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立志传- 第1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革命的基础在什么地方?不是在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而是广大的农村,城市内的工人无异是这场革命的中间力量,而像杨洪森这样的不法资本家则充当起决策者的角色。
    合并改组后的国民党,不管是势力还是实力都是空前的强大。
    杨洪森成为了党内了二号人物,孙中山将其作为接班人培养。
    杨洪森在党内拥有着“偏执狂”的称号。
    孙中山在中国推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内阁采取元首制,而杨洪森是其最坚决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议会中反对声音不小,但是在占有70%议席的国民党人面前,这些反对声根本不能阻止议案的通过。
    杨洪森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再一次重申孙中山的对党、对国家的绝对领导地位。他那“偏执狂”似的演讲得到了党内大多数同志的支持。
    第一个喊出“我的元首”的是杨洪森,不仅如此,杨洪森还无耻喊出了“我的父亲。”
    “国父”称号在这个时候得到广泛地认同。
    在南京,二十万人的大游行让西方各国大为震动,到处是红色的海洋,在这座古老的南京城中只能听到孙中山一个人的声音。
    孙中山+杨洪森=?
    没有人回答出最后的答案。
    南方的消息进一步刺激了袁世凯的病情,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大陷已到,袁克定根本无法应对如今场面,不过他仍打着小算盘,准备抬出自己的好友徐世昌,让他做过渡,但是徐世凯是何等人物,自然不会趟浑水,他只好回过头请段祺瑞出山,段祺瑞等了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在这年的寒冷冬季,袁世凯带着那颗寒透的心,悄然离去。
    与袁家大宅内的一片哭声相比,北洋新政府班子却热火朝天地起炉了。
    南北的局势,任谁也看的清楚。现在南方势力很强劲,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杨洪森。国民党改组后,其出任南京政府陆军部长,他是南方政权的实际掌握着,滇系、桂系都是他的爪牙。单从南北的兵力而言双方相差无几,从民心、士心方面来讲南北相差甚远。南方经济发展迅猛而强劲,钢铁、治金、机械、造船、纺织等都是压倒性的,军工厂更是北方所不可比拟的,以上海制造局为例,杨洪森得到后,该厂的产量就不断被刷新,现在上海制造局每月能产88式步枪4000枪。南北强弱对比已经发生变化,北洋政府通过单纯军事手段不但无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且会导致北洋的情况更加的糟糕。
    “有必要与杨洪森谈和。”
    当然这只是段祺瑞个人想法,不过他很快将这一想法变为了实际的行动。
    帝制取消后,取而代之的是共和体制,为了迎合南方,段祺瑞并不急于担任那些近在眼前的总统,而且扶出了黎元洪,对于第二次出山黎元洪信心不足。而1915年12月12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大总统,并组建了南京军政府,他这个总统能不能当还要看孙中山的意思,即使他当选为总统,他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段祺瑞,他可不甘心从袁世凯的傀儡变成段祺瑞的傀儡。
    南京政府成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得到英、法、美、日等国的外交认可。不过在段祺瑞扶出黎元洪后,南京政府就变得极为尴尬了,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杨洪森反对筹建南京政府的原因,在那些西方国家眼中北洋才是正统。
    南京政府中杨洪森控制着地方和军队,那些资深党员则控制着政府,他们之间暗战不断,但是杨洪森自有办法收拾他们。
    孙中山也在思考着两个问题:一、北伐是否还要继续,毕竟袁世凯死了,帝制取消了。二、是否取消南京政府,现在各国均只承认北洋政府。政府内要求继续北伐的声音很高,杨洪森却不支持北伐。政府内反对取消南京政府的议员很多,杨洪森却力主取消以迎合西方各国。
    不过有两件事导致了北伐无法在继续。
    第一件发生在四川,唐继尧为了控制四川抬出了蔡锷,而蔡锷的确很有作用,一下就把四川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都镇住了,可问题是蔡锷的身体不太好。南京政府组阁后,杨洪森派专机将蔡锷接到了南京,这是杨洪森对他的看重,期间他做了一些手脚,其在上海治疗时被诊断出有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导致其死亡,洋大夫建议其到医疗条件更好的欧美治疗,杨洪森自然将此事报知孙中山,孙中山亲自了解了蔡锷的病情,根据医疗小组建议准备至美国治疗,军政府还专门划拨了一笔款子,杨洪森更是派人与美国支部同志联络。唐继尧担心南京政府打四川的注意,所以暗中指示四川地诸将挽留,这让孙中山大为恼火,在他看来蔡锷如果继续留任,非死在都督任上。杨洪森几句话就点明了其中了缘由,孙中山轻叹一声,以南京军政府名义,让唐继尧兼任四川都督,北洋政府也做出同样的任命。唐继尧没有蔡锷那种威信,四川诸将都不吊他,他不得诉诸于武力,这使得第一方面军彻底无法参与北伐活动。
    第二件事比起蔡锷去美国治疗那就严重多的多。惠州陈炯明对广州兵变,袭击军政府,自称广东都督。北京这次的反映很快,段祺瑞命令广西陆荣廷发兵讨陈。南京知道这个消息还是在黄兴逃回福州之后。国民党重要人物宋教仁在广州兵变被陈炯明手下的士兵乱枪打死。宋教仁的身亡绝对是一场意外,陈炯明没有下达过杀宋教仁指示,但是宋教仁太过刚烈围攻当日,只身前往欲劝退陈部叛军,结果被杀入广州城的叛军打的全身血孔。
    宋教仁的死把陈炯明吓的不轻,“你说他不好好在军政府内待着,出来个毛劲啊”。
    陈炯明不好的预感在其夺取广州后几日应验。孙中山在南京极其愤慨的通电讨伐陈炯明。
    陆荣廷为了防止南京方面介入广东事务首先起兵。
    陈炯明非常清楚孙中山发起火来事态会很严重,陈炯明自然打不过陆荣廷,他一方面向孙中山去电请罪,一方面通电下野准备回香港。可是香港他哪里能会的去,社会部的那些人拿着孙中山的手谕到了香港后,马上布控着手抓捕叛党、叛国、叛军的陈炯明,在友人的提前告知下陈炯明只身逃亡澳门,社会部的人随之到达澳门,陈炯明只好逃亡南洋,可以在南洋他更待不下去,只好一路南逃至澳大利亚。
    这件事的后续是,陆荣廷独占了广东,他虽然支持南京政府,便是却以各种借口反对北伐。
    到此为止,北伐三路大军只剩下杨洪森这一路,孙中山对于他们的背约十分不满,而杨洪森趁机向孙中山推销起“攘外必先安内”的方略来。
    第七卷 红莲 第十七章 再来一个小结 
     更新时间:2009…1…20 14:55:45 本章字数:3139
    何为“攘外必先安内”?
