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生指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生指南- 第1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州军讲究赏罚严明,对战利品的分配,也有明文规定。哪些被视为战利品,如何分配,都有详细地规定。具体地说,战场上缴获地财 物,都可以算作战利品。所有战利品,一成被拿出来奖励立功人员。其余九成,一半会分给军官,即屯长以上;另一半则被分给士卒,包括什长和伍长。 
  在出征泰山郡的战斗里,刘望英便作为士卒的代表,亲自参与了战利品的分配。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刘望英因为训练成绩优秀,尤其是识文断字,被定为上卒,现为一什长。这是士卒中是极少见的。完成新卒训练的士卒,会被视情况分别授予上卒、中卒和下卒。只有各项成绩都是优秀的士卒,才会成为上卒。一般来说,一百个受训士卒里,才有一个。说白了,下卒是初步掌握了战术技能的士卒,中卒则是熟练掌握了战术技能的士卒,而上卒则是士卒中的精锐。在张涵的构思里,应当经过三个月到半年的士官训练。但是,那时候张涵没有条件,为之提供大规模的训练,只好暂时免了。 
  随着族学迁移到青州,张涵正准备逐步把这一步补上。刘望英因训练成绩优秀,又在泰山一役中斩首三级,率先被调入了军校,参加训 练。这本是件好事,通过训练后,他至少也会被提升为屯长。不过,令刘望英遗憾的是,该死的二十里负重越野依然是训练项目之一。 
  从初平元年八月开始,张涵对一州三郡国的十三万多军队进行了整编。整编的重点是琅邪、泰山和鲁国三郡国的军队,张涵将其重新打散重新编组,淘弱留强,以提高战斗力。同时,在青州军里实行了军衔 制:下卒、中卒、上卒、下士、中士、上士、县尉、都尉、校尉,再往上便是将军了——他们佩带着不同标志,以便在战场上遇到意外的时 候,指挥权能够顺利交接。 
  大体说来,张涵的整编,限制了私军的产生,将征兵、后勤装备、训练和作战分开,各司其职,并建立了参谋、军校、后勤和征兵(包括新卒训练)等体系。 
  刘望英刚刚步入军官的行列,只是个最初级的屯长,眼界虽超出常人,也不知道这些,他好不容易完成了二十里负重越野,正光着屁股,用草木灰将自己涂成了漆黑一团,在军校唯一的好处便是如此,有充裕的时间和清水把自己洗干净……   PS:白绣猪什么也不说。漂过……
    正文 第三卷 第十一章 讨董战的终结
     更新时间:2008…8…18 15:58:14 本章字数:5503
    平元年(190)的剩余时间里,张涵整编军队,开    ▊    |平元年(190)的剩余时间里,张涵整编军队,开    ▊    |平元年(190)的剩余时间里,张涵整编军队,开    ▊    |平元年(190)的剩余时间里,张涵整编军队,开    ▊    |平元年(190)的剩余时间里,张涵整编军队,开  族的根基搬迁到了青州,并筹划着组建一支海军。 
  迄今为止,张涵麾下一州三郡国,近千万人口,竟拥有十三万六千多军队,加上少量守备各地的郡国兵,总兵力超出十五万众,每年养兵的花费的钱粮便在十五万万钱左右。张涵也觉得占人口的比例过高,便有意淘弱留强,缩减编制。不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若不能妥善安置这些被淘汰的士卒,张涵宁可养着他们,也不敢将其淘汰。再怎么样,这些也都是能完成了基本的士卒训练,比盗匪的战斗力强多了。好在青州别的不多,就是屯田多。张涵便暂时安排了一批作为试点。当然,为了安抚军心,他们的待遇比普通流民要好上许多,基本维持了原有的待遇。 
