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导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大导演- 第2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68年《人猿星球》、1970年《失陷猩球》、1971年《逃离猩球》、1972年《猩球征服》、1973年《决战猩球》。
    虽然续集出的多了,但是口碑却下降了,第五部拍完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叫停了这个系列。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特效技术已经开始发展,二十世纪福克斯有了重启的念头,一开始想邀请奥利弗。斯通,接着又打算邀请詹姆斯。卡梅隆。
    最终确定了鬼才导演蒂姆。波顿来执导,投资和预算给的无比充足,福克斯认为大卖是板上钉钉。
    蒂姆。波顿也为了这部电影,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这位号称鬼才的导演,曾经打造了黑暗版的《蝙蝠侠》而声名鹊起。是黑暗系超级英雄电影之父,又拍过《剪刀手爱德华》这部经典电影,令人充满了信心。
    但是很可惜,蒂姆。波顿的2001年《决战猩球》却没有成功,毫无特色。被普遍批评不如老版,还拿了“金酸梅”最差男配角、女配角和最差续集和重拍奖,这成为他导演生涯中不小的污点,也间接导致了《人猿星球》系列电影的重启,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再度束之高阁,敬谢不敏。
    但是不表示,二十世纪福克斯就对《人猿星球》死心了,要知道在好莱坞,经典卖座电影的作用,就是拿出来反复翻拍的。
    就拿华纳兄弟旗下的蝙蝠侠和超人两位人气超级英雄来说。
    七十、八十年代《超人》系列拍了五部,1978年《超人》、1980年《超人2》、1983年《超人3》、1984年《女超人》和1988年《超人4:追寻和平》,等口碑拍烂了之后,开始进入停歇期。
    等平复的差不多了,去年2006年又重启了《超人归来》。重启失败后2013年又重启一次《超人:钢铁之躯》。
    《蝙蝠侠》同样如此,1989年《蝙蝠侠》、1992年《蝙蝠侠归来》、1995年《永远的蝙蝠侠》,到1997年《蝙蝠侠与罗宾》终于搞砸了,赔得一塌糊涂,导致华纳兄弟好几年不敢碰超级英雄电影。
    后来2004年拍了《猫女》,垃圾的突破天际,好在找到了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位好莱坞超新星导演,重启的2005年《蝙蝠侠:侠影之谜》终于获得成功,于是又赶紧拍续集《蝙蝠侠:黑暗骑士》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之所以反复拍摄,票房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最大的因素是周边开发,形成一个品牌效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好莱坞电影公司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影视产业链。一部好电影的票房在整体收益中,甚至只占20%至30%左右。
    万小虎的提议,无疑挑动了汤姆。罗德曼的心理。
    很快,在二十世纪福克斯高层讨论之后,答应了万小虎的提议,重启《人猿星球》系列,不过因为这个系列电影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宝贝,没有答应万小虎参与投资的事,仅仅是把三部电影合约。缩减为了这一部。
    ……
    咔嚓,咔嚓!
    闪光灯爆闪。
    时间2007年3月11号,在比弗利山庄的二十世纪福克斯总部,记者群集。不停的给主席台上的人照相。
    今天是《人猿星球》重启版的电影发布会,万小虎和福克斯的高层,一起对外宣布了新的电影计划。
    “今天很高兴,我们邀请到了著名中国导演万小虎,加盟二十世纪福克斯,执导新电影《猩球崛起》。这是经典的《人猿星球》系列电影重启版本……”主持人介绍电影的创作背景。
    记者立刻提问:“请问万导,《人猿星球》是翻拍吗,是翻拍老版《人猿星球》,还是翻拍蒂姆。波顿版《决战猩球》?”
    万小虎摇头:“这是重启版,意思是重启这个故事题材,我没有要翻拍的意思,我会重新设定一个新的故事,你们会发现它和原来的电影有些地方会很像,但是整体上,它是全新的背景和全新的叙述。”
    “万导已经正式决定进军好莱坞了吗?”
    “或许吧。我拍电影很随性,我觉得有必要在好莱坞拍摄,就来了,当我想拍华语片,就回去拍摄,对不对。”
    “《猩球崛起》预算多少?”
    “目前预算是9000万美元。一部b级制作。”万小虎说的很随意,9000万美元是他拍摄的最大的投资了,不过这是好莱坞电影,只能算中等成本的投资,和动辄上亿美元的a级片相比,略显寒酸。
    新闻发布会很短暂,但是影响力却不小。
    诸多好莱坞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华人最商业化的导演万小虎,终于开始了他在好莱坞的旅程。尽管很早万小虎就拍了《电锯惊魂》。并且《功夫熊猫》也是在好莱坞立项,媒体依旧认为,《猩球崛起》才是万小虎的好莱坞首秀。
    “华人大导演万小虎,加盟二十世纪福克斯拍摄新片《猩球崛起》。”——《洛杉矶时报》。
    “万小虎确定帮助二十世纪福克斯重启《人猿星球》,是步蒂姆。波顿的倒霉后尘。还是还原老版精髓,值得拭目以待!”——《华盛顿邮报》。
    “近年来最好的科幻导演,科幻新作《猩球崛起》再续!”——《芝加哥论坛报》。
    “好莱坞欢迎你,万小虎。”——《综艺》。
    国内媒体更是纷纷转载报道,万小虎的影迷们则是纷纷留言,表示预祝老板征服好莱坞成功。不过,也有一些影迷感觉到很遗憾。
    断剑生在时光网上,就发表了一番深刻的感言。
    “忽然就听到了消息,万小虎要执导好莱坞电影《猩球崛起》了,我看过《人猿星球》系列,震撼人心的科幻系列。本该对它的重启计划,感到欢欣雀跃才对,但是总有些空荡荡的,说不出的难受。”
    “一直是一位爱国愤青,喜欢看好莱坞电影,但是却希望中国电影能纵横国际,受到所有人欢迎。只是这些年,中国电影几乎没有一部能走出国门,大杀四方,直到万小虎站了起来,中国电影才有了一些国际上竞争的眉目。”
    “《蝴蝶效应》、《通缉令》、《源代码》、《永无止境》,经典的无以复加,就连《无间道》也被翻拍成《无间行者》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万小虎的才华是不需要多说的。尽管我不是什么铁杆影迷,还是打心眼里喜欢万小虎。为中国有万小虎这样的导演,感到无比的自豪。”
    “特别讨厌吴羽森这种导演,记得《碟中谍2》宣传的时候,吴羽森说什么以后再也不拍华语片了,只拍英语片,当时就恶心了,这种导演似乎打心眼里就瞧不上华语片,好在《风语者》扑街了,随后他拍的《记忆裂痕》也扑街了,在好莱坞混不下去了,灰溜溜跑回来了!”
