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谈- 第5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波斯都督府:不在伊朗,而是在今锡斯坦。阿拉伯哈里发东侵后,波斯不能
抵挡,王子亲赴长安求援。唐朝册封定立三代波斯王室后裔为波斯都督,有的晋
封为波斯国王,在今阿、巴、伊边境一带立国,但终于未能恢复萨珊王朝在波斯
本土的王统。
随着大唐帝国的兴起,同时代也有两个强国正在悄悄崛起,一个就是青藏高
原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还有就是中东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这两
个国家同唐帝国成为了这段时期西域历史的主角。
先由吐蕃谈起,安西四镇的兴旺很快就引起了吐蕃的觊觎,吐蕃于公元670
年唐高宗咸享元年对安西都护府发动了第一次攻击,拉开了两国争夺西域的序幕。
此后唐朝与吐蕃在四镇几番争夺,四镇数度易手,终于唐朝在公元692年武周长
寿元年,由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联兵攻破吐蕃,安西四
镇的争夺战终于暂时告了一个段落。下面罗列一下这其中反复的战斗过程。
咸亨元年(670)吐蕃陷安西,四镇罢上元二年(675)唐朝收复安西四镇
仪凤三年(678)吐番西取龟兹等四镇调露元年(679)唐朝复置龟兹、碎叶、
于闻、硫勒四镇永隆元年(680)吐蕃又攻陷龟兹等四镇永淳元年(682)安西
副都护王方翼平西域,恢复龟兹等四镇垂拱元年(685)吐番攻占龟兹等四镇垂
拱二年(686)唐朝金牙军收复龟兹等四镇永昌元年(689)吐善击斩安西都护
阎温古,破龟兹等四镇武周长寿元年(692)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善,复收
四镇,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驻唐兵3万。
从唐高宗到武则天这62年间,唐朝在西域与吐蕃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拉锯战,
终于将太宗皇帝所打下的基业维持住了。
吐蕃在西域受挫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唐朝的实力,吐蕃史料里面就有描写。
“圣神赞普鹘提悉补野,自天地浑成,入主人间,为大蕃之首领,……建万
世不拔之基业焉。王曾立教法善律,恩泽广被,内政修明、熟娴谋略,外敌慑服,
开疆拓土,权势增盛,永无衰颓。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是故,南若门
巴天竺,西若大食,北若突厥、拔悉蜜等虽均可争胜于疆场,然对圣神赞普之强
盛威势及公正法令,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欢忭而听命差遣也。东方之地曰唐,地
极大海,日之所出,此王与蛮貊诸国迥异,教善德深,典籍丰闳,足以与吐蕃相颉顽。”
从这段出自吐蕃之口的话可以看到,吐蕃将其周边的天竺、大食、突厥、拔
悉蜜等均列入了“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欢忭而听命差遣”之国。而在吐蕃眼中,
唐朝则是唯一“与蛮籍诸国迎异,教善德深,典籍丰闳”并“足以与吐蕃相颉顽”
的文明大国,唐朝在吐蕃心目中的这种强大和显赫的地位,正是军事上的胜利和
文化上的强盛带来的。
时间流逝,终于到了玄宗皇帝的时代,唐朝的国力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
在玄宗皇帝时期达到了顶点,而玄宗皇帝也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皇帝,他并不满
足于只是作一个守成的君主。于是在他的领导下,唐朝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用兵。
由于府兵制的崩坏和朝廷连年用兵,玄宗皇帝用募兵制代替了府兵制,唐朝
政府在边疆地区大量的招募兵源,蕃兵们于是大量进入军队。由于蕃兵骁勇善战,
加上李林甫的私心,少数民族将领很快就成为了唐朝对外战争中的主角。同时,
由于军队由边防军改成全部由长期服役的健儿组成的职业军,使得唐朝军队的战
斗力大大的提升,这样的改革带来的效果在唐朝的对外战争中被证明是极其有成
效的(当然这种改革也是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根源)。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也已经加入了争夺西域的行列,并且在开元三年(公元715
年)和唐朝有了第一次冲突,西域终于变成三个大国之间的角逐。
由于国力的强盛,在西域方面优势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吐蕃在西域的扩张
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阿拉伯帝国联盟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首先在开元三年
(公元715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
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璟率旁侧戎落兵万馀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
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然后是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大食(阿拉伯)攻打四
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接着是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吐蕃大军攻打唐朝属国小勃律,北庭节度
使张孝嵩率疏勒副使张思礼以步骑四千救援,大败吐蕃军。
而阿拉伯方面,首先在被阿拉伯人称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麦立克
(685—705年在位)的任命之下,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被任命为掌管东方的
最高权利者,在他的领导下,阿拉伯的疆域向东方获得了极大的扩张,由于垂涎
中国的富庶,他应许他的两个大将之一,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谁首先踏上中国的
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古太白。本。穆斯林。巴西里征服了塔立甘、
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而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征服了印
度的边疆地区,但是他俩都没有能跨过中国的国界。(这段史实同时也是纠正柏
杨中国人史纲中的谬误,任命大将为中国总督的事件和怛罗斯战役并不是同一个