  而且,青州拥有大小学校六千三百余所,先生近万人,又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每年的花费也在四万万钱上下。正常的官吏薪俸、重整武备、军队换装、修缮城池道路等一连串必不可免的正常支出,也是数以万万钱计。加之,青州还要养活数十万流民,每年的开支极其惊人。还有,张涵还要建设一支海军和水军,有张家船队的基础,这也是个无底洞。青州每年的收入远远超过附近任一州,张涵依然觉得手里紧张。
  所以,张涵继续大力开垦荒地,同时开始尝试着在军屯中使用先进的农机具。青州的收益,屯田一块便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张涵不能不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小作坊有人把龙骨水车与水车通过齿轮、曲柄连接起来,解决了向高处供水的问题。采用了滑轮、滚轴的龙骨水车可以制成长达五十丈的庞然大物,向二十丈高的高地供给水源。当然,到了这一地步,龙骨水车与水车都需要大量采用钢铁构件。换言之,造价非常之昂贵,以此足可以雇佣人员日夜向高地提水一年以上。也就是说,这完全是没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但是,连动水车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在不挑战极限的情况下,连动水车的结构可以大幅简化,除了轴承、齿轮采用钢铁外,其余完全可以使用木材制造,效果缩减到大约原来的一半,也能将水车的效率大大提高,向九、十丈高的高地供水。从而增加了大量可开垦的土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张涵可以不虑土地匮乏了——自担任青州牧以来,张涵已经停止出售各地的官地。青州的望族大姓刚遭到打击,一时半会儿也不怕他们从中做手脚。零星出来几个,还可以杀鸡骇猴。 
  张涵在青州大张旗鼓的建设的时候,关东盟军与董卓军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 
  孙坚先后斩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太守张咨,荆州震怖,孙坚号令行无阻。然而,出身贫贱的孙坚在人脉、名望上,都没有能力控制南阳郡,更别说荆州了。 
  荆州便出了两缺,一个是荆州最富有的大郡南阳的太守,一个是统领整个荆州的刺史——此刻,刺史与州牧基本不存在本质的差别,只要有实力,刺史完全可以当州牧来用。  阳形势之危急,长安条件的恶 劣,有识者都清楚。好不容易出现了这么好的位置,刘表如何能不觊   。很快,刘表便使人说动了薰卓,被诏拜为荆州刺史。 
  薰卓答应的如此爽快,也是有他的盘算的。荆州完全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而袁术已经并了南阳兵,控制了南阳,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荆州必会落入袁术的手里。这是董卓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关东群雄讨伐董卓,会盟的十个人里,袁术、袁绍和袁遗三人都是汝南袁氏子弟,而其余人等也多有袁氏的门生故吏。可以说,汝南袁氏主导了整个讨薰同盟。薰卓便宜谁,也不愿意便宜袁氏。 
  而袁术屯兵鲁阳,控制了南阳郡,断绝了去荆州的路途。何况,荆州大乱,当地的豪族大姓以宗族为党,互相攻伐,贼势大盛。刘表得了这个刺史的名头,却未必能有机会到任。到任之后,也很难在短期内平定荆州。在薰卓想来,刘表去了,不过是给袁术添乱而已。 
  然而,董卓又一次看走了眼——董卓看人很失败的。刘表名列八 顾,但他这人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刘表接到诏书后,稍事准备,竟孤身单马隐姓埋名,瞒过了袁术,悄无声息抵达了宜城。在荆州四大氏 族——庞、蒯、黄、蔡——的支持下,刘表在短短时间内,一举诱杀了55名宗贼首领,轻易扫平了荆州。董卓和袁术都后悔莫及,可是,为时已晚。同时,刘表上表,表袁术为南        
