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飞的梦幻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荣飞的梦幻人生- 第1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乎将来的日子永远这般惬意。“还有,明华贸易的走向如何,也是迫切需要定下来的大事。”荣飞接着说,“据我观察,林业可的格局似乎不够,总满足于眼前的利益。今年以来,催促我同意抛掉股票的电话不止五次了。港股现在仍然强劲,慌什么?看不到三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作为公司的掌门人便成问题了。于子苏的业务能力我是信得过的,但掌控大局的能力尚不清楚。你要知道,仅靠明华服装,我们过个小康问题不大,要想成为对时政有影响的大企业大财团就远远不够了。我所凭借的核心力量在于崔氏和明华贸易,不是明华服装,你要相信,别看现在明华服装源源不断地为其他实体输血,两年之后,明华服装就是受血单位了。”

李粤明沉思着。明华贸易成立以来在他看来没做多少事。林业可热衷于证券交易,注入明华贸易的资金大部分被他换成了股票,于子苏牵头搞的铁矿石代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他真看不出明华贸易有什么前途。至于明华服装的出口代理其实没多少事,明华服装完全可以直接与外商建立联系。去年到今年,明华服装的出口比例有所上升,大概占到总量的15%强。市场主要在日韩,菲律宾市场也打开了,不过量还很小。现在大陆与韩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出口业务是通过注册在香港的明华贸易代理的,不过这不算什么障碍,李粤明在香港厮混多年,这点困难还难不住他。刚才荣飞说的影响政局的话最令他震动,李粤明幼年离国,习惯的是香港的法律制度,但对大陆的情况一直关注,始终认为大陆是典型的极权国度,近年来虽然风气渐开,商业兴旺,特别是对外资的欢迎前所未有,但仍未消除他骨子里的恐惧,闻说企业影响政局,心里扑腾一下,忍不住说道,“你先前说的都极好。但有一条我是不赞同的,商人就是商人,万不可试图影响政局。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荣飞好像早就预料到李粤明的顾虑,“李总久在香江,对欧美的社会制度一定不陌生,你觉得就香港而言,力量最强的是谁?港督吗?”这个却让李粤明难以回答,按照权力的表象,港督是香港这块殖民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李粤明感觉到现实生活里并非绝对,香港的那些财团们实际上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可以左右香港的政局。但这是中国大陆啊,“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香港可不是中国啊,大陆会允许财团的出现?”荣飞笑笑,现在确实没有名义上或事实上的财团,但不等于以后没有,事实上关于雇用劳动算不算剥削的论战尚未结束,之前有雇工超过八人就算剥削的论调,据说是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来的,但在八五年后的北阳已经没有官员关注此事了,崔氏和荣诚火锅的雇员早已突破这个荒谬的限制了,也没有任何一个官方的机构来干涉。“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变,私人资本的崛起就无法阻挡。任何一个社会,真正可以左右政局的只有也只能是经济力量,李总一定读过历史的,表象之上的那些政治军事决策无一不是经济因素的缘故。”

想到这儿,荣飞认为明华贸易在北阳设立分公司的事情不能再等了,隆月已经正式决定离开京城到北阳与丈夫团聚,女儿王迪新留在北京。隆月的工作单位都确定了,她原是经济导报的记者,为了专业对口,她联系了北阳日报,已经基本谈通了。之前荣飞在拜年时曾提到要隆月打理明华贸易北阳分公司,隆月虽未答应也并未拒绝。荣飞决意将隆、王两人绑上自己的战车,北阳分公司不过是一个并不高明的诱饵。隆月之父在京城虽不是最高决策权的人物,但据王林透露此公一直做政策研究,一些研究成果是可以直达天听的!必定能对以后的进出口贸易定有极大的帮助。按照荣飞的记忆,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官商互用之风并未减弱。如果搞个明华服装还马马虎虎,如果侧身房地产,非有官场的大力支持不可。荣飞对贿赂之为深为鄙视,真正有前途的官员不会看中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反之也没有多少利用价值,还不如做长期的投资。目前国家尚未对官员配偶经商做硬性的规定,政策其实比较宽松,等相关政策完善起来后隆月这种官宦之弟便会心存顾虑。荣飞的具体想法是利用正在建设中的明华服装北阳分公司,将明华贸易北阳公司设在一起,减少行政成本,具体经营什么听听隆月的意见,预感到隆月对经商有着强烈的兴趣,给她的10%的股份就是钓饵。

设想跟李粤明说出来,李粤明沉吟片刻,问荣飞,北阳目前还是比较封闭的内陆城市,做对外贸易,具体经营什么呢?难道就盯住尚未投产的明华服装?

“隆月这个女人不仅是王副市长的妻子,而且在京城有着深厚的人脉。一般生意是现有目标再选人,特殊情况是先定人选再说生意。明华北阳公司就是这种情况。”

截至至现在,荣飞对于北阳的产业布局李粤明尚看不清楚。只是感到投入产出不甚合理,“明华贸易这个分公司建起来,究竟做什么呢?他们持有的日元倒是升值了不少,于子苏那个眼高于顶的女人对你佩服的紧呢。”李粤明有句话没有说出来,即使明华服装北阳工厂投产,目标市场也是大陆北方,成立明华服装北阳公司是很有必要的,位于深圳的总厂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大陆来说过于偏南了,运输成本将会越来越高。而且,自八四年邓公第一次南巡以来,深圳增加了几十条进口的西装生产线,对明华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加服装公司向内地的投资李粤明是同意的,但这个贸易分公司似乎是个鸡肋。如果搞资本运作,北阳显然不合适。