    说白了就是把唐继尧、陆荣廷、刘显世请到南京喝茶看报纸,杨洪森来当家作主。
    云南、贵州、两广、四川五省的问题是要解决得,可是怎么解决就成了问题。
    南、北方的形势此时也极为微妙。
    段祺瑞并没有邀请孙中山,却抬出了黎元洪。南京与西南三督之间的矛盾同样也被段祺瑞很好了利用了。“如果是用滇、黔、桂三省的空间来换取北方时间,那么我认为值得。”
    袁世凯倒下去,南、北之间出现了一道真空。
    西南三督反对元首制,这导致了党内就何种体制产生分裂。来党内就派系林立,再加上杨洪森这一拨人那就可想而知了。而元首制最大的敌人是那些民主派。杨洪森私下会见孙中山再次表达了欲北伐成功必先安内的方略。安内之策,由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数个方面进行。对党内的清洗也就在这个时候展开,而清洗的诱因恰恰就是“陈炯明广州叛变”。南京军事情报将近600页的秘密调查交给了孙中山。
    “在这么下去我们是要亡国的。”
    孙中山调查报告授权杨洪森一查到底,大清洗随之展开。
    这份将近600页的报告,以陈炯明广州叛变为起点,就党内人士的各种违纪、违法等行为进行调查,陈炯明的叛变,宋教仁的死都不是偶然,而是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的必然结果。铲除党内利益集团,保卫革命的胜利成果。整个清洗是一点点进行了,首先被披露的是南京财政部贪污案,这是一个很小的案件,总计的款项不到30万元,但是牵涉的人却越来越多,开始的时候报刊还不时的披露,过了一段时间随着涉案人案的增加,南京政府对南方省各级新闻机构发布了监管令,而抓捕的人多被秘密处决。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的深入,杨洪森借着这次机会继续巩固自己的在党内的政治地位。2月中旬,杨洪森发布了党政机关“整风令”。整风运动的影响最大,他们在南京的那些党内代理人不是被清除就是被放逐到政治生活的边缘。杨洪森将元首制强加在“三蕃”都督头上,为此,两广陆荣廷首先站出来,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抗,这也就加深了与南京政府的矛盾。
    北京新政府在黎元洪上台后与南方的关系仍就处于冷战中,黎元洪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使他的价值大打打折,段、黎矛盾也在此时逐渐上升。段祺瑞默认了袁世凯与日本人的秘密协议,获取了大笔的借款,为此他整饬部队。北方的经济工作是段祺瑞最为头痛的,经济持续恶化,债务越来越多,社会动荡不安,货价飞腾,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不需要南方政府动刀子,他们自己人就要先打起来。政府没有钱,怎么才能变出钱来。陕西、苏北的成功案例从一方面刺激了段祺瑞种烟土,为此,他私下与那些“经济专家”沟通,其巨大的盈利推动了这一政策的实行。
    烟土经济模式在这一特定的时期诞生了。
    南方的经济继续保持强而有力气增涨势头,而****也让杨洪森的个人资产迅速膨胀。
    “先生您看,这是我们中国银行设计的样币。”
    孙中山不住的点着头,“这一段时间全靠玉琨你了。”
    “先生尽管放宽心,心放宽了病自然就好了。”
    “北伐的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是先生,我们在广东的同志传来消息,陆荣廷正在联络刘显世、唐继尧联合抵制北伐。”孙中山眉头紧皱,杨洪森继续道,“不过先生也不必为此担心,目前唐继尧正全力抓四川,贵州刘显世还在观望,对我们而言所需要顾忌的只有陆荣廷一人。”
    “你打算如何处理。”
    “武力讨伐。”
    “陈炯明的叛乱其中缘由复杂,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陆荣廷对于竟存的叛变事先知晓,但仍采取那种态度,……。”实际上杨洪森事前也知道陈炯明要叛变。
    孙中山与桂系的矛盾完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从目前形势上看孙中山根本本没有必要再依靠陆荣廷,因为现在国民党拥有着了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这使得武力统一变成了可能。
    “先生,我的总体战略是先夺取广州,压制陆荣廷。接着将西南三都中最弱贵州军政大权收归中央。”
    “玉琨,你好像还没有谈到滇军。”
    “唐继尧想掌控四川我认为他完全没有这个能力,并且很有可能陷在四川混战的泥坑中,时机成熟中央可出面入川进行调停,待蔡锷将领从美国疗养回来,可将唐继尧调至南京任职。这样我们的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