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赫扬扬的皇城大内之中,元春的这些话实在是有些格格不入的。满座儿的妃嫔们个个鸦雀无声,连老太后也蹙着眉头不语,只听得畅音阁的四檐飞角之上挂着的铁马金铃,在秋风中一阵儿空响,却只惊起了一行孤雁。
“这些儿话没得叫人窝心!”
良久,老太太才回头看着元春说道,
“小小年纪的,也太不吉利。日后断不可再说的!”
元春勉强的堆上了一抹笑容,答应一声,再不说话。可是原本热闹的气氛,却早已被破坏殆尽,那几句话仿佛说中了这些深闺怨妇心中最深的那丝愁绪,瞬间感染了众人,只是低头思忖着。老太后眼看尴尬,连忙朝贾芸挥了挥手,说道:
“罢了,咱们不等皇帝了,把戏先演上来吧!”
贾芸松了一口气,连忙躬身退回,招呼起蔡亮等人,正式开演起《蔡文姬》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应该会有二更吧,嗯,应该~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七十一章 佳话
更新时间:2010…6…28 10:32:52 本章字数:2528
整整一个时辰的大戏终于圆满落幕,迟到的皇帝、皇后和太子也早已入席,贾芸在后台看着那个曾数次进出于自己红楼戏院的太子爷,不由一阵苦笑。若没有他的从中牵连,只怕也就没有如今两度进宫献演的风光。只是,不知为什么,贾芸的心中却还隐隐有着一丝担忧:戏院门口,他曾亲耳听见这太子对五儿赞赏有加,加上五儿如今在宫里的受宠,两者呼应,似乎却在预示着什么……
贾芸不敢也不愿意再往深处去想。此时,戏台上的演员们正在行礼致意,享受着来自皇家的恩赏,其中却也有一份是赐给贾芸的,统不过是些金银锞子,虽然精致,却并不十分值钱。
“口谕,传贾府无职丁男贾芸入觐。”
太监的公鸭嗓再次响起,把贾芸吓了一跳,连忙将盛放赏赐的木托盘往蔡严手中一放,自己小步急趋,二次来在了畅音阁对面的观众席前。
“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芸的声音略有些憨惫,今儿不断地跪地叩首,已经让他有些反感了。身为现代人,他实在是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即使面对的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平身吧。”
皇帝略摆摆手,叫起了贾芸,
“今儿的戏不错!那曹操也是好的!”
皇帝的眼光果然与一般人不同,开口不说蔡文姬,却说起了曹操。不过也难怪,郭沫若的原著本义就是替曹操翻案,贾芸现在虽是删减了一些段落,可是依旧把曹操塑造成了不拘一格取人才的一代雄主,自然很容易的勾起了皇帝的认同。
“难怪到东平王爷如此推崇你的文才,听说你下狱之后,竟还亲自给朕上了一道奏疏,要知道他老人家可是有名的‘闲王’,这四、五年间何曾管过什么朝事来!”
皇帝说着,突然话风一转,
“不过,你也真好大的胆子,当街杀人,枉顾律法,若不是有先帝的碧玉如意诀和老太后的求情,朕必是叫京兆尹断了你的死罪!”
贾芸的脑门上此时一抹的冷汗,这皇帝软软硬硬的竟是吃不透他的心思,看来也是个厉害角色啊!
“陛下也太严厉了些儿……”
一旁的皇后接口笑着说道,
“论理,西宁王爷这次也忒不像话,公然的受贿卖官也就罢了,那选上来的竟是什么人?薛家的一个老仆!真打量着咱们皇商的名头是随便给的散秩不成?不知道多少人红眼睛绿眉毛的盯着这块牌子呢。”
皇帝吃这么一说,似乎一时被问住,怔怔的愣了片刻,倒是太子闷哼一声说道:
“只要真是经营有方,用心得力的,便是家仆奴才的又有何妨?”
皇后不满的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冷冷说道:
“用心得力?!此人连自家的主子都能反咬一口,难道这种忘本弃义的腌臜之人能担得起咱们朝廷的采买重任?陛下就放心用这样的人?”
“儿臣并不是这个意思。”
太子强项着辩解道,
“我只是说,这身份地位原也不是那么要紧的,你看着戏里曹操的那道《招贤令》——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变得而用之!这才是大气魄,想那魏武治世,用的何尝都是高门大阀?就如……”
“好了!”
皇后打断了太子的长篇大论,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什么举得而用,无非是为了那个五丫头罢了,我今儿明着告诉你,休想!堂堂的太子,居然看上一个戏子,而且还是有夫之妇,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传扬出去,别说百官庶黎,就是那些蛮夷属国也会嗤笑咱们的!”
听见皇后说起五儿,贾芸不由得心头大震。这太子果然存着看中五儿的心思,好在却是被皇后雷霆霹雳般的挡着。趁此时机,贾芸偷偷的抬眼观望,只见中间的皇帝始终是面色阴沉,捻须不语,右手边的太子一张俊脸早已涨的通红,两只手死死的抓着椅子上的扶手,发出咯咯的摩擦之声,而左边的皇后则已经站立起身,袍袖挥动间,伸手戟指太子,愤恨的不停斥责。
周遭的宫女太监们各个噤若寒蝉一般,偌大的畅音阁内外,似乎只剩下了皇后的咆哮。良久,终于还是老太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挥手止住了皇后,轻轻说道:
“好了好了,并没出什么事儿,说两句也就罢了!”
