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异史- 第3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切鹁桑欢ㄊ撬沁豚镜氖焙蛑赖模淮伲痛搅四愕亩淅铩!�
    芙蓉嗔道:“你真是能猜,居然被你猜中了!不过,你还是猜不出是谁这么长嘴。”
    林清华心中隐隐一酸,沉默片刻,说道:“不必猜了,知道就知道吧。”
    芙蓉发现林清华有些消沉起来,知道自己的话挑起了他心中的伤痛,于是便将话题转移,说道:“我听说你把秋香痛骂了一顿,对不对?”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其实只是劝导了一阵而已。她对待丫鬟太苛刻了,经常打骂丫鬟,而且还是当着我的面,我肯定看不过去的,虽然现在我府上也有丫鬟家丁,但是都是签了契约的,每月多少禄银,每月休息几天,都规定的很详细,我从来不把他们当下人看待,只是将他们看成是用自己的辛劳换取活路的勤快人。秋香原先也是丫鬟,虽然是贴身的,而且萍儿与芳儿也并不苛待她们,但是毕竟这丫鬟的滋味她们也是深有体会的,可是没有想到,她摇身一变成了夫人,就立刻忘记了以前的辛苦,忘记了我的教诲,相比之下,春香她们待丫鬟就好的多,而且她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与丫鬟们签了契约。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好了,好了!你就别说你的教诲了吧!”芙蓉见林清华罗嗦个没完没了,便出言打断了他的话头,并说道:“所以说,你真的有些与众不同,难道你就不知道‘媳妇熬成婆’这句话?”
    林清华叹道:“那也不是这样做的理由!由此可见,人性本恶,只有用法律才能约束人的行为。”
    “好了,好了!这些你还是留着讲给张慎言那样的老顽固去听吧,我可不想听这些劳什子。”芙蓉对于这些理论毫无兴趣,她的兴趣似乎在别的地方,“我听说你准备下命令,让全天下的女子都将小脚放开?”
    林清华看着芙蓉的那双大脚,说道:“是的,还是天足方便得多,起码打起仗来跑得快。”
    芙蓉有些难堪的将脚向后缩了缩,并嗔道:“穷人家的女子要劳作,自然天足多些。……只是你这样一来,岂不是与天下作对?缠足是已经有好几百年的习惯了,不缠足的女子很难嫁出去,你难道没有想到后果?……你……你莫非还没看够吗?”
    林清华微微一笑,随即站起身来,将手中的火把举得更高,深吸了几口气,随后说道:“据说女子缠足是南唐的那个末代皇帝李煜搞出来的,当真是变态之极!……皇帝都变态!……我知道,天下的变革不是短时间就能奏效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去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既然我来到了这里,那么我就要承担起改造一切的使命,为了不让愚昧继续蒙蔽人们的眼睛,我将竭尽全力去干!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第七十一节 宫禁之变
    庞大的禁宫群笼罩在一片黑沉沉的幽静中,由于附近的很多民房已经被完全拆除了,所以这附近显得格外的死气沉沉,就象是一个曾经凶猛的野兽已经丧失了斗志一样,静静的趴在黑暗之中,无可奈何的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正对着皇宫正门,是一条宽阔的御街,御街上也是同样的死气沉沉,既没有什么人在那里停留,也没有什么声音,只有冷冷的月光洒在街道上。
    不过,在靠近皇宫的宫墙附近,却站着不少腰挎腰刀的士兵,从他们那身上的盔甲来看,他们全部都是皇帝的禁军,虽然他们人人努力做出一副威武雄壮的样子来,但是这仍不能掩盖他们脸上那略显惊恐的表情。
    一阵杂乱的马蹄声传来,更增加了这些禁军的不安,他们纷纷抬头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并紧紧的用手握住腰间的腰刀刀柄,随时准备将刀抽出。
    一名骑士骑着匹健壮的蒙古马奔到了皇宫正门边,直到快要踏上台阶的时候才勒住缰绳,停了下来,他的身后跟着十几名骑兵,他们也是在差不多快要到皇宫门口的时候才停下来,显得格外的嚣张跋扈。
    一名禁军队长大着胆子走上前去,指着那领头的大汉,呵斥道:“大胆!过了下马碑怎不下马?”
