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分钟后“肯塔基”号就对“意大利”号还以颜色
穿甲弹落在了高大的塔式舰桥的顶部摧毁了火力指挥中心溅起的碎片还导致二名了望员阵亡最糟糕的是穿甲在贯穿了火力指挥中心之后才发生爆炸结果一块弹片打断了连接到舰桥后方的杆顶部上的雷达电缆线导致“意大利”号上唯一的一部雷达失去了作用
虽然意大利海军并没有配备先进雷达但是失去了雷达对炮战的影响非常大
“意大利”号的灾才刚刚开始
在前面的炮战中“涅狄格”的瞄准点明显靠前导致大部分炮弹都落在了“意大利”的前方“肯塔基”号的瞄准点则明显偏高导致很多炮弹都越过了“意大利”号的头顶落在了其左侧海面上
二点二十五分“涅狄格”号首先校准瞄准点
在浪费了一轮齐射之后大概在二点二十九分的候“康涅狄格”号用一轮齐射砸中了“意大利”二次
二枚穿甲弹分别落在了“意大利”号的B炮塔处舰体右侧的主装甲带上以及舰体中部右|密集部署的速射炮炮塔群的中前者直接打穿了其厚度仅有三百五十毫米的主装甲还连续贯穿了所有的装甲隔舱最终在撞上了弹药舱外的装甲盒之后发生爆炸后者则在3B号速射炮下的弹药舱内发生爆炸引爆了一批小口径炮弹
可以说这二枚穿甲弹让“维内托”级的设计缺暴露无遗
其垂直安装的三百五十毫米厚的主装甲根本不可能挡住十六英寸穿甲弹防护效果甚至连“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倾斜安装的三百零五毫米厚的主装甲都比不另外其装甲隔舱的设计也很有问题根本起不到多大的防护效果
“维内托”号上副炮与速射炮的部署方式更加落后
其四座三联装一百十二毫米副炮分别部署在B炮塔与C炮塔的两侧(这导致不的不抬高B炮塔与C炮塔的位置)其十二座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炮塔则分别部署在战舰中部
|…侧六座
可以说除了“维内托”级战列舰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战舰采用类似的布置方法
大部分战列舰的副炮与速射炮都是交叉部署的虽然会增加火力指挥的难度但是可以避免一次性被干掉所有副炮或者所有速射炮毕竟在需要使用副炮速射炮的时候战列舰要对付的往往是敌人的辅助战舰如果一下损失了所有副炮或者所有速射炮其近程火力将被严重削弱
而“维内托”级战舰的副炮与速射炮的部署方式的弊端非常明显其安放在主炮炮塔两侧的副炮炮塔很容易成为“附带牺牲品”而集中部署在战舰两侧部的速射炮很容易被一枚大口径穿甲弹全部报销掉
另外集中部署的速射炮炮塔会导致在战舰中部开更多的通道降低了舰体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导致速射炮弹药集中部署如果被击中并且发生殉爆即便只一些小口径炮弹其造成的损伤也将难以想像
事实也确实如此小口径炮弹爆之后“意大利”号右中部简直就成了的狱
连续三支损管队伍不时被烈火引爆的小口径炮弹赶了回来在损管人员无法到达的情下势将难以到控制时损伤区域也在迅速扩大
很快“意大利”号就成为了浮在海面上的“篝火堆”
在彻底暴露的情况下“意大利”号简直就是最|想的炮击对象“康涅狄格”号与“肯塔基”号的炮手甚至能够通过安装在炮塔上的光学瞄准仪看到“意大利”号并且直接测算炮击参数不需要依靠雷达提供的数据
在接下来的十分钟“意大利”遭到了最为猛烈的炮击
按照美军的统计数据从二点二十六分到二点三十五分短短分钟之内康涅狄格”号的主炮用十轮齐射击中了“意大利”号至少五次“肯塔基”号的主炮则用十一轮齐射击中了“意大利”号六次能够观察到且能够判断出弹着点的战果总共为九次另外二艘战列舰上的副炮与速射炮击中了“意大利”号不下二百次
这几乎是一面倒的斗结果没有任何悬念
二点三十七分“意大利”号左转退出了编队
美军却没有因此而转移目标“康涅狄格”号与“肯塔基”号仍然在向“意大利”号开火且命中率仍然保持在了百分之五左右
二点四十一分“意大利”号的右侧舰体中部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肯定不是主炮弹药舱发生了爆炸是大火蔓延到了舰体内部引爆了储备在水线以下的副炮弹药舱内的炮弹
因为副炮炮弹都是装炮弹不主炮炮弹那样是分装炮弹所以在高温下更容易自爆也更加危险
大概二分钟后“意大利”号的B炮塔右侧部位发生了第二次猛烈的爆炸
根据一些幸存人员回忆这爆炸应该是储备在副炮炮塔内部的弹药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因为副的射速较高所以不会像主那样在使用的时候将炮弹提升到炮塔内而会在炮塔内储备一些弹药当然这些弹药也非常危险很容易殉爆
二点四十七分“意大利”号出了明显的右前倾现象
显然二次爆炸严重损毁了战舰的右侧舰体导致右侧特别是右侧前方舱室严重进水不然不会出现右前倾的现象
大概五分钟后“意大利”号的舰首就全部埋入了海面之下
二点五十七分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官兵开始有组织的逃生
“意大利”号的下沉速度比想的要快的多可能是舰体内很多水密舱门没有关上或者其水密性不好导致在舰首进水之后海水迅速涌入了其他舱室从加快了战舰的下沉速度
到三点过八分的时候除了高高翘起的舰尾之外“意大利”号已经全部沉入了大海
三点过十分的时候已经沉入海里的“意大利”号还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炸起的水柱高达一百多米
因为整艘战舰在爆炸后解体残骸散布范围过广且沉没海域的水深达数千米所以其最后一次大爆炸的原因至今都没有搞清楚从爆炸威力来看肯定是主炮的弹药舱里的发射药包发生了爆炸不然不可能如此猛烈
