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一句正题都没有说。天亮的时候,大家都有些困倦了,迷糊了一会,唐范海就跑了。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会不会有外援早已经在外面等候了,趁你们迷糊的时候,把人给救走了呢?”王清华替罗荣天分析。
其实王清华这也是没话找话。王清华总不能一开始就给自己辩解,如果那样的话,罗荣天对自己就更加怀疑了。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或者叫不打自招都可以。王清华不会愚蠢的干出这种事情来。
“八成就是这么回事。”罗荣天话锋一转道,“不过,我们抓捕唐范海的时候是秘密行动,连市公安局的人都没有动,什么人能这么快就得到唐范海被抓的消息呢?”
王清华这句话提醒了王清华。王清华记得昨天唐范海在得到他不能回去料理公司的事务的时候,在怒气冲天的情况下给自己说的几句话。其中有一句就是告诉王清华,唐范海在古宁县住的宾馆其实是唐范海自己开的。这就难免唐范海被抓捕的消息不被人传播开了。这段话唐范海并没有给罗荣天说,所以罗荣天并不知情。
王清华就将这个意思给罗荣天说了一下。
罗荣天马上道:“照你的意思说,唐范海很有可能被古宁县宾馆的人救走了?”
罗荣天又在给王清华设套,开始调查X市的问题的时候,罗荣天就给王清华设了一个套,把王清华套进来协助自己调查案子。不过那个套是王清华自愿钻的。而现在这个套,王清华并不愿意钻。
“这就很难说了。”王清华避开罗荣天的问题,“我以前已经说过了,X市的情况非常复杂。唐范海这个人能将公司做的那么大,也不是简单的人物。或许他还有别的途径也说不定。”
“什么途径,”罗荣天在电话里变成了一副请教的口气,“你不妨说出来听听。”
王清华本来是想推掉罗荣天,想不到还是让罗荣天一再追问,就随口道:“或许是谭……副省长让人干的。谭副省长以前可是X市的市长,现在虽然调到省委工作了,但根系依然很庞大,他要在X市做点什么事情,恐怕还没有办不成的。”
王清华刚说完,罗荣天马上反驳道:“你不要老将问题往谭明月同志身上扯好不好。谭明月同志虽说在刘红的事情上出了一些问题,那也是被逼无奈。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刘红是刘红,谭明月同志是谭明月同志,两个人绝不能混为一谈。我觉得谭明月同志的思想觉悟还是非常高的。昨天你们去古宁县抓捕唐范海,我们几个人开了一个碰头会。谭明月同志当场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给关凤鸣同志道了歉。这就非常难能可贵嘛。古人云,知错能爱善莫大焉。谭明月同志作为一个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国家高级干部,能放下个人脸面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至此,王清华才算明白,谭明月究竟给罗荣天灌了什么**汤。
“或许是我看问题有些偏激,”王清华首先将自己的问题摆在了前面,接着一转口气道,“不过我觉得谭明月这个人,我们最好还是暂时不要过于相信为好。上次你跟他进行诫勉谈话的时候,不是也已经什么都说好了吗,他最后还是变了卦。”
对于刚步入官场的王清华而言,无论是看人还是看问题,都不会用任何带色的眼睛,也不会有什么顾虑。虽然在经验方面没办法跟罗荣天相提并论,但是王清华相对罗荣天而言,动机要更加纯洁。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从内心来讲,罗荣天不希望谭明月出问题。谭明月一旦出了问题,影响就不是一个市,而是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王清华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王清华只凭自己的感觉说话,用事实来证明一切。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谭明月比王清华站的高度要高。但是高度高,并不等于就能看到事实的真相。相反还有可能被自己的高度所迷糊。
“那一次谭明月同志做的是有些过分,他在昨天的碰头会上也已经说过了。而且谭明月主动交代了自己跟刘红的关系,还将刘红收唐范海90万元贿赂的事情也在碰头会上说了。”罗荣天可以说一直在袒护谭明月。
谭明月接着道:“这个问题,我看我们暂时还是不要再讨论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能尽快再将唐范海拘捕归案。你对X市的情况比较熟悉,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王清华真想给罗荣天说,既然你那么相信谭明月,为什么不去和谭明月商量呢。但这种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要是说出来,就非常难堪了。
“我昨天晚上,一直在唐氏集团,和唐范海的女儿唐糖在一起。所以可以肯定,唐范海逃出去之后,并没有会唐氏集团。依我看,这段时间他很有可能会躲在某个我们难以找到的地方。即使我们下通缉令,恐怕也很难找到。就跟上次一样,要不是有人举报,我们即使猜测唐范海已经逃到了国外,也不会想到唐范海会躲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古宁县。”王清华简单分析了一下情况。
“昨天晚上,你在唐氏集团跟唐范海的女儿呆在一起干什么?”罗荣天似乎对王清华的这个行为更加感兴趣。
“你不同意放唐范海出来料理公司的事务,我只好出面帮唐范海的女儿了。”王清华无所顾忌,“唐氏集团是X市的一个大的集团公司,我查了一下近年来上缴国家利税情况。每年的利税都在三个亿以上,有员工五千多人。这样的集团公司,我想无论是中央,还是省委,乃至X市的老百姓都不希望它走上绝路。”
“哦,”对于X市经济发展情况,罗荣天并不是非常了解,“你说说的很有道理,这样的企业我们是不能让他倒闭。但是你又不懂企业管理,你怎么帮助唐范海的女儿呢?”
