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如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如意- 第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开这里,离开这让她伤心绝望之地,或许能让她鼓起勇气开始另一段新的生活。

这决定,昌平郡主也已与蕙如说过,那套嵌芙蓉玉满枝桃花的银头面,其实也是玫如私底下托郡主送给她的。

碧空如洗,屋外阳光如金洒在到访的姐妹俩身上,更添了几分精神。玫如的面色好了许多,人依旧削瘦,可再不是先前那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双目有神,唇角带着笑,体态轻盈。细看着眉眼,玫如若再丰腴红润些,定是个温润清丽的美人儿。

只可惜范家有眼不识金镶玉,白白浪费了这么个宜室宜家的好女人。

玫如走进来,松开兰如的手,敛手屈膝,认真地给昌平郡主和蕙如行了个大礼。

“这是做什么,怎么使得的!”蕙如忙闪身避开,并叫兰如去拦着她。

兰如摇了摇头说:“这是姐姐应做的,郡主婶婶和蕙妹妹当得这一拜。”

玫如一磕首说:“多谢郡主和蕙妹妹救命之恩。”

玫如二磕首道:“多谢郡主和蕙妹妹仗义援手,让我有脱离范家的一天。”

玫如三磕首说:“多谢郡主高义,让我能远离这伤心之地,重新开始生活。”

玫如抬起头,面上全是泪痕,嘴角却挂着笑说:“这是我这些年来最开心的一天,我沈玫如这辈子也不会忘了两位的恩德。”

兰如也拜下去:“这一礼是我替我母亲给二位行的,她心中有愧,不好意思来见你们,便托了我来致谢。”

蕙如连忙过去,将兰如和玫如姐妹俩扶起:“都是自家人,用不着如此外道。”

昌平郡主也上前握了玫如的手,拿帕子将她脸上的泪痕拭去,温柔地笑了笑,“如今雨过天青,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今后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等回了京里,也不会有人再议论这些腌臜事儿,有自家人撑着,什么好日子不能过得?

四人进屋里落了座,说起回京的日子,均是心中充满了期待。玫如从袖中摸出几张银票来放在桌上推到了昌平郡主眼前道:“我是个俗人,当婶子和妹妹都是家里亲人,也不多说感谢的话。若无妹妹细心发现那些蹊跷,若无婶子周详安排了人手,又请出三爷爷帮忙,我是万万不能活下来的。我知道婶子您不差银子,这钱也不是用来感恩的谢礼,而是侄女儿有事相求,想请婶子再帮个忙。”

蕙如扫了眼桌上的银票,吓了一大跳。那可是十足的三千两!玫如哪来这么多现银?

她带去范家的现银早被折腾尽了,手上只有陪嫁过去的田庄和店铺……难道说……

见蕙如一脸的震惊和困惑,玫如点了点头道:“我离开这里,原本陪嫁的田地铺子留着也没意思,于是我求祖父帮忙,将田地铺子折换成银子,还回了族产里头。”

将孙女儿的嫁妆收回族里,因着悔疚,二老太爷给的价钱也格外优厚些。

“我想在京里找间铺子做,不必太大,地段要好些,我也知道京里头的铺子比晋阳府的要值钱的多,我手头上的现银除了日常开销,所剩的也有限,所以要找到合适的铺子还要靠着婶子帮忙打听说和。”

蕙如心中一动,玫如既这样说,便是以后不想靠着沈家过日子的意思。不止不想要二房的例银,也不想要大房的周济,是要靠着自己的本事过生活了。

“姐姐可管过铺子?知道这生意要如何做?”

“你莫小瞧我,我出嫁前也帮着父亲管过几间铺子的。”玫如展颜笑了起来。二房里行商的多,五老爷正是个行商的好手,在晋阳府里有不少产业,否则当年范家也不会因贪图嫁妆而拼命求娶玫如。“只是后来被那家寒了心,铺子做得再好,生的银钱再多,也都会被他们抢去骗走,所以索性丢下不管了。”

蕙如眼中一亮,她一个未嫁的女儿,实在是无法出面做生意买卖的,如果有玫如一起,两人一管内一管外,便要便利许多,且自家人相处,少了跟外人合作的戒惫,提防和种种不测。

“姐姐可想好要做什么?”