最终“意大利”号成为了第一艘战沉的意大利战列舰而且也是德舰队中战沉的第四艘战列舰(前三艘分别是“德意志”号“日耳曼”号与“'斯麦”号“提尔皮茨”号的沉没时比“意大利”号晚了大概二十分钟)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前仆后继
更新时间:2009…9…30 10:31:08 本章字数:3591
巨浪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四十八章 前仆后继
“意大利”号主动撤出战斗的时候其二艘姊妹舰|不住了
作为编队内的三号主力舰“罗马”号在转向的时候把转向时间延迟了大概二分钟并且选择了更大转向角度从而与“意大利”号拉开了距离这么做也主要是想给战术机动留出足的空间
可以说“罗马”号的舰长很明智
在不不同时对付二艘敌舰战连对手一半都不到的情况下(二艘“蒙大拿”级战舰有二十四门主炮而一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则只有九门主炮为对手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五)加强战术机动才是“保身”的最佳方法
问题是“罗马”号并不是四号主力舰
在其身后还有“帝国”号如果“罗马”号进行大范围的战术机动必然会影响到“帝|”号从而影响到编队的整齐性按照意大利海军的作战条令“罗马”号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规避而不能为了躲避炮弹完全不顾编队作战显然在此情况下“罗马”号不可能为所欲为
这也直接酿成了“罗马”号的悲惨结局
在二点十七分也就在“罗马”号准备转向的时候就挨了第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成为了意大利舰队中第一艘挨打的战列舰
万幸的是炮弹直接贯穿了舰桥顶部的火力指挥中心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
在二点二十四分的时候“罗马”号再次中弹
炮弹从战舰右侧距离舰首大概五米处进入然后从战舰左侧距离舰首大概二十五米处钻了来最终在海里发生爆炸显然十六英寸穿甲弹的威力有点过头了只在“罗马”号的舰首上开了一个贯穿的窟窿
因为转向时间晚了几分钟所以当“罗马”号调整好航向的时候与美军战列线的距离短到了不足九千米即便在夜间情况下只要美军炮手完全按照火控雷达提供的数设定炮击参数主炮的命中率都不会低于百分之三也就是说平均每三轮齐射就打中“罗马”号一次如果炮手素质稍微高一点有足够的经验甚至能够保证每轮齐都能打中对手
显然“罗马”号离对手太近
虽然在炮战中“罗马”号也让美军七号主力舰即“纽约”号(BB95挨了不下五枚三百十一毫米穿弹但是在面对“阿肯色”号与“纽约”号的联合夹击“罗马”的反抗显非常微弱
到二点三十分的时|“罗马”号已经挨了七枚穿甲弹
除了前两枚穿甲弹以及打穿了主装甲带却没有发生爆炸的第五枚穿甲弹之外另外四枚穿甲弹的中点全在“罗”号舰体的右侧且都在进入舰体之;发生了爆炸其中有三枚穿甲弹是在打穿了主装甲穿过了装甲隔舱之后在舰体部爆炸的其造成的损伤非常严重
到二点三十五分的时候“罗马”号的航速降低到了十二节
并不是“罗马”号的舰长想拉开与“意大利”号的距离而是因为该舰的八台锅炉中有五台被摧毁四台蒸汽轮机中也只有二台还在继续工作
在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动力同时的不通过调整二仍然在继续转动的传动轴的转数来保持战舰航向的情况下“罗马”号能够保持十二节的速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按理说在这个时|“罗马”号应该撤出战斗了
问题是当时“内托”号的通信中心已经被摧毁佩皮诺也离开了司…桥无法用其他方式下达命令
结果在没有收到命令的情况下之前一直精明的“罗马”号舰长没有下达撤退命令
坚持下去的直接结果就是挨更多炮弹
打到二点四十五分的时候“罗马”号右侧舰体以及上层建筑的右侧已经面目全非了当时甚至判断不出中了多少炮弹!
按照美军的统计到此时二艘列舰用主炮击中了“罗马”号不下十五次!
此时意大利”号已经左转
在二点四十七分的时候“罗马”号也开始左转准备脱离编队
比“意大利”号幸运的是“罗马”号的主炮与副炮弹药舱都没有被打中也没有发生爆炸
虽然在左转离开战场的时候“罗马”号的右倾角度已经达到了十三度且航速降低到了十节左右但通过向左侧隔舱注水倾斜角度到了控制只要能够撤出战场就能够为发电机供更多的动力抽出舰体内的海水甚至使舰体扶正
问题是“罗马”号跑的掉吗?
此时位于编队最后面的“帝国”号也到了崩溃的边
可以说在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中“帝国”号的表现是最优秀的
战斗打响后“帝|”号就让美的八号主力舰即“宾夕法尼亚”号(BB96)尝到了苦头并且在被对手击中之前至少打中了“宾夕法尼亚”号三次只是三百八十一毫米穿甲弹的威力确实偏低且三次命中点都在其上层建筑上所以没有能够重创“宾夕法尼亚”号甚至没有让对手损失部分作战能力
在编队转向的时候“国”号的位置是最理想的
作为编队中的最后一艘战列舰“帝国”号可以不受限制的进行战术机动甚至可以拉开与“罗马”号距离反正只要不脱离编队并且跟随编队的步伐前进“帝国”号的战术就不会受到编队的影响
也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