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6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光厂的事例,立即被新闻媒体争向报道,说这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典型,东光厂可谓是名利双收。而项目组也受到关注,但是遗憾的是,项目组的工作方式、管理机制没有多少人注意。媒体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成员身上,而李思明这个北大目前最年轻教授的故事被人深挖,被捧上了天,简直可以拿十个诺贝尔奖了。

按李思明的惯例,他拒绝采访,算是报了仇。

第二卷白衣飘飘的年代第十九章纪念碑

此时元旦刚过,1979年到来了。这一年的元旦,同一天有三件大事,一是中央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是停止对金门的炮击;三是中美正式建交。

刚完成一个艰巨项目的李思明,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陈诚和徐大帅两位会长大人又找上门来。

“两位会长,是不是又要捐款,我其它的没有,工资还是有一点的。”李思明开玩笑道,他已经贡献了起码五次,奖状也不发一个,安慰一下自己。

“阿明,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见钱眼开似的!”陈诚和徐大帅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他们确实从李思明身上“压榨”不少钱。

“不会是你们良心发现,想请我吃饭,补偿一下我受伤的心吧?我也不麻烦你们,请我吃一顿烤鸭就行!”李思明笑道。两人一起找自己,一定是有求于自己。

“阿明你不会这么狠吧!我们找你是有正事的!”陈诚说道。

“怎么了?当了教授,就不认我这个‘兵团战友’了?”徐大帅笑道。

“说的这么严重,有啥事,您们说,我洗耳恭听!”

“那你跟着我们,以壮声势!”徐大帅拉着李思明直奔校外。

“干什么,这么急!”李思明看到校外聚拢着上百号学生,都是知青联谊会的。

“到地方你就知道了!”陈诚道。

他们的目的地是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里早就挤满了人。在人群中,有一批皮肤黝黑衣着单薄的青年男女,一面皱巴巴的大旗在刺骨的寒风下迎风飞舞,一行醒目的大字写着:“云南农垦知青首批赴京请愿团”。他们正是孙昌在昆明郊外所遇到的那批知青。

李思明明白了,这些人是知青,他们正为他们的返城之路而风尘仆仆地赶到首都。这种事情,陈诚和徐大帅两位曾经的红卫兵积极分子,是不会放过的,所以他们把李思明也拉了过来。

这些来自亚热带边疆的男女知青,出发的时候,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这寒冷的北国,冻得瑟瑟发抖。李思明连忙脱下自己的外套,套在一位知青的身上,那位知青是这群人的总指挥。陈诚等人也纷纷脱下自己的衣服。

“同志,谢谢你!”那人也不推脱。

“没什么,几个月前我们也是知青,我们支持你们!”李思明一指身旁的众人道。陈诚和徐大帅早已将自己的旗帜亮了出来,上面写着:北大知青联谊会支持云南知青的请愿行动!

这让这些从数千里的南疆远道而来的知青们,热泪盈眶。请愿团的知青受到鼓舞,打起精神,将自己的苦难的一一向围观的人群道来。一连两天,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和知青家长以及从全国各地回京过年的知青,纷纷赶到广场来声援去南知青,食品、饮料和御寒衣物堆成了小山。

生命的泉流已经枯竭,

青春的花朵已经凋谢;

向苍天伸着朽坏的臂膀,

向太阳索取最后的温暖。

暴风卷走了仅有的黄叶,

寒流带来了满天冰雪。

像虫蛀进它干瘦的肌肉,

安然地开始冬眠。

它弯着布满皱纹的体躯,

向着漫长的岁月,

用颤抖的声音,

诉说自己的苦难。

……

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依然高大挺拔,这座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纪念碑,见证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李思明忽然想起了宁卫东,那个寂寞地躺在北方白桦林中的一位知青,此刻是否能够看到这里。那个酷爱读书,无比倔强并又内心脆弱的青年。如果还活着,他是否会后悔莫及?李思明曾在宁卫东的墓碑前许诺,要为他建个纪念碑,比眼前的这个还要巍峨,看来自己都有点淡忘了。

知青们的行动最终得到了中央首长的接见。他们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两位老资格的首长接见。知青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从此知青大返城的趋势已成了定局,新年的一月下旬,国务院批准了一个简称为“六条”的报告,知青返城的大门从此打开。不过这是后话。

回到学校,别人啥事没有,两位正副会长和李思明被周校长请去了,自是一番教育。这让李思明有点不满,要教育也应该教育两位会长,为什么还单单把他也带上。两位会长“虚心”接受了批评,然后双双离开,临走时,还故意对李思明挤眉弄眼。

“小李,你现在也是教授了,以后这种事情你就不要参与了。”见李思明还想辩解,周校长打断道,“我知道你曾经也是位知青,对他们很同情也是人之常情。但专心做你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上次东光厂的项目就很不错,别人做不了的事情,你就能做好,为国家节省了大笔外汇,还很大提高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准。干什么不好,非要做与你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你在这方面受过的罪还少吗?”

“知道了,校长!”李思明只能接受,校长也是好意。

回到实验室,杨月在等他。

“听说你今天被批评了?”杨月问道。

“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李思明问道。

“我们新闻专业的,当然消息灵通了。你没事吧?”