时代,而柏杨将他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
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
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
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
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粟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为了
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突骑施
是一个突厥族的部落,可汗名叫苏禄)
玄宗初年,突骑施在伊塞克湖和巴尔喀什湖之间崛起,到开元三年(公元715
年)向唐朝称臣,被唐朝封为左羽林大将军、顺国公,赐锦袍、钿带、鱼袋七事,
为金方道经略大使。这一大堆的封号最为重要的是最后一个金方道经略大使,金
主西,金方就是西方,这个封号清楚地显示了唐朝希望苏禄可汗对抗阿拉伯的意
图。在接受了唐朝的封号之后,由于游牧民族的本性,唐朝的边境依然被突骑施
袭扰,并且占据了碎叶城。但是唐朝对于突骑施还是非常容忍的,在将已经是既
成事实的碎叶城送给突骑施之后(见新唐书—开元七年,龙嫩突死,焉吐拂延立。
于是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诏焉耆、龟兹、疏
勒、于阗征西域贾,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突骑施终于开始一心一
意的对付阿拉伯人。
唐朝的安抚政策并没有白费,很快突骑施就让唐朝所付出的代价变得物有所
值。
开元六年(718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
侵入中国领土,但是被突厥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年(723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
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开元十二年(724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哈利发,再遣穆斯林攻东
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
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从724至727年,突骑施深深地渗入粟特国境,远至康国(撒马尔罕)本土。
726年,突骑施为防卫骨咄(帕米尔以西)而与阿拉伯人交战。这一段时间,突
骑施在中亚是作为唐朝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开元十五年,吐火罗叶护阿交那
支汗那飞表求援于唐,表称:“颂奉天可汗进旨云,大食欺侵我,奴身今被大食
重税,欺苦实深,若不得天可汗救活,奴身自活不得,国土必道破散,求防守天
可汗西门不得。伏望天可汗慈悯。与奴身多少气力,使得活路。又承天可汗处分
突骑施可汗云,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这个表文可以清楚地显示唐朝
和突骑施之间的关系。
突骑施败亡之后,大名鼎鼎的高仙芝终于在此时登场了,在天宝年间,他对
于唐朝西域的维护是居功至伟的。
高仙芝(?—755年)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父名舍鸡,起初在河
西军做事,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
勇果敢。少年时随父至安西,因父有功授游击将军。到了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
并与父班秩相同。他先在节度使田仁琬、盖加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夫蒙
灵詧发现了他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
知兵马使。
(在这里对高仙芝的身份作一下说明‘朝鲜‘这个名称含义很复杂,若表示
古地名、古国名如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氏朝鲜等,则其境皆大部位於今日中
国之域内,且其时代与唐相距甚远;若表示近现代的地名、国名,则与唐代更扯
不到一块去。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在他所处的时代,朝鲜一词没有任何现实的意义,高句
丽则一直是中原王朝属下的一个地方政权,在它被唐朝收复之前,其地位与五胡、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许许多多割据政权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它偏居一隅,残
存较久而已,隋之所以要征伐高丽,正是要将南北的大一统进行到底,而并非对
外扩张。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其来源是夫余之一部及东北夷中之几支,
除了在地域上稍有重叠外,它与古代的朝鲜并没有什么继承关系,与现代的朝鲜
在关系上就相离更远了。据通鉴记载,唐灭高句丽後,其国民大部被迁入内地,
只有极少数留在或进入今朝鲜境内,因此从人民的继承上来说,今天朝鲜与古代
高句丽的关系也是微乎其微的。仅仅因为英文‘Korea‘来自‘高丽‘之名,就轻
易地在朝鲜和高丽之间划上等号,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至於新罗、後高丽之後
的朝鲜已逐渐走上独立於中原王朝之外的道路,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在此不作详
论。总之,把唐朝大将高仙芝称作朝鲜人无论如何是不正确的。如果是外国人,
他们写书或读书时容易受到‘Korean‘一词的迷惑,那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朝鲜
人和中国的朝鲜族人,出於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历史的真实,则是不能抹杀的。)
首先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与之联姻,由于小勃律
地处西域要冲,小勃律的转向使得西域诸国向唐朝进贡的通道被堵死,于是“西
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吐蕃重兵驻扎于此,当
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于是
在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
征。高仙芝行军百余日,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