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吴乾笑了笑说到:“那能啊,就凭这几千小鬼子和我一起死,我还嫌脏啊。当然拉,如果是日本天皇和皇后的话,我老吴还是可以考虑下的。”
听到这里,郑宏笑了笑说到:“那你小子到是说说,为什么一碰见我,你总是要和我搞同归于尽啊,你认为这样有意思吗?”
吴乾笑了笑,然后如同傻子一样抓了抓后脑勺说到:“也就是你郑大团长,有这个资格做我的陪葬,换了其他人,我一定叫他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要知道你的大名可是在我那个学院里面被吹的神乎其神了啊。一交手,我看也不过如此而已。”说到这里吴乾露出了一脸不屑的神态。
郑宏听到这里立即来了精神,便说到:“要不,这战打完后,再打一场对抗。”
“行啊,不过先说好,要输点什么才行,没有惩罚的,那输赢也突显不出什么来,那多没有意思啊。”见郑宏这么说,吴乾想都没有想的便直接说到。
见吴乾满口答应了,郑宏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便想了下说到:“这样吧,谁输了,谁就请对方吃一顿。反正这一战下来估计这大庆是该落在我们手里了,输的就在大庆请客吧。”
吴乾满口答应了下来,刚准备说话,就见自己的通讯员跑来说到:“营长,敌人的进攻停止了,前沿请示怎么办。”
听到这里,吴乾想了下说到:“命令前沿立即出击,立即抢占一线阵地。”通讯员回答着下去了。
见通讯员已经下去了,吴乾这才转过脸说到:“郑团长,就这么说定了,那边还有点事情,我就先去忙了。”说完不等郑宏开口说话,便直接敬礼后就直接离开了。看着吴乾远去的背影,郑宏突然有种不好的感觉,但是是什么,他一时也说不清楚,只是勉强的笑了笑后,便下去了。
第五十七章吴乾赶到前沿后,便立即着手开始调整部署,准备应对敌人随时发起的进攻。虽然吴乾这边的增援部队总算是及时赶到,也避免了阻击部队的全军覆没,并且及时封锁了突破口。但是这一切似乎还是有点晚,因为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日军已经突围而去,既便随后派部队进行追击,但最终依然还是有约两千多名日军逃进了北安。至于包围圈内第一零三师团的其他单位,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对于一零三师团突围的决定,有利有害,有利的地方是在包围圈没有合垄之前,让部分单位得以突围。有害的地方是,突围的过程中,部队似乎始终处于混乱之中,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下的与其说是一次突围行动,倒不如说是溃败会更贴切些。毕竟能指挥一场胜利的进攻也许不算什么,真正的本事是能在面对比自己人数多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情况时从容不迫的与敌人进行周旋,能完整的指挥部队打完一场防御战,那才叫真正的本事。
如果一零三师团不突围,而是就地采取坚守的话,虽然最终他肯定无法摆脱被歼灭的命运,但是就凭梁冲的一个旅加上炮兵群和装甲群就想完整的吃掉一零三师团,那恐怕会要耗上一段时间,但是正是由于一零三师团擅自决定采取突围行动,所以才有了在野战状态下,以有备打无备,再加上炮火和装甲的优势,要吃掉这一零三师团还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如果不是梁冲的失误,估计这一零三师团还真是一个都跑不掉。为此在看到梁冲上报的情况后,刘兴只是说了一句:“想成大将,独当一面,还欠火候,尚需磨练。”这话在传到梁冲的耳朵后,梁冲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对于司令的话,他知道这话已经切中要害,再说就是废话了,所以在以后的指挥中他就更加注重对于可能出现情况的计算,也因此最终在刘兴去世后,成为老将中的新一代掌权者。从这件事情来看,也许在此时刘兴似乎就已经有意在栽培梁冲了。
当然也正是由于一零三师团所采取的突围,这才加速了其灭亡的速度。各单位先是被突然的夜袭给打的手脚无措,然后在意见不是很统一的情况下,采取了突围行动。突围之后,在遭遇了复国军不断的打击之下,整个部队陷入不断的混乱之中。最终第一零三师团在十八日下午,复国军方面发现第一零三师团的司令部人员在放弃部队后,便立即向北撤退。这一情况被梁冲知道后,梁冲便立即下令处于突围方向的部队立即予以拦截,随后便指挥部队加入了围堵的行列,最终在一场激战之后,除了少数人员脱逃外,包括师团长小野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员阵亡,而只有作战参谋被俘,至于一零三师团的军旗则被复国军所缴获,这样按国际的惯例,日军第一零三师团便不复存在了!这个师团成为了复国军所完整歼灭的第一个师团。
虽然此时包围圈内尚有许多一零三师团的士兵还在继续战斗,但对于全局而言,他们已无关大局,他们跑也好,抵抗也罢,其举动只是一个螳螂挡车而已。对于复国军这边整体而言,现在所剩下的工作就只是清剿残敌,清理战利品了!
