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参谋部就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辽南的复辽军继续从复州城出击,前锋直指盖州城。
此时,东江军在东线攻取了凤凰城,构建了凤凰城、险山堡、镇江堡、义州的新防线,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防线,从义州到凤凰城,就好像一直钳子,直接指向建奴统治的核心地区,辽阳。
虽然凤凰城距离辽阳还有一定地距离。不过从凤凰城到辽阳之间。建奴并没有大城可以守御。建奴本来就不擅防守。这在过去并不是问题。进攻就是最好地防守。然而现在。这中间地空白。使得建奴处在一种随时都可能被攻击地情况下面。
还有个意外地情况。是李彦和骆养性他们都不知道地。而此事地影响之大。甚至超过了战场上地胜负本身。
已经六十多岁地努尔哈赤戎马一生、南征北战。特别是近年来建奴每况愈下。不再像从前那样。虽然敌人看上去很强大。但是发展一直很顺利。战场上屡战屡胜。
占领辽沈。并取得广宁之战地大胜之后。建奴面临地情况逐渐就发生了变化。原本以为难以战胜地大明。几乎已经退出了关外。虽然在南线和东线新出现地敌人已经让努尔哈赤感到警醒。但是对很多后金地贵族来说。却觉得那不过是一支偏师。无法构成什么大地威胁。
定都辽阳以后。建奴中有些人就开始享受汉人地生活。辽阳和沈阳都是当时地大城。从这个时候开始。建奴事实上已经在逐步告别游牧地生活。此事带来地影响极为深远。
此消彼长之下。努尔哈赤敏感地意识到情况不妙。等他以为辽西不足惧。开始调头对付复辽军地时候。复辽军已经尾大不掉。数次征伐。都未能竟全功。反而是损失不小。
并非努尔哈赤舍不得人命,实在是铁工城、金州城已经给打造成为恐怖的堡垒,最大一次规模地攻防战中,建奴曾经动员了号称二十万的大军围攻铁工城,实际兵力也在十万左右,可谓倾国之力。
然而在丢弃了万余尸体以后,建奴拿远远超出人知地铁工城还是没有丝毫的办法,最后只能无奈收兵。
这几年,为了对付辽南、东江咄咄逼人地态势,努尔哈赤多次亲征,甚至因为战马让火炮给惊着,摔成重伤。加上操劳过度,身体每况愈下。
而这一次汤站堡之战,在努尔哈赤的心目中,也是决定性地一战,眼睁睁看着大军失败,东江军势不可挡,终于气急败坏,吐血昏迷。
在昏迷之前,努尔哈赤已经下令撤退返还,然后就昏迷不醒。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奴大军并没有像李彦、骆养性所担心的那样,伺机发动反扑,毕竟在东线,建奴的兵力还是要超过东江军,而且,建奴始终掌握着机动能力上的优势,汤站
,他们可以通过偷袭险山堡等地挽回败局,至少在战,他们还有机会。
然而,建奴这一退,直接退到辽阳去了,努尔哈赤昏迷,陷入弥留状态,下面的贝勒自然关心谁能够继承汗位。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后称英明汗,与明帝分庭抗礼,汗位相当于皇帝位,虽然局势危急,贝勒们自然谁也不愿意放弃,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领军出征。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奴“果断”放弃了盖州,将兵力收缩在海州、辽阳一线。
建奴内部的混乱,使得明军兵不血刃,重新建立了辽东、辽西之间的联系,形势一时大好。
金州暂时还不知道建奴内部的情况,辽南军按计划出兵以后,李彦却不能继续留在辽南了。
汤站堡之战胜利以后,这次秋季攻势所取得的战果,已经超出了原先预定的目标,建奴主力所在的东线,只要立足防守,建奴也无机可趁。而且现在这种情况下,建奴要是继续强攻,那就是自取灭亡了。
而在南线和西线,明军优势明显,现在要做的只是巩固胜果,形势可以说已经稳定下来。
然而,京城的局势却越来越恶劣,之前接到山海关的传信,孙承宗已经接到皇帝的圣旨,要他进京述职。
前线战事正酣,作为辽东经略的孙承宗却被宣召进京,此事很不寻常。
由于信息周转的间隔比较长,战场获胜的消息无法马上传到京里,而京里的消息,金州也无法立刻获得,随着汪文言二次入狱,阉党的气焰来越嚣张,李彦觉得他不能够再等下去了,要不然,辽东就算取得再好的战绩,也能给中枢给破坏。
现在辽东战局差不多已经稳定,剩下来的就是巩固胜果,李彦就打算立即回京。
辽南五营尽出,虽然在大本营还有些守备部队,李彦却不打算继续削弱,毕竟作为辽海的根本之地,金州所在,也非常关键。
李彦从讲武堂调了一个哨学兵,以及在旅顺的水营,中途从盖州抽调两个哨乘船在天津卫登陆。
登陆以后,很快得到夏熙安排的接应,华夏公司在天津有很多厂子,在这里的影响力也是辽南那边弱一点罢了。
作为较早的合作伙伴,夏熙依靠华夏公司,在离开夏家以后,独自闯出了一番事业,其财富,已经远远超出原来的夏家。
随着夏熙地位的提高,天津夏氏也开始希望夏熙回归夏氏门墙,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夏熙要分夏家的财产,而是夏家怎么来借助夏熙力量的问题。
夏熙也不为己甚,他也知道要经营更大的事业,就必须要有更大的胸怀,以及可以依靠的群体,他在夏家虽然受到过排挤,但夏家老太爷对他还是不错的。再说,现在是夏家仰仗于他,今时不同往常,他也很大度地重新成为夏氏的一员,而夏氏家族也成为夏熙一展抱负的重要的助力。
夏熙的地位、财富,比之刚认识李彦的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他在李彦面前,却变得更加恭敬。
