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遗孀- 第1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勃然大怒。“啪啪”拍着那部所谓的“”,大声斥责他说:“这就是你搜到地?怪不得店员告诉你,说太监看了也会蠢蠢欲动,我想也如此。因为这是一部《金瓶梅》,凡是认得俩字的男人,怕都看过这本书吧,连学识渊博之人,也会收藏它的……”
    张小顺本是穷苦人家出身。没有读过一天书,除了他自己的名字,便只识得男女二字。但是,他虽不认得“金瓶梅”三个字,却听说过《金瓶梅》这部书,更听说过这部书里所描写地那些让男人浮想联翩的精彩内容。现在,他知道大河书社的店员给他的所谓原来是《金瓶梅》时。立时脸红起来,本来搜到之后。他是抱着立功受赏的心情来地,可现在。反而是弄巧成拙,怎不叫他这个巡防营的稽查队长英雄气短呢!
    张小顺一出统领处。逮着李干公一顿泄。李干公心中暗爽,但面上仍装做很委屈的样子。很祥细地如实禀报说:“队长大人,今天傍晚时分,我正带人在大街上巡逻,还捎带着向路上行人宣传凡是现有迹象的人,要立即向官府报告。可我们正巡逻宣传呢,突然,有两个富人模样的中老男人,大呼小叫地奔过来,拦住我们的去路,神色诡异地向我们举报大河书社。因为我李干公考虑到事关重大,不敢独领此功,才立即给队长大人禀报的。队长大人如若不信,可以盘询那四个新兵,他们都可以做证地。可怎么也没想到会……这两个举报的人,如果再让我碰到他们……”
    张小顺知道李干公所说属实,他考虑到:如果这次确实在大河书社查到了革命,那李干公可是成全自己立了大功地人了。基于这些考虑,张小顺立即收起怒气,态度放温和地说:“也只有这些富人,吃饱了没事开,拿我们这些辛苦的巡防兵寻开心。以后,再有这种误报谎报地无聊人,抓住了决不轻绕,”
    四:
    刘宪德和刘少德,自从举报了大河书社暗售革命之后,一连几天,二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幸福和欢喜之中,每天都激动地混在路人之中,徘徊在大河书社地门前,伸长脖子,全神贯注地窥视探望,希望一睹大河书社被封、以及里面的人员被抓地场面;更迫切地想看到青霞因为被牵涉进去也被巡营兵抓进去的场面。但是,二人在大河书社观察了四五天,除了在他们举报之后看到李梦贵带人进入了大河书社翻腾了一通之后,便再也不见有什么动静了。而大河书社,一如既往地照常营业。二人终于忍不住了,为了探听其中的内情,在一次逛过妓馆里之后,忽然看到了巡防营的稽查队。立时,二人又大呼小叫地奔上前,拦住稽查队,得意而神诡异地打探大河书社销售革命一事。
    而这一批的稽查队,是由张小顺亲自带领巡逻的。本来他这几天,因为在为大河书社搜查出《金瓶梅》,而被柴得贵统领狠狠地训了一顿,心里正烦着呢!不得不天天带领手下,亲自到大街上执勤,以将功赎罪,弥补搜查出来《金瓶梅》之拙事。现在,见突然钻出来两个中老年富人,神情诡异地打探大河书社的事情,这真是哪疼偏往哪里挠啊!张小顺立时恼羞成怒:“内部机密,岂容路人随意打探,二人究竟是何居心!再阴碍我们执行公务,将追究二人妨碍公务之罪……”
    “长官息怒!”精明的刘宪德赶紧赔着小心,温言软语地给张小顺解释:“长官大人有所不明,那大河书社暗中从事活,销售革命刊物和书籍,乃是我二人举报的。可是,自我二人举报之后,已有四五天之久,怎么不见有查封之动静呀!我们举报那天,那位长官说,举报有功,还有奖赏……”
    “哦!原来是二位呀!”当张小顺知道了面前这二个中才年富人,便是举报大河书社,让自己出丑的人之后,怒气立时不打一处来,“二人诬陷无辜,大河书社的人天天到上边,让追究我们追究你们的诬陷之罪,我们正要找二人呢,没想到二位主动投案来了,那好啊!跟我们到巡营处走一趟吧!”