一零三师团的覆灭,对于整个北线的形势来说,还真可谓是影响深远。此次作战的胜利对于复国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从此在这一方向上,日军不但丧失了主动权,连兵力上的优势也被丢失。而复国军在这一个方面所要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清剿残敌了。这边在追歼着逃敌,那边复国军的进攻主力则开始向北安方向运动,为一下阶段的作战提前做着准备。但是此时对于下一步行动的计划,复国军内部却出现了重大的分歧。
有一部分人主张,既然这个方向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那么为什么不顺势攻占北安。这样一来可以扩充根据地的范围,二来也可以为日后的北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另外一部分人则主张,既然那边已经没有了敌人野战兵团了,那么现在的主力就应该立即回师,集合主力部队,全力攻占齐齐哈尔。而还有一部分人则极力主张主力南下,将敌一零一师团歼灭或击溃。希望以次获得整个黑龙江的优势,对于这些建议,刘兴从不表达自己的看法,他在听取任何意见之时都只是在一边认真的听取,然后顺手会将他觉得重要的地方予以记录下来。而当所有的意见被说完后,刘兴只是略微咳嗽了一两下,然后借口身体似乎有些不舒服,以后再找机会详谈,将汇报的人给打发走了。
经过一番比较之后,在听取了彭全的意见后。刘兴最后对全局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他看来此时绝对不是攻占北安或齐齐哈尔的时候,毕竟经过前一阶段的连续作战,一线部队的人员体力消耗很大,而且部队的换员率也开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再加上现在一线部队手头的弹药已经不多,包括他这个司令部的储备也不足了,许多弹药等作战物资正由基地运送前线到一线,由于是处于外线作战,加上路上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输送工作一直都不是很顺利。因此在他刘兴看来,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立即让部队进入休整。为下一阶段的大战、恶占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毕竟更大的行动还在后面。基于这个思维,装甲战斗群与炮兵战斗群立即挥师南下,准备支持四旅的佯攻齐齐哈尔的行动。而北面的事情,则全部交由一旅和地方武装继续执行。虽然刘兴在下达命令时,赋予了梁冲自由行动的权利。但是由于失去了装甲群与炮兵群的支援,再加上歼灭一零三师团的战役中,无论是人员,还是武器弹药都消耗巨大,所以此时的梁冲也无力进占北安了。在与参谋长唐迅商议后,最终决定原地待命,部队被分散开来执行清剿和巩固新的解放区的任务!
而就在装甲集群与炮兵集群开始机动南下,准备开赴新的作战区域时,韩国旺和郑宏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接到了总司令直接打来的电报,电报上要求他们两个作战集群立即开赴南线战场,因为此时卫宾所指挥的二旅已经与敌一零一师团接上了火,而且目前的形势来看,日军的一零一师团进攻的很凶,几次都是冲到了距离卫宾的指挥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上,卫宾一直在苦撑着,而且处于对全盘作战的考虑,他一直没有向司令部求援,直到刘兴在去医院的时候,发现二旅的伤员比其他部队要多的时候,他似乎感觉到情况的严重性。便立即命令参谋去电询问情况,为了防止卫宾隐瞒事实,刘兴特意加上了务必如实汇报。不得已,卫宾这才将情况上报到总司令部,这时的刘兴才发觉敌一零一师团居然在三天前就已经开始与卫宾的二旅呈胶着状态了,在得知情况后,刘兴立即命令准备南下作战的装甲群和炮兵群立即开始机动,务必在四十八小时内赶到南线战场与卫宾回合。而当这两个集群正紧赶慢赶之时,他们却接到了卫宾那边发来的电报声称:情况已经好转,两集群可以不必着急赶到。郑宏和韩国旺一看电报就傻了,这……,这算什么事情啊,合辙我们在拼命的赶,回头快到的时候,那边居然告诉我们情况已经好转了,这不是玩人吗?但是此时指挥部最新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两集群不必赶往南线战区,而转向到齐齐哈尔方向,准备再次配合四旅佯攻齐齐哈尔,似乎一场新的战斗即将打响,而此刻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骤雨前的平静罢了。
第五十八章在顺利歼灭一零三师团之后,一旅受命负责北部的事物,梁冲本想大赶一场的,但是坦克与炮兵被调走之后,一旅实力大减,加上前段时间作战时人员和物资消耗都比较严重,所以在与唐迅商量后,梁冲最终采取了将部队化整为零的战略措施,除旅部直属作战单位外,其他五个步兵营全部被分成以连排为单位,下到附近的农村和城镇地区,一是清剿敌人的残余力量,二是配合陆民生所派来的人员建立地方政权,维持地方治安。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梁冲放弃攻打北安的计划。如今北安除原守军一个联队外,再加上原一零三师团的残部约两千余人,从黑河又调了增援部队,此时的北安已变成了难啃的骨头了!虽然现在的一旅还有七千多人,但是现在的北安已经拥有将近五千人的守军,所以根据这个情况梁冲在没有将旅部的直属部队给分派下去。
梁冲除了派部队清剿一零三师团的残部,监视北安守敌之外,就是全力扩大解放区,事实上,一零三师团覆没之后,日本分布在其他各地的守备队早已闻风而逃。而至于那些战斗力低下的五色军,他们的选择自然也不会太多,无非是非逃既降,而在听到复国军打自己这里来的时候,那些各地所谓的名流们便会主动找上门来,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诉说着日本人是怎么祸害他们的,然后一边拿出一定的家产捐献出去,算是对复国军支持的一种表示,而到梁冲这里来的绝大多数人则纷纷发誓自己以后一定全力支持复国军,与日本人势不两立,看那架势不和鬼子玩命,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看到这里,梁冲几次都想当场发一把枪给那些家伙,让他们直接上战场去和小鬼子干。希望以此能满足他们的那种快意恩仇见战事已经平稳了,按战前的约定,梁冲将一个步兵营交给了李忠。在思考再三后,最终梁冲决定派吴乾的第四营去配合李忠完成这个任务。在通知了李忠后,李忠便兴冲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