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层外,所有非议过张华轩及淮军的异已份子也被杀个精光,根据事后的统计,在淮安、海州、宿州等地,一共被处死了三万多人。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106)胡庆余堂
连续的肃反已经使的淮宿等地陷入了极度的恐怖之中,当然,恐怖之限于淮军的敌人而非朋友。
与夏初那会儿的惊疑不定相比,虽然淮军每天都在开枪杀人,不过与这血腥局面相反的情形就是,淮安的工厂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势头,第二个大型纱厂已经建成投入生产,超过二十万个钞锭的出产使得与其相关的产业显的更加繁荣,淮安诸多工厂使用的产业工人已经超过十万人,这当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构架,不过在当时全世界都是这样,而中国拥有无数吃苦耐劳的农民以做劳力储备,这是先天而无可取代的优势。
而与工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的,就是商业与相关产业的更加繁华。黄河改道使成千上万的船工纤夫及相关人员失去了工作,不过正好在淮安工厂用人极多,在吸纳了大量的脱产工人之后,自然会有相关的第三产业兴盛起来,在工厂附近,是无数的小型饭店、杂卖铺子、小吃、杂佣、卖水果的、浆洗衣服的,淮安工厂的产出很高,而又不可能全家入厂,附近不远又是有着优厚俸禄的淮军军营,所以不但不少失业的农民投入在这些产业之中,就是淮军或是工厂工人的家属,也有不少在这附近做小买卖营生的,工业、军队,再加上相关的军工产业,这几样已经成为淮安最强劲的三大动力。而再加上淮安附近充裕地人力基础与发达的农业,已经使得这个城市充满生机又富庶无比。
说来也怪。在朝廷风雨欲来,张华轩暗中到舒城布置前后地那一段时间,工厂积货无人敢提,很多做小买卖的偃旗息鼓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城中城外,除了洋人的洋行照行营业外,不少行业都显的萧条无比,而等张华轩回来。虽然局面一振,不过仍然有点压抑的气氛在,始终不复当初,而等淮军开始肃反,杀人甚多。那些心怀不满的士绅地主与退休的朝廷命官,儒士读书人再加上各阶层的异已分子当然已经被杀光,当然,如此杀法,肯定是有不少无辜者被错杀,不过越是如此杀去,淮安地局势反而大定,而张华轩就是抓住了人性弱点。当一个集团有武力,有理想有前途,有骨干核心之时,用残酷之极的手段去诛除异已时。本利益集团会因此而更加团结紧密,而围绕在集团之外的相关人员,也会因此而更加凛然敬服,更加依附在集团之内。
杀人是一门学问,中国有史以来。善杀人者有坏事的。而不善杀人不忍杀人的,却绝对不会成其大事。黄巢是杀人败事地。因为他不擅杀,属于胡杀,所以他的军队越杀越弱,将士越杀越离心,因为他没有纲领,没有真正的根基来形成一个利益集团,将士跟他流窜千里时,大杀特杀,那是对的,而得关中后,犹自杀人,不加抚慰,便属胡闹。
明太祖更属强者,起事时,诛除异已绝不手软,而得城之后,允许抢掠而禁杀人,得天下后先行隐忍,抓住时机一杀便是数万人,终太祖之手而形成明三百年天下,其政治手腕是英明天授,常人唯有仰首学习而已。
张华轩算是善加学习揣摩的,他之前在淮安经营日久,多以隐忍为主。盐商家族出身,算是一个最大的弱点,不要小瞧这种身份,在当时等于就是一个下九流,再有钱,一个秀才也瞧你不起。他初兴军时,不但官府无视,士绅阶层也是并不支持,甚至本家族内,也并不乐意,这样的情况当然与那些受到宗族官府加士绅支持的其它团练力量不同。
所以在开始时他谨慎加小心,除了在淮军内部施行军纪外,对地方政治地干涉也是用很隐晦小心的办法去做,清江浦一事也是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搞翻了不少官僚,使得他的政治力量在淮安有着显著地提升,而就算如此,他也并没有敢于直接干涉地方政治,也没有把手伸的过长,等淮军占领了更多更大的地盘,工业化已经有了基础,甚至土改都近一年之后,朝廷忍不住了,可对张华轩来说,也无须再忍了。
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些雷霆手段杀伐决断,没有一个上位者的狠心,他如何能诛除异已,如何能让整个集团毫无犹豫的跟着他走?所以他在舒城之后,回来就立刻大杀特杀,甚至不惜错杀无辜,就是要建立一个形象,他张华轩已经不惧朝廷,而且野心勃勃,最为关键地,就是他有军队,有地方实力,更有杀伐决断地手腕!
