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狂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发行狂潮- 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动荡花专门时间对两家报纸作了比较,他发现大江都市报的很多内容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不像晚报一直以来以党的喉舌自居,报纸的文章写得循规蹈矩。在征订当中,关动荡就曾亲耳听有的居民说过,沿江晚报上的好多内容他看不懂,而大江都市报则不然,通俗易懂,写的都是居民们喜闻乐见的一些事情,而且敢说真话、实话,敢替老百姓说话等等。

正是中收订的关键时候,大量这样的信息反匮到了发行部,一下子弄得吴瑞年有些焦头烂额。本以为经过一年多的经营,晚报的发行已经走上正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上来。当然这些工作完全可以安排自己身边的这些人去做,吴瑞年自己则可以听凭自己的喜好干一些事情了。没有想到的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大江都市报在发行市场上的介入一下子搅了吴瑞年的清梦。他闻到了一股烽火硝烟的味道。现在沿江市的发行市场、现在他办公桌旁边的的那张“沿江山河一遍红”的地图上,已经是硝烟四起,阴云密布。此刻,吴瑞年坐在办公桌后面静静地听着高显、关动荡、林正南三人反应情况,眼睛却一刻也没离开那张地图,他想找到一个突破口,稳住现在的局面。但是怎么做呢?仓促间,他也理不出一个头绪,他渐渐地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将他包围。

听完三人的汇报,吴瑞年无声地挥挥手,示意他们出去,而后一个人在办公室里静静地思考着目前沿江晚报发行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对于高显等三个人刚才汇报的事情,吴瑞年也早就听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息。有很多站长在站长会上、或者是在吴瑞年下去巡视区站的时候,也曾提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他就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但是一时无暇顾及。再则他们这些站长反应上来的问题有时也真真假假,难辨真伪。不排除他们为了逃避责任而夸大其词,这些吴瑞年不得不防。但是消息多了,他不得不引起了重视。便安排人员去查,发现这件事情确实是事实,今天他就专门将高显几个人叫到办公室来了解了一下情况,从他们反应的内容来看,问题确实很严重。

在高显的安排下,整个汇报过程都是关动荡一个人完成的。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吴瑞年也加深了对关动荡的了解,发现他在汇报过程中说话语气稳重,条理清晰,并且很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他不由得又依着关动荡汇报的思路将几个问题理了理。

目前沿江晚报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晚报的出报时间问题,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到晚报下一步的生存。

二、 报纸的办报方针问题,报社有关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将报纸当作一种商品来看,尽快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三、 报纸大版改小版的问题,现在这种对开八版的报纸,不方便读者阅读,要改成四开十六版的小版面。

四、 发行部要尽快拿出中收订的优惠政策,让利于读者。目前大江都市报免费赠阅一个半月报纸的手段就是一种中收订的促销措施,晚报如不在这个时候尽快拿出方案来,并对读者广而告知,下一步的工作会更加被动。

这样的四个问题都是一直困扰着晚报发行的关键问题,以前也不是没人提过,但是没有这么系统,而且那个时候提好像也不是什么时候。现在到了该说出来的时候了。前面三个问题都是发行部解决不了的。只有最后一个问题,应该马上想办法解决,而且要马上落实,因为现在已经是五月十五号了,中收订的号角将要吹响,这个时候应该马上拿出政策,并且力度要大,让订户得到更大的实惠,这样才能在中收订的工作中占据优势,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6节

当关动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丁妮刚刚收拾完家里,准备睡觉。儿子则在床头玩兴正浓,一点睡意也没有。他刚被从老家接回来,一到家,就将自己的玩具一古脑的翻了出来,玩了这个玩那个,兴奋得不得了。看到关动荡进门,他都没有机会和时间空下手来,只是叫了一声“爸爸”,便依旧低下头玩着手里的变形金钢,嘴里不停地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也不知是在模拟什么样的战争场景。

关动荡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看着玩乐中的的儿子和忙碌中的妻子,一股心酸不由冲上心头。这些日子忙于工作,也没有抽出时间来陪着他们,儿子和自己之间明显地生疏了很多。近一个月的农村生活,让他变得黑了,瘦了,但是要比以前更壮实了。若是以往,看到关动荡回来,小米再怎么样也要跑过来缠在他的身上撒个娇,但是现在,他是那么的平静,反而弄得关动荡有些不习惯了。还有妻子,他们之间也很少交流了,平常谈得最多的是那些柴米油盐的事,其它就没有什么更多的话题。拿丁妮的话来说,现在就是想要关动荡陪她逛一次街都只能是一个梦想,更别想奢求其它什么了。那些谈恋爱时的浪漫想法,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憧憬,全都跑得没了踪影,淹没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淹没在一日三餐的饭碗里。还有那远在老家的母亲,也不知现在的病情怎么样,虽然家里兄弟姐妹也经常电话交流,告诉他妈妈的病情现在稳定了好多,人也要比以前精神了一些,但是终究自己没有亲自回去看一下,欢承膝下,在老人面前尽一下孝道。