说着,老太太又望了一眼始终垂头不语的贾芸,
“你也莫要多想,我这孙儿虽不成器,却还不至于做出那不才不齿之事来。原先,他是想把五丫头收进东宫做一个女史,却被他娘拦住了,想把她招进教坊司,又觉得委屈了她,所以最后只得给了她一块出入宫掖的腰牌,还是和以前一样罢了。”
听着老太后的话,贾芸一直绷着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没想到,一直未曾开口的皇帝这时候却突然插进了一句:
“五儿的戏演得极好,我看母后还是和她说说,让她进到宫中,朕让她掌管教坊司的曲部如何?”
贾芸又是一惊,下意识的抬头说道:
“不可!”
众人纷纷侧目而视,几个太监更是狐假虎威的叱责起来,君前咆哮,皇后还说得过去,你一个小小的白丁也敢放肆?!
“嗯?!”
皇帝也再次沉下了面孔,一脸不悦的望着贾芸。贾芸也知道自己造次,脑子里不停急转,终于灵光一现,想出了说辞:
“陛下可听说过大唐玄宗皇帝和谢阿蛮的故事?”
“哦?你且说来!”
皇帝没有想到此时的贾芸居然还有心思说起故事来。
“传说某日那玄宗皇帝梦中见到天人妙舞《凌波曲》,醒来之后,怅然若失,恰好有内侍高力士奏闻,长安市中有谢家阿蛮最善此舞,玄宗大喜,传令入宫,当日宁王李宪吹玉笛,,杨贵妃弹琵琶,马仙期击方响,李龟年吹觱篥,张野狐弹箜篌,贺怀智拍板,玄宗亲自击打羯鼓,合着那谢阿蛮一舞清曲,宫中震动,呼为绝响!”
贾芸细细的描述着当日的盛况,说的皇帝一家也是耸然神往。
“待得一曲舞毕,高力士连忙上奏,请玄宗皇帝仿当年永新娘子之例,将阿蛮收入宫中,那唐天子却说道:此等绝世歌舞,朕岂可一人独享,且让它流于民间,为天下共乐吧!从此,阿蛮舞技名动京师,而玄宗共乐之语更传为千秋之佳话也。”
——————————————————————————
强推了,激动!感觉新书上传至今,有如梦幻一般的流程啊!待会儿会再写一章闲话,对所有书友和幕后编辑大大们的支持、鼓励表示由衷的谢意!是的,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呵呵!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七十二章 人缘
更新时间:2010…6…28 10:32:52 本章字数:2539
“呵呵,真好一个千秋佳话!好一副铁口铜牙!”
沉默片刻,还是皇帝开口说话,
“如此说来,朕却也不便私心独享,而要与民同乐了?”
“万岁圣明!”
贾芸连忙赶上一句,算是彻底坐实了皇帝的问话。旁边的老太后见了,也笑着不停点头道,
“真好一个伶俐的猴崽子,五丫头终是有眼力的。”
出乎意外的是,旁边的太子倒也没有显露出不满和嫉妒,只是怔怔的盯着贾芸看了片刻,嘴唇几次蠕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可是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母后,终是选择了沉默。
“都说梨园行里,供着玄宗皇帝为其祖师,看来果是风雅之人。”
皇帝点着头说道,
“只可惜,朕的教坊司内却多是庸才,数年也不见弄出一场悦人耳目的新戏来,翻来覆去的总用些老段子来搪塞于朕,反不如你家这戏班的做派排场。”
“小人惶恐……”
贾芸连忙躬身逊谢不已,让皇帝产生某样东西不如别人的想法,可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好在皇帝似乎没有继续纠缠的意思,摆摆手拦住了贾芸,继续说道:
“我看你这场戏文里的曹操就极好,昆弋诸腔中那些三国戏,尽把他说成篡汉的大奸,依朕来看,却是不然,你不妨回去之后,单写一出曹操的戏文来演,若得朕心,赏你一个梨园待诏,入值翰林院,吃八品俸,如何?”
周围的嫔妃们哗然之声大作,自白丁而直入八品待诏之职,开朝以来,实乃罕见啊。
贾芸闻言,也是愣住,没有想到居然进宫演出一场还能碰上这样的封官许愿之事。想那贾家管事的政老爷,公侯传家,自己又担着工部员外郎的职位,也不过是从六品,自己功名皆无,凭着皇帝的一句话就能青云直上,贾府中人知道了,不知又会作何感想了。
“皇帝的话很是!”
老太后也在一旁笑着说道,
“咱们的那位状元太傅一向是目无余子的脾气,这些天他的《曹大家》吃《蔡文姬》盖过了风头,只怕满心里都是不服,让芸小子去和他会上一会,说不定倒能造就出本朝的一段掌故轶闻呢。”
众人闻言,纷纷莞尔,就连一直面色不虞的太子也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看起来,那个传说中的状元公,太子太傅张溥在宫里的人缘却是不错的。
——————————————————————————
回到贾府之时,已是华灯初上,那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下人们,遇上贾芸时似乎多出了一份敬畏和闪避之意,能受邀进宫盘旋良久,这个刚刚获准进府的廊上二爷在他们的眼睛里变得有些深不可测起来。
最有趣的还是贾琏手下的那个来旺,原本贾芸穿越之后,结识的第一个贾府中人便是来旺,也多亏他指点着贾芸跑到总布胡同的石匠铺里,三言两语搭上了贾政,这才一路走到了现在,可是当这会子贾芸在园子门口再次碰上他的时候,这个琏凤二人的心腹奴才竟是肃立在一旁,等着自己走过才敢继续上路。那份恭敬小心的姿态和先前的老练通达早已完全不同,让贾芸不由得再次感慨了一通权势的威力来。
“二爷可回来了,老爷已经差人来打听了几次,只叫你回家之后速速去上房里回禀一声。”
贾芸刚刚踏进雪芹轩,四儿和小红就迎了上来,一边送上茶水,一边叽叽喳喳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