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权商- 第4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恕�

在以往,人们对月球上的氦3都是处在一种望梅止渴的意想之中,都是把获取月球上的氦3作为一种远景规划,没有谁真的往这方面投入无数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去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孙泽生的横空出世,特别是希望号太空飞船的出现,让那些有志于获得月球上资源的国家或者企业感受到了威胁,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先后有多个国家以及私人企业表示要在近期发射能够往返于月球的飞行器。

至于什么太空旅游之类的项目,则直接被他们忽略掉了,或者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

国务院的这次小型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面对着月球上蕴含着庞大的氦3资源,没有人会不动心,尤其是华夏这样一个对能源需求极其旺盛的大国,更加不可能在这方面落在人后。因为历史和地质、地理方面的原因,华夏一直在能源领域受制于人,没有人希望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孙泽生旁听了半天,他很快就听明白了,在场这么多的政坛大佬说了这么多的话,基本上都是说给他听的。能不能顺利地把富含氦3资源的月球土壤带回地球,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别的,而是能不能找到可靠的、能够往返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货运太空飞船。

凭借现在地球上的技术,很难制造的出来,即便是造的出来,在成本上也是不划算的。而截止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太空飞船就是新星空公司推出的希望级别的太空飞船了。

等众人都说完了,总理把目光对准了孙泽生,他希望孙泽生能够以国务院参事的身份,给出一个明确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来。

孙泽生沉默着片刻,想了想该如何开口之后,才开始发表意见。

孙泽生并没有去讲什么大道理,在座的诸人,论年纪都比他大得多,论社会经验,也比他强得多,论政治智慧,更是他拍马难及。他一上来就摆出了几个非常简单的数据。

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平均距离是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近地点为三十五万七千公里,远地点为四十万六千公里,而一般情况下,太空飞船都是在不高于海拔六百八十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海拔也不过是三万六千公里。

就算是按照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海拔高度计算,和地月距也差了整整一个数量级,两者的难度是不可以道理计算的。

在载重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希望级别的太空飞船往返地球和月亮之间,也是很有挑战性的,成功率不敢保证。如果再增加载重量,携带工程机械前往月球,回来的时候,再携带月球土壤,这就等于让整个飞行计划的难度再度提升数倍,原本就不高的成功率必然会变得更加的渺茫。

凭借目前的技术条件,还无法实现遥控无人货运飞船往返于地球和月亮之间,必然要用人来调控。一旦飞船失事,必然是人财两空。

孙泽生能够承受金钱方面的损失,但是却不愿意白白地把他的员工的性命枉送掉,他还是希望能够再等上一段时间,把比希望级别的太空飞船更加高级的宇宙飞船开发出来之后,再去讨论到月球上挖矿的事情。

听了孙泽生的分析,包括总理在内的众人都沉默了下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为了这件事,他们先后开了多次会议,耗费了无数的精力,原本以为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孰料这场戏的主角直接就给否决掉了。这场戏还怎么唱下去?

孙泽生对扫了众人的兴致,很是歉然。他决定还是给总理等人两枚定心丸。

第一枚定心丸,他认为凭借地球现在的技术水平,想从月球往回运送月球土壤,根本就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当年美国人登月,几乎就是一种撞大运的行为,后人到现在都无法复制。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在这方面,华夏会落后人很多。华夏日后即便无法成为第一个往月亮上发射货运飞船的国家,却也不会太落后于人,肯定会是第1集团的成员。

第二枚定心丸,凭借新星空公司现在的技术积累,建设太空城,开展太空旅游,乃是第一步。第二步将会发展太空基地,以后或许会在太空中组建飞船的发射中心。

从外太空发射太空飞船,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地球重力要比在地球表面上少许多,到时候,或许能够实现希望级别的太空飞船往返于月球和太空基地。

至于能够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太空飞船,孙泽生保守估计,最晚十年之内,应该可以问世。

孙泽生给出的定心丸,让总理他们多少松了一口气。十年的时间,他们还是等得起的。

总理挥了挥手,示意会议到此结束,大家都可以走了。当孙泽生起身,也要离开的时候,总理示意让孙泽生留下,他有话要单独跟孙泽生讲。

等众人都走后,总理以拉家常的语气跟孙泽生谈了谈他的公司最近的经营状况,随后他的话锋一转,开始跟孙泽生说起华夏的能源短缺问题。

孙泽生理解总理的意思,无非是希望他能够把货运飞船的事情重视起来,早点把货运飞船搞出来,好早一天缓解华夏所面临的能源危机。

孙泽生只能再三让总理安心,他说他一定会第一时间立项,并且抽调最强的技术力量,早日把奔月级太空飞船制造出来。

等孙泽生从总理的办公室出来,已经是一个多小时后了。孙泽生跟着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准备离开中南海,走到半路的时候,有个人迎着他走了过来。

这人是一号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他说一号首长要见孙泽生,让孙泽生跟着他过去。

孙泽生到了一号首长那边,就见一号首长和夫人都在,现在天已经不早了,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

