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行。同理,投资也是个好东西,越多越好,但是太多了就惨了,一个国家可以容纳外来资金的行业毕竟是有限的,要是能吸引到几百亿的投资,那是天大的好事,但如果一下子涌来上万亿甚至几万亿,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灾难了,别说股市,连币值都很有可能会被动摇。现在东瀛撞上的就是这种情况:一股庞大的资金正在金融市场横冲直撞,搞得股市楼市起伏动荡,等到他们好不容易稳住了股市楼市,这股资金又跑到期货市场去兴风作浪了,目的只有一个:迫使日元汇率大辐上浮!
正如人们所说,东瀛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已经高度发达,但是金融业基本上还等于零,此刻他们正在享受着三十年来艰难奋斗的巨大成果,利用花了三十年时间积累下来的巨大财富在金额世界范围内尽情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丝毫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太过美丽的肥皂泡,看上去很大很迷人,但是终将会破裂,一旦破裂,他们将被打入低谷。东瀛现在的军事实力并不强,无法与那个争斗了一千多年的强大邻居抗衡,但是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用炮弹打不过你,就用金钱来打垮你好了。他们向这个邻居提供巨额贷款,购买华国的国债券,大量买入华国的股票证券,目的只有一个:控制住这个国家经济!换句话说,他们送过去的是是钱,是包了糖衣的炮弹。到目前为止,东瀛在华投资金额之大,居世界首位,涉及行业之多,无人能及,众多华国国有企事业都有他们的控股,甚至被收购。这一招称得上是百试不爽了,就连花旗国也为之大惊失色,根本不在一个裆次的华国,如何招架?
华国也够光棍的,招架不住,我干脆不去招架了。你喜欢买我们的国债?行啊,现在我们四面受敌,招商引资很是困难,正愁资金没着落呢,你爱买我就多多的发行————发行个一两亿华元,你们少说也要吃掉一半,就让你们吃好了,反正这些国债都是五年期的,保证到时候一毛不少的还给你们。股票这玩意我们都不太懂,再加上规模还不大,就让你折腾好了,我们也好从中学习嘛。站得越高摔得越痛,现在起点还很低,闹出几场股灾损失也不大,更能让股票市场趋于理智,总好过经济腾飞一场股灾扫来,数千亿财产一夜之间蒸发殆尽要强。投资我们更是欢迎,不过你最好别来碰我们圈定的行业,比如
说石油、矿产、军工、银行等等,这是一条高压线,谁碰谁死。还有那些国有企业,你愿意收购,那真的是太好了,这些企业生产效率低,机构臃肿,年年亏损,都已经成了国家的负担,正愁不知道怎么摆脱这些负担,你要收购大可明着来,咱们做事光明磊落,偷偷摸摸的算什么呀。正是由于华国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得东瀛投资者在华得以呼风唤雨,横行无忌。到了八五年,东瀛已经成为华国第一大债权国,捏着整整三千五百亿国债————虽说就华国的经济实力,几年之内发行并销售这么多国债太夸张了点,但是东瀛不在乎,他们不差这点钱————恨不得手里捏着三万五千亿才好,这样他们就算是彻底控制住这个国家了。所有的交易都是那样的愉快,唯一让人不爽的是华国要求所有债务一率以美元结算,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拿美元当枕头的恶趣味。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日元不大稳定,还是美元用得方便。
后来日元对美元升值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美元对日元贬值了一大半,而这时好死不死的,华国的债券都到了兑现期限,按照协议用美元来结算,对东瀛人来说自然是无比悲催,差点喷血————这摆明坑爹啊,等于是拿废纸从他们手里换黄金哪!
