显是挖红巾军的墙脚了,因此柳畅第一时间就说道:“这样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了!”于村振振有词:“现在赵大哥与瞿元帅都退回温州来,加上倪副帅的队伍,以区区一个温州府怎么可能养活得了这么多人,我带队伍过来,怎么也是解了赵大哥与瞿元帅的解围。”

这话说起来似乎蛮有道理,但是于村却偷换了概念。

虽然温州府很难养活这么多队伍,但是他于村想要带过来的绝不是一批新兵,而是成建制的老部队,尤其是那些经历瑞安、平阳、永嘉与闽北历次大战的老部队。

于村估计了一下,虽然不多,但是带几百人的队伍过来是有把握的,他看得出,柳畅这边根基太浅,许多三月才入伍的新兵,到现在已经担任了班长甚至排长了。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能带几百老兵过来,肯定就在柳畅心底有了份量,他继续安抚说道:“检点若是过意不去,事后送几杆洋枪给瞿元帅与赵大哥便是!”

于村一直这么坚持,柳畅就同意下来:“那于先生这次回去,可务必小心,不要因小人的谗言所误。”

于村点点头,他继续向柳畅献策说道:“现在磐石寨与太平之间,还隔了一个乐清县,我这次回去,必定让瞿帅把乐清县借给检点!”

这已经不是挖墙脚,简直是吃里爬外,不过柳畅没有拒绝:“瞿大帅也正需要两位少帅一同共襄盛举,如若瞿元帅愿意让出乐清县来,我愿意再赠三百杆燧发洋枪并配齐子药,甚至还可以赠洋炮数尊!”

三百杆燧发洋枪加上弹药,再加上几门小口径的洋枪,在上海滩不算什么大手笔,也就是四五千银圆的事情,但是在磐石寨,这样的配备就需要上万银圆了。

而瞿振汉想要购置这么多洋枪洋炮,那怎么也要五六万银圆才行,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手上拿着银子还买不到足够的洋枪洋炮,而且通过黄位的船队零零星星买到那么几杆洋枪而已。

因此这样的开价,肯定能让瞿振汉为之心动,毕竟他刚从福建溃败而回,人心不稳,正急需一批洋枪洋炮来提升骨干部队的士气与战斗力。

而对于柳畅来说,一个乐清县的意义特别重大,那样的话,从磐石寨到台州府可以联成一气,不用再经过红巾军的地盘,而且乐清可以说是虹军的基本盘,虹军在这里可以公开活动的话,至少可以征收几千名新兵。

这些新兵得经过实战的考验才能成为骨干,但是比起台州新招募的兵员,却因为同乡同宗的关系,更为可靠,更不要说乐清是温州府的富县,虽然受到了两位瞿少帅的祸害,柳畅还能从中刮出不少地皮。

因此于村第一时间答应下来:“不若就三百杆燧发枪配备五百发子弹,洋炮八尊配弹两百发,我就这样给瞿振汉开价,这事就交给我了!”

只是他又说了一句:“不知道这借乐清县的底线是多少?”

“燧发枪五百杆,洋炮十二尊!”柳畅报出了一个最后的底线,如果需要再多的武器,那觉得不值,毕竟这些洋枪洋炮都要德蒙斯与露丝雅从上海秘密运来,虽然每隔一两个月就能运来一宗,但是连柳畅自己的虹军都不够使用。

“那行!”于村答应下来:“卑职一定把这件事办好了!一定在检点的底线之内把事情办好,只是请检点改一改手令,让我这次多带几杆洋枪回去,最好能再带一两尊洋炮回去。”

他知道自己的活动能力一向很强,无论是赵起还是瞿振汉两边都有不少知心朋友,现在回去替柳畅争取利益,想必能无往而不利。

要知道这次红巾军伤亡得太掺重了,入闽的时候红巾军有一万八千人,金钱义兵有四千人,入闽之后又招募新兵一万三四千人,中间又从温州府调了四五千人南下,可是最后退回温州的红巾军加上金钱义兵不过是一万三千人而已。