    不等那人回话,旁边的一名骑兵便催马奔过去,甩出鞭子,“啪”的一声抽在那队长的盔甲上,并开口喝骂道:“睁开你的狗眼好好看看!在你面前的是摄政王!他跟先皇一同骑马在战场上杀敌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那队长向那领头的骑士望去,果然发觉那人气势非凡,有种说不出来的傲气,想必那骑兵说的是真的,于是赶紧向那领头骑士行礼,并道:“奴才有眼无珠,冒犯摄政王,望摄政王海涵。”
    这骑士就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了,刚才在来皇宫的路上,被那群送葬队伍一冲,将他的亲兵队冲散,他在十几名骑兵的护卫下匆忙脱离卫队,冲出人群,虽然并没有受伤,但是此刻的多尔衮却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所以,当那名禁军队长来到跟前向他请安赔罪的时候,他毫不客气的举起马鞭,狠狠的抽了那队长几鞭子,口中骂道:“瞎了你的狗眼!连本王都不认得了!”
    那队长抱着脑袋蹲在地上,想跑却又不敢跑,只得连声告饶,口中喊道:“摄政王饶命!摄政王饶命!奴才有眼无珠,没认出摄政王来,望摄政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饶奴才一命!奴才以前只是正蓝旗的一名牛录额真,平时也就在城外作战,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摄政王,望摄政王饶过奴才一命。”
    多尔衮停下鞭子,呵斥道:“站起来回话!”
    那队长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头低到了胸脯上,混身仍是颤抖不已。
    多尔衮问道:“你说你是正蓝旗的,可是皇上的禁军之中,应该全是两黄旗的人才对啊?”
    队长哆嗦着答道:“回摄政王,近日局势日紧,明军势大难制,且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为了以防万一,今日皇上下了圣旨,命令各旗分别派出人手,编入禁军之中,以拱卫皇城。奴才就是在今日中午才被编入禁军之中的,以前奴才连皇城都没有见过呢!”
    “哦?”多尔衮显然有些意外,他喃喃道:“有这道圣旨?我怎么没有听说?”
    一名亲兵靠近多尔衮,在他耳边小声说道:“确实有这道圣旨,不过那时候您正在城上巡视防务,因而并不知道。圣旨是正白旗固山额真克尔博替您接的,后来就派了五百精锐进了皇宫,镶白旗也派了人。您刚刚回来,就接到入宫议政的圣旨,所以还没来得及告诉您。”
    多尔衮横了那亲兵一眼,冷冷的说道:“以后再遇上这种事,必须先向我通禀。”
    多尔衮抬头向那宫门紧闭的皇宫看了一眼,随即冷哼一声,翻身跳下马来,将缰绳交给一名走过来的禁军士兵,随后便迈开大步走向宫门。
    待走到门口,见宫门被禁军士兵推开,多尔衮便从腰上卸下腰刀交给一名禁军士兵,谁知那士兵并不接刀,而是说道:“摄政王不必解械,今日规矩改了,将领可以带刀进宫,您的亲兵卫队也可以与往日一样进去,但不能过金水桥。”
    多尔衮无暇细想,立即带着十几名亲兵走进了皇宫。
    果然如那禁军士兵所说,皇宫内的人明显比往日多了很多,到处都可以看见那些大臣将领们的亲兵,但他们全部都站在金水桥外,不能过桥,而桥上则由众多禁军严密把守。
    一名大臣站在桥上,正四处观望,忽然见到多尔衮前来,于是赶紧迎上前去,说道:“摄政王,您总算是来了,这里没有您主持大局,肯定乱套,现在里面正在吵呢!鳌拜跟遏必隆差点儿打了起来。”
    多尔衮在那人跟前站定,斜眼看了看那人,忽然开口道:“冷僧机,怎么你今日比本王还先来一步?”
