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袁世凯的明确拒绝和平条件后,南北各大战场新一轮备战又开始了。
杨洪森在合肥会见的宋教仁,双方共同致电孙中山,请他回国主持大局。
此时,国内的局势已发生重大的变化,福建独立并且加入了“讨袁”,浙江宣布中立,革命斗争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获悉国内来电,孙中山满心欢喜,致电杨洪森的用词比亲兄弟还亲。在日本的孙中山已做好了回国的一切准备。
孙中山还未动身,其回国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袁世凯担心孙中山的回国可能会导致国内新一轮的“讨袁”高潮。为了阻止孙中山回国,其派出了暗杀团前往日本。袁世凯同时请日本政府协助追捕政治犯孙中山。孙中山在日本朋友甚多,黑白两道都有,连日本高层都有,不少日本人与他称兄道弟。
针对北洋政府派出的“暗杀团”革命党人组成了“刺客击退团”,日本青年军人也加入其中,北洋政府在日本暗杀行动已失败告终,孙中山回国已成为无法阻止的事实。
对于国内的形势孙中山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四川、陕西、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河南革命党仍在继续“讨袁”。在他乐观的表面却是内心苦闷,因为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国内,而不是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他开始反思起革命以来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孙中山认为革命的失败,并非袁氏兵力强大,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人心涣散,不够团结,不奉令行事。
就拿起义来说,起议后步骤凌乱,号令不能统一,事党魁不予服从。正因为这种种的原因,他所领导的革命才遭至失败,遂决定对国民党进行一次大手术,对此反对的声音很多,使得改组计划不能推行,愤怒的孙中山决定辞去国民党理事一职返回国内,这招丫地实在是太狠了,包括黄兴在内的高层人士不得向孙中山妥协。
孙中山认为社会人民党的那套入党审查制度不错,预备党员制度太有创意了,尤其是那套民主集中制度他很欣赏。总之,孙中山想把杨洪森在社会人民党的那套较为成熟的东西给嫁接过来。可是黄兴等人却不能苟同,对于服从孙中山一人命令,搞专政表示异议,认为党员入党并非为某一领袖服务,而是效力于革命事业。孙、黄矛盾渐显,有感于孙的强硬态度,黄兴以治病为借口走人,而孙中山则另立山头。
对于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之事,杨洪森表现的积极主动,安惠民在上海致电孙中山,传达了杨洪森急切期盼社会人民党与中华革命党两党合并事宜,希望孙先生回国后共同决断此事。
孙中山此时还在为很多老同志不愿加入“中华革命党”之事表情耿耿于怀之时,听闻杨洪森希望与新生的“中华革命党”合并,精神为之一振。
“中华革命党”的组建让国内的国民党一下分成两派,其中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等人明确表示拒绝加入。
杨洪森为此与宋教仁进行了时长谈,宋教仁同意对现在国民党进行二次改组,而杨洪森的意思是推倒了重盖,至于党派的名字可以继续沿用“国民党”。
杨洪森与宋教仁一个崇尚专政,一个致力于要民主,杨、宋的矛盾顿时公开化。
随即以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为首的反对派在安徽政治生活中不断受到排挤。杨洪森更是以“实行真实的三民主义”为口号,将国民党分成两派,即左派和右派。
拥护、服从孙中山领导的是左派,与之相反的就是右派。
《挺进报》上刊登青年革命军人的“炮轰反革命右派集团的宣战书”,在社会上掀起风波。虽然报纸上没有点名,但是谁都知道,反革命右派集团的暗指就是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等人,这些人都是明确表示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
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等“右派”军政要员受到剧烈地冲击,他们不得从较敏感的工作岗位的退出来,但是杨洪森却表现出了身为革命者的伟大胸怀,对他们进行了适当地留用。
第五卷 联盟杯 第三十八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6 本章字数:3146
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不管他们以前功劳有多大,流过多少血,质疑领袖孙中山就是反革命,就是肃反的对象。
“中华革命党”的建立让杨洪森察觉到一个机遇正在向他招手。
反对加入的“中华革命党”可不只是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这几个人,准确说应该是整整一代大,基本上这一代的老革命都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但是他并不是唯一。宋教仁、黄兴在党内同样拥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青年一代对孙中山热情、忠诚、而且崇拜,这一代不需要太多煽动就自愿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好了,那么这些不同意或质疑孙中山的被赶下历史舞台的时候到了,因为这些人对杨洪森所设计的伟大革命事业是有害的,所以就应该把他们清洗掉。
