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2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谢你的关心,我们女人的事情,你别不懂装懂,听上去像是妇产医院的保健大夫!”杨月戏谑地说道。

“咱不也是头一回被人叫爸爸吗?关心则乱!”李思明道。

“知道了。有人喊你爸爸的那一天,还早着呢,不用你这么小心。”杨月道。

“嗯,你叫我爸妈辞职算了,到深圳来照顾你。反正他们年纪大了,退休也不算太早,挪出了位子,还能为国家增加就业机会!”李思明道。

“等等再看吧。你不是将你爸妈哄高兴了,自己捞得轻松吧?”杨月笑着道。

“你怎么这么小看我?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敢打赌,不用我说,我爸妈一定会急着往深圳赶呢!”李思明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说到底,你还是想偷懒。”

“这不是偷懒不偷懒的问题,我这是将自己的权利让给我妈,这是最大的孝道,你懂不懂?”李思明狡辩道。

“就你会说话!”杨月数落道。

“你是咱们老李家的大人物,小民不跟皇帝斗,我错了还不行吗?”李思明笑着道,这“诚意”很不足。

“瞧你这样子,委曲求全的。大帅知道徐丽怀孕了,也不像你这样子!”

“别提大帅,提到他我就不高兴。你说他干嘛要孩子那么急,就不能让一让我?”李思明很“委屈”。

“哈哈!”杨月瞧着他郁闷的样子,乐坏了,偎依在他的怀里。

“你情绪不能这么激动,对胎儿不好!”李思明却很认真地说道,“这可是前几天我从书店找来的那些《育儿宝典》上都写着呢,这可都是宝贵经验呐!”

父亲,这是一个神圣的名词。李思明在这方面是一个新手,他要学会当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可没这方面的经验,伟人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足球也要从娃娃抓起,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李思明决定从胎儿抓起,比别人领先一步。

于是,檀香山市所有的书店,他都跑了一趟,买回了一大堆专业书籍,不辞劳苦地花了几个通宵,将英文翻成中文,摘抄要点,整出一本厚厚地《李氏育儿宝典》。万一自己的这位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女儿的,将来一不小心成了神童或者天才什么的,这本《李氏育儿宝典》就可以当成独家秘笈整理出版了,还翻印必究!

“你,气死我了!”杨月对这位罪魁祸首真是无语了,狠狠地掐了他一把。

“宝典上说,女人怀孕后脾气都比较容易波动。嗯,为了下一代,我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李思明摸着腰部,坚定无比视死如归地说道。

“……”杨月白了他一眼。

机场的广播响起来了,飞往香港的乘客就要登机了。

“小月,对不起。在秋天的时候,我一定会回来,你一定要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李思明亲吻着杨月光洁的额头,深情地说道。

“知道,你都说一万遍了!我认识你十二年了,你这十二年说的话也没你这七天说得多!”杨月不耐烦地说道,眼神却依依不舍,“你也要保重!”

分别总是要到来。杨月努力地转过身子,在李思明注视下向登机入口走去,挥了挥手,终于消失不见,带走了李思明的牵挂和思念。李思明觉得自己很自私,为了所谓的事业,放弃了照顾自己妻子的责任,李思明觉得很有必要加快工作进度。

李思明这一改变不要紧,可苦了所有演职员,拍摄工作变得更密集起来,人人都被李思明支的团团转。间或休息的时候,李思明毫无来由地偷偷乐起来,看上去象是发疯得了癫闲的样子。

演职员没事的时候,就开始议论起来:

“导演没事吧?”

“不会脑子出问题了吧?”

“要我说,是妻子来探望,太高兴了,还没回过神呢!”

“不是吧?听说他妻子怀孕了!”

“年纪轻轻的就当父亲了,真是不幸!”说话的这位,可是一个单身主义者。

“……”

而李思明对这一切都不管,只是那些已经在当父亲的职员们,有事没事的时候被李思明追着问起当父亲的诀窍。

“导演,你就放过我吧,我虽然当了父亲,可是我该说的都已经无私地告诉了你,哪里还有什么诀窍啊!”已有两个孩子的陈指导哭丧着脸道。

“这个我们暂且放到一边。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所谓的‘胎教’问题?”李思明还是没放过他。

“那我可不懂,要不这样吧,要是回到香港,我介绍几个这方面高明的胎教专家给你?”陈指导搪塞道。

“你这个态度不好吧?不看僧面看佛面,难道你就忍心对一个渴望当父亲的年轻人没有一点忠告?”李思明很诚恳地说道。

“忠告是有的,我觉得你最好先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谈谈!”陈指导双手一摊,笑着道,“你这个样子可太不一般了。”

“算了,不难为你了。真同情你那两宝贝儿子!”李思明撇撇嘴。

“你管得找吗?”陈指导愤愤地拒不接收。

工作还得继续,心情愉快的李思明干劲十足,对每一位职员也是和颜悦色,给演员们讲戏也是很耐心,拍得顺利的时候,还会自掏腰包让演职员们开心一番。不过在三月中旬的时候,李思明不得不又一次停了下了,因为新一届的奥斯卡颁奖晚会又要举办了。

李思明可以算得上常客了,而且这次李思明又是最佳导演的热门人选,李思明的人缘也很不错,尽管他不热衷于各种圈内人的聚会。而且李思明还不能不去,至少ABC电视台的收视率就会直接受到影响,有的人就等着看李思明会弄出什么花样,更何况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不想在颁奖的时候,发现得奖人却不在现场的尴尬,就像个别明星曾经做过的那样。