    “放心,绝对不会去看他拍的狗屁《赤壁》。”
    “因为我们有万小虎,华语片无可置疑的扛旗手,张一谋、李桉弱爆了,拿奖又如何,上映不了,只能让少数所谓的欧美精英看见,真正的普通人,谁认识中国。万小虎的电影,尽管被很多人批评低俗,太商业化,但是他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看到了中国的美景和这些年的发展。”
    “说实话,看到万小虎的电影中的魔都,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们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太好了太美了,那些以为我们还吃不起茶叶蛋和方便面的煞笔们,不知道有没有吓尿!”
    “反正我是高兴的,自豪感无与伦比……”



0306 (吃遍全中国)
    “反正我是高兴的,自豪感无与伦比。而且也期待着万小虎,能够拍出来更多的华语片,将中国展现给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美丽与人文。”
    “只是突然间,万小虎也不再执导华语片了,感觉心里就哇凉哇凉的,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的崛起啊……”
    断剑生的感慨,并没有得到网友的认同,主要是关于万小虎还拍不拍华语片。
    彣刀石絸就说了:“老板只是去好莱坞拍一部电影而已,又没有说不拍华语片了,马上《舌尖上的中国》就要上映了,据说这是一部老板亲自操刀打造的中国宣传片,可以看见,老板绝对是爱国小青年!”
    小二来口茶也说:“是呀,老板好多次都说,喜欢拍华语片,拍起来更有感觉。而且我感觉老板有点瞧不起欧美的文化,总是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可以挖掘。不过嘛,老板至今为止也没有挖掘一下呢。”
    “因为老板在摸索,让中国电影被世界认可和接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老板现在拍的电影,都是迎合西方的口味。期待早日拍出能让老外接受的中国文萃电影。”ryj念寒冰说。
    “你们这群脑残粉,就在这边捧万小虎的臭脚吧,一个垃圾导演,就会拍两部骗钱的电影,一天到晚得瑟不行了,什么时候戛纳、柏林、威尼斯拿到了奖了,再吹什么带领中国电影崛起去吧!恶心!”id为doudoubi2的新注册会员,骂了起来。
    是金子吗表示疑惑:“从哪冒出来的小号。老板的电影看过没,就在这喷?老板在全世界都一大群粉丝,中国哪个导演有这水平,老板随随便便一部电影。在国外都是拿票房冠军的存在,中国哪个导演有这水平?老板也就是奖项拿的少,不过要知道老板今年才27岁,才拍了六年多电影。下次喷的时候,麻烦带点脑子啊!”
    在时光网这个万小虎的大本营,来喷万小虎。可想而知,下场是什么样。
    总之,万小虎开拍《猩球崛起》的消息,已经众人皆知,不管是遗憾他不再继续鼓捣华语片的人,还是一如既往追随的影迷,都在期待万小虎进军好莱坞的这一次制作。
    时间悄悄如流水,不急不缓,就过去很久了。
    ……
    小张是一名大龄女青年,在一家国企当行政助理。这个工作比秘书档次要稍稍高一点,但是又不属于高管层。不需要整天算计人事和业务的压力,也没有积满案头的各类文件,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后,空闲时间一大把。
    没有男朋友,又是小白领。每月工资花不完,小张于是开始苦心钻研美食,并自诩为资深“吃货”。
    货字在传统使用中本身就有替代人的称呼作用。但一般为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如蠢货、宝货、货头、二货、货色等。
    吃货,在传统和当下也随各地历史文化和方言发音有着各种解释。吃货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第七集《水淹七军》戈玲号召大家去吃丰收的萝卜时采用了“吃货”一词。
    吃货并不算网络文化的创造,但受益于网络时代的传播和共享,吃货也越来越受到喜爱美食的人欢迎。这些人自认比不上美食家的专业,但是又比一般的食客稍稍精通一点美食艺术。
    不屑于一般人等同,于是开始出现了吃货群体。
    3月19号。农历二月初一,晚上十点半,小张像往常一样孤单的一个人塞进沙发里,看着电视中的言情肥皂剧,没过几分钟。或许是几秒钟,电视剧就暂停了,开始播放广告。
    “晕死姑奶奶了,你这是电视剧里插广告,还是广告里插电视剧啊!”小张抱怨,接着拿起遥控器,随意的调台,看看有什么好看的节目。
    一连几个地方台都在放广告,让小张更加无语,好像这些电视台都约好了一样,同一时间全部广告,生怕没人看广告了似得。
    这时候,节目被她调到了中央一套,几乎在画面一出现的当下,身为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