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众僧义勇。自此,少林习武风盛,名传四海。
《少林寺》一片是根据少林寺中流传已久的故事——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改编的。
资金筹好后,张鑫炎带着人马来到河南选景,一连挑选演员,河南没有找到什么武术人才,张鑫炎于是来到山东济南,此时,山东济南正在举办一次武术比赛,全国各路高手云集,张鑫炎在山东挑选中了山东的于海、刘怀良、杜传扬、于承惠、孙建魁、崔志强;湖南的潘清福、陕西的寻峰、浙江的胡坚强、计春华、方平;还有北京的王珏、王群,都是武功高手,冠军人选。
但是,张鑫炎发现这些人都不适合演主角觉远,觉远是一名2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且是一个很有朝气,很活泼的年轻人。现在的这些人感觉都不对。
主角一事让导演张鑫炎伤透了脑筋,后来,有助手拿李连杰70年代末在香港表演武术时的画报给他看,张鑫炎马上想起这个小伙子。当时,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各国,在访美经过香港时,中国武术代表团曾在香港的新光剧院向观众表演。李连杰承担主要的表演任务,他的套路多,表演时间长。他扎实的武功根底,灵活的身手,让在座观众赏心悦目。他每表演完一个武术套路都微笑着向观众致谢,那张天真稚气的孩子脸,笑起来特别开朗,很投观众的缘。
武术团表演完后,张鑫炎还与李连杰的教练吴彬接触过,两人颇为投缘,交流过许多想法。
张鑫炎马上飞赴北京,在体校,张鑫炎再次见到了武术冠军李连杰,几年不见,李连杰长高长大了,越发清秀而帅气。张鑫炎看后,满心欢喜,吴彬教练传话,让他来试镜。
李连杰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些不相信,他忐忑不安的来到试镜的地方。表演了一套武术动作,镜头前的李连杰,举手投足都显示出明星的气质,张鑫炎马上拍板让他来演主角。
1980年5月,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武侠巨片《少林寺》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开拍了。整部影片投资120万元,这个数目在现在只能算作是小成本投资,但是,在那时却是巨制,当时一个人的工资一月才十几块钱,一斤猪肉才5毛钱。
进入剧组之后,李连杰与一班武术队员每天拿一元钱的拍摄津贴,起早贪黑地拍戏,每天一元就是李连杰第一部影片的片酬,这与现在一天几十万的片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虽然工资低,但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李连杰非常认真、刻苦,凡是不会的动作,他争分夺秒地学;凡是需要反复的动作,他做得一次比一次认真。
那一段时间,李连杰随着电影场景的转换,转战大江南北,夏至雄伟秀丽的嵩山,少林寺中的塔林;秋赴萧瑟的芦苇沟,黄叶满地的大树林;冬战浑浊苦涩的黄河水,荒无人烟的大沙滩,这些自然景观,不但使影片中的打斗场面显得自然逼真,惊心动魄,还让观众们领略了我国古老文化和大好山河。
“要练武,莫怕苦”;“要练功,莫放松。”这是影片中觉远和尚常说的口头禅,强调韧性与刻苦。这种精神,李连杰在拍片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一次练习对打中,对方失手,一枪刺来擦破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别人吓慌了,他却若无其事,叫随队医生缝了几针后,又参加拍摄练习。80年的冬天,《少林寺》剧组移师黄河两岸,李连杰拍在黄河水中与敌人作战的场面中,正值寒流来袭,河面上刮起阵阵北风,冷得人瑟瑟发抖,李连杰与于承惠拍对打的场面,导演要求表现出夏天的感觉,夏天作战肯定汗水泠泠,为了达到这种感觉,剧务浇了一盆冷水到他们两人身上,弄得一身透湿,然后开拍。当时,李连杰与于承惠也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由于运动,两人不仅感觉不到冷,反而冒出的热气把衣服都蒸干了,剧务见状,又浇完一盆水湿身后,两人又打起来,烘干后,又浇湿……如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地一共拍了四天。
李连杰回忆当时之所以如此时说:“我当时觉得自己戏多任务重,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影片的进程,所以再苦再累,也不要求休息。”剧组的人对他的敬业精神十分佩服,称他为“拼命三郎”。
影片拍完后,李连杰不凡的身手在这部片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练长枪,他曲步行走,突然拔地腾空弓步扎枪,然后落地接枪;比刀法,他鱼跃龙门,刀走偏锋,刀法闪烁着逼人的光芒。这些高难动作他一气呵成,给人以大气磅薄,干净利落的感觉。
影片公映后,导演张鑫炎对李连杰的评价相当高。说:“他(李连杰)除了形象好,身手了得,还给人清新、纯洁的感觉。一般的武夫大都鲁莽,带江湖气,而他武艺高强,却无粗俗之举;仗义行事,又无江湖之气;勇敢坚毅,并无凶刁之貌。他气质纯朴,英武逼人,不是那种头脑简单的赳赳武夫,而是艺高胆大的帅哥。所以,李连杰以功夫真、演技好、气质纯深得观众的喜爱。”
弃武从影 武林霸主成明星(4)
《少林寺》的拍摄一反旧武打片的花架式表演与镜头技巧的卖弄,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武术的真功夫,影片放映后在国内掀起一股强劲的武功热和李连杰热。李连杰成为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他们纷纷来到少林寺拜师学艺,走上了武术道路。李连杰的成功也让许多青少年做起了功夫明星梦,当时的报纸刊登了许多青少年不上学,偷偷溜出家门,上嵩山学武的新闻。
因为《少林寺》一片的热播,少林寺也从一个清静之地变成一个门庭若市的地方,来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因旅游热潮,嵩山脚下新建了一个小城镇,专门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
那时候,全国的城市与乡镇都传唱着少林寺的主题歌《牧羊曲》,街头与巷尾的收录机都飘出“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的声音。李连杰一个黑虎掏心动作的画报挂在个体户的小摊上,贴在青年男女的墙壁上,塞在小孩的书包里。
媒体评论说,光头和尚觉远的形象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少林寺》不仅在大陆取得了成功,在境外上映后,也轰动影坛,打破当时华语影片在国外的卖座记录,仅在香港的票房就达到1600多万,在那个时代,这简直是天文数字。各界人士纷纷赞誉:中国武术开创了真功夫电影的先河,真功夫仍在中国。
近年,少林寺前树了一幢影片《少林寺》中李连杰练武雕像,以纪念《少林寺》和李连杰为少林寺带来的巨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李连杰在拍少林寺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少林寺》嵩山开机之后,一天,他早上起来练武,少林寺的方丈也走出寺门散步,他看了一眼李连杰,然后对他说:“小施主是《少林寺》的演员吗?”