    张小顺是外地人,因为远门亲戚的推荐,才刚到开封巡防营稽查队长一职的。所以,他并不认得开封城里这赫赫有名的刘宪德二人,便不容二人有任何的辩解,暴力性地推搡着他们,来到了巡营统领处的柴德贵面前。
    而柴德贵,因为大河书社的事,白白落了一千两银子,他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可现在,他怎么也没想到,一根筋的张小顺,会把举报人给抓到他面前。如此一来,不是又把平息的事给重新掀起来了吗!
    立时,柴德贵怒不可遏,正准备大雷霆,狠狠训斥张小顺一顿。可当他猛一抬头,看到张小顺抓来的举报人是刘家公茂典的大掌柜刘少德和富贾刘宪德时,立时激动得浑身颤抖。他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富人身上,才有油水可捞。于是,他将张小顺拉到一边,很欣赏地拍拍张小顺的肩膀,伸出大拇指,夸赞道:“张队长,你这回可是立了大功了!”
第122章:建功德牌坊,增尉氏

       
    青霞所创办的华校,因为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再加上各省报刊的纷纷报道。所以,第二年招新生的时候,已不用朱炳麟、燕斌、高山爱子和刘恒泰这些教师们,再抛头露面的到大街上去做宣传了,更不用青霞在报纸上登招生启示了,许多开明人士和家长,不等学校开学,便主动把家里的女孩子,送到华英女校住校读书。
    青霞和女校的教师们,激动得度过数个不眠之夜后,青霞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把华英女校的规模再扩大,让女校的知名度更高更响亮些。于是,青霞又报请政府的批准,在华英女校里创办了一个师范班。因为华英女校原有的巨大知名度,青霞新创办的这个师范班,很快便招够了所预想的四十名女生。
    如此一来,青霞在中国教育界的名声,如日中天,全国各大报刊,也纷纷报道青霞这一壮举。其中的开封简报是这样报道的:
    尉氏县一品命妇刘马氏,捐助创设华英女校,先办初等一班,颇著成效也。欲开竣知识,养成家庭习惯起见,遵章在该校附近设师范一班,招考学生四十名,初定二年毕业,刻已开堂授课。
    青霞待师范班稳固之后,便把华英女校的一切事宜,皆交给远门族孙刘恒泰来操作。之后,她带着儿子和淑女,长期住在开封。青霞之所以常住开封,是因为她知道,上次刘宪德和刘少德在暗中举报大河书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杀鸡给猴看,是真对着她刘青霞而来的。之所以真对她刘青霞,是因为她支持大哥与外商竞标新煤矿开采权的二百万两银子。
    试想一下,她青霞捐助几千两银子、几万两银子,刘氏族人还撞进家里摔盆砸碗地撒野,翻箱倒柜的抢劫;这一下子支持大哥二百万两白银,那刘氏族还不是像剜了心一样疼吗!像挖了双眼一样仇恨吗!只是刘氏族人惧于自己一品诰命夫人的封号。惧于上次的马知县假冒皇上口喻,假冒省府下的公文。所以,才不敢冒然出手。如若不然,恐怕是早把她刘青霞给撕成碎片了。早把她青霞给暗坑害成死尸了。
    青霞更知道,虽说刘氏族人的举报诡计没有得呈,但他们肯定还会另生事端,来找她青霞的麻烦。常言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仇人如果不相见呢!他们的眼睛可能就不会红得那么厉害了。眼情不红了。心里也就平衡了,也就没那么大地火气了。所以,青霞介于这些担心和考虑,便决定长期居住开封。
