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三姨太无计可施而又一肚子幽怨委屈地时候。机会终于来了。那就是调唆二姨太和她地两个女儿去青霞创办地华英女校入学读书。其实。三姨太明知道刘宪德最忌恨地就是青霞。忌恨得恨不得让青霞立即家破人亡。立即断子绝孙。根本就不会同意让女儿进入青霞创办地华英女校读书。
可是。三姨太明白。如果二姨太地两个女儿读不了书。前边有车。后边有辙。她地女儿长大后。又怎么能读书呢!刘宪德一句话就能顶住了她。再说了。如果二姨太地两个女儿读不了书。她这个三姨太也无法张口要求女儿读书呀。妓馆出身地她。深深地明白。男人不仅仅喜欢貌俊地红妆女。更敬重有文采地女人。而自己地女儿如果读不了书。怎么能出人头地呢!不能出人头地。那如何与官绅富贾们地子弟联姻。如果女儿不能与官绅富贾们地子弟联姻。她这个姨太太身份地亲娘。晚年如何安享清福呢。靠刘宪德吗?恐怕早变成一堆烂白骨了;靠正室生养地天圆吗?成了废男人地他。恐怕也早变成怨鬼了。唯一可靠地就是自己身上掉下来地这块肉。
所以。三姨太基于这些考虑。又见二姨太地两个女儿又哭闹着去读书。觉得如果不趁着现在女校刚刚创办。周围人地热呼劲头正高。想想方设法把二姨太和她地两个女儿给挑唆得进校读书。那自己地女儿长大后。便读书无望了。于是。在三姨太又一次听到二姨太地两个女儿哭闹时。便醉翁之意不在酒地走进二姨太地房间。替一旁两个正哭闹地两个女儿擦了把泪说:“读书如果不好。那皇帝选状圆。为什么专挑读书写字好地。那做大官小官地。哪一个不是读书之人。书读得越多。官做地越大。还有那皇亲贵族。为什么专给自己地子女们寻找好文才之人家结亲……”
二姨太心动。但又无可奈何地长吁短叹地说:“如果我说了算。她两个一哭闹。我便依了她们……”
而二姨太的两个女儿,没有三姨太地挑唆,已经吵闹着非去华英女校读书不可了,这一经三姨太说出了入校读书竟有如此大的好前程,那真是到了不进校读书就是世界末日的死路一条了。于是,在刘宪德死活不同意的情况下,两个女儿开始寻死觅活了,又是寻绳子上吊,又是找菜刀抹脖子,吓得二姨太和仆女紧紧抱着她两个不敢松手。
而三姨太,表面上为了息事宁人,一逼重肩在托,一脸的顾全大局,跑到刘宪德面前,唇齿奋扬、天花乱坠地煸惑:“老爷,常言说的好,这没囊没气熬成人,有囊有气早进坟。让女儿进女校读书,一不损咱的财,二不损咱的粮,吃她刘马氏的,住她刘马氏的,咱白白占了她刘马氏的大便宜,还能让女儿读书识字,老爷精明之人,怎么倒糊涂起来了!再说了,别是现在和以后,就是以往,官绅宣贾的子弟们联姻,哪个不是寻觅有文采的,这女孩子如果能书会诗的,无论丑俊,一开口说话,人家都要高看三分……”
刘宪德一边是两个女儿的寻死觅活,跳井上吊,另一边是三姨太的巧言花语,终于拧不过她的左右夹攻,只得用车送两个青春年少的宝贝女儿,到华英女校学校入学读书。
而青霞所创办的这所华英女子学校,是全封闭式的,学生由学校免费提供统一学服,入学女生进校,首先要放足,不放足者不准入校就读;学课里不但设有国文、算术、修身、史地等课程。同时,每个礼拜六和礼拜天,转换着组织学生学习编织、刺绣、植桑养蚕。学生每个月回家,与家人团聚三天,再由家人送入学校。
而刘宪德送女儿入校的这一天,正是礼拜天,学校请资的深刺绣女师正教女生们学习刺绣。而青霞呢,每半月就到学校视察一次,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刘宪德带两个女儿来校报名的这一天,正赶上青霞到学校视察。
刘宪德在女校务的带领下,带着两个女儿东张西望地穿过被分隔开的北园,穿过半园形的拱门,走进中心的华英女校时,正赶上学刺绣的女学生们下课,拿饭碗去用午餐。而取饭的地方,是在园中心的东墙边。只见那东墙上,被掏了两个二尺五寸高的空处,空处各悬有一木桶,墙那边的厨佣把做好的饭菜和碗筷分放置于空桶里,下课的女学生,跳跃着,欢笑着,奔到东墙边,排着队取碗领饭菜。吃过之后,再将空碗放置于空桶之内。而墙东边的厨佣将两个空桶取走之后,放桶的空处,立即被木板挡实。这样以来,墙这边的女学生与墙那边的男厨佣,不见面皆可取食餐饮。而今日来学校视察的青霞,午餐时与在校学生,同桌吃饭,有说有笑,貌似一家人亲近。