“倒还没思虑周全,现下也不着急,慢慢儿想着吧。”玫如笑着,眸光清润,削瘦苍白的脸上隐隐绽放出光彩,仿佛涅槃重生的凤凰,散发出自信而令人炫目的华光。

作者有话要说:小存君这两天你辛苦了,我会努力把你养胖一点。

今天就…………凑和一下吧……

逃~~

第46章 归途偶遇

老夫人临行那天;沈家上下老少出来送行的几近百余口;一直依依相送到城外十里。这边送行的人才散,就见前方不远处的长亭里走出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蕙如先前见过的莫家表哥莫黎。

莫黎先去拜别了老夫人和郡主,又来到沈玫如身前,摸出一只荷包来递给她:“玫姐姐此去京城,一路上多多保重。小弟明年便要上京赶考,到时候再去见姐姐。”

玫如点头:“平素里读书也要注意着些身子,你年纪还小,来日方长。”

说着接开荷包打开一看,却是一千两的银票。

“弟身无长物,知道此番姐姐在京里要安置下来;”莫黎笑了笑,将玫如递过来的手轻轻推回去,“姐姐想在京里头置个产业,我只会读书,对这个也不懂,若姐姐不嫌弃,拿着这点银子当部分本钱,以后若赚了,每年分给小弟一些红利,小弟将来也好存留着点私房。”

玫如笑了笑,知道表弟这是借着名头送钱给她,当下也不跟他客气矫情,谢了一声将钱收了起来。

那边莫婉儿拉着沈菀如,二人依依惜别,洒了不少眼泪。

而莫黎在蕙如面前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一点没有在玫如跟前的从容洒脱。

“蕙妹妹在京里住着,什么新鲜的玩意儿都有,我也没什么好送的,前儿得了这个,觉得几分有趣,便想着要送来给妹妹玩儿,妹妹别嫌弃。”莫黎赤红着一张脸,结结巴巴将话说完了,才将一只雕着如意花样,精致的朱漆小盒递给蕙如。

这盒子四角镶着玳瑁和砗磲子,掐金走银,精美的雕饰上嵌着松绿石和真珠,盒顶一只洁白的羊脂玉莲花,莲心以黄玉镶饰,只这一只小盒子,便价值不知凡几。蕙如知道莫家是大商户,有这么奢华的盒子却也不出意外,只是当她打开盒子,却又愣住了。

价值千金的盒子里,端端正正放着两只用青竹篾儿编的蚱蜢,须翅宛然,栩栩如生。蚱蜢的中间放着一只核桃雕的小舟,喻义一帆风顺。

草蚱蜢和核桃舟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在晋阳城里一个大子儿可以买好些。难得的是这份情谊。

莫黎深深看着她,突然作了个揖,逃也似的离开,只留下蕙如不知所措地站在日头底下,捧着个千金的盒子,看着盒子里只值几文钱的玩意儿发怔。

不远处,昌平郡主拿手肘儿轻轻捣了捣老夫人,指着蕙如的方向窃窃而笑。老夫人看着蕙如,又看了看满面羞红躲在远处偷偷看着蕙如的莫黎,恍然大悟,眯着眼睛想了想,也不觉笑了起来。

莫家虽然是商贾,但家风正派,莫黎自小便以才名闻于晋阳,将来说不定也能考中,不怕没有个好前程。

且又是蕙如的堂姑姑的儿子,正经的表兄,亲上加亲的好事。家里有姑母照应着,也必能顺风顺水。

细想想,这可真是桩上佳的亲事!

老夫人喜兹兹地打算着,却不知自己另外一个孙女儿和莫家婉儿正在说着蕙如的闲话。

“她真的以前是个傻子?”莫婉儿远远瞅着蕙如,看着阳光下那越发显得精致的面容,心头浮起一股厌憎,“那我前儿问你的时候,你还不肯说?”