王清华笑了笑,心想,我不懂企业管理,估计你比我还要差劲,连这个时候起码的问题都看不出来,就解释道:“这个时候,唐氏集团最大的问题并不在管理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唐氏集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管理模式。问题的关键是唐氏集团并不是归唐范海一个人所有,他还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股东。唐范海能料理公司事务的时候,那些股东每年按时领取属于自己的分红就完事大吉了。而现在唐范海不能料理公司的事务了,就会有个别的股东开始惦记公司总裁的位置。唐糖虽说是唐范海的女儿,但并非唐范海的第一继承人了。唐范海的第一继承人是他的老婆蔺雪梅。据我估计,这个蔺雪梅很有可能要从唐糖手中夺取唐范海的资产。那么的话,唐氏集团今后就不叫唐氏集团了,很有可能要改成蔺氏集团了。”
“对于我们而言,这并不是最可怕的问题。最可怕的是,唐范海苦心经营这么多年,手下肯定会有许多死党,一旦蔺雪梅要夺取资产,唐范海的那些死党肯定会跳出来阻止蔺雪梅。这样一来,企业便开始四分五裂了。唐氏集团也就基本完蛋了。所以我在抓捕了唐范海之后,才会答应他将公司的事务料理完。”
王清华说的合情合理,也是唐氏集团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王清华又将问题说到了圆点上,给罗荣天再一次考虑的机会。
“你说的很有道理,是我错怪你了,”罗荣天想了想道,“那么你觉得唐范海这段时间会去哪儿呢?”
“唐范海能去哪儿,这个还真不好回答。”王清华话锋一转道,“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唐范海在这段时间,肯定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资产转移到自己女儿唐糖的名下。”
现在罗荣天开始为难了,是抓唐范海还是不抓?如果抓,办法肯定会有。唐范海要将自己的资产往女儿的名下转,就必然绕不过律师事务所。只要监控全市的律师事务所,就基本掌握了唐范海的动向。如果不抓,案子审理了半截,而且中央一直催着要结论,中央领导也不会答应。
罗荣天想不到王清华会给自己出了这么一道难题,让自己左右不好做人!
第二百四十三章 激变(2)
第二百四十三章 激变(2)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无法预料的事情总是在无声无息中发生。唐范海刚刚失踪,下午程大海就跑过来告诉罗荣天,李高瞩在家服用了大量安眠药,已经被他的秘书严玲送进了医院,现在生死未卜。
“混蛋,都是混蛋!”一向温文尔雅的罗荣天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开始骂人了,“X市的干部一个个都是疯子、神经质。李高瞩为什么要自杀,动机在哪儿?是他杀,还是自杀?你们查清楚了吗?是谁第一个发现李高瞩服用大量安眠药的,要查,一定要给我彻底的查清楚。你们B组的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个重型机械厂地皮的事情查了这么长时间,连个眉目都查不出来。是地皮本身没有问题,还是你们无能?”
罗荣天怒气冲天,捎带着将程大海也刺了一顿。程大海站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
程大海比罗荣天在年龄上要大几岁,也比罗荣天进中纪委的时间长、资格老。但是现在罗荣天是中纪委委员、华北厅厅长,分管华北七省的纪检工作,省部级高级官员。而自己混了大半辈子,也就是正厅级干部,还是罗荣天到任后提拔的。所以无论罗荣天如何骂,程大海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苦往肚中咽。
“重型机械厂地皮的问题,我们……已经查出点名堂了,只是还没有来得及给你汇报。”
“什么叫有名堂,什么是名堂?啊?作为国家干部,有你这样说话的吗。你怎么变的跟王清华一样,匪气十足。我们来X市是调查问题的,不是搞什么名堂的。”
程大海想为自己辩解一句,却马上被罗荣天更加严厉地批评了一通。
“我……”面对已经有些失去理智的罗荣天,程大海不知道下面的话该说还是不该说,说,又该怎么说,张了一下嘴,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说吧,什么情况?”罗荣天看了程大海一眼,也感觉自己今天的火气实在有些过分了,声调变的柔和了一些。
“是这样的,据重型机械厂的工人反应和社会上传言,重型机械厂在没有搬迁之前,就已经被很多人盯上了。盯得比较紧的有这么四家:钱有量贩的总经理钱百万、唐氏集团的总裁唐范海、菊花集团旗下的蓝菊房产总经理谢梅、马氏兄弟的马化云、马化风兄弟等等。让我们怀疑的是,重型机械厂在搬迁之后,原老厂地皮四百余亩,并没有被这四家平分。这四家甚至连一半的地皮都没有拿到,拿的最多是蓝菊房产二十亩,最少的是唐氏集团,只拿了不到五亩的。而几乎一半的地皮都被一个叫金狗置业的公司拿走了。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这个金狗置业只有区区不到一千万元的注册资金。一千万元的注册资金能拿下重型机械厂二百亩的地皮,真有些匪夷所思。”
程大海将重型机械厂的调查情况,捡重点给罗荣天汇报了一下。
“金狗置业的老板叫什么名字?”罗荣天怒气未平,一脸阴沉。
“据我们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金狗置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是一个叫刘元的南方人。”程大海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查,一定要给我查个水落石出,先把这个叫刘元的南方商人的底细搞清楚,再看看他背后是不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