“没事,只是有点伤感。”李思明说道。

“你要不是恢复了高考,现在恐怕还在黑龙江眼巴巴的盼着吧?”杨月说道。

“是啊,要真是这样,说不定我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了。”李思明笑道。

“是吗?不知道哪位姑娘这么高尚,肯嫁给你?”杨月不高兴了。

“说的是啊,这不一回到北京,居然就成了抢手货!”李思明故意大笑。

“谁希罕你!”杨月自动过滤他的意思。她轻轻理了一下额前的头发,露出明亮妩媚的眼睛,和月牙般的眉黛。李思明无数次看过这张美丽的脸,每次都会短暂地失神。李思明的表情被杨月看在眼里,心中暗喜。

“明天周六,我准备今晚回家,你跟我回家去吧。”李思明说道。

“干嘛?”

“为了稿劳一下你这一个月来对我的精心照顾。”

“我不跟一起去。”

“为什么?自己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去,跟我一起光明正大地回去,就不行?”

“什么‘偷偷摸摸’的?你瞎说什么呀!”杨月不依。

“那你就证明给我看啊。”

“去就去。不过我声明这可不是为了证明给你看。”论口才,她不是李思明的对手。

两人肩并肩走出校园,李思明笑着道:“咱们这样,算不算‘夫妻双双把家还’啊!”

“你再说,我就不去了。”杨月受不了李思明的言语。

“好,好,我不说了。”李思明嘴上不说,却一把抓住杨月的手,杨月拼命抽出来却没有成功。

“快放手,让人看见。”杨月急忙用另一支手掐着李思明的腰部,这是女人无师自通的一招。

“怕什么,都老夫老妻了。”李思明强忍住腰部的疼痛,抓住杨月的另一支手,两人形成了另一种奇怪的姿势,这下路人不得不行注目礼了,旁边有数位身高马大人士虎视眈眈,准备实施英雄救美之壮举,只要弱女子一声令下。杨月只好妥协。

“我真的很老吗?”杨月不满地说道。女人对自己的年龄很是敏感,尤其是比对方年龄要大。

“这个嘛,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何况你比我大不了几天嘛。”李思明“耐心”的解释。

“其实像我们还有大帅和小丽这样的,能顺利返城,还在一起的不多见!”杨月庆幸道,今天看到那些长途跋涉而来的云南知青,她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是啊,我想过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知青应该可以返城了。不过,那些已经结婚或者事实已婚的人,恐怕又会有许多悲剧吧。”

“你还挺有感触的嘛!我看你可以去写诗,写诗的人要么感情磅礴,要么多愁善感。”

“将来我会建一座知青纪念碑,一座丰碑,记载我们知青所有的荣耀和悲伤,让后人记住我们知青曾经奋斗过。就和天安门广场的一样。”李思明目视着远方,像是自言自语。

“那么,如果你就像今天咱们在广场上见到的知青一样还留在边疆。你还会记得我吗?”

“那我一定哭着喊着拉着你不放,攀上你这个金凤凰,也好早一天脱离苦海。”李思明笑了。

“我不信!”杨月当然不信,连去劳改农场他都不在乎,何况修地球。杨月的话,同样也引起了李思明的回忆,他想起他被打倒的那天夜晚,杨月的哭泣,想起冰天雪地里那火红的围巾,想起在劳改的岁月里,她盲目的奔波求助。这一切他都是后来才知道。杨月和他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人,默默关心对方并不计较对方是否知道。

“谢谢你,过去、现在和未来!”李思明低沉地说道。

“我也是!”杨月抓紧他的手。曾经在北大荒的一个寒夜,那个寒冷惊险的夜晚,李思明曾用自己的胸膛温暖她的双脚。

他的手很温暖,她的手也很火热。

第二卷白衣飘飘的年代第二十章命运的愚弄

这天一大早,李思明象往常一样起来跑步。已是隆冬季节,北京的冬天和其它北方城市一样,空气都不好,城市的楼宇间飘着淡淡的煤烟味。

李思明戴着帽子,戴上口罩,在校园内慢跑,呼啸的北风刮在脸上,跑起来倒也不觉得冷。前方停着一辆吉普车,有一位老军人标枪一般立在路边,正盯着自己,虽然这个标枪有点矮小。李思明装没看见,径直向前跑去。

“李思明!站住!”老军人喊道。

妈的,这也认得出来?李思明无奈只好停下,装做刚看见的样子:“嗯,原来是杨首长啊,真是巧啊,真没想到这个时间在这个地方能遇到您。”李思明也许是忘了,不久前也是在同一地方相遇的。

“废话,别装蒜了,我来这里当然是找你的。”杨首长很是不爽。

“您有事请吩咐,哪能让您亲自出马呢!”

“这件事情,哎,你有权拒绝。”杨首长的表情很显然有点为难。

李思明感到很奇怪,因为对方给他的印象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这要跟自己以商量的口吻说话,他还有点适应不了。

“首长,看您说的,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只管开口。”李思明拍胸脯道。

“我昨天刚得到的消息,一个不幸的消息,孙昌死了!”杨首长黯然道。

“您说什么?”李思明震惊地不敢相信,“孙昌……死了?”

“是的,前天下午的事情。”

“这不还没开战吗?怎么可能?”李思明还是不敢相信。

“他是死于一起交通意外,他开着吉普车外出时,被一辆大卡车撞入山谷,送到医院不久就死亡了。”杨首长沉痛道。

“交通意外?笑话,真是大笑话。我不信!”李思明指着杨首长的鼻子大喊大叫。警卫员紧张地看着首长的反应。

“事实就是这样。可惜了!”杨首长面无表情。

“这***叫什么事?一个训练有素的军人,正摩拳擦掌准备上阵杀敌,却死于开战前的交通意外!连烈士***都算不上!你为什么要来告诉我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