自己的生活这是怎么了,关动荡想不清楚,也想不明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许只是那么一段时间,也许就只那么一瞬间,生活就完全变了样,变得关动荡无法掌控了。是欲望吗?也许吧,自己从沿江化工厂出去可能就是欲望的驱使。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自己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工作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钱还要拿得多一些、日子要过得滋润一些、、、、、、可这是欲望吗?在丁妮眼里,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是生活的基本保障,别人也都是这样在过啊,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和别人一样过呢?她的要求并不高,并不曾想别人有的她都得有,就拿房子来说,别人有两室一厅,自己只想要一室一厅,只要是独门独户,不住在这种公共宿舍里就行,这种要求不算高吧,但是达不到,一室一厅她们都没有。工作,关动荡本来做的不应该是这样一份工作,想当初在化工厂膳食科里面当个小工人,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做自己专业内的事情,本来也算让人心安理得。可是后来莫明其妙的岗位就没了,几经波折,最后不得不到沿江晚报做发行。表面上看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但实质上从现在所面临的处境来看,关动荡的工作还是处于一个虚浮的状况,没有找到一个着陆点,这样下去迟早会再次失去工作。失去工作也无所谓,失去工作可以再找,问题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了?细想起来,日子似乎还是那个样,日出日落,上班下班,永远地一尘不变。此刻,关动荡忽然想起自己在汉江边看到的那一艘大船,看似没有动,可是一转眼,在你不经意间,它就已不在原来的老地方,对于船来说,两岸的山石变了,两岸的草木变了,周围的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可是船没变。

最近一段时间,关动荡觉得工作一点也不顺利,虽然发行部推出了中收订的政策,可是收效却并不大,报纸还是那张老报纸,时间还是那个老时间,有些读者开始厌烦了。后来的收订过程中,听到得更多的是读者对晚报的抱怨。这样的话听多了,有时候关动荡都有些怀疑,自己现在所推销这一份报纸是不是将要走到穷途末路了。关动荡自己在征订过程中都有此想法,就别说那些征订员了。他们现在的工作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是读者对晚报的质疑,由于晚报发展太快,后续管理又没有跟上,导致大面积的投诉,因为以前只有一家报纸,读者对此没有办法,一直将怨恨积压在心里,现在出现了一家新的报纸,可以有比较有竞争,读者自然就找回了自己的地位,开始在这当中挑三捡四,维护自己的权益,当然导致这种结果的还是晚报自己的工作没做到位,怨不得读者。其二是居民开始对这种上门推销的方式感到厌烦,由于在中收订期间,又是两家报纸同城竞争,报社的投递员上门征订的频率就较以前要高了许多。有时一个晚上,同一家居民家里会来两拔或是更多拔上门订报的人,再加上一些不知名的公司里上门推销各类产品的业务员。一时间,沿江市的居民们几乎每天晚上在家里都要接待这样的一些不速之客,搅得人不得安宁,居民们开始不胜其烦,产生了抵触情绪。有时候征订员在外面敲门半天,明明听到家里有人在看电视,也没有人开门应答。征订的时候同居民发生冲突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一边是报社这边下达的任务完不成,一边是读者的不认同和不配合,弄得投递员身心俱疲。

关动荡开始怀疑像这样下去,自己从事的这份事业会不会有一天崩盘,人们会不会自发地抵触这样一种服务模式呢。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占据了关动荡的思想。可是他能怎么样呢,现在看来外面机会很多,但是适合他的机会可也并不多,他该何去何从。

关动荡有时觉得自己就好比是金鱼缸里的一条鱼,住下是冰冷坚硬的地面,是底线,他不能着陆,更不能突破,突破了就会是死亡的威胁。往上则更不能了,如果冲出去,同样会面临干涸而死的命运。他只有在那属于自己的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游来游去,一刻也不能停歇。一种无形的力量划定了他的游弋范围。

第1节

湖汊港区位于沿江市的东南方,是沿江市下属的三个郊区之一,其区委所在地位于城郊结合部的扩红镇,这个镇占地面积虽不大,但是因为是区委所在地,相对来说比较繁华。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沿江晚报发行部在扩红镇上也建有一个发行站——扩红站。初开始,这个站在晚报诸多发行站中是并不为大家看好的一个站。因为这个站所处的位置不属于沿江市的主城区,辖区内的居民大多数是改革开放后因为押土地才迁居到此的农民。吴瑞年建这个站的初衷只是想寻求有一个覆盖率,因而对这个站的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建站后,他就近安排了一个家在站址附近的发行员在站里当站长。这个发行员名叫廖建辉,是当地的一个民办教师,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在晚报发展之初进晚报发行部当了一名发行员。由于在开发征订时表现突出而引起了向东英的注意。当吴瑞年要向东英物色扩红站站长人选时,向东英就推荐了廖建辉。这个时候扩红站还不能称其为一个独立的区站,因为发行量非常小,它还只能是隶属于城西才华站的一个子站,并不太引人注目。廖建辉接手扩红站后,觉得这是自己一生中难得的一次机会,他有些雄心勃勃,不甘心自己所管辖的区站成为其它站的附属站,他立志寻求独立。因此建站以后,他摒弃了一切外来因素的干扰,终日驻扎在站里,同投递员们同甘共苦,早出晚归,慢慢地竟将这个小站发展起来,最终使扩红站的发行量远远超过了才华站,这一下令吴瑞年对他刮目相看。为了表彰他这样的一种敬业精神,也为了向其它的站长树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