夫人招了招手,让孙泽生坐在她旁边,然后对工作人员说,让他们把饭菜端上来。

很快,工作人员拿过来了三副碗筷,孙泽生这才知道自己的岳父母都还没有吃饭,很有可能是在专门等着他。

一边吃着饭,岳母一边询问一些孙泽生和靳媛媛的情况,说到后来,岳母又把话题转到了孩子的头上,她让他们俩抓紧时间,另外,不要讳疾忌医,该去医院做的检查,一定不要拖延。如果孙泽生有什么顾忌的话,她可以来做秘密的安排。

孙泽生尴尬无比,岳母就只差指着他鼻子,说他没有生育能力了。他明白岳母没有恶意,只是希望他和靳媛媛的生活能够更加的美满,能够让他孙家早点有后,至于是男孩女孩,倒是无所谓,最起码要有个孩子。

孙泽生无法去反驳岳母的话,只好支支吾吾地应着。他暗中决定以后打死他,他也不会主动和岳母一起吃饭了。这话题太让人尴尬了。

一号首长一直板着脸,从头到尾没有插一句话。不说话,其实也是一种态度,至少他对自己夫人的话不反对。

孙泽生只盼着能够早点吃完这顿饭,然后赶快开溜。

一刻钟后,见孙泽生他们都放下了碗筷,工作人员上前收拾了起来。一号首长站了起来,朝着书房走去,他走到书房门口,朝着孙泽生看了一眼。

岳母拍了拍孙泽生的肩膀,让他过去。

孙泽生连忙跟着一号首长进了书房。

一号首长也没有跟他这个女婿客气,一开始就开门见山。他说当初孙泽生是亲口向他承诺,说会尽快把新能源搞出来,他才松口,同意让靳媛媛在国防大学的进修班毕业后,自谋职业的。现在靳媛媛的军衔晋升了,也在总装备部找了工作,孙泽生和靳媛媛也结了婚,孙泽生是不是该履行承诺了。

孙泽生不由得一愣,他今天进入中南海,一号首长、二号首长还有身为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七号首长三大巨头跟他提的都是能源问题。这就显得很不寻常了。

孙泽生询问一号首长,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三大巨头格外的关注这个问题。

一号首长点了点头。

最近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这让中央政治局的几位常委最近都格外关注能源的问题。

俄罗斯和华夏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能源谈判,俄罗斯的胃口很大,要价太高,远远地超出了华夏的心理底线。

第487章 光化学制氢

除了对外的能源谈判之外,目前华夏在多个方面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这些压力无一例外都和能源有关系。

环境越变越恶劣,PM2。5屡屡爆表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能源价格上涨,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之一。工农业要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

这一些,最终都要成为一号首长需要去关注的问题。眼下,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来,还有进一步演化为动摇共产党执政权的重要课题,一号首长必须要加以重视,并且想办法解决。

孙泽生多少也有些理解一号首长的难处,就像他,手下的员工包括中外员工在内,已经有数万人之多,要管理好他们,为他们提供让他们满意的岗位,满意的薪酬,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比之下,一号首长要让全国十几亿百姓姓满意,其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一号首长介绍完情况之后,就看着孙泽生,既不催促孙泽生,也不开口说话,搞得孙泽生有些赧然。

孙泽生情知自己不拿出来一些干货,估计很难会让老丈人满意。他决定还是给一号首长一点希望,免得他在靳媛媛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做一些“阻挠”。

孙泽生轻咳了一声,然后向一号首长讲述起了一项他在当初在一号首长面前,替靳媛媛争取权益的时候,就已经想好的能源解决方案。

这种方案,其实在现如今,也有很多人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只是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该研究还无法深入。

光化学制氢,这种技术就是利用太阳光,通过特殊的手段,将水分离成氢气和氧气。

孙泽生所提出的方案是光化学制氧诸多手段中的一种,他利用特殊的物质作为光敏催化剂,在特定的条件下,先把水分解为氢离子和氢氧粒子,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制成氢气和氧气。

这项研究,很多人都在搞,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光敏催化剂上,要么是制作成本高,要么是性能不稳定,要么就是效率太低,总之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孙泽生掌握着不少成本低廉,效率颇高而又性能稳定的光敏催化剂的配方和化学方程式,只要他投入这方面的生产,完全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大量获得氢气和氧气。

说得兴起,孙泽生向一号首长描绘起了一副极其优美的图画。光化学制氧肯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孙泽生打算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还进行这项工程,他打算把海水淡化处理厂和光化学制氧结合在一起,不但不会消耗有限的淡水资源,反而还能够为提供更多的淡水资源。

想一想,如果以后每辆汽车都是添加液氢、液氧为燃料,它们燃烧之后,排放出来的是淡水,淡水落在地上,无疑会增加水的蒸发量。空气含水量增加,无疑会让降水的可能性增加,说不定还会缓解各地降水不足的状况。

一号首长耐着性子听孙泽生说完,他挥了挥手,跟孙泽生讲,技术问题,他不懂,他只希望孙泽生能够尽快把工厂搞起来,他要看实际的效果。

一号首长给了孙泽生一年半的时间,如果一年半之后,孙泽生拿不出来成果,他就要让总装备部调整靳媛媛的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