夏熙每年都要前往辽南几次,有时候李彦可能都没觉得,但是夏熙却能够感觉到,在辽南那种很体系化的社会结构中,李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要超过大明的皇帝。
用一句时常出现的话来说,在辽南,人们只知道巡抚李彦,而不知道天启皇帝朱由校。
在辽南,人们一方面蔑视权威,在那些蹈海行商求富的人心中,甚至不把大明的皇帝看得很重,但是提到李彦,却很尊重,将他视作致富的领路人,并将他的一些话语,视作瑰宝。
李彦可能并不知道,在商人中间,已经在流行他的语录本子。类似的本子在学堂、在讲武堂,已经比较重要的公众场所,已经十分常见。
夏熙能够肯定,如果李彦在辽南振臂一呼,肯定应者云从,如果涉及到辽南的利益,以及那个非凡的体系,辽南一定会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经常来往内地和辽南的人都知道内地和辽南的差别,在辽南,他们有权力,而在内地,他们只能被权力压迫,而辽南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是李彦一手造成,如果换一个官员的话,那么辽南现在存在的那个奇怪体系,肯定无法继续保留。
像夏熙这样的,已经与辽南休戚相关,也就是和李彦休戚相关。
在码头上等到李彦以后,夏熙立刻将京城最新的情况做了简单的概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零六回 计议
更新时间:2009…11…7 2:51:36 本章字数:3743
熙也是刚刚得到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在前一天的夜里书汪文言死在锦衣卫诏狱,朝廷下旨要孙承宗在京辅政,任命高第为新的兵部尚书、经略辽东。
李彦听到这个消息,几乎当场失态,饶是他两世为人,也忍不住为政治斗争的残酷所震惊。
李彦进京之后不久,即与汪文言相识,汪文言人称“小宋江”,此人豪侠率性,足智多谋,为人慷慨仗义,又和李彦一样,出身于微末,两人相交,颇为相得。
当日在京之时,李彦、骆养性与汪文言三人,经常一起游走,相交默契,在后来的泰昌帝、天启朱由校即位,以及移宫案当中,也曾在同一战壕之中。
即便是后来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李彦虽然名义上和东林一派走得比较近,却因为东林本身并不能成为一个紧密的团体,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不过,李永与汪文言的联系,一直未曾断过,也正是因为有汪文言身处其中,才使得李永和东林派之间,能够相互呼应。
李永远在辽南,辽南以及华夏社的一些事情,也多承汪文言帮忙,这位出身草莽的知交好友,在李永的心中非常重要,当初听说汪文言被,李永几乎就要放下辽东的战事,立即回转京城,最终还是等了几天,等到汤站堡一战的胜利消息到来,辽东局势趋于有利,马上在第一时间做出安排,没想到终究还是迟了一步。
李彦是在天津船上偷偷登岸,此时天津当地地官员还不知道他的到来,而在李彦的身边,所带的人也多。
幕僚中茅元仪、郑书都留在辽南,只有包有才随同前来,军中也只有崔石头的亲卫、邵荣地突击队,以及讲武堂的学兵,盖州抽调的那个哨,将会在州那边登陆。
当然,华夏公司在内地的影响这些年越来越大,李彦也从未放弃过华夏社,以及华夏公司在内地的产业,所以他不必担心可供调动的资源不足。
不过直到这个时候。李彦对京城地局势还是有些把握不定。在这个方面。最能给他帮助地那个人。刚刚死在锦衣卫地诏狱之中。
是夜。石柱国从京城连夜赶到。也带来了准确地消息。李彦立刻召集最核心地几个人商议进京地方略。
能够参加这次议事地。也就只有包有才、石柱国、崔石头、邵荣、讲武堂地教导员宋钟国。以及夏熙等寥寥数人。
在座这几位。包有才、崔石头、邵荣三个人都是唯李彦马首是瞻。这三个人。不过李彦要做什么。哪怕是他们想不明白。也绝对会誓死相从。
石柱国和包有才、崔石头一样。都是最早作为李家家仆。开始就跟着李彦地。不过这些年石柱国借着华夏社地影响力。其在朝野之间地声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再说他是搞思想工作地。李彦更愿意将他看作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地思想者。在关键问题上。他一定会有自己地立场。
夏熙地情况和石柱国差不多。虽然这些年双方之间地关系融洽。夏氏能够崛起。也要仰仗于李彦提供地照顾。不过对方作为一个大家族地代表。拥有雄厚地经济实力。在关键地时候。恐怕还是会更多考虑自己家族地利益。
而宋钟国是李彦思想的忠实拥护者,某种程度上,这个年纪轻轻却又冷静睿智地家伙,他是李彦一些思想上的知己,然而他更加激进,在李彦看来,这种激进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他有时候可以成为一把利刃,如果掌握不好,反过来刺伤自己也有可能。
当然,至少到现在为止,宋钟国一直都表现得比较克制,因为他是辽民,一直的辽南,不曾来到过关内。
李彦大致琢磨了一下众人的态度,就微笑着开口道:“魏忠贤杀了人,今天杀了汪文言,不知道明天会杀水,大家说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有几个人都惊讶地抬头看了李彦一眼,没想到他在一开始就说出如此激烈的话语。
李彦笑了笑,时间紧迫,来不及慢慢深入,还不如开门见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