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权- 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个人才,穆先生默默地想到。
第一百零七章 陈金那一派
  陈金的精力还是很旺盛的,年轻人嘛,总是干劲十足,再加上他确实是一肚子的金融知识,这些金融知识哪怕不用,有时都会自然地想从自己胸口里,嘴巴里给跳出来,何况现在真的要将自己的金融知识,金融体悟,总结出来,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水平,写出一篇几十万字的大纲,再写出一本几百万字的书!年轻人,也比较热血,如果真的能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而且又能一展所长,这样的事情,当然是陈金非常愿意干的。
  而且对于陈金本人将所有所学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金融学说体系,,完善提高自己以后的金融操作能力水平,同样有着极大的帮助。
  累积了那么久的刻苦学习,陈金也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所以不到一个星期,洋洋洒洒一篇几十万字,中论古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如何发展,如何弥补漏洞,犹如引入熔断制度,涨停跌停制度,犹如如何维持股市基本公平,如何完善宏观调控,那些基本的,虽然还不太完善,但是已经有一个框架的东西,被陈金结合着自己丰富无比的金融知识给写了出来,并交给了穆先生。
  当然整个材料要完全写完,整理完毕,当然不是一时之功,至少会花费陈金几个月的时间,对于这个所谓要领性的大纲,穆先生那边的反应陈金并不完全知道,不过可以从穆先生粗粗翻阅陈金大纲之后脸上满意的表情可以略微看出。
  并且在大纲的最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陈金还附送上了自己父亲留下的那篇金融遗作,或许是出于不愿自己如此出色的父亲,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灿烂的金融思想,让现在自己都佩服无比的绝妙金融国策构思,最后却永远默默无名的考虑吧。
  这件事情,陈金却并没有和穆先生明说,只是在那篇遗作上端端正正地写上了自己父亲的名字,还有与自己相互之间的关系,而遗作的上面,父亲当年标注了撰写的具体年代时间……不用再多说什么了,陈金相信,父亲的这篇遗作如果能被高层的人看见,自然有人能看出它应有的价值,自然能够明白自己的父亲,当年是个如何值得众人骄傲的人!
  穆先生悄悄地离开了鹏城,就如他悄悄地到来一样,和之前所有人预想中的完全不同,并没有掀起漫天的风云,更没有消灭或者毁灭什么;没有人知道他来鹏城到底是为了什么,也几乎没有人知道他这样的大人物,到底能在鹏城得到什么,有心人只是发觉,不知道什么时候,穆先生这次前来鹏城公干的目的,在政府内部机密的红头文件上,已经从调查,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鹏城进行金融方面的专业性调研工作……
  从之前的山雨欲来风满城,变成了和风细雨暖春秋。
  这样的情况,却是远远出乎了鹏城市委书记韩阳的预料之外,只是穆先生这个级别大人物的具体动向消息,却也是属于国家级别的事情之一了,层次确实相差太远;虽然他韩阳贵为地方上的一方大员,比较起来级数差别得也太远了,却也完全没有资格接触到这方面的消息,别说他,就连省里的几位超级大员对穆先生这次微服私访般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最后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地硬是理解为那真的文件上面所说是一次金融调研罢了。
  只是为何开始的时候又有些那个地严厉,甚至动用了调查这样的严重字眼,最后却突然又变得风轻云淡,宛若无事,中间疑惑似乎实在太多,韩阳当然能从中嗅到不寻常的气息,或许他在京城的家族能从某些渠道获得某些消息,不过那也不是短期之内的事情了,想到这里,韩阳书记不禁眉头紧皱,原本信心满满一切尽在把握的感觉,突然消失无踪。
  这还是他主政鹏城以来,首次有这样的感觉。
  不管怎样,陈金杨凡等人安然无事,那已经是一个铁的事实,至于穆先生来鹏城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想做什么,那也已经是属于过去的风雨,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市长宋涛,金副市长两人旁观者的身份看完这幕,心中却道,没料到啊,一向消息灵通的韩阳书记,这回却放了个空炮,脸面丢得不轻啊,或许,韩书记的消息来源并不是那么地确实?或许韩书记在所属家族中的地位,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高?还是已经失宠?这个假消息,是刻意的还是有意的?有没有一些更多的含义?某些人的心思,不由地活络了起来。
  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韩阳书记这回消息有误是肯定的了,鹏城政坛上,再也没有一股政治力量会明目张胆地对杨凡的进步起到妨碍作用,因为那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也没有了更多的缘由,为首的韩阳书记偃旗息鼓,杨凡市局正局的任命,很快就顺理成章地下来了。
  一向高调的韩阳书记在这次讨论市局正职的重要常委会任命讨论中,破天荒地选择了沉默,只是听着市长宋涛,金副市长等市内头面人物对于杨凡是个好同志,如何适合市局这个职位,之前如何为鹏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云云,号召大家要努力向杨凡同志学习,为鹏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谈得慷慨激昂,说到动情的时候,甚至眼泛泪光,不知内情的人,甚至以为杨凡其实是属于市长宋涛,或是金副市长那两派中任意一派的人物,却没有料到杨凡完全是个彻底地独立派,如果硬要说他属于哪一派,那也只能说是属于并没有出席这次常委会议,甚至并没有任何人听说过,最近旗下两个公司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陈金那一派。
第一百零八章 韬光养晦
  听着市长宋涛,金副市长慷慨激昂,饱含感情的讲话,市委书记韩阳只是微笑着轻轻鼓掌。
  市长宋涛,金副市长心中暗笑的同时,却也明白,现在大家争夺的焦点,已经完全改变了,杨凡已经完全可以淡出众人视线的焦点之外,对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太过执着,并不是一个明智为政者的所为。
  毕竟说破天也不过是一个正局的任命,现在有心人的目光,都已经投射到了市政法委书记这个关键性位置的争夺上,不过参与者各方的力量相互之间似乎势均力敌,短时间内恐怕难分胜负,很难得出一个结果。
  与此同时,在为杨凡叔的成功进步,牢牢把握住了市局这个关键性的位置而高兴的同时,陈金也从穆先生的弟子,鹏城南方银行的那位苏行长那里,得到了一些和他有关,极其重要的消息,或者说是建议。
  韬光养晦!
