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 第1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1567年,裕王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明穆宗。陈妃被册立为皇后。

经过长期的苦难与压抑之后,朱载垕处于至高无上、可以为所欲为的位子上,便开始肆无忌惮地纵情于声色。陈皇后对此婉言劝阻,穆宗大怒。遂以陈皇后多病无子为由,移居别宫。从此陈皇后备受冷落。

穆宗为了自己纵欲方便,想方设法不让皇后回中宫。他和其父世宗策略不同。其父爱够了某一皇后,即废掉;他是不喜欢就放到一边,尽管自己快活。

陈皇后生性善良,她不因自己无子而妒恨别的妃嫔。神宗做皇太子时,每天早晨到她的住所问安,她听到脚步声,总是很高兴,为神宗强行起身。她平易对待神宗的生母李贵妃,两宫关系和睦融洽。

公元1573年,神宗即位,上尊号为仁圣皇太后。年方十岁的神宗不能决定国家大事,政务全由陈太后和李贵妃主持,两人任命张居正为首辅,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嘉靖、隆庆时期,明朝的财政年年亏空,经过张居正的改革整顿后,变得绰有剩余。军事上,张居正改革前“虏患日深,边事久废”的局面,这时也大为改观。张居正的改革成功是与陈太后的支持分不开的。

公元1578年,神宗加上尊号贞懿,四年后又加康静。

公元1596年,陈太后去世,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祭祀神主于奉先殿别室。附葬于昭陵。

第三百六十章 李氏明穆宗朱载垕贵妃

姓名:李氏

生卒年:?~1614年

籍贯:明漷县(今北京市通县漷县镇)

婚配:明穆宗朱载垕

封号:贵妃

封妃时间:公元1567年

子女:一子朱翊钧(即神宗)

尊号:慈圣皇太后

谥号: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

泥瓦匠李伟因家贫,携全家迁居到顺天城里,他的女儿长大后出落得妩媚动人,又非常懂事。为了帮助家里解忧,她自愿到裕王府做侍女。父亲在她的一再要求下,只好答应。她进入裕邸后,侍候裕王朱载垕。裕王特别好色,见有这么个美人儿每日侍候,怎能不动心?刚好裕王继妃陈氏不能生育,李氏又特别机灵,她对陈后毕恭毕敬,很得其欢心,所以对于裕王与侍女的举动陈后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听其自然了。

公元1562年,李氏生下一子,裕王的前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但这位王子却健康活泼,聪敏异常。裕王在宫中骑马驰骋,他就谏曰:“殿下是天下之主,一个人骑马驰骋,难说没有马翻的危险啊。”穆宗见他小小年纪说出这等话来,十分欣喜。

公元1567年,裕王继位为帝,李氏亦封为贵妃。第二年,她的儿子翊钧被立为皇太子,就是以后的神宗皇帝。

公元1572年,穆宗驾崩,神宗继位,以明年为万历元年。以前的制度是,天子立后,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的,则加徽号以示区别。当时,太监冯保想取媚李贵妃,暗示大学士张居正让廷臣商定并尊,于是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仁圣皇太后住在慈庆宫,慈圣皇太后住在慈宁宫。这一行动使张居正得到了李太后的信任。张居正请李太后照看小皇帝的起居,于是李太后又徙居乾清官。

李太后对神宗要求非常严厉,神宗有时不读书,她就罚他长跪。每次为神宗讲课的老师来后,她便命令神宗讲一下老师上次所讲内容,总是亲自听讲。遇到上朝的日子,五更她就到神宗的卧室,叫“皇帝该起床了”。命令左右扶神宗坐起,取水为他漱口洗脸,带着他登上车便走。神宗侍奉李太后非常谨慎。

公元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结束临朝,重返慈宁宫。

李太后性格严明,对朝中和家中都要求很严。给事中姜应麟上疏请求册立太子,受到神宗的谪遣,李太后听说此事后不太高兴。一天,神宗到慈宁宫请安,太后问不册立太子的原因,神宗说:“因为他(朱常洛)是都人的儿子。”太后大怒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神宗知道失言,诚惶诚恐地伏在地上,不敢起身。因为内廷叫宫人为“都人”,太后也是由侍女得幸升迁的,所以发怒。因为太后的这次发怒指责,朱常洛才被册立为太子。

太后的父亲李伟被封武清侯,家人曾经犯法,太后命令中使到家中责备父亲,并坚持让父亲的家人伏法。李伟曾经有过错,太后召他进宫,狠狠责备了自己父亲一顿,她不因为是父亲就枉顾祖宗之法。

李太后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她本人就是为帮助父母减轻负担,才到裕邸做侍女的,所以她特别知道钱财的可贵。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她的性格,也影响到了神宗,从而出现了明朝最爱钱财的一个皇帝。张居正刚一去世,神宗所宠幸的中官张诚便说:“张居正的宝藏超过天府。”神宗心痒难熬,于是下令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慢带领锦衣指挥、给事中籍没张居正的家财。全部搜刮完张居正诸子兄弟所藏,也只有黄金万两,白银10余万两。这哪里符合张诚的原告?只好严刑逼供。张居正的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忍不住痛苦,诬言寄黄金30万两在曾省吾、王篆及傅作舟等家,接着便上吊自杀了。逼出了人命,朝臣们也看不下去了,合疏论争,神宗才下诏留空宅一所,田10顷,赡养他的母亲。对张居正及其制定的各项措施的否定,是明神宗政治的转折点,此后的神宗一意聚敛财富、骄奢淫逸。

公元1601年,神宗给他母亲加上慈圣皇太后的尊号。公元1606年,又加上皇太后徽号。

公元1614年,李太后去世,神宗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与穆宗合葬于昭陵,别祀崇先殿。

