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对权力- 第18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侠怼N胰衔Ω糜墒欣锢赐骋怀锘痔延谩纠葱蘼返姆延糜Ω糜墒胁普砍械#壳笆欣锏牟普纯鲆膊皇悄敲蠢止邸7懔值募迤笠岛拖缯蚱笠刀及炝似鹄矗呤榧呛头墩虺げ拼笃郑欣镆舱吹愎狻�

大家又都笑了起来。

宋珉和岳西亭都轻轻舒了口气。

严格来说,陆月这个时候开口,是有点僭越了,但宋珉和岳西亭此时都不好计较,无论如何,陆月也算是给他们解了围。就算以后这事没弄成,似乎也怪不到他宋珉和岳西亭的头上。谁叫陆月年轻气盛,信口开河?

“嗯,这个思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修路是大事,也不一定完全由政府掏钱,可以多方面筹资。尽早实现公路交通网络的升级,对于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很有好处。”

尤利民肯定了陆月的提议。

“不过,范镇长,你们枫林镇到底是不是具备这个还款的实力,我还得眼见为实。我可听说,在此之前,你已经在银行贷了不少款子。你赚钱的本事不含糊,花钱的本事更加了得。我有点信不过,怕被你忽悠了!”

同车的地市领导们,暗自骇然。

原以为范鸿宇只是机缘巧合,透过高洁的关系网,借助国家计委曹俊臣的面子,才得以和尤省长同桌吃饭。虽然这种机缘十分难得,也不算是多么的离谱。一省之内,年轻干部多了去了,尤利民已经给枫林镇拨过专款,这次“机缘”应该已经用得差不多了。现在看来,大家的猜测都出了偏差。尤利民对范鸿宇是真的欣赏有加,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范鸿宇开玩笑。

联想到范鸿宇竟然比自己还要先一步知道省长视察的消息,宋珉更是感到脊背上凉飕飕的。幸亏自己让市纪委“讯问”范鸿宇只是为了敲打敲打他,让他懂得些规矩,没有“动真格”的,不然此番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向尤利民交代。

不过范鸿宇也确实是个狠人,利用此番“事件”,捞足了好处。不但自己成功上了镇长,成功“保住”高洁,还顺便将碍眼的李国生一脚踢出了枫林镇。

第229章 哥俩好

枫林镇工业区就在郊外,离镇政府还有一段距离。

一道高大的水泥门楼已经树立了起来,上面是几个红漆的浮雕大字,上书“枫林镇工业园”,也是水泥浇筑上去的。

“停车。”

尤利民吩咐了一声。

中巴车司机立即慢慢在路边停下来。

“先到这个工业园看看吧。”

尤利民随口说道。

坐在不远处的地委书记梁光华立即站起身来,微笑说道:“好的,省长请!”

“梁书记,请!”

尤利民对梁光华比较客气。

相对而言,尤利民很年轻,还未满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正部级实职领导,绝对堪称年富力强。梁光华比尤利民大了好几岁,资格很老,尤利民对他客气几分很是正常。

当下一行人陆续从中巴车里下来,前边开路的吉普车也早已停下,负责警卫工作的几名便衣警察急匆匆赶了过来,警惕地张望着四周。

尤利民抬头望了一眼那个简陋的水泥门楼,笑了笑,扭头望向邱明山,说道:“明山同志,这是你的墨宝吧?”

尤利民出任青山省长将近一年,邱明山的笔迹,他见过不少。

邱明山哈哈一笑,说道:“这几个字确实是我写的,两位小同志一定要抬举我,盛情难却。”

工业园门楼题字,高洁和范鸿宇自然要请邱明山大笔一挥。邱明山正经是六十年代大学生的底子,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都极有造诣。

尤利民笑着说道:“两位小同志挺有眼光的,你这翰墨,颇得柳少师真传,骨力劲健,铁画银钩,直透纸背,和你的性格很相似啊。”

尤利民乃是国内最知名高等学府北方大学研究生毕业,虽然是学的理工科,但国学底子相当深厚,与邱明山颇有共同语言。邱明山出任彦华地区行署专员和尤利民出任青山省长是前后脚,上任之后搞的几个大动作,比如省道线整体发包,在红星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都深得尤利民看重。

如今尤利民当众如此褒奖,实在是极高的评价了。

邱明山便连连摆手,说道:“省长太夸奖了,不敢当不敢当……”

在尤利民面前,邱明山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

尤利民确实也值得敬重。

“两位小同志,前面引路。”

尤利民没有就此事再发表什么看法,省得梁光华脸上不好看,毕竟现阶段很多老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书法更非所长。扭头笑哈哈的对高洁和范鸿宇说道。

“是,省长请!各位领导,请!”

