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新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新篇- 第2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是王财说了算,皇帝铁了心要买阿拉斯加,就算钱百万哭天抢地的反对,到最后还是得把钱拿出来,而美国就不同了,随着价格一路上涨,美国政府反对的声音越来越高,一直炒到八百万美金后。  为美国政府提供购买资金的洛希尔财团也开始吃不消了。  最终退出了竞争。
    美国人退出竞争,那俄罗斯人就兴致勃勃跑来找王财要钱。  却不料王财两肩一耸,非常干脆的说了两个字“没有”,这下把俄国人气的发狂,如此戏弄,分明就是对沙俄的蔑视,不过王财也并非是存心开这种玩笑,他虽然不知道阿拉斯加到底有些什么好东西,但是多一块地总是不错地,这才公然跳出来与美国人竞价,可是八百万美元毕竟相当于帝国一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且不说现在帝国每一分钱都已经有了用处,就算有闲钱,王财也不能一口拿出这么多来,因此让李鸿章去和俄罗斯特使斯捷克利谈判。
    这场谈判相当艰苦,王财到不是想把价格再降下来,他只是想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按照王财的计划,如果俄罗斯能够同意分十年还清,那他就可以仿照美国的《宅地法》,任何成年国人只要向政府交纳五十华元手续费,就可以得到东北亚或阿拉斯加100亩土地的使用权,积极鼓励国人向北发展,不但可以缓解中原人口压力,也可以加快北方地建设速度,数十年之后,国家一定可以从现在这些不毛之地上赚个盆满钵满。
    谁料自认为受辱的俄罗斯人打死不肯分什么十期付清,吵到最后放下狠话,宁可七百万转卖给美国人,也不肯八百万卖给中国人。  无奈之下王财只好同意李鸿章的折中意见,首付五百万,余款两年付清,随后双方又是一阵讨价还价,最终还是价高的诱惑比较大,沙皇到底同意了这笔交易。  于是十九世纪最大的一笔领土交易在中华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之间完成。
    皇上花了近九百万华元的价格买了一块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不毛之地,在国内引起激烈的反对,特别是天京议政院的议员们在牛英久的鼓动下,越级上奏,要求朝廷取消这笔交易,但是王财翻了翻白眼,只回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根本不管国内舆论,逼着钱百万拿钱,气得钱百万恼火之下提出辞职。  王财虽然常常觉得钱百万让他花起钱来非常不爽,但他非常清楚,这十几年来要不是钱百万处处精打细算,朝廷哪里能省出这么多钱来?当下好说歹说,再三挽留,还保证下不为例,这才让钱百万哆哆嗦嗦地把钱掏了出来。
    没等完成交接,朝廷就正式公布了《北地法》,除了五十元就能换来一百亩地外,政府还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将对赴北方发展地国人提供低息贷款,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开拓北方的老百姓能够尽快地适应当地的环境,王财还命令征调黑龙江、吉林驻军进入东北亚、阿拉斯加开展基础建设,并在日本关东招募壮丁送到北方从事苦役,王财还授意日本驻军散布“淘金”之说,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怀着淘金梦搭乘海船被送到荒凉的北方,下船之后,他们才发现这哪里是“淘金”?分别是来送命的!在中**队的看管下,他们没日没夜的从事着各种苦役,死者十之七、八。  也正是这一点,使后世史家对于帝国皇帝的评价有了巨大的差异,帝国学者认为这是资本积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西方学者却说帝国北方的发展,是建立在日本奴隶的血肉之上,但不管怎么说,这看似残酷的政策,最终成就了帝国北方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繁荣的基础。
    《万世一统帝国舆图》制成后,王财仔细看过,非常满意,当即下令刻版印刷向全国发行,非但如此,他还命令总理衙门向各国公使赠送一份,以此来向各国宣示帝国领土范围,且不说看到舆图的老百姓头一回发觉自己的国家居然如此广大而目瞪口呆,单说那些拿到舆图的西方各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这张地图表示了不满,英国人不满王财自说自话的把缅甸和印北划归了自己,法国反对王财把整个越南都画成了和帝国本土一样的颜色,西班牙指责王财把南海几座西属岛屿给“夺”走,葡萄牙批评太平洋的几座葡国领土也被莫名其妙被中国人吃掉,至于俄罗斯就更恼火了,中国人居然把《中俄东北亚条约》中划归俄国的柏海尔湖(贝尔加湖)又给划成了中国领土……
    一时间抗议,照会劈头盖脸飞到天京西华门68号,对华抱有敌意的国家言辞激烈,而与帝国政府没有什么过节的国家则纷纷送来标志清楚的本国地图,各国外事部门纷纷发表公告,强调本国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强烈要求中华帝国政府将错误的地图收回硝毁。  与各国政府激动不已的抗议完全相反,帝国政府始终没有任何回应,完全摆出了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被各国一再攻击的《帝国舆图》也照样发行不误,好在地图上虽然多划了一些地皮,但中**队紧守原来的边界,并没有按图推进,各国吵了一段时间却得不到回应,时日久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事实上别说洋人不理解,甚至连朝中大臣都认为皇帝是疯了,如果说图上划了英、法、西等国的土地,是因为这些地区本来就是扯不清楚的,那把柏海尔湖划进来就根本是挑衅了,虽然俄罗斯现在也无心与帝国再打一仗,但帝国也不会因为图上画了,就真的占有了,这与黄口小儿逞口舌之快并没有什么区别,反而是没由来的得罪了这么多国家,当真是得不偿失。
第248章:普奥之战
    第248章:普奥之战
    第248章:普奥之战
    但是皇帝却不这么认为,面对国际、国内一片责问之声,王财毫不动摇,他认为这《万世一统帝国舆图》标志着中华帝国未来江山的基本范围,现在是否为自己所控制并不重要,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但只要丢下这个由头,那后人就有机会去解决,就以柏海尔湖为例,当初与俄人签订《中俄东北亚条约》时,因为的国力、财力都没有办法再和俄国人打下去,做一些必要的让步以换来俄人在中亚的让步是合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柏海尔湖毕竟是北方重要水源与战略要地,绝不能让俄人长期占领,但是王财政府因为条约限制,再起事端乃是于理不合,国际上也得不到支持,可今天留下这个地图,后来的政府就有重新收复失地的依据,只要条件成熟,便可出兵收复,大不了事后打一番口水战罢了,再说两次世界大战尚未发生,世界各国的版图也根本没有成形,谁能实际控制才是硬道理,至于那些根本就不是帝国传统领土的,王财就信奉一句话“谎话说了一百遍就是真理!”
