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38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候,美澳联军已经察觉到,中**队很有可能登陆悉尼。

问题是,在接下来的两天内,美澳联军根本不可能把部署在布里斯班附近的部队调往悉尼,甚至不可能在悉尼完成防御部署。

要知道,布里斯班并没有挨着悉尼,两地有几百公里远呢。

当时,美澳联军能够动用的,只有悉尼的守备部队。问题是,在中国海空军的全面轰炸与炮击下,悉尼守军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调动,甚至无法安全离开防御阵地,也就不可能完成防御部署。

到了三月九日清晨,登陆悉尼的一切条件都具备了。

登陆前两个小时,炮击与轰炸强度达到顶点。

根据中**队的作战记录,在这两个小时内,第五舰队的战舰投掷了近十万枚炮弹,航空兵则投下了近五千枚炸弹。

在中**队选择的登陆场内,平均投弹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一百二十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后来,德军在强攻莫斯科之前的炮火准备中,平均投弹密度也只有每平方公里三十吨。

猛烈的火力打击,替陆战队扫清了登陆的第一道障碍,但是并没有替陆战队解决掉登陆会遇到的所有问题。

三月九日的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在三处登陆场中,只有被称为“龙脊”的二号登陆场爆发了激烈战斗,首次冲滩行动没有取得成功,直到当天中午十二点左右,在第二批登陆部队上岸后,才拿下了美澳联军死守的海滩阵地。另外两处登陆点的战斗都很轻松,陆战队在上午就已经控制了海滩。

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只是中**队踏上澳洲大陆的第一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支援乏力

最初两天,美澳联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氵昆

氵昆点点)

直到三月十一日,美军才发起了第一次有威胁的反击,而中国陆战队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这个时候,登陆悉尼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得简单一点,就是登陆地点离中**队的后方基地太远了。

当时,除了舰队之外,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只有远程航空兵,而且主要是空军的四发重型轰炸机。

前面提到过,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中国空军就没有部署多少重型轰炸机。

虽然在年初的时候,鲁志刚就通过海军司令部,明确提出,空军应该增强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力度,关键就是增加重型轰炸机的数量,但是空军也提出了一个让鲁志刚无法达到的条件,即解决部署重型轰炸机的后勤保障问题。

事实上,空军没有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部署太多的重型轰炸机,关键就是后勤保障。

要知道,到一九四三年初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不缺重型轰炸机了。根据中**方的相关资料,到一九四三年,各大飞机制造厂总共交付了近八千架重型轰炸机,其中仅西飞交付的就有四千六百余架。除掉援助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三千多架、以及在战斗中损失的六百多架,当时中国空军总共拥有大约四千架重型轰炸机。虽然这个数量比美英联军少得多,但是中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主要用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在大陆战场上支援陆军,二是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支援海军。

显然,中国空军并没有承担太重的战略轰炸任务。

白了,在日本投降之后,中国空军根本没有需要进行战略轰炸的目标。美国本土离得太远,红俄又在陆军与战术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内。至于澳大利亚,因为缺乏前进基地也难以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当时。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战斗力,中德还在进行相关谈判。

主要就是,向欧洲派遣轰炸机部队,参与对英轰炸行动,减轻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的作战负担。

只是,谈判进展并不是很顺利。

不是中国当局的开价过高,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有所顾虑

要知道,在向欧洲派遣远征军的问题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因为担心中国的影响力过于强大而出尔反尔。

到了一九四三年一月底,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在中国派遣远征军的问题上松口。

原因很简单,设得兰群岛海战的结果,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暂时放下攻打英国本土的想法。只是,东线战场上的进展相对顺利得多,而且中国陆军也将在一九四三年春季发动大规模进攻,红俄在夏季战败的可能性非常大。由此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数量众多的德军何去何从?

显然,这次绝对不可能与美英妥协。

白了,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妥协。中国也不会妥协。

在一九四二年冬季,刘伯恩专程前往里海城市巴库。在这里会见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全权特使,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此外,意大利总理也参加了这次的会晤。在长达一周的会议结束之后,中德意三国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即美英除非无条件投降,不然中德意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与敌人单方面妥协。

也正是这次首脑级别的会晤,奠定了同盟国集团在这场战争中的政治基础。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不会与英国单方面妥协。

在海军暂时难以夺取制海权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打击英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强战略轰炸力度。

当时,很多德军将领都认为。通过战略轰炸就能迫使英国投降。

德军高层的认识,并不是信心爆满。

要知道,在一九四二年初,日本就在中国的全面战略轰炸下投降,而英国与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相似。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原则上统一了由中国空军派遣重型轰炸机参与对英轰炸行动。只是当时双方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比如中国空军要求单独组建作战部队,而且由中国空军将领担任最高指挥官,再设立一个联络处,负责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进行协调。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持相反的观点,即没有必要为远道而来的中国轰炸机设立单独的作战部队,最多只能提供单独驻扎的空军基地,而在指挥上,则由帝国空军司令部统一调配。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

最终,双方都做了妥协,而且采用了与美英空军相似的指挥协调方式,即中德空军各负责半天的轰炸任务。

只是,中国空军向欧洲派遣轰炸机部队,已经是一九四三年下半年的事了。

在一(书书屋最快更新

a

h

ef=〃



a

)九四三年上半年,中国空军实际上还有大约两千架重型轰炸机没有派上用场。

当时,中国空军甚至用这些轰炸机向部署在安达曼群岛上的航空兵运送燃油与弹药,承担的是运输任务!