菀如拿着绢帕子微遮着唇,低声道:“那总归是我妹妹,虽说她生母是个见不得人的外室,靠着一身子狐媚功夫硬是缠上了父亲进了府……唉,好妹妹,我只跟你一人说这话,你只放在心里即可,可千万莫与旁人说起。再怎么不好,她身上也有我父亲的血脉。她那人,最是两面三刀,当人面前一副温柔娴淑的模样,背着人便如乡间泼妇,不止我,连我母亲也受过她的气。只有我们家老祖宗被她那表面上的沉静婉约给骗了,偏疼着她。如今家里什么事都要听着老祖宗的,她现下便比着嫡小姐的作派还要张狂,否则我母亲怎么肯让她记在自己的名下?”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莫婉儿忿忿地看着蕙如,“姐姐你以前肯定也没少受她的欺负!”

菀如幽幽一叹,拿了帕子擦了擦眼泪:“也没法子,谁让她惯会作戏,不像姐姐我是个蠢笨的,不会讨老祖宗欢心。只是将来不知哪家倒霉,若娶了她作媳妇,可是要家宅不宁的。”说着,仿佛突然发觉自己说错了话一般,急急掩了唇,“我刚刚是胡说的,妹妹你可千万别当真啊。”

翠鸳小心翼翼地将菀如扶上了车,伸头向外看了看方才小声说:“怎么奴婢瞧着那莫家少爷似乎是对六姑娘有些心思?”

菀如啐了一口道:“呸,就她那外室生的贱胚样子,莫家是大商贾,家里想娶什么样的好媳妇娶不到手,莫家表哥又有才学眼光,若知道她的出身,连拿正眼瞧她也不肯的。”

虽是这般说着,但那心里倒底是如同打翻了醋瓮,酸涩发疼。她沈菀如哪里不如那个死丫头了,偏偏莫黎那个眼瞎的小子会瞧上了她?

不过个商户子,就算那莫黎长相不差,家里又有银钱,便是求到沈家门上来,她也未必能看上。

只是,就算她自己瞧不上莫家,她也不愿看着蕙如稳稳当当地嫁过去当正头少奶奶。

只会在祖母和郡主跟前讨好卖乖,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个外室生的贱丫头!

菀如冷笑了一声,重重拉下了车帘。

车队扬尘而去,莫黎怔怔地站在路旁,看着车队远去的背影出神。莫婉儿拉了拉他的袖子:“哥,走吧。”

“嗯。”

见莫黎只应着却不动身,莫婉儿有些恼了,伸手去遮他的眼睛:“别看了,你心里还想着那个沈蕙如是吗?我告诉你,你别想着那人了,我回头便去与母亲说,凭你娶哪个都成,就是不能娶那个女人!”

莫黎惊讶地望着自己的妹妹:“你说什么啊?”

莫婉儿哼了一声,背转身去:“我说,那个出身卑贱的女人,别想踏进我莫家的门当我的嫂子。就她那样儿的,不配!”

不说那兄妹二人之后如何争执,只说老夫人一行人,安安稳稳出了晋阳,在路上缓缓行了两三天,该做的事都已做完,众人也没有归心似箭的那般心情,陌上花开,正合适缓缓归矣。

离开晋阳之后,玫如的精神益发好起来,虽是在外行走不如家里方便,但原本瘦削的小脸儿这几日却是一日比一日饱满红润起来。菀如之前虽也同情她的遭遇处境,但一路走过来,眼看着玫如像吸足晨露的花朵儿一般日渐丰腴靓丽,却又禁不住想着她是被夫家嫌弃过的,又是嫁过人的妇人。不知怎的,便周身不自在起来,觉得与她多话也会沾染上霉运,于是躲得远远儿的,也不肯与她亲近。

玫如也不介怀,成天与蕙如混在一处,二人同坐了一驾马车,商量起回京后的新买卖。玫如是管过铺子的,蕙如与她往往说了没两句,彼此便都明白了意思,倒是同车的两个贴身丫鬟听得一头雾水。玫如知道蕙如手上管了一间脂粉铺,心中羡慕,却不知她小小年纪却见多识广,对生意一道极有见地,很多想法都出人意料却又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在感情上受挫的玫如本就要将生意当做自己今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蕙如的想法有些不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