刘宪德看呆了,觉得三姨太非常有眼光,非常有心智,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别说两个女儿哭着闹着要来了,就是两个女儿不来,今日一见,他刘宪德是非要占这便宜的。刘宪德思想着,直到离开华英女校,还直庆幸把女儿送来读书是明智的。
以前,听刘宪德煸惑说,自由就是男女在一块随便乱睡觉的人,见他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送到了青霞创办的华英女校,碰到刘宪德便问:“六爷不是说,自由就是男女在一块乱睡觉的吗,你怎么一下子把三个女儿都送到了自由人创办的学校了?就不怕女儿也跟着学自由吗……”
刘宪德便皮笑肉不笑地回对方;“我也是道听途说的,哪知道这女孩子自由,就是读书识字呀……”
第109章:袁世凯下野,访一品
宣统元年,即1908的初夏,在安阳通往开封尉氏的南北大官路了,一辆暗红色的油蓬布马车,正不紧不慢而又孤独地行驶着,它的周围,虽没有前呼后拥之扈众追随,却仍不失尊贵之威仪。在这辆孤独而威仪的马车里,却端坐着一位体魄健硕之中老年男人,他五官圆润,却双眉不展;他双目虽灼灼炯炯,但眉宇之间,却溢露着一种无可奈何,一种不甘心,一种壮志未酬的忧郁,却又毫无悲观绝望之虞;他冷寂静坐于不华而贵的马车里,沉静独思,随着马车的颠簸,他有时会移动健硕得有些笨重的身体,将饱满圆润的五官,缓缓地探出车窗外,皱眉凝望着遥远的地平线,和近处一闪而过的原野乡村,然后,望了望遥远的前方,笨拙而不失稳重身体又缩回车内,重新端坐静思。
他,便是青霞曾捐巨资于豫学堂的发起人袁世凯。只是,与十多年创办豫学堂不同的是,他现在已不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是一介下野的草民。
袁世凯,老家本是河南项城人,青春年少时,曾数次科举不弟,年轻气盛的他一怒之下,撕碎书课,离家出走,弃笔从戎,借祖父袁三甲故交,依附于淮军吴长庆门下。常言说,山不转水转。数次科举不弟的袁世凯从军之后,恰蓬大清的属国朝鲜内乱,朝鲜求助于大清,袁世凯便随平乱清军入朝。因为他头脑灵活。做事机敏豪爽,重情重义。在朝鲜平乱欺间,又表现了非常卓越地外交才能和军事才干,深受朝鲜当地的黎民百姓所拥戴敬仰。和朝鲜官员们地尊重和敬佩,被当时任的李鸿章保举,荣升为驻朝鲜总理大臣。
年轻有为的袁世凯意气风发。时走大运,荣升驻朝鲜总理大臣地第二年。便被授命于道员衔赴,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在新式陆军里,袁世凯如鱼如水,如虎添翼,他身体里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运用。紧随其后,他便擢升为山东巡抚。直隶总兼北洋大臣地鸿章病世之后,再加上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时的护驾有功,袁世凯理所当然接替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军事才能横溢地袁世凯,在施展军事才能的同时,身体里的政治才能也随机而发。他在天津督练新军的同时。扶持了属于他自己的巨大势利,再加上权重一时。清政府恐惧他手握重权又势力旺盛,便采取明升暗降的计谋。