这次有多个看点,全是跟李思明有关的:一是李思明本人能否蝉联最佳导演的奖项;二是李思明的电影能否蝉联最佳影片的奖项;三就是那位幸运的汤姆·汉克斯能否蝉联影帝。

李思明本人到底能不能拿奖,李思明也不太在乎,他在乎的是能不能挣钱,历史上不挣钱的电影他根本就不考虑。当然了,如果他一而再的故作清高,声称奥斯卡是狗屎,那他在好莱坞也混不下去了,不能将所有人都得罪光了,当有人问他最欣赏那位演员,他也会“由衷”地称赞一番。你不喜欢这个奖,人家却很热衷,再说你都已经拿了奖,还说风凉话,用中国人的话说,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李思明将奥斯卡颁奖典礼晚会看作是一次华丽的演出,跟去剧院看一场莎士比亚的戏剧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现场都是真人版的悲喜剧,而且不仅免费,还有红包送。

汤姆·克鲁斯和基努·里维斯,还有那位布拉德·皮特,这三位帅哥都在李思明这部《查理的天使》中演小角色,充当三位天使的情人,都是女人身边的绿叶,他们都有机会随李思明赴会。在李思明的眼里,他们实在太嫩了,在遇到李思明之前,从未在正规场合演过戏,还需要更多的磨练,李思明相信这部女人电影如果成功的话,这三位帅哥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李思明这个伯乐注定要当定了。因此尼古拉斯·凯奇等人就没有参演的机会,他们已经小有名气了,明星之路比这三位帅哥要早得多。

“羡慕吗?”李思明在飞机上问基努·里维斯道,他说的是那些获得提名的演员。

“什么?噢对,当然羡慕了!”这位自称有部分中国血统的帅哥答道。

“其实,你们几个都会有机会的,我相信!”李思明笑着道,“你们三个跟尼古拉斯等人不同,演出的经验太少,假以时日,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其实说起来,我们十分感谢你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是小演员。”里维斯有时候觉得李思明这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人很特别,有时爱开玩笑,显得有些轻浮,有时却仿佛总有一种稳操胜券的自信。

“在别人看来,是我给你们机会,因为我到目前为止,还干得不错。十分成功,一分机遇,九分努力。”李思明很有些感悟,“你的路还很长,我的路更长!”

“你说的似乎不是电影吧?”里维斯被李思明的“语重心长”给弄得有些不自在,李思明看上去像是一位中年人在给年轻人忠告。

“对,我说的不是电影。可是,无论我们干哪一行,都是一个道理:要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李思明道。

飞机的窗舷外,朵朵白云绽放,如李思明在北京街上常见的棉花糖一般洁白。他的视线眺望着远方的蓝天,晴空万里毫无遮挡,却什么也看不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人物

李思明又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即将举行的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他的《拯救大兵瑞恩》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剪辑九项提名。

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奥斯卡只是一种竞赛,它有它的规则,这种规则保证了只有符合某种价值的作品才会入选,不可能兼顾所有价值,更不是这些不同价值的“绝对值”的忠实体现。

用一个比喻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可能有人认为奥运会跳高比赛冠军是跳得最高的人,其实并不是。奥运会跳高比赛规则规定,不许使用翻跟头之类的助力动作,这当然会使这种比赛拒绝了很多“跳”得很高的人,比如体操运动员用前手翻达到的腾空高度,就可以远远超过跳高纪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太公平,然而它却同时保证了遵照一定规则比赛的人士能够公平竞争。

对于比体育比赛模糊性更大的艺术类评奖来说,更难以达到选出具有“最大价值”作品。奥斯卡评奖正是如此,众所周知,奥斯卡评委的标准包括主流制作、主流表现手法和主流价值。当然,还有公司的运作手法,虽然这一点让人不太喜欢,但毕竟也是规则的一部分。这当然使一些具有开创性的电影,比如《现代启示录》,以及一些影迷的私宠,比如主题有些沉重的《肖申克的救赎》无法最终获重要奖项。然而这种规则也有其在价值取向上的合理之处。

奥斯卡有自己的潜规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美国的“主旋律”:

其一,即重视家庭,人生态度要积极向上,比如《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这类反映家庭伦理的名片,包括史泰龙的成名作《洛奇》,要有海明威式的强硬和骄傲,即使是小人物,也要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

其二,影片的价值取向必须是符合主流标准的,尤其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比如李思明的《阿甘正传》,满足了中产阶级的心理需要,几乎是众望所归横扫一切的影片,正如某份报纸所说的,如果不得奖那就怪了;

其三,美国式英雄主义也倍受青睐。千万不要认为美国人很谦虚,这个超级大国的国民有着不同寻常的骄傲与自信,那个《巴顿》获奖不仅仅是那位勇猛将军个人的魅力,其实也包含着美国人不可一世的内心感觉。而李思明的这部《拯救大兵瑞恩》,其实也是歌颂着美国英雄主义精神,而且是小人物,更让观众感到亲切,要热血有热血,要煽情有煽情,尤其是D日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不仅是民间发起纪念活动,美国官方也在大力地鼓吹着美国救世主的形象。前好莱坞明星,里根总统在D日纪念那一天,不是在欧洲发表着了演讲吗?李思明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美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