显然,中国空军并不缺少重型轰炸机。

中国空军没有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投入多少重型轰炸机,主要就是后勤保障不到位。

当时,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总共只有三座正规机场能够部署重型轰炸机,而其他的野战机场都无法长期部署重型轰炸机。虽然这三座机场中的两座就在港口附近,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得油料与弹药,但是这两座机场,即霍尼亚拉与维拉港的机场,最多也只能容纳两百架重型轰炸机。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当时,这两座机场上都驻扎了其他作战飞机,特别是远程巡逻机,因此实际可以部署的重型轰炸机还不到一百五十架。

缺乏部署场地只是问题之一。

关键还是在燃油与弹药的补充能力上。

事实上,在发动攻打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时,中国海军的海运力量并不强大,月运送量在一百五十万吨左右。

按照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消耗速度,一百五十万吨物资最多支持一百万地面部队。

当然,这还得算上留在后方的人员。

显然,海军根本没有能力向前线运送太多的物资,而战略航空兵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的物资消耗量又非常巨大。一架载弹量为六吨、作战半径为二千五百公里的重型轰炸机出动一次就要消耗十吨燃油与六吨弹药,另外还要消耗大量其他物资,比如维护的零备件等等,总消耗量在十七吨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次出动一百五十架重型轰炸机,就要消耗掉大约二千四百吨物资。按照一天执行一次轰炸任务计算,一个月得消耗掉七十多万吨物资,相当于海军运输总量的一半。

当时,中国空军就提出,只要能够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空军愿意承担工程建设任务,即安排工程兵去新喀里多尼亚修建机场,增加轰炸机的部署量,而且最多可以在西南太平洋上投入两千架重型轰炸机。

可惜的是,海军根本无法解决后勤保障上的问题。

结果就是,在登陆澳洲本土的时候,参战的重型轰炸机还不到一百架。

更要命的是,受后勤保障拖累,这一百架轰炸机平均两天才能出动一次,而且主要任务是轰炸美澳联军的后方基地。

受此影响,当时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就只有海军了。

也正是如此,海军才不得不把大部分战舰集中到西南太平洋上,而没有去别的方向上开辟新的战场。

问题是,第五舰队的兵力规模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增强。

当时,第五舰队里依然只有两支战斗舰队,即以舰队航母为核心的第51舰队与以主力舰为核心的第52舰队。按照分工,第51舰队主要负责在白天为陆战队提供空中支援,而第52舰队的主力舰主要在夜间提供炮火支援,由巡洋舰组成的另外一支编队则在白天提供炮火支援。

关键就是,这两支战斗舰队还不能保证随时都能投入战斗。

第51舰队每三天就得进行一次弹药与燃油补给,即便把补给作业安排在夜间,也会对次日上午的支援行动产生影响。第51舰队更是平均每两天就得补充一次弹药,而且巡洋舰几乎是每天都要进行弹药补给。主要就是,大部分时候,地面部队只需要巡洋舰提供的炮火支援,而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太大,炮弹的威力太大,并不适合用来进行近距离支援,主要用来打击战线后方的敌人,因此使用量并不多。

结果就是,舰队提供的火力支援也难以保证。

可以说,这正是直接攻打悉尼的主要问题。如果在布里斯班附近登陆,那么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的航空兵,特别是那些作战半径在一千五百公里左右的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就能发挥作用。

到了登陆作战的第三天,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也正是如此,登陆作战行动在三月十一日遇到了大麻烦。

第三百三十二章 进军悉尼

虽然美澳联军的反击来得迟了一些,但是极为坚决,而且也投入了足够多的兵力。

事实上,这也是美澳联军在澳洲大陆战场上发动的唯一一次具有成效的、而且对中**队产生了较大威胁的反击行动。

当时,仅美军就动用了近六万兵力,此外还有大约五万澳军。

要知道,到三月十一日,登上澳洲大陆的中**队总共还不到四万,全部上岸的只有第五陆战师,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都只有部分部队上岸,其中作战官兵在两万左右,其他的全是非战斗人员。

在白天的战斗中,美澳联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当时,承担主攻任务的美军第七师在向海滩推进的时候,至少有七千名官兵死于中**队的火力打击。

也正是利用火力支援,陆战队勉强在白天守住了战线。

入夜之后,战斗变得更加激烈。

原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