现在在淮安城内最为热闹的地方当然是属张府所在地小高皮巷附近,因为张华轩常住张府,所以关防严密,后来要在张府办公,又将原本不小的府邸扩建,建起了辕门和签押房等附属设施,迁走了不少人家,扩宽了巷子道路。而怡和洋行等诸多外国商行进入淮安后,第一选择当然就是与张华轩比邻而居,除了安全与方便打交道外,法国教堂就在附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等发展到了咸丰五年的时候,张府附近已经是洋行云集,而除了洋行之外,英国与法国以及美国的领事馆,也依次建造在这一附近,有时候街道上行来走去,居然满眼都是黄发碧眼的欧美白人,而看着洋行大门的,当然就是裹着头巾的印度阿三了。原本这些年发展最快的当属上海,就是淮安发展到现在,在上海的洋鬼子也是比淮安略多一些,不过几年时间,能把一个内陆城市发展到如此地步,也算得是一桩奇迹。
而洋行一多,周围的中国商号也日渐增多,浙商,徽商再加上晋商,各有专长,各有精采之处,钱庄商号当铺批发商行已经极具规模,极具活力,而以纯粹的实力来说,浙商与徽商实力稍弱,不过占了地利先发之便,已经发展的极好。晋商实力最为雄强,虽然后至,却也发展极好,目前淮安城中商号云集,而晋商资本最为雄厚,钱庄生意因为商号多自然更加火爆,唯一不足的,便是在经营手段与理念上甚为落后,如果现在有资本更加雄厚的欧美银行进入,就会被立刻挤跨。
就在进入淮安最早,也是最早在城中建起了十二层西式高楼,引得万民瞩目的怡和洋行附近,在高大的哥特式建筑十几步远,便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式院落,临街而建,与高大的欧式建筑相比,显的小巧精致,门首处,也是小个中国风味的石狮子,正好分列在大门两边。
这里已经算得上是寸土寸金,淮安城中的商号全部云集于此,哪怕是原本的盐商富户,也多半住它不起,而是典手倒卖,让成商号。所以这三进小院虽然在风格气质上极是内敛,却也是不折不扣的一处商号,迎门上挂一匾,却是四个烫金大字:胡庆余堂。
张华轩交给胡雪岩打理的生意极多,而最赚钱的,无疑是徐州的矿山,上次舒城事变之前,朝廷已经传谕徐州道兼江北团练大臣吴棠,将张华轩在徐州的矿山一体封了,而张华轩有鉴于现在这个局势,一时半会也拿不回矿山回来,索性便退让了事,让胡雪岩把矿工遣散的遣散,愿意留用的,便带到淮安来安插,或进工厂,精壮的入军当兵,长于农事的,便到海门等地种农田,半月功夫,已经安排的妥当,张华轩极是满意,盛赞胡雪岩办事干练。
虽然如此,胡雪岩心中犹自郁闷,张华轩交给了他几十万股本,盐场商号十数家,再加上矿山出产,每年所赚的银子不下三百万之数,而矿山一封,直去了三分之一,对于一个商人来说,简直是彻骨之痛。
所幸南方战事激烈,两边都是死伤极重,又有河南官兵对着捻子大打出手,也是极需药材,不得不说,胡雪岩此人具有天生商业头脑,胡庆余堂现在是张华轩的创意,不过此人在做起来的流程中也是极具天赋,药材与药方的选配,制成药丸的过程都是精当无比,然后又是打通关节,疏通太平军与清军两边的关系网都是水道渠成,马到擒来,不能不说是一个一等一的商业天才,矿山封后,他便回到淮安坐镇胡庆余堂,以期借着南方战事激烈的时候,能多赚一点是一点。
就在他的眼前,一封封药丸被封存打包,准备沿河道运送至南京,这一批货不从海路走,却是因为直接送到太平军的阵营,所以在运输上不仅省心省力,而且省钱。
待小伙计们把“真不二价,胡庆余堂制”的小标签帖上之后,胡雪岩原本刻板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放松的神情,摇头一叹,抚额笑道:“这些虽然是给发匪的,不过药就是药,要戒欺,选材用料,仍然不可懈怠!”
“是,请掌柜的放心!”一群伙计不知道听了他多少次训诫,而胡庆余堂得以迅速发展,当然也是在选材与制药上极其用心,童叟无欺,而又资本雄厚,所以才迅速发展,成为江北赫赫有名的大药堂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107)内卫营
胡雪岩点一点头,不再关注这里的事情,出门一转身又进了制药堂。胡庆余堂采用的药方先是用的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上的记录,制作了大量的丸、散、膏、丹、胶、露等药材,因为天下大乱,用兵极多,对军事上的用药需求量极大,所以这两年来,多以制造丸剂为主,今年黄河改道后,大河两岸多有受到水灾影响的,水涝过后亦出疫病,所以又赶紧着制作一些防瘟疫的药散,准备紧急投到遭受水患影响的地区。
不过,这些药却是免费赠人,并不打算收钱。药堂的名字因为张华轩对江南名号的欣赏,仍然与历史上相同,仍然叫胡庆余堂,不过天下人谁都知道,胡雪岩不过是大掌柜,股东店主当然是张华轩本人,所以这博名之举每年都行,每年胡庆余堂都会有相关的预算制成大量的丸散药材,免费发给贫苦无力医病的人家,这样的善行最易得到回报,所以张华轩这几年名声大振,官场中是因为给了不少官员的好处,在淮安等地是在财政上的牺牲与淮军等相关产业的优惠影响,再加上土改减息的事,使得本地不少百姓为他烧香立长生牌位,而在外地,这几年张华轩名声大涨,却是因为胡庆余堂。
最简单的做法,当然是给药丸的包装上打上标签,胡雪岩虽然聪明,不过也不可能有如此超前的意识,不过经张华轩一提点,此人却是举一反三,在“真不二价,胡庆余堂制”的小标签之下。赫然又有店东张华轩谨赠的字样。这些药材虽是赠人,所费材料仍然是真材实料,花费不小,既然是要博名,当然是要做到最好,今秋这赠药一举,足可又使张华轩名扬黄河两岸。
正检视着材料丸剂,外头却是一片喧哗,胡雪岩将脸一沉。大是不满。
他现在不过三十出头,论起城府涵养当然不如后来,不过就是中年之后,此人的脾气仍然是失之强横暴燥,不然。也不会有千万两白银用身家性命博生丝涨价之举,事败,半生事业付诸流水。
在胡庆余堂内,此人地威望当然最高,一看大掌柜沉了脸,几个伙计立刻奔出门去处理,不过须臾之后,外头声响却越发大了起来。
胡雪岩终究忍耐不住。当下板着脸盛怒出门,这些新制药材要密封好,所以虽然初秋尚热,还是挂了两重厚厚地门帘。等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