第三百六十一章 王氏明神宗朱翊钧皇后

姓名:王氏

生卒年:?~1620年

籍贯:明顺天(今北京,原籍今浙江省余姚县)

婚配:明神宗朱翊钧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578年

谥号: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初谥“孝端皇后”)

公元1578年,王氏被明神宗册立为皇后。

王皇后性情端谨,淑颜姣美,但不受万历的宠幸。王皇后对李太后关心无微不至,博得了李太后的欢心。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有明一代著名的“三大疑案”开始引发。朱常洛数次遭遇劫难,王皇后以嫡母的身份多方调护,关怀备至,使朱常洛幸免于难。郑贵妃争宠,王皇后自知敌不过郑贵妃,就有意不与之争宠,一方面是为了显示自己是嫡后的器度,另一方面则加倍尊长爱幼,与郑贵妃的举动每每相反。因此正位中宫长达42年,赢得了宫内宫外的普遍赞颂。

公元1620年,王皇后崩殂,谥号“孝端”。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上尊谥为:“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

由于明光宗从即位到晏驾一共才30天,可谓中国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因此还没来得及商议王皇后的后事该如何处理。等到明熹宗朱由校登基方才上册宝,决定将王皇后与明神宗合葬于定陵(今北京昌平太峪山东),配祭于太庙。

第三百六十二章 郑氏明神宗朱翊钧贵妃

姓名:郑氏

生卒年:?~1630年

籍贯:明大兴(今北京大兴)

婚配:明神宗朱翊钧

封号:贵妃

子女:一子朱常洵

谥号: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

郑贵妃妖艳娇美,又最善迎合万历的心意,故深得万历的欢心。一入宫即被晋封为贵妃,甚至位分跃居已生有皇长子的王恭妃之上。

朝廷的百官群僚对此极为不然,他们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按礼,母以子贵,已生有皇长子的王恭妃,地位仅可略低于皇后,除皇后之外,没有一个有资格可以位居其上的。群臣都认为,郑贵妃一入宫即受万历如此宠幸,恐怕非盛世应有之事,实应尽快加以纠正,至少也得把王恭妃晋位加封为贵妃,才算是合乎礼法。开始还是私下议论,最后朝廷内外,全国各地都在议论不休,闹得举国纷扬,奏章更是像雪片一样往京城铺天盖地袭来,搞得万历十分气恼,又不知如何是好。郑贵妃却只淡淡地说了句:“何不把这些奏章一概留中,看看这些乡巴佬还能怎样?”所谓“留中”是指君主把臣下送来的奏章,留在禁中,不批示,不交议。万历一听,心花怒放,不禁脱口说道:“知我者爱妃是也。”就这样时间一长,果然为此而上奏章的越来越少,渐渐地居然平息了下来。

斗转星移,郑贵妃有身孕了。竟生下了个小龙子,这就是三皇子朱常洵。这下可把万历高兴坏了,又是摆喜筵,又是搞庆典,最后一项最为重要,就是把郑贵妃又晋封为皇贵妃。这无异于油锅里撒了一把盐,上疏论争的人又哄然而起。大家都一致认为,特意把郑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最有可能是为了废长立爱。因为“母以子贵”,也可以是“子以母贵”,皇后所生的儿子称为“嫡子”,是理所当然该立为太子的,皇贵妃与皇后相差无几,又加上位分超出王恭妃许多,极有可能会把皇次子立为太子,晋封郑贵妃一事就是种试探,也是为将来打个埋伏。对此群臣越议论越觉得郑贵妃其人实在奸诈,意欲窥窃神器,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若不予以迎头痛击,其图谋必然得逞无疑。

户科给事中姜应麟是第一个上疏切论此事的,他那份一针见血的奏疏,在朝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长达10年的建储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万历看过姜应麟的奏章以后,顿时大怒,立下圣旨,降谕道:“郑贵妃敬奉勤劳,特加此殊封。立储自有长幼,姜应麟疑君卖直,可降极边杂职。”御旨—下,姜应麟即被贬往大同境内,但旨中有“立储自有长幼”一语,群臣一见便欢呼雀跃,这句话实际上等于肯定了皇长子的地位。万历起初没有察觉有此一失,待诸大臣要求皇上实现诺言,按照“立储自有长幼”原则赶快立储时,方才感到一时疏忽,竟然如此的失策。

很快这股浪潮,形成了汹涌澎湃之势。在朝中竟自形成了一种风气,便是以主张立谁为储君,是否主张立储,作为辨别忠奸正邪的试金石,以致阁臣、九卿等,为了表白心迹,也不免上书争论此事。吓得支持郑贵妃的党徒也不敢出面,怕反而因此会被舆论抓住把柄,更不利于皇三子地位的上升。只好让万历一个人去顶着。万历觉得此次不比上次,若再采取留中的办法恐怕是不行了,经过与郑贵妃的一番密谋,决定还是使用惯常伎俩,拖拖看。万历于是强行以“皇长子年纪尚幼,尚不宜立储”为由,将立储时间一拖再拖。群臣激愤,屡屡上疏不止。

郑贵妃心有不甘,就指使爪牙再想些办法。于是又想出一个“待嫡”之说,要万历加以宣谕。强调立嫡,因为所有的皇子都不是嫡子,也都没有什么当立为储的特权。可这待嫡之说又很快被众议驳倒,因为立嗣虽应以嫡子为先,但却无必授嫡子之说,而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长子之所以不同于诸子,正是由于他是合于“无嫡立长”这一条的。这时候私下已开始有人议论,说待嫡之说实在不通,就是当今的万历皇帝亦非嫡子,所以这一说还没等公议,也就很快流产了。一计不成,又生二计,这些人转眼又想出了一招,要郑贵妃请求万历,来个“三王并封”。

所谓“三王并封”,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