将他调离直隶,到京城做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只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天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早在袁世凯督练新军时,大清光绪皇帝因为听从康有为的唯有变法,才能强国的陈述之后,准于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事项,与顽固派为首的慈禧太后所不容。慈禧随决定趁赴天津阅兵之时,发动兵变,逼光绪皇帝退位,另立新君。变法首领康有为得知此事后,焦急万分,可他只是个总理衙门章京之职,没有兵权,无法保护光绪皇帝。走投无路之时,康有为想起了袁世凯。康有为虽说与袁世凯不识,却早就听说袁世凯是一位礼贤士,顾及下属,豪爽仗义、又重情重义之人,现在的袁世凯又是手握新军兵权地新式陆军督练,再加上慈禧太后又是趁到他所督练地新军去阅兵时发动兵变的,所以,康有为立即想起了他:如果他肯相助地话,那光绪皇帝才可稳保皇位,变法才能继续下去;可是,如果袁世凯拒绝效忠光绪皇帝怎么办……康有为百思千虑,千思百虑,无计可施、无良策可行的时候,还是决定派遣维新派地谭嗣同赴天津新军处,劝说袁世凯效忠光绪帝,拒绝替慈禧太后发动兵变。可当时的袁世凯,因为深受李鸿章保举之恩,李鸿章呢,又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红人,而当时的光绪皇帝虽贵为君主,却孤立无依,没有实权,让所有的大臣都看不到半点希,他仅靠几个变法的举人学生,怎么能成得了气候呢!基于这些考虑,袁世凯便表面上答应谭嗣同提出的要求,待谭嗣同一离开,他马上向当时的直隶总督劳禄告密,出卖了谭嗣同。导致了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谭嗣同等六位变法之人被腰斩于京城宣武门外菜市场口的刑场上,而变法的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逃亡日本。
袁世凯每每想起此事便后悔莫及,当时的他只是出于忠心,只是出于李鸿章曾经的保举情义,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牵连无辜生命被斩。
因为后悔莫及,袁世凯时时惊恐,夜梦乱挠。他最担心的就是,毕竟慈禧太后年事已高,保不定哪一天一命乌呼了,一旦垂暮的她太后早死在光绪皇帝前边,那年轻的光绪皇帝便苦尽甘来了,他光绪皇帝一旦得势之后,恐怕就要先拿他袁世凯试问了。到时候,他的下场不次于被腰斩于菜市口刑场上的谭嗣同等人了。
令袁世凯欣慰的是,年轻的光绪皇帝终于没有熬过垂暮的慈禧太后,早慈禧太后几个时辰先走一步了。可同样令袁世凯惶惶不安、心情肉跳的是,可恶的慈禧太后临死之前,竟然指定由光绪的同胞弟弟,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续大统,而载沣又被临死之前的慈禧太后指定为监国摄政大臣。
载沣做监国摄政大臣的第一件事,就是报袁世凯当年告密之仇。立即宣袁世凯进宫议事,将袁世凯软禁于宫,以便罗织更多的罪名,将他名正言顺地处死及招家灭族。因为袁世凯的告密,他的同胞哥哥虽贵为皇帝,却被囚禁瀛台,忧郁而终。所以。这些年,连他这个做弟弟地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噤若寒蝉。谨小慎微地如覆薄冰,不敢直直起腰杆去做人做事。现在,朝权终于在手。载沣恨不得立即将袁世凯碎尸万段,满门招斩。但是,载沣知道。袁世凯在朝野之中,威望之高。无人能比,他身居要职的幕僚、亲信和下属,不但对袁世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同时又手握重权,如果他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