李连杰见是方丈,停下来施礼,说:“我演《少林寺》主角觉远。”
方丈又仔细地看了他一眼,说:“小施主是有佛缘的。”
然后,方丈就走了,李连杰当时年纪小,不懂佛缘是什么意思,他回来问其它的人,说:“刚才少林寺的方丈看了我一眼,就我有佛缘,这什么意思呀?”
其它的人听了,笑了起来,说:“就是你命中注定与佛有缘,最后要皈依佛门,成为佛家弟子,简单地说就是要当和尚。”
李连杰听后,也笑笑说:“真的吗,命中注定的事怎么能违反呢?明天我就当和尚去。”
这事被导演张鑫炎听到了,他吓了一跳,忙把李连杰召过来说:“你男主角,怎么能去当和尚呢?”
李连杰见导演急了,说:“我是跟他们开玩笑的,我不想当和尚。”
张鑫炎这才放心下来。
不过,命运也许真的有注定的成分在内,李连杰最后还是皈依了佛门,据说是受了好友陈岚的影响。陈岚是香港中国星电影公司总裁向华强的夫人,是一个佛家弟子。有一次,李连杰与陈岚坐飞机遇到台风,全机上的人都吓得魂飞魄散,只有向太太若无其事的样子,李连杰很是吃惊,问:“你现在怎么不怕呢?”
向太太说:“如果你不相信轮回,笑死总比吓死好。”
向太太豁达看待生死,引发了李连杰对佛法的兴趣。后来,李连杰跟随罗贡桑仁波切学佛法,最终成为佛家弟子。追根朔源,他最初与佛结缘是少林寺方丈给他的一句谒语。
香港的演艺圈中其实有许多佛门信徒,刘德华、关之琳与曾志伟等都是。
《少林寺》的成功让李连杰一夜成名,那一年他还成了为中国青年突击手,所有的光环都聚焦在他的身上同,他开始骄傲自负起来。
多年以后,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谈了自己当时心态的变化。
主持人:“《少林寺》的成功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变化?
李连杰:“大多数年青人,在成功时面对光环,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当时也是如此,虽然表现上很谦虚,但是心底里很骄傲自大,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事实上,这种光环应该来自群体。我明白这个道理是在拍《黄飞鸿》后开始的。
《少林寺》的成功对我当时的影响十分大,一部电影就使得你在全中国,大部分的老百姓都能够知道你是谁,这个是在一夜之间就有很多的光环,就有很多的诱惑。比如说一张支票,上百万,希望你拍电影。
盛名之下,他也开始每天烦恼,这时,他希望自己拍一片更好更火的影片。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国情下,拍摄电影有很多限制,因此他拍的几部电影都没有超越《少林寺》,这样的结果让他心焦,总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浪费青春,每天都处于痛苦之中。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林寺》带来的成功感渐行渐远,他的人气也由盛转衰,这个时候,这让李连杰有大势已去的感觉。
此后的几年,李连杰不但因为拍出的电影难以超越《少林寺》而烦恼,单位的一些做法也让他烦恼,而且寒心。
拍完《少林寺》后,在《少林寺》没有公演的时候,一场厄运也随之而来,因为拍电影长期受伤,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李连杰伤痕累累,回到体校之后,在一次训练中,李连杰的腿断了,十分严重,内侧韧带、十字韧带、半页板全部碎了,手术做了七个半小时。
手术完后十几天,医生来病房探视他的时候,对他说:“我能够帮你做到的是你可以能正常走路。”
弃武从影 武林霸主成明星(5)
听到这一句话,李连杰犹如挨了当头一棒,素来很坚强的他马上落泪,哭了很久,想着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废了,所有梦想都将成为泡影,不由地黯然失色。
第二天,李连杰问医生,说:“如果我再运动的时候,后果是什么?”
医生说:“再断,再手术。”
李连杰不服气地说:“再做呢?”
医生说:“再断,如果你断得太厉害了,筋就接不过来了,你走路就会跪倒。”
医生的话再度让他陷于绝望之中。他如同僵尸一样躺在床上,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自己以后怎么办?
就在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少林寺》风靡全国。李连杰斗争了很久,决定宁愿再去做第二个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