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顺便把她收为侍妾。
这一下可让阮大钺逮住了机会。他早就想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可惜侯方域闻风远走,害得他无从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给田仰为妾,一方面讨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撕散了那对鸳鸯,聊泄心中积愤,岂不是一箭双雕!
第二天,阮大钺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媚香楼行聘。
李香君毫无商量余地,一口拒绝:“侯公子虽然飘泊在外,但总有回来的一天;以前我就拒绝了很多人的盛情,今天当然也不可能接受田大人的聘礼。”
谁知这里还在劝来推去,那边迎娶的花轿,已经吹吹打打地来到媚香楼下,这便是阮大钺订下的强娶之计。娶亲的队伍人多势众,李大娘阻拦不住,已直冲进楼里,大有不抬走人决不罢休的劲头。李香君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佯装答应下来,声言先回屋打扮,妆成立即上轿。
娶亲的人,在楼下客厅中坐等了好一阵子,猛听得楼外‘呯’的一声闷响,接着传来侍婢的惊呼:“不好了,小姐跳楼了!”
屋里的人猛吃一惊,连忙跳起来,跑到外面查看。只见盛妆华服的李香君横卧在院子里,一动也不动,一股鲜血从头上流出,染红了她的面颊和衣襟。
她的怀里,还抱着那把侯方域赠送的白绢扇,上面也溅上了斑斑血迹。
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吓得不敢再纠缠,一声不吭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
李大娘与媚香楼的姐妹,将李香君抬回屋中,又急忙打发人找医生。住在附近的杨龙友,闻讯赶过来,院中已空寂无人,只有那把带血的绢扇孤零零地落在地上。
杨龙友拾起绢扇,端视良久,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感慨唏嘘。
一个奇妙的构思,在他脑海中形成。
进屋探视过昏迷不醒的李香君后,杨龙友带着绢扇离开媚香楼,回到自己家里,立刻在书房中坐下,取出一枝不曾用过的羊毫笔,就着扇面上的血迹稍作点染,血迹便成了一朵朵鲜艳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衬枝叶,一副灼灼动人的桃花图,便完成了。
杨龙友对扇沉吟良久,又在扇面上题下三个小字——桃花扇,准备等李香君伤愈后再还给她。
幸亏媚香楼不高,摔伤后的李香君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治,伤势总算痊愈了。这时田仰已离开南京,娶妾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阴险恶毒的阮大钺,并不想就此放过她。弘光皇帝完全是昏庸无能之人,国难当头,不思治军理国,反而日夜沉醉在声色享乐之中。
他嫌宫中歌姬所唱的歌内容单调乏味,阮大钺便大献殷勤,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再到秦淮河畔的歌楼姬院里挑选出色的歌姬,送入宫中给弘光帝取乐。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五十九章 瀛洲台中的王守仁
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钺立即打着皇上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
这一招李香君着实无法抵挡。她一个青楼女子,哪里敢违抗圣上呢!
宫门一入深似海,何时能再见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
她好想托鱼雁捎封信给远方的情郎,让他回来见上自己一面;可此时战事正紧,交通全部断绝,书信根本无法送去。
带着无限的眷念和遗憾,李香君进了皇宫,怀里紧紧抱着那把用鲜血写成的桃花扇。
不久后,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
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
南京城破之时,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笼”。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乱,清兵烧杀抢掠,难民四处逃窜。
李香君高一脚、低一脚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见到处火光冲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红。
好不容易来到长板桥上,站在桥头,向媚香楼方向望去,却发现媚香楼已隐入一片火海之中。
李香君心里一沉,脚下发软,一下子跌坐在桥面上,脑子里已一片空白。
正巧,这时当年为李香君教曲的师傅苏昆生,路过长板桥,无意中发现了坐在地上发傻的李香君,连忙将她扶起,才知她已无处可去,便带着她随逃难的人流奔往苏州。
其实,这天夜里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里,是在扬州兵败后,脱身返回南京的。
到达时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里焦急地挂牵着李香君的安危,就火烧火燎地赶到秦淮河边,却看到媚香楼燃成一团烈焰,熟悉的人一个也没见着。
他在媚香楼附近,徘徊寻找了整整一夜,却没能见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实,那时李香君就坐在离媚香楼仅有一箭之遥的长板桥上,无奈老天戏弄人,偏偏没让他俩相遇。
李香君在苏昆生的照顾下来到苏州,由于一路颠簸劳苦,精神上又极度悲伤,已经身染重病。
苏州情况还比较平静,几经周折,李香君找到了昔日好友卞玉京。
卞玉京原本也是秦淮名姬,与李香君交情甚好。两年前,她迁居苏州,在虎丘的山塘置下了一座清雅的小院。
见到好友逃难至此,卞玉京热情收留了李香君在小院住下,并请来名医为她诊治。几经诊察,才知李香君患的是肺痨。这种病在当时是无药根治的,只能滋养调理,勉强延续着生命。
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着侯方域,日夜捧着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忆着侯郎的音容笑貌,泪水浸透了衣襟。
苏昆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见李香君痛不欲生,等局势稍微平静一些,就返回南京,打听侯方域的消息。
经多方探问,证实了侯方域曾在南京寻找过李香君,了无结果之后,失望地回老家商邱去了。
苏昆生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苏州告诉了李香君。李香君倦卧病榻,一副憔悴虚弱的可怜模样。见此情景,苏昆生心中痛惜之极,自愿提出要北上商邱,为一对有情人传递消息。
在苏昆生北上不久,李香君开始咯血,病情一日重于一日,终于气息难继。
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侯方域得到苏昆生送来的消息,立刻启程,赶往苏州。可惜,当他来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给他留下一片挚情,令他心伤欲绝。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香君,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如意水烟罗。
此宝看上去是一面罗网,不用时,折叠起来,薄薄一层,大只方寸;弹指展开,大小数百千丈,无不由心。妙在是与别的法宝不同,毫无光华,也无甚形迹。多好的慧目法眼,也只依稀辨出一片薄得几非目力能见的烟痕;任多猛烈的水火风雷,均攻不进。
高峰跟李香君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李香君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李香君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李香君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王守仁。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农历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
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幡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
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
大家还在冥思苦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意思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
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
王阳明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
譬如十三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
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
他来到华夏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人的内心中,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
而且,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对道的领悟,最后是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的,是靠自己领悟的,纯靠看前人的书,听别人的话没有用。道就在那里,就在自己的心中;它就是主干,不论佛、释、道的学说都是枝叶,太靠近枝叶反而不会看到树,站远点就可以看清楚树的主干}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
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章 神禹令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
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
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
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
明廷遂委以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
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亲自前往劝降。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