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陷世- 第1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志明白了,尹懋为何不能插手经济事务。余哥毫无原则,但在领导面前,伪装得很好,不经过长期观察,极不容易发现。
    晚餐就这样定下来。
    德志不出钱。尹懋和余哥他们也不担心德志会举报,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和德志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不用担心遭到伤害。
    晚餐过后,各自回宿舍休息。
    贾老师的岳父回来了,正在看电视新闻,老爷子很操心国家大事,中央的政策走向,以及法治类的节目。电视声音很大,虽在五楼,声音通过天井传到室内,嗡嗡作响,加上德志稍微有点择床,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等睡着之后,才发现睡觉是如此美妙。早已忘掉身上的不快,进入了梦乡,一进去,就比较留恋,不愿意醒来看到现实。
    早晨有人敲门,德志被急促的声音惊醒,好梦往往是这样,不会长久的。德志惺忪这双眼,起来开门,是贾老师,他说:“我准备去上课的,想起来昨天约好了的,特地来拜访。诺,这是一份合同书,你先看一看吧。”
    德志说:“好的。我们一起有三人,需要都看一看。请稍候。”
    贾老师说:“好的。”
    德志迅速穿好衣服,将合同书拿到楼上,去找尹懋和余哥,将合同送给他们看。敲门后,余哥开了门,接过合同,德志向他交代了几句,说:“贾老师在我那等,你们看完后,下来谈一谈好吗?”
    余哥说:“好的,我们马上下来。”
    德志下楼,对贾老师说:“尹先生和余先生,他俩住楼上,正看合同,等一会儿下来,贾老师,你忙吗?”
    贾老师说:“不忙,我是上午三节课,先要去学校备课。”
    德志说:“不忙的话,您先坐着喝茶,我去一下卫生间。”
    贾老师说:“你去忙吧。我等一等没关系。”
    德志在洗手间进行早晨三部曲。上厕所、刷牙、洗脸刮脸,德志的胡须长势威猛,每天都需要刮脸,要不脸上立马露出不少胡须茬子,亲儿子儿子都嫌扎,儿子皮嫩,有情可原,连德志的妻子都嫌扎,看来是德志的问题了。
    余哥和尹懋下来了,刚才,德志下楼进了自己的屋,没有随手把门关上,他知道他俩马上就会下楼来。
    德志赶紧给他俩凳子坐,四人坐那商量。
    贾老师说:“你们都看了合同书了吧?”
    尹懋说:“是的。看了,还不错。”
    贾老师说:“怎么样?有没有补充的?”
    尹懋说:“很好,不需要补充。”
    德志问:“贾老师想让我们怎样支付租金呢”
    贾老师说:“按照小城的规矩,你看,合同书上也写的有,是现在支付未来一年的房租。”
    尹懋说:“我们可能还要住半年,老项目已经接近尾声,新项目肯定不会在小城做。小城的资源很多。可以争取的外援的机会也多。我们只租半年的,您看可以吗?”
    贾老师说:“竟然这么说,我也爽快,住半年完全可以,只是先要付清未来半年的房租。”
    德志说:“没问题。请问是多少?”
    贾老师说:“凑个整数,2000元算了。”
    德志问:“有没有有线电视,多少钱一个月?”
    贾老师说:“有,15元一个月。”
    德志说:“好的,我有一台电视机,是前不久买的,但是看不到电视节目,买台电视机,竟然看不到图像,我想用你们的数据线,需要我出多少钱呢?”
    贾老师说:“你出15元,我们再给电视台,他们收我们的一共是25元。”
    尹懋说:“这个费用不在预算里,15元自己出。”
    德志知道尹懋会这么说,就说:“我肯定自己出,你们没电视机,看不到外面的节目,心里肯定不舒服,我享受了,我就得付出。”
    余哥说:“你开通了有线电视,我们也可以去看看了。”
    尹懋说:“是啊。我喜欢看电视剧。”
    德志说:“恐怕到时候请你们去看,你们也未必想看。”
    德志问:“请你们二位,不管是谁,在租房合同书上签字。”
    尹懋说:“我不签,谁的字写得好,就是谁签。”
    余哥说:“大家都知道,我的字脚长脖子粗的,难看得很,写了之后,怕人笑话,我不是不想写,是写不出来,或写出来后反而影响机构的形象,说堂堂一个慈善机构,竟然连个会写字的人都没有,可惜哇!”
    德志心想,这些人都是这么了?感觉到很奇怪,他们真的被特殊时期改变了吗?可恶的特殊时期,竟然毁掉了一代人。现在在一个机构里共事,如果常年这样下去,还真难受。
    德志说:“既然两位大哥都这么谦让,我就不客气了。贾老师还要去上课,这合同我就签了吧。”
    说着,德志拿出钢笔,在合同书上签了字,然后,拿出钱,递给贾老师,贾老师看着钱,想数一数,又怕人家笑话,正在犹豫之间,尹懋看出来,对他说:“贾老师,请把钱数点一点吧,免得弄错了。”
    贾老师问:“数一数?好,我就数一数,不好意思。”
    贾老师就在那里数钱,德志、尹懋和余哥三人眼睛望着别处,不忍看着贾老师的紧张,不就是20张红票子吗?
    贾老师数完钱,对德志说:“够,够,够,那我去上课了,我联系电视台的,把有线电视接通,这是房间钥匙,只有这一套,我岳父母那里都没有,希望你们都妥善保管。”
    德志说:“贾老师,我需要您写一张收据,我们好报账。”
    贾老师说:“好的,我楼上好像有收据本,我去找一找。”
    德志说:“不用麻烦了,我这里有,麻烦你签个收据好吗?”