高洁娇声答道,和范鸿宇一起在前头引路,给领导们介绍着工业园的基本情况。尽管这个工业园一直都是范鸿宇在鼓捣,但高洁身为镇委书记,自也不可能不闻不问,对工业园的情形熟悉得很,只是对几个企业的核心运作没有过多参与。不像范鸿宇,等于是亲自兼任了饮料厂,电子厂的总厂长。原本范鸿宇并不是喜欢统管一切的性格,但这几个工厂对枫林镇和他个人的前途事业至关重要,又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核心运作,范鸿宇不得不亲力亲为。毕竟不是每个人脑海里都有未来二十几年的信息。

介绍基本情况,由高洁进行,工厂的运作模式,则由工厂的负责人和枫林镇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卢大正介绍。

知道省长今天要来视察,卢大正一早就在工业园等着的了。

基本上,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的几名干部,都非常年轻,年纪最大的也未超过三十岁。而工厂的几位厂长,同样十分年轻,朝气蓬勃,充满着青春活力。

尤利民频频点头,对此十分满意。

在饮料厂视察的时候,是由厂长兼总工程师范鸿学主讲。范鸿学告诉省长,目前饮料厂生产的碳酸饮料,已经开始上市销售,情况良好。因为时令入冬,销售情形还不是十分火爆,但已产生了部分盈利。

现阶段,碳酸饮料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一直不错,美国两大碳酸饮料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数年前就已经在我们国内建立了灌装厂,很快就风靡全国。加上三年前因洛杉矶奥运会一炮走红的岭南省某国产饮料品牌,几乎霸占了所有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

“我们正在进行广告策划,打算过几天就在省电视台和《青山日报》上投放广告,赶在春节之前,形成一个销售的热潮。从明年三月份开始,逐渐加大广告力度。”

在省长和地市领导面前,范鸿学毫不怯场,侃侃而谈。

梁光华宋珉等人都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在省电视台和省报上做商品广告,他们并不是没有一点印象,但总觉得那种操作模式离自己很遥远,很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消费者”,从未没有和自己治下的一家“乡镇企业”联系起来。在他们脑海里,整个彦华地区的工厂,都是些“土老冒”,完全按照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和销售,基本没有“广告”,“市场营销”之类的概念。

而现在,这些东西从范鸿学嘴里冒出来,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尤利民微微一蹙眉,说道:“范厂长,冬天是碳酸饮料销售的淡季,这个时候在省电视台和省报上打广告,效果理想吗?”

尤利民的眼光可不是梁光华宋珉等人可比的。

范鸿学微笑答道:“省长,冬天本来不是碳酸饮料销售的好季节,但春节例外。目前暂时还没有奶制品之类的热饮饮料品牌,我们的群众,对春节历来又很看重。我们想要给群众的年夜饭上增加一点新的东西,广告效果应该比较理想。”

尤利民轻轻颔首,似乎接受了范鸿学这个解释,随即问道:“碳酸饮料目前的竞争很激烈啊,你们有把握对付得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吗?这两个,可是全世界都知名的大牌子。”

范鸿学成竹在胸,答道:“省长,这个问题,我们也反复讨论过,觉得问题不大。健力宝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关键还是一个口感的问题。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毕竟是外来品,他们是以欧美市场为主打市场,配方也是以适应欧美人的口味为主,到了东方,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咱们华夏人爱喝什么样的饮料,还是我们自己比较清楚,研究饮料配方,更加有针对性。”

高洁在一旁微笑插话:“省长,范厂长是三江大学食品工业的研究生,同时也是国家食品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课题组长。”

尤利民一听,顿时略感惊奇,问道:“是这样?那你们是怎么挖的墙角?”

一个小小的乡镇集体企业,直接从国家食品研究所挖了研究人员过来,本事不小。

高洁抿嘴一笑,瞥了范鸿宇一眼,说道:“省长,这个墙角,是范鸿宇同志挖的,他近水楼台先得月。”

“范鸿宇?范鸿学?”

尤利民益发惊奇了,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一抡,随即恍然大悟。

“你们是兄弟?亲兄弟还是堂兄弟?”

范鸿宇微笑答道:“亲兄弟,范厂长是我哥哥。为了这个事,我妈对我老有意见了。”

尤利民哈哈大笑,说道:“好好,有意思有意思……范镇长,实话说,我支持你母亲的观点,在首都工作的机会,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换了我,也对你有意见!”

随行人员个个跟着大笑起来。

“省长,我现在的工作单位,还是在首都食品研究所。饮料厂和食品研究所签了合作协议,研究所负责提供饮料配方和技术研发革新,饮料厂负责产品生产和销售,在每年的盈利之中抽取一部分作为食品研究所的研究经费。算是一举两得吧。”

范鸿学连忙向省长解释道,一丝不苟。

“说得好,一举两得。这个模式很好啊,很值得总结推广。多年来,我们的学术单位,一直都走不出象牙塔,关起门来搞研究,许多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得了奖,然后都束之高阁,没有变成产品,就变不成真正的经济效益。而我们的企业,则得不到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中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鸿沟,严重阻碍了生产和技术研究的发展。现在你们搞这个合作的方式,很好。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能够第一时间变成产品,产生效益,同时研究所又能获得科研基金,既减轻了财政方面的负担,还能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搞好了,这就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良性循环。小高,小范,这个模式,你们再深入摸索一下,好好总结出来,做一个书面报告,交给我看。”

尤利民的神情,看上去颇为振奋。

没想到在枫林镇不但见到了颇具规模的乡镇企业工业园,还见到了这样十分新颖的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合作模式。以他一省之长的眼光,当然能够看得出来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一旦在全省推广这种模式,肯定会产生非常正面的政治和经济效益,前景相当广阔。

第230章 范镇长太牛了!

整个工业园区,规模最大的自然是电子厂。

总投资四百万港币,折合人民币两百万,投资总额是饮料厂的五倍以上,但电子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地面积,反倒不如饮料厂。两个简易的平房式车间内,一排排的工位整齐排列,两百多名穿着天蓝色制服的年轻工人,正在进行紧张的生产。几名穿着黄色制服的人,则在车间来回走动,一眼看去,异常整齐有序。

尤利民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说道:“呵呵,这就有点大工厂的气象了。”

高洁答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