    结果不管别人如何议论,算上抢来的,骗来的,以及耍赖蒙来的,帝国的疆域一下子便扩张了一倍有余,原来的近岸防御政策立时便显得过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却没有相应强大的水师巡视,一时成为王财头痛之事。  不过此事却是无法,只能慢慢采购、建造了。
    就在帝国政府努力国内改革建设,江南、江北工商业迅速发展,国内科技水平持续进步地时候,太平八年,公元1866年,得到中、美两国公开支持与英、法、俄默取的普鲁士政府向属于德意志邦国的萨克森国王、汉诺威国王提出最后通牒。  要求他们接受普鲁士提出的旨在强化德意志统一的《联邦改革纲要》,并且允许普军自由通过他们的国土。  两邦国在奥地利的支持下。  当即回绝,至此和平解决德意志统一地最后一扇大门也被彻底关闭。  奥地利政府首先向普鲁士宣战,随后普鲁也调集军队宣战,在他们两国决心为德意志统一争个胜负的时候,与普鲁士有约定地意大利政府和千里之外的中华帝国政府也同时向奥地利宣战,顿时德意志的统一战争立刻演变成了四国大战的局面。
    根据中普之间的密约,中华帝国政府原是没有必要向奥地利宣战的。  但是王财绝对不会放过这种趁火打劫的好事情,他深信普鲁士必将战胜奥地利,利用这个机会捞点好处正合了王财地心思,但相隔万里,出兵却是不可能,便授意总理衙门接连发布公告,为普鲁士摇旗呐喊,大声叫好。  如此明目张胆的支持参战一国,乃是国际外交中的大忌,毕竟谁也说不清楚这仗到底谁会胜,普国胜了,王财这般招摇自然会得到普国的丰厚回报,但若是奥地利胜了呢?岂不是平空多树一个强敌?再说现在的普奥战事来看。  双方势均力敌,谁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评论胜负,就连铁血首项俾斯麦自己都带着毒药上战场,真不知道这中国皇帝是发了什么疯。
    此时的中华帝国自太平六年定下全力以赴发展工商业的国策以来,经过一系列政策地调整与皇帝的日渐开明,帝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起色,特别是江北铁路线的不断延伸,沿线各处的商业潜力也渐渐体现出来,在威海、天津、大连四港一边建设,一边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港口服务。  从吉林、直隶一直到山东。  数省地财货因此得以外运,而江南先进工商业的产品也得以源源不断的输入江北。  既快又便宜,英国以海外贸易起家,而中华帝国仅仅是内贸便已经是极大的刺激了整个帝国的经济潜力。  除了内贸,海外贸易也渐渐走上正轨,在李鸿章的倾力之下,轮船招商局的大规模海运迅速发展,从原先的大型海船七艘迅速增加到三十艘,贸易范围遍布整个东南亚,甚至还开辟了远达欧洲的航线,长期被西方商人控制的中欧贸易第一次有了中国人地身影。  除了贸易外,在工业上也有了极大地进步,在王财鼓励教育的政策下,大批西方学者来华任教,整个国内地教育水平飞速提高,不但建成了自然科学的各门类学科专业学院,甚至还成立了绘画、音乐方面的专业学校,天京成为帝国政府高等学院分布最集中的城市(因为王财把天京所有的王府全部改建成了校舍),大批年青的学生入校学习,用不了三、五年,他们就能在帝国的各行各业上发挥作用,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极大的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而新技术的发明又刺激了工业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整个帝国都显现出一片生机,也正是因为此,西方各国对于中华帝国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再也无人敢小觑了这个新兴的大帝国。  只是那个雄心壮志的帝国皇帝时不时的弄出些事情来让洋人们哭笑不得,就像这次跳出来支持普鲁士一样,人们仍然把他看成是皇帝陛下的一时冲动罢了。
    果然没有多久,原本被俾斯麦寄以厚望的意大利军队居然在兵力、装备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在库斯托查与奥地利的第一次会战中大败亏输,立刻便失去了再战的力量,原本处于两线作战的奥地利军队一举便解决了威胁后路的意大利,转而抽出力量全力对付滚滚而来的普鲁士军队,这样一来双方胜负更是难料,就在各国都在猜测胜败之时,1866年7月3日,普奥两军相会在柯尼希格莱茨附近的萨多瓦村,爆发了一场欧洲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会战,当地集结的奥方兵力约23.8万,普方兵力为29.1万,双方五十万人在这块小小的村庄附近为了德意志的统治权进了最后的血战。  双方激战竟日,最终有着强大工业基础的普鲁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