      。 
  南阳是荆州最富裕的郡国,也是最大的郡国,拥有数百万人口,占荆州总人口的四成。袁术已经控制了南阳,刘表此举是承认既成事实,也是为了安抚袁术。果然,薰卓当前,袁术与刘表达成了妥协。当 然,众所周知,这只是暂时的。 
  不管怎么样,袁术得踞南阳,孙坚是有功之臣,遂表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在这个时候,孙坚便已经依附于袁术。坦率地说,孙坚的这个选择,也是自然而然的。袁绍居于  阳时,非海内知名不可见。孙坚与他没有交情,他遇到了袁术,招揽条件很好,自然便选择了依附袁术。 
  与袁绍明于时势,保存实力相比,袁术便积极许多——他在名声和地位上,都不如袁绍,被一个婢女的儿子凌驾其上,对袁术这个袁氏嫡系子孙来讲,是很难容忍的事。取袁绍而代之,成为汝南袁氏的领袖,袁术企盼很久了。于是,袁术坐阵鲁阳,孙坚领军向前,从南方向  阳展开进攻。用孙坚的话来说,他没有文事上的才能,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建功立业。 
  孙坚号称领荆豫之兵,数万之众,其实多是乌合之众,战斗力远不能与西北边军相提并论。但是,孙坚的运气却颇为不错。他率领大军一路行到梁县阳人聚的时候,正好遇到了董卓派来讨伐的五千步骑。当时,孙军初至守备不固,形势甚是险恶。 
  幸运的是,前来讨伐的董军是由多股军队拼凑而成,又上下不合。主帅胡轸性子急,见吕布等不服,便说“这一回去,我要斩一个佩青绶的”云云,佩青绶的,就是指吕布等都尉、校尉。事可以做,话却不能这么说。都是带兵打仗,东挡西杀出身,这样的虚言恐吓,谁也不会害怕。这些将校就合起伙来捣乱,又是鼓动连夜进军,又是在半夜使人大喊“敌人杀来了”之类,结果这五千兵马没有交战,便自己溃不成军 了。待胡  收拾好军队,准备进攻的时候,孙坚早已经准备好防守了。薰军战斗力再强,也不敢进攻数倍于己、依托坚固工事防守的军队,只好无功而返。 
  即便如此,孙坚也对自己手下的军队没有信心,便领兵返回了梁 县,屯兵梁东,准备操练一番再说。但董军没有给他机会,在此处,孙坚领兵与董军连场大战,先败后胜,终于大败了董军,斩都督华雄。随后,便发生了袁术的断粮的事——这事影响不大,孙坚连夜返回鲁阳,说服了袁术,并没有影响接下来的作战。 
  接下来的形势,便顺理成章了。孙坚驱兵进逼到大谷关,距离  阳只有九十里。薰卓派李傕,与孙坚讲和失败后,就亲自出马领兵与孙坚大战于诸帝陵间。然孙军几经战事,战斗力已大不一样。薰卓战败,终于失去了盘踞在  阳的信心。薰卓所率领的军队,是以西北边军和中央禁军为主的精锐,战斗力很强,但补充不易,死一个少一个,哪里能够与‘群雄’驱赶的乌合之众相比较,孙坚每次失败了,便重新征集大批青壮,再与董军交战,董卓可是消耗不起——董卓余部后来也采取了类似手段。 
  薰卓已经迁都长安,早就准备西撤,此刻见势不妙,便领军退到长安。孙坚趁势猛攻,吕布兵少,又多骑兵,守不住  阳,孙坚再败吕 布,这才进了  阳城。可惜,这时候帝王将相并黎庶万姓都被董卓迁移到了长安,又大肆焚毁宫殿和民居,  阳城里已是疮痍满目,人烟稀寥了。  
  本来到了这个时候,正应该一路向西,穷追猛打救出献帝,以完成匡扶国家的大业。然而,关东群雄早已各怀异心。早在初平元年年 中,  州刺史刘  便刺杀东郡太守桥瑁,改任王胘为东郡太守,吞并了桥  的部队。 
  在某种程度上,献帝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符号,想要任某职,各方势力常常一表了之,并不在乎诏书认可与否。即使是这样,袁绍仍嫌献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