    贾老师说:“好的,没问题。”
    德志拿出收据本,翻到空白的一页,贾老师在上面写了字,然后摁了手指印。等贾老师弄好后,德志将收据本递给尹懋,尹懋明知推不过去了,因为上次为签证明已经闹了一出,大家都不开心。为吸取教训,这次尹懋很爽快地在上面签上证明人。弄好这一切,贾老师从包里找出几串钥匙来。德志看到收据上的字,惟独贾老师的字体最美,老师毕竟是老师,常年练笔,效果就是不同。
    贾老师把钥匙递给了德志他们三人,尹懋和余哥还要住在一起,他俩各有一套钥匙。四人都挺满意。贾老师上课去了,尹懋和余哥上楼,德志在家收拾东西。
    

第142章 山城团聚
 
    对德志来说,能吃上肉已经算是奢侈,打工的生活,比不得老板,老板有权势,在大城市坐办公室,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还有不少人为达目的,向其送礼讨好,名利双收,牧师也难避免这个世俗的规律,再清高、再廉洁的人一旦尝到一丁点权力的滋味,就难以割舍,恋恋不忘,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权扩权,这种膨胀的就像被投入酵母的面团,在那个环境下,发得越来越大。
    工资少得可怜,同工不同价,只是因为不是香港人,就比香港人的收入要少得多。只是因为是被领导者,就要付出打工者的辛苦,给老板脸上增光,老板好凭着工作业绩,获得更多的收入。
    德志正在胡思乱想,手机响了,是老板打来的,问:“你妻子到了吗?”
    德志说:“还没,下午到。”
    刘小姐说:“好啊,接到你妻子后,陪她在归州城里玩两天,不着急下乡。”
    德志说:“好的。谢谢领导关心。”
    刘小姐这么安排,已经经过深思熟虑,这样的承诺,转瞬之间,她就可能遗忘,如果不提醒一下,就会忘记所有的誓言。
    德志关了电话,躺在床上想心事,不知道将来的命运如何,走到如今还是不太满意,到底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到底谁会让自己过上心满意足的生活呢?
    很明显,人人都不完美,但德志从小到大,从没承认这一点,他总认为自己很完美,没有犯过罪,自己不需要学,就能明白很多道理,知道基本道理就行了,但是,这些远远不够。
    又有电话打来,是尹懋,他问:“德志,弟妹来了吗?”
    德志说:“还没。吃中午饭了吗?”
    尹懋回答说:“没,我们在茶店镇农业服务中心,等人到齐了,到馆子里吃,是政府请客。”
    德志说:“那很好,证明你有口福。”
    尹懋说:“假如我是项目负责人,有权管钱,我喜欢谁就给谁,钱能收买魔鬼,使其为钱服务。”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了,就是:余哥多照顾一下农业服务中心,哪怕在中心买点水管或者水管配件,就很值得中心感恩,毕竟,余哥掌握魏村的项目款。凭着个人喜好,可以建立他自己关系网。
    尹懋和余哥是一伙的,他去魏村,可以对余哥的作法睁只眼闭只眼,完全可以证明余哥比德志强,德志没有这张王牌,只有逆来顺受的份了。
    德志中午简单弄了点饭吃,一个吃饭真没意思,不过,古今圣贤皆寂寞,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有人干扰。从窗户向远方望去,看见长江大桥已经完工,只等开始通车的日子到来。估计就在这两天,看德志有没有福气从桥上走一回了。
    楼下山坡上的南瓜已经成熟,可惜还没有人来摘,在橘子树下,有两袋垃圾,是余哥所扔。扔的时候,德志刚好在窗子附近,听得清清楚楚,头顶上的窗户打开的声音,余哥的咳嗽声,然后白色的垃圾袋从头顶上飞过去,稳稳当当地落在橘树根部。
    不知道余哥在村里怎样去讲卫生科,本来自己都不讲卫生,损人利己,懒惰有加,还去教训别人,真有点滑天下之大稽啊!
    要知道,每天垃圾车都要从门前经过,垃圾车的音乐声,能传到很远,听到音乐声,出门丢垃圾到车上,是轻松无比的活儿,可是,余哥就是要添堵,让大家都过得不开心。
    德志每天打开窗户,都会看到那白色的垃圾袋,本来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心里总不舒服。那些白色垃圾太扎眼了。苦于德志要到下边去捡,还隔着一层楼,跳下去的一定会导致危险发生。
    对于余哥乱丢垃圾的作法,尹懋无话可说,尹懋和余哥,本是铁哥们儿,尹懋可以包容余哥的一切,甚至缺陷;如果余哥敢欺负他,他也不会客气。他也可以在领导面前据理力争,这个时候,胆小就是懦弱,和情操没有关系。
    德志接到短信,是妻子发来的,说已经上了快船。
    因她这次是第二次来,虽说不是轻车熟路,但也确实比第一次来要好得多。
    上了快船,意味着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到归州港,德志想给圆脸打电话或发短信,告诉这个消息,转念一想,不行啊!妻子带着孩子来看她老公,发现老公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女人,那可不是好玩的事。即便德志又一千张嘴,也说不清。越描越黑。
    干脆不对圆脸说算了,为了家庭团结稳定和谐,宁愿自己打车去接,反正刘小姐已经表态给报销车费,当然,也包括在归州境内的交通费了。
    时间快到了,德志走下山,拦面包车,在门口,能坐上车的机会很小,要靠运气,再往山上去,就是比较偏僻的地方了,那里基本上是郊区了。平原城市,郊区是平面的,离城区中心越远的地方,就是越不发达的地方。在山区,郊区是立体的,越高的地方越不发达,这是两者的明显的区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