杨洪森得到革命军事委员会授权,组成了“特别法庭”。
将根据地内的间谍、挑拨离间分子、破坏分子、分裂主义分子、匪帮、富农,作为最凶恶的不共戴天的敌人,接受“特别法庭”审判和处决。
在保卫孙中山,夺权领导权号召下,杨洪森开始大肆的扩充着“近卫军”,因为他们手臂上系有红带,又被称为“红色近卫军”,他们是一群足以让任何敌人都为生寒的忠诚部队。
面对着“青天白日旗”士官宣誓道:
“我用庄严神圣的誓词宣誓;我无条件的服从伟大的领袖的命令,同一切阶段敌人作斗争,作为勇敢的士兵时刻准备用我的生命为了誓言而全力以赴。
在“青天白日旗”下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学生代表陆续宣誓,为了伟大革命的胜利,他们将努力工作和学习,同一切反对派作斗争。
杨洪森在社会人民党一届三中全会中做了《为了胜利前进》工作报告,号召党内同志为了革命的胜利,要坚决的、彻底的同国民党妥协派斗争到底,将革命进行到底。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杨洪森再次成功引用一段名人名言。
这是杨洪森在公开场合第一次表明自己的立场。
那些被煽动起来,盲目服从的青年,他们围攻了国民党安徽党部,要求交出反革命集团首脑。
“打倒反革命集团宋教仁”、“三民主义万岁”
静坐党部外面的学生、青年军人,旗帜显明,高呼着口号,一些激动人群试图冲进党部大楼。
宋教仁、柏文蔚等人没有想到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后果会这么严重,这场政治运动来的如此而已猛烈是他们始料不及,安徽国民党党支部已经彻底瘫痪,大批同志受到隔离审理,大批的深埋的“反革命分子”被挖了出来,或劳改,或枪毙。经过“特别法庭”审判,报经军事委员会审议后枪毙名单就多达百余人。在日本的孙中山绝对想象不到国内所发生的一切。
北京的袁世凯对南方这场政治运动的了解主要来自于那些逃亡过来的国民党人的口传,这是国民党内的一次大清洗,或者说杨洪森正在利用这次大清洗来确立自己的威信,袁世凯认为此时正是与杨洪森进行谈判的最佳时机。
在南京一直处于战略防御中南军,突然对北洋军发动了进攻。
“报告大师前方战报。”冯国璋看到后脸色苍白,他的军队正在溃退。
“马上命令海军提供火力,命令炮台对城内进行轰击。”
参谋提醒道,“大帅,城内还有很多我们自己的兄弟。”
“你想抗命?”冯国璋冷冷的说道。
对南军可能的反击连冯国璋未收到一点消息,压迫着打习惯了,以至于突然处于防御,角色一时无法转换过来,北洋军指挥系统此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命令,前线各部坚守阵地,后退半步者杀。”冯国璋恼火之极,北洋军可以说是一泻千里,城内几个月战果一朝全无,南京城外南线皖军收复雨花台;北线皖军一部攻至狮子山一带,但是在海军强有力的支援,终于将皖军击退。浙军、苏军在受到攻击后投降者甚众,新编的几支北洋军受到进攻后都出现了混乱和溃退的情况,只有老北洋显露出了精锐的本色,他们受到进攻后,不慌不乱,在军官的组织下抵抗着南军波浪式的集团冲锋。
英、法的军事顾问跟随冯玉璋来到前线看着皖军集团冲锋,吓的脸色苍白,这些人个个手持大刀和炸药,无视伤亡。
冯国璋在给袁世凯的电报中声称,“这是他所见到的最为疯狂的反击。”
张四维南北双方对峙的战线上选择了一个点,并果敢地将杨洪森给他的两个新编“师”全投入到了这个点上,如此大规模的兵力,的确是把北洋军吓了一家伙,如果不是一些客观原因,张四维还真差一点在南京实现了翻盘。
这次的进攻只持续了两天,随后皖军再次转入防御,北洋军开始收拢部队,他们从混乱的状况逐渐摆脱出来,冯国璋怎么甘心几个月的成果一朝被毁,枪毙了数十位临阵后退的将领后,开始着手准备对南军的反击。
袁世凯听闻南京战况,神经为之一紧,愤怒国他很想把这个无能的冯国璋换下来,但是谁能接替他?
段瑞祺在河南东奔西跑,给他一根尾巴,都快成猎犬了;
段芝贵正主持着湖北、江西两地的战事;
他实在找到有份量的人坐镇南京,如果年轻二十岁,他早就卸驾南征了,哪里还会有杨洪杨张狂份。
冯国璋被一朝打回解放前,面子里子全没了,老头子在北京一个劲的冲他发火。感觉没有退路的冯国璋把指挥部放到了前沿阵地,声称拿不下南京城,他就与三军一共战死疆场。主攻部队为冯国璋的嫡系第4师,以及自上海增援而来的装甲战车队。
“报道统帅,装甲战车队奉命来道。”
“娘的”冯国璋面前这位装甲战车队指挥官讲的是一道倍地道上海话,冯国璋没有听懂,所以骂了一句。
依照冯国璋的要求将能炸的,不能炸的炮弹全扔进南京城里,如果能把南京城从中国地图上抹去,所有人官升一级。
江苏省内的大量地方部队都派了上去,在炮兵的火力支援力,对城外皖军发动了反击,双方开始了反复了拉锯战,南北双方伤亡数字成倍的递增。
北洋军投入了装甲战车队,张四维在南京也同样投入了新式部队——“火箭队”
中国早期“火箭”主要仿制法国康格里夫火箭,金陵机器制造局有火箭分厂,该分厂在辛亥革命后连同人和资料整体搬迁到了安应,此后,杨洪森在这一方面还是投入了不少研究经费,甚至还聘请法国、美国技术人员,火箭弹射程、威力以及可靠性,都以步入国际领先行业,当然,随后战争的爆后,后期制造的火箭弹因为原料的紧张,制造十分粗糙,外形看起来更像是用铁皮包裹的大炮仗。这种武器制作简单,只要条件允许便可大批量生产,军政府自行生产出来的火箭弹“红旗-1”,射程在4500m—6500m,正负误差基本上控制在150m左右。
“红旗-1”可以携带“化学弹头”,火箭加化学弹头,这就是传说中的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