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东瀛人当然明白这一道理,因此,他们对东南亚那些拥有丰富资源但是又穷又算的国家也下了很大的本钱,提供贷款,提供技术,想方设法的拉拢,抛开经济上的收益不说,光是这些猴子能给华国造成的麻烦就值得他们下这么大的本钱了。到现在为止,东南亚诸国已经欠了东瀛近百亿美元的债务,而且还在稳步增长中。这些国家恐怕没有一个还得起钱的啦,而东瀛也不希望他们还钱,拿资源来抵债就行了,如果在外交上能跟着东瀛的步子走,东瀛一高兴,还会减免一点。拿了他们这么多钱,让他们去找华国的麻烦,总不好意思拒绝了吧?好,当你默认了。
局面十分红火,每一位当权者都信心十足,拿出十倍的干劲,希望可以更上一层楼,有人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帝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圣战”,所派出的部队就是那些满世界的挥舞支票本的投资者。如果真的将这次金融战争看作第二次“圣战”,那么,东条英机这个老甲鱼可以瞑目了,因为蝗军已经横扫了大半个地球,甚至打到了白宫门外————当年白宫计划装修时,东瀛投资者就提出出资数百万美元,试图对白宫施加影响————战果之辉煌,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就在东瀛政府欢欣鼓舞的时候,反击力量出现
了,而且一出手就是直取要害,兵锋直指金融业!这是帝国的软胁,虽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这股游资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仅仅是国际热钱的前锋部队而已,耳朵灵一点的人都可以听到拳击手热身时骨骼的啪啪声响了。
首相、财相以及一些财阀就此事开了个碰头会,展开磋商。会议的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谁也没有把这股游资本身放在眼里。这股游资也许多达上百亿美元,也许两三百亿,都是有可能的,对于平凡人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还难入这些大人物的法眼。跟东瀛整个经济体相比,这笔钱算什么?苹果比地球而已。现在大家更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将这股游资吃掉,还有日元到底该不该升值。至于那股游资,自然有人去收拾他们。
那些财阀们都不大希望日元升值,特别是像三菱重工、丰田汽车等等这些跻身世界五百强的集团,日元升值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日元升值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而产品价格却很难跟着往上涨,以前卖四万美元的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卖四万美元,贵了就没人买了,市场份额会被别人抢走,这将意味着他们的利润大幅缩水甚至亏损。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日元升值后,他们这些制造业巨头首当其冲,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一些证券公司却希望日元升值,这意味着他们的股票和证券市场将变得更加诱人,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到股市、楼市以及期货市场中来,这简直就是往他们口袋里塞钱啊。证券交易一向以暴利著称,一些炒家花上一百几十万注册一家空壳公司上市,通过种种手段大肆炒作,极力吹嘘自己公司的诱人前景,引来股民的追捧,股票节节上升,引来更多股民的抢购,往往在很短时间之内就积累起了数千万甚至数亿的资金。当然了,空壳公司是没有赢利能力的,能赢利的话就不叫空壳了,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野心大一点的炒家拿这笔钱去做风险投资————说白了,他也是一个股民————运气好的话会大赚一笔,对股民也算有个交待,运气不好的话会连内裤都输掉,只有跳楼的份了,这一类还算是有点良心的,还有一类最为恶劣,卷了一大笔钱直接跑路,叫股民倾家荡产,欲哭无泪。当然,从中赚钱的人也很多,投入市场的资金比撤出的多,股票就会升值,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如果货币升值,证券市场的回率将更高,搞不好今天你还是个叫花子,咬着牙贷了一笔钱买一支股票,第二天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亿万富翁了。利益诱人,他们当然
极力支持日元升值。
这两派可谓势均力敌,争执不下。首相被吵得有点儿头疼,望向财相:“你怎么看?”
财相沉默不语。
大家都把目光投了过来,望着财相,希望他给他明确的答复。
首相说:“驻华盛顿大使刚刚发回报告,花旗国正在与华国接触,希望能派出他们的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在东海与华国的先驱号航母战斗群进行一次军事演习······”
什么!?
众人惊愕万分。这两个国家不是刚狠狠的打了一仗,结下了很深的梁子吗,怎么这么快就各好了,还要史无前例的搞什么联合军事演习?他们当东瀛是什么?
三菱重工总裁沉声说:“怕是来者不善啊!这两个结下了太深的仇恨的国家居然要联合起来军事演习,而且演习地点就放在东海,分明就是冲我们来的!”
首相说:“另外,花旗国已经联合英法德等国向我国施压,逼迫日元升值,理由是日元的币值被严重地低估,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向他们大量倾销廉价商品,对他们本土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如果我们再不升值,他们将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本土产业······”
众人一阵愤怒。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是你们自己非要搞什么高福利制度,劳动力成本高得吓人,相对应的,生产成本也就低不到哪里去,成本价都快接近东瀛同类商品的销售价了,自己不思进取,不想办法节约成本,反倒来怪东瀛,真是拉屎不出就赖地心引力不行!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日元绝对不能大幅升值的,这谁都知道,双头鹰也不会不知道,于是,他们把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给派过来了,而且还是跟华国联手!华国跟东瀛是世仇,只要是能打击帝国的机会,他们都不会放过的,更何况这次是直接打击帝国的要害,真让他们联手,还不知道会出什么篓子!
双头鹰简单而粗暴的作风显露无遗:我们充分尊重你们的经济自由,升不升值你们说了算,我只是提供建议,但是在演习期间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哼哼,我就不保证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在两年前刚刚挨了一顿暴打的东瀛,无论如何也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财相抬起头来,望着首相,一字字的说:“如果我说,日元升值势在必行,你们会怎么看?”
第二十三章华尔街的阴影(三)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已经高度繁荣起来,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们的产品。我们已经占据制造业的龙头位置,没有人能在这个领域跟我们抗衡。但是,请大家不要被这些成绩所陶醉,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大难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产品都以价格低廉著称,这是我们独有的优势,但同时也成了我们的劣势。在很多国家眼里,我们成了廉价商品甚至地摊货的代名词,真正的高端市场始终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低端路线我们已经走到极致了,原料消耗大,利润相对较低,产业链过于密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
一旦达到了顶点,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路了。不想走下坡路,我们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让我国企业真正的走向全世界,这或许需要我们的货币更强势一些,购买力更强一些······可以这样说,就算没有外国的压力,日元也必须升值,这不是升不升的问题,而是升值多少的问题!”
财相一口气讲了足足一个小时,把利害一一道明。看得出他是花了很大的心血搜集资料的,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形势研究得很透。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