  穆先生回去之前,和苏行长几次长谈,却是让苏行长了解到了目前国家上层很多不为人所知的事情,而且很多话表面上是对苏行长说的,其实未免没有主要是出于间接告诉陈金的意思。毕竟苏行长目前的身份地位,得知这些消息也没有太多的个人利害冲突,对于陈金,则就完全不同。
  那就是国家当时改革开放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更何况一个泱泱大国的高层?对于如何搞改革开放,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高层内部自然也存在着分歧,总体来说,大体是分为针锋相对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两大派势力对比。
  目前主导政局的,当然还是以改革派为主体,可是保守派的势力也绝对不容小视,保守派的势力强大到了什么地步?前几年东欧事变,苏联解体,对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国内改革派的热情同样产生了一定得冲击,反倒是保守派的思想,缓缓有些占据了上风,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派的明智之士当然能够看出,保守派的政策是只能守成,若是我国错过当时黄金的发展机会,未来的损失很可能会更大。
  可是当时因为国际形势的冲击,国内局势也有些动荡,保守派的思想一时占据了很大的上风,甚至到了改革开放已经难以进一步推进的地步了,金融市场改革也一时难产,这才有了陈金当时刚刚进入鹏城证券交易所,每天闲得拍苍蝇,好好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市场变成老年人活动中心,完全是因为政策出现分歧,没有下来,金融市场交易无法真正展开的缘故。
  分歧严重最后到了需要当时已经退居二线的前一号首长,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位可敬老人必须再度出山,亲自南巡的地步!
  南巡的同时,老人宣布了重要的讲话,改革的步子要再大一点,改革的胆子要再大一点,中国不改革,将没有出路。
  这才为几年来两派之间的争论,思想混乱定下基调,才有了后来上海与鹏城金融市场的正式开放,也才有了陈金的今天。
  从目前局势的发展来看,可以说老人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可是看着目前东欧与俄罗斯的部分局势,国内部分高层也确实有疑惑,保守派思想的势力,仍然强大。
  改革派推动改革的同时,确实也有些举步维艰。两派之间的斗争,仍然时有发生。
  而穆先生,身为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国家金融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十五位专家级别委员,中央级别巨头,自然深深明白其中的艰难。
  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陈金目前年龄实在太轻,之前从宝安力合这个股票中获取巨额收益的事件又实在太出风头,宝安力合这个股价的波动也实在太大,并且陈金获得的利润也实在太多,太巨大,也太快了。
  很容易就让陈金成为保守派某些有心人的靶子,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惹来遮天大祸;派系斗争从来不讲任何人情,想想看当年的十年浩劫就知道,现在主政的几位两大派系代表人物虽然行事算是温和了许多,可是未来具体会怎样发展,谁也没有办法完全预料;穆先生深知,两派之间的剧烈争斗,甚至有时会波及他这个级别的超级巨头,自身都有难保的可能,更不要说区区一个羽翼未丰的小小陈金了。
  况且陈金说的很多金融方面的道理,穆先生等人搞金融专业的懂得,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很多并不是这个专业的保守派元老,可是绝对不会以为然的,甚至可能会觉得陈金的行为,非常符合改革开放之前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罪名,投机倒把!
  短时间内,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本身就是投机倒把!到时一个舆论造势,陈金就非常地危险。
  容易成为保守派势力攻击的巨大靶子,甚至成为两派势力相互交锋中一个薄弱的突破口,牺牲品。
  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不让陈金成为某些人的目标,为了不让还没有成长起来陈金过早地夭折,穆先生同样留下了八个字——低调做人,韬光养晦!
第一百零九章 伯克希尔。哈撒韦
  这和当时正在缓缓积蓄国力,力图在世界上崛起的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我国外交事务界定的总政策,是一样的。
  如果把联合国中大小国家看成一个个人,一个由个人组成的小社会,那么当时正在全力求发展的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太过年轻的陈金现在面临的国内政治环境,倒是颇有相似之处。
  陈金听完这番话后,深思了整整一天,深以为然!
  中央级别调查变成中央级别调研的巨大事件就这样过去,这次高高举起,却是轻轻放下的事情除了在某些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对鹏城的政局有所影响,破除了陈金派系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