    因为开封至尉氏,相距近百里之遥,不像尉氏距大桥,只有二里之路程。那些吃饱饭没事干的刘氏族人,说来就来。甚至很随便地转个身,就能转到尉氏。转到她师古堂的大门前。所以,在开封居住的日子。青霞和淑女都感到了一种胶离灾难火坑地幸福和舒适。特别是淑女,她眼角和额头。因刘铁离世而生出来的皱纹,竟然慢慢舒展开了,脸色也变得红润了,甚至性格会在突然之间回到青春年少的年龄:会突然毫无顾及地大声笑,会在无有旁人在场的时候突然跳跃起来,会没大没小的与青霞喜戏……
    虽说在开封,也有刘氏族地公茂典和商行,但开封乃七朝古都,又是河南省府,城池繁华庞大,街道纵横交错,胡同盘根错节,行人川流不息。再加上她们居住的地方,离刘氏族的公茂典不在一条街上,并且还相距甚远,所以,在开封居住的几个月里,竟然没有看到刘氏族人那可憎的面孔,没有听到刘氏族人那侮辱性的谩骂。
    这样幸福而舒适的日子,已经让青霞很满足了。她除了利用打理生意之便,把刊有进步思想地革命刊物的书籍,带到所能带到地角角落落,还经常在利用到开封学堂参观视察的机会,传播进步思想,展同盟会会员。
    就在青霞感到很满足地时候,尉氏师古堂突然来人,急急慌慌地向她禀报:“太太,家里有喜事了,太太快回尉氏吧!”
    “哦?喜事?”青霞不相信地望着因赶路急而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满面地家人。忍不住迷惑。近似嘟囔地惊问。“尉氏能有什么喜事?如果族里地人不到师古堂找茬。就是天大地喜事。”
    家人急欲接着禀报。青霞急忙冲家人摆了摆手。示意气喘吁吁地他。坐下来稍做歇息。喝过茶水之后。再接着禀报。
    自居住开封以来。青霞做好地思想准备是:尉氏地家里来人。会在某一天。突然满脸泪痕地来到开封。痛哭流涕地向她禀报。刘氏族人如何像恶狼一样。欺到师古堂横行撒野;刘氏族人如何像强盗一样。欺进师古堂疯抢打砸;刘氏族人如何像畜生野兽一样。欺进师古堂去胡作非为。可现在。她从家人地禀报里。不但没有听到刘氏族人地暴行恶骂。反而是向她禀报。家里有喜事了。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对于青霞来说。只要刘氏族人不寻事。那就烧高香了。那就是天大地喜事。还会有什么喜事呢?再说了。自丈夫耀德离世之后。家里从来就没出过喜事呀!
    青霞只稍做了喘息。顾不上喝水。便急慌地接着禀报:“太太!马知县派人到师古堂通知说。京城来了钦差大臣。说是皇上赏赐给太太“乐善好施”地牌额。让太太快回去接旨受赐。因为钦差大臣还在县衙等着太太呢……”
    “哦!”青霞惊恐得腾然站起。不错。是喜事。真是喜事!并且。这还是千真万确地喜事。青霞之所以确定这时千真万确地喜事。是因为。她在去年地河南教育官报上。看到过河南抚院向皇上奏请地“抚院吴附奏尉氏命妇刘马氏捐助女学经费请建牌坊片地”折子:
    再据尉氏知县马俊生禀:该县一品命妇刘马氏。以邑中女学堂尚属阙如。愿将西门内管业房屋一所改建初等小学堂。额定学生五十名。延聘女教员三人。四年毕业。于本年二月间开学。一切遵照定章办理。共计开办费合银五千两。每岁额支需银二千五百两。计四年已需几万两。均经筹备。另储禀请立案等情。经臣饬由提学使查核。详情奏奖前来。臣查士民捐地方善举。银至千两以上例得请旨建牌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今该命妇刘马氏创设女学。需费数万。核与建坊之例相符合无仰恳样。于本籍自行建坊。以昭激劝。出自鸿慈除分咨外。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