    冷僧机叹道:“皇上催的急,下官不得不快些赶来,要是来得晚了,恐怕雷霆震怒,我这做奴才的就性命难保了!”
    “哼!哼!”多尔衮从鼻孔中喷出几声冷哼,说道:“那么本王来得这么晚,岂不是也是性命难保了?”
    冷僧机忙道:“摄政王自然是不一样的了,您整日忙着巡视防务,为国操劳,皇上和太后心里是清楚的,况且您是摄政王,皇上能够登基,还不是因为您的一力支持?”
    多尔衮也不回话,立刻拔腿就往桥上走,冷僧机也转身紧随其后。
    多尔衮抬头看了看那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宫殿,忽然问跟在身后的冷僧机:“他们都是怎么说的?那些汉臣们怎么说?”
    冷僧机小声说道:“皇上跟太后的意思是立刻向明军请降。今日朝议全部都是满臣,没有汉官汉将,汉军旗的人全部被调往城东防守,免得他们心怀不轨。”
    多尔衮冷笑道:“请降?妇人之见!”
    冷僧机接着说道:“八旗旗主大多赞同此意,但有下官等人顶着,因此一时半会儿倒也没有什么办法。”
    多尔衮说道:“八旗旗主一向善于见风使舵,他们滑头的很。不过,如今两白旗全在我的手中,我不同意,他们又能怎样?”
    冷僧机叹道:“不过他们人多势众,恐怕真的不好对付。”
    多尔衮说道:“本王一去,自然叫他们回心转意。”
    眼看着就快抵达宫殿正门,两人马上停止了说话,快步走到了门口。
    进了宫殿,多尔衮便看到宫殿中正乱成一片,文臣武将们胡乱站在一起,互相大声呵斥着,仿佛如同菜市一般,而那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与垂帘于皇帝身后的太后则满脸的愁容,既不呵斥众臣的失礼之举,也没有什么精神参与争论。
    众人见多尔衮终于进了大殿,于是嗓门忽然小了不少,纷纷将目光投向站在门口正瞪着他们的多尔衮。
    多尔衮慢慢的走前几步,向皇帝与太后行礼,并口称:“臣多尔衮参见皇上、太后。”
    对于多尔衮并不算恭敬的言行,皇帝与太后显然并没有心思深究,太后轻声说道:“摄政王不必多礼,你来了就好了,大家议来议去总是不得要领,你给个准主意吧。”
    多尔衮轻蔑的扫视一眼身边的那些大臣,随后大声说道:“臣以为,我朝与逆明势不两立!凡是想投降的人都是太祖的不孝子孙!”
    “多尔衮!你别再充英雄好汉了!”不等多尔衮说完,站在他身边的一人却马上走前几步,伸出右手,指着多尔衮的鼻子尖儿喝道:“就因为你想充好汉,所以大清才会落到如此窘迫的地步,若是你肯早些收手,带着得来的金银返回关外,那么我们如今也不用低三下四的向明军乞降,事到如今,你还不改悔,到底谁才是太祖的不孝子孙,难道还不清楚吗?”
    多尔衮转身望去,待看清了那人的相貌,忽然哈哈大笑,随后说道:“我当是谁这么英雄呢,却原来是济尔哈朗大人。哈哈!你不是刚刚从牢里放出来吗?怎么?这么快就忘了牢里的滋味了?滚一边去,本王不与胆小鬼说话!”
    “呸!”济尔哈朗骂道,“想当年,我跟太祖还在关外统一女真部落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胆小鬼?嘿嘿!老夫身上的十几道伤疤可以向人证明老夫的勇猛。”
    “老匹夫!你自己捞足了就想走了?八旗这么多人,大明这么好的地方,怎能轻易就走?”多尔衮丝毫也不将胡子花白的济尔哈朗放在眼里,当即用毫不客气的话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