虽然这其中的减员不尽是战斗伤亡,大半是因为闽北的战事太激烈而脱队逃跑,但是退回温州的红巾军与金钱义兵士气都很低落,甚至连瞿氏宗人都有不少埋怨。

何况这次南下一贯是瞿家人吃肉,东乡人喝汤,西乡人啃骨头,外县人连骨头都啃不到,被驱赶上去与清军一次次拼命,而柳畅却成功地打下了台州府这么一块基业,让许多红巾军的将领都好生羡慕。

自己过去游说,至少能带八九百老兵过来吧?

能不能封侯拜相,就看这一回了!

第221章 黑道人

送走了于村之后,柳畅的心情很是不错。

于村愿意替他从瞿振汉那边挖墙脚,可以说是帮了柳畅的大忙,虽然这几个月下来虹军在实战中锻炼出一个又一个主力连队,但是新兵实在太多了,导致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影响,他如果能从瞿振汉那边挖几百名老兵过来,柳畅是不胜欢迎。

只是他的心情刚刚好好上一阵,却被叶语蝶与符闻道从海上送过来的一封急信所打破。

“《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只是一看到这段文字,柳畅的心情却是平缓下来:“没想到符闻道居然也能引汉书,此语是出自终军传吧?不过说这话的人可没好下场。”

虽然说叶语蝶与符闻道擅自作主,但是也和这个时代的通讯条件大有关系,在缺乏可靠的通讯条件下,很多时候前线指挥官只能当机立断,不经请示即作出决定。

从两汉到近代,这种事可以说是屡禁不绝,汉律早就有这样的条文,“矫制,害者,弃市,矫制不害,罚金四两”,而柳畅觉得叶语蝶这次未必是来不及请示,而是想同石汀兰与杨长妹别苗头。

等回来再收拾他们,柳畅想的是另一件事,那就是要不要花上一大笔钱去建立电报网。

现在他控制的地盘除了乐清县的磐石寨之外,包括玉环县在内,总共有联在一块的七个县,但是由于通讯手段的限制,很多时间前方发生的变故,他要在两三天之后才能得到报告。

而伴随着控制区的扩大,通讯上会变得越来越麻烦,传统上用驿马来传递信息的通讯系统已经过时,而在西方,电报网已经改变了一切。

只是在中国,要二三十年之后,大清朝的官员才能认识到通讯手段带来怎么样的革命,才着手建立第一条电报线路。

要不要现在就搞个试点,这在军事上可以说是有着迫切的需要,他正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那外面张承业低着头走了进来:“检点,检点,大喜事啊!”

“什么大喜事?”

柳畅对这个台勇头目还是相当重视的:“是不是又把自己的军饷扔赌桌上了?”

“没那事,没那事!”张承业脸一点都没红,他压低了声音说道:“慈溪冯家派了代表过来联络了。”

慈溪冯家?这么天柳畅虽然一心布置着金华府的攻略,但是也对于宁波方面也是关心得很,一听说有慈溪冯家的代表,当即问道:“真有慈溪冯家的代表过来?”

他正企图与冯家牵上线,请到秋收时攻打宁波府的时候,有冯家相助或是保持中立,那宁波府便可以传檄而定,没想到这个张承业不知不觉就同冯家牵上线。

“是长房的嫡次孙!”张承业告诉柳畅:“我在宁波的时候,替冯老太爷办过事,现在冯公子就在外头,要不要请进来?”

“请进,请进!让他赶紧进来!”

冯家这位长房的嫡次孙,是个二十出头的英俊相公,长得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气象,身后还跟了一位道人,他朝柳畅施了一个大礼:“冯文镒见过检点大人!”

“冯公子请进,请进!”柳畅十分热情:“冯公子请进,不必这般客气!”

他瞄了一眼冯文镒这个道人,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