“这件事要开个会,和林先生他们谈一谈。一些设想也要你们来把把关。”

“也好,林业可也有很多问题,那就等他来吧。”李粤明深吸口气,“荣总,你对我的批评我基本接受。确实有些拘泥了,感到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实在是机会难得。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尽快离开那个军工厂吧,明华需要你来支持大局。”

“这个,”荣飞沉吟道,“我会在适当时候离开北重。之前我们谈过几次了,现在明华服装的发展没什么大的隐忧,而李总你完全胜任这一岗位,不需要我。我可能在大的方向上有些敏锐感,具体管理企业哪里能与您相比?倒是明华贸易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等林业可他们赶过来,我说说的想法吧。”荣飞回想在北重近乎闲置的状态,不自觉地在心里叹了口气。

第二卷 国企浮沉 第九十六节 对策

林业可和于子苏是第二天从香港赶回来的。特别是于子苏,自八五年秋日美“广场协议”签订后,对荣飞的钦佩之情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关于世界贸易摩擦的预言几乎全部印证。因此对明华贸易的前途也由开始的晦暗难明到如今的充满信心。她迫切需要和荣飞探讨之后的发展思路。等林、于到了明华服装总部后,荣飞安排郑小英陪邢芳逛街,自己和林、于二人及李粤明、黄明福、裘复生等闭门密谈。

“这次我来深圳,主要是与诸位研究明华贸易的发展问题。”荣飞开门见山,“对于明华贸易,我们自成立之初就赋予她资本运作的职能。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波诡云谲,港股已经维持了二年的稳定的牛市了,会不会有波动甚至崩盘的可能?往大了看,美国股市的变化趋势能不能看出端倪?日美“广场协议”给我们带来的机会是什么?林总和于副总都是多年浸淫资本市场的人物了,今天就明华贸易如何把握国际金润大势谈谈各自的想法。”

林业可面露喜色。明华贸易成立后分三次由明华服装对其注资。共计注入资金1350万元。其中的绝大部分,大概1100万元都投入了证券市场。出口业务做了一点,利润微薄。除了于子苏搞了个铁矿石进口代理权外,主营业务实在算不上突出。林业可甚至感到对不起公司给他开出的高薪。而于子苏则有些心烦了,当初她是看了荣飞给明华贸易的“策划书”后加盟明华的,等她进入明华后却面临无所事事的尴尬局面,股票在缓慢但坚定的上涨,没有荣飞的命令不得脱手,铁矿石代理看不到实际的经济意义------她早想跟明华的最高决策者谈谈了,她不想在这儿虚度生命。

“公司在港股市场累计投入了630万港元,股票市值目前上涨到1550万元,几乎翻了二番。按照荣先生的指示,通过美国那边的委托代理人购入86年3月新上市的Microsoft投入150万元,从去年到现在,在外汇市场投入了400万港元,这部分业务是于小姐直接掌控的,具体情况由她来讲吧。”港股一直在稳定上攀,荣飞不准抛售的指示证明是正确的,即使明华服装盈利能力惊人,它也没有达到一年翻番的境地吧?林业可又感到自豪,至少证明他选股票是有眼光的。至于那个Microsoft,不过是个电脑软件公司,不知道荣飞从哪里得知其在年初上市的,专门指示大力买入其股票。据说该股业绩相当的好------林业可不好说荣飞插手股票市场的具体业务,但心里确实有些郁闷。

“哦,Microsoft只买了150万啊,折合美元不到40万?太少了。于副总是在广场协议前购入日元的,情况如何?”荣飞首先问到“广场协议”,问于子苏如何看待去年秋日美签订的这份对美日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协议。

这点于子苏深表佩服。当初在荣飞的计划书中看到关于日美贸易摩擦的描述,荣飞断定美国会逼迫日元升值。因为计划书中没有对此展开论述,于子苏半信半疑。那时她便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幕后老板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得知此人一直生活在内地时更是如此。企业界当时很少有人研究汇率及国际金融与贸易等问题,此人竟然关注并利用之绝对是凤毛麟角了。事后于子苏找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收集的数据证明了荣飞论断的现实基础。美元贬值会拉动美国低迷的出口,但对美国的经济也有副作用,而且涉及美国的国际形象,于子苏不能肯定会与日本达成有关协议。要知道汇率变动牵涉的因素极多,即使是专门研究国际金融的专家,也不敢下某一个肯定的结论。而荣飞竟然如此肯定------她按照荣飞的思路和明华服装注入的资金在香港外汇市场购入日元,抛售美元,心里也是踹踹,没想到九月份真的在美国签订了广场协议,三个月的时间,日元由250换一美元升到了200比1。升值20%,也就是美元贬值20%。

“既然荣总点名,我就说说我的看法。”于子苏清理一下思路,“我手头掌握的资料不多,观点可能不一定正确。从八十年代初起,美国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据公布的数字,1984年即高达1600亿美元,占GDP总量的3。6%。政府预算也出现了大量的赤字。在双赤字的影响下,美国政府通过提高基准利率吸外国资本投资本土来发展经济,造成美元的升值,随即带来出口下降,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而去年日本即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系财团凭借着自身雄厚的实力疯狂扩张,引起美国大企业的警惕,这些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要求政府出面调整汇率,以增加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挽救美国的企业。就我看来,日元升值的内部因素是具备的,也就是说日元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