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停止了射击,战场上忽然静了许多。清军叫喊着追击,但也很少开枪,这些前装滑膛枪射击一次后再装填弹药需要时间的。
被追击者忽然一改随处乱跑的情形,大多数都向东南方向的树林跑去。追兵本来觉得乱民们乱跑,不好大量消灭,此时见他们往一处跑,于是加快了追击的速度。
赫哲图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咸丰8年和本年春天,长毛和捻子两次围攻固始都没有攻下,春天这一次,还让胜保和袁甲三两位大人的援兵一直追击到安徽六安,并且不久将六安攻破,捻子的大头领张乐行被迫逃往淮北,胜保等清军主力尾随北上开始围攻皖北的怀远。现在出现在这里的捻匪又是哪里来的?是孙葵心或者陈大喜的捻子,趁着官军北上趁机占领固始作乱?
正文 109。淮滨(8)
更新时间:2008…8…7 11:29:32 本章字数:1057
火枪营过河的队伍已经接近那片树林了,显然这里已经不在清军炮火射程之内了,无论是城头的西洋炮还是木船上的铸铁炮都射不到这里。这些清军在大堤上站队的时候,队形还勉强像回事,此时也已经跑的七零八落了。在树林附近,火器营的统领整理了一下队伍,把已经到达的人分成三部分,准备轮流射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洋枪发射一次后装填子弹需要时间较长的原因。分成三队,一队射击的时候,其他两队装填子弹,这样总有一部分处于可以射击的状态,这步枪射程不远,如果全体一次齐射,则有可能使对方在装填子弹的间隙冲过来,如果对方是用冷兵器装备的数量较多的部队,贴身近战兵力的优势显现,火器的优势丧失。
第一队蹲下来,刚要射击,树林里十几枝步枪零零星星的子弹飞了出来。清军队列如此密集,对面飞来的子弹虽然不密集也不太准确,还是打中了好几个清兵,由第一排准备射击的,也有后面列队准备射击的。清兵一阵慌乱,第一队慌忙把子弹射出,不等他们交换位置,树林中又想起三声清脆的枪响,这枪声与刚才的枪声显得有些不同,三个第二排的清兵应声倒下,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又是三声枪响,又倒下的清兵有两个还是准备接替第一排射击位置的,另外一个倒下的是站在队伍一边指挥射击的带队统领。清兵一阵慌乱,所有人都乱哄哄地把步枪里的子弹射向树林。不等他们再次装上子弹,林中跑出十几个人,奔到树林外距离他们二、三十米的地方,一起甩手投掷出他们手里的带木柄的圆铁疙瘩,那些黑乎乎的铁疙瘩飞到清军队伍前后左右,有些甚至直接击中了清兵的身体,把这些家伙砸得声声惨叫、大声咒骂,没等他们又进一步的反应,“轰!轰!”的爆炸声把一切声音都淹没了,清兵的队形如此密集,对手榴弹又毫无认识和戒备,使得手榴弹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已经到达林边的列队的清兵还不到二百人,爆炸过后,还活着能动弹的都拼命往回跑,后面还没有到达的清兵见状也急忙掉头往河边停船的方向跑,别看这些家伙追击的时候跑的挺慢,落在了后面,但是此刻撤退却跑的飞快,很快就有人到了船上,嘴里马上就催促水手开船,全是些兵痞油子。在喊杀声中,林中冲出几百个手持冷兵器的农军,为首的是十几个手持洋枪,穿着奇怪军装的人,头上没有辫子。这些人呼喊着追击着刚才渡河追击他们的那些清军。忽然从树林东侧飞奔出三匹战马,马上的人一边从一侧越过刚才接近树林没有本打死的那一股清军,一边向远处奔向河岸的清军开火,那些清兵随着枪响,接二连三地倒下,再战马飞奔的过程中,他们手中的枪似乎不用装填火药、弹丸可以连续射击。
正文 110。淮滨(9)
更新时间:2008…8…7 11:29:32 本章字数:1202
“缴枪不杀!投降免死!”这三个人击毙了几个清军后,不再理会那些向河岸方向已经跑远的清兵,把马兜转,拦在了刚才从树林边套走的那一伙100人左右的清兵前面,那些清兵停下脚步,瞪着惊恐的眼睛看着眼前的三个似乎从天而降的人。一个清兵装好了子弹,刚要举枪,“啪!”马上的一个人手中的枪响了,那清兵一头栽倒,另几个前面的清兵猛向前一冲,“啪!啪!啪!”接二连三倒下好几个,“快投降!把枪扔到地上,饶你们不死,我们优待俘虏!”
扑通、扑通!这些个火器营的清兵一个个扔下武器,跪倒在地,后面的农军追了上来,骑在马上的路云山大声喊道:“不准杀害俘虏!你们快带人收缴武器,把俘虏押到白露河对岸去!”他是对着跟上来的那十几个被派去当农军队长,却稀里糊涂跟着农军过了河的三团战士说的。
赫哲图此时才反应过来,恼怒地命令两门洋炮开火。但是已经无济于事,对方不再炮火射程之内,逃到河岸的清兵狼狈不堪地登上船,急忙忙驶回了北岸。赫哲图肉痛不已:一下子损失了近二百条洋枪,还有那些开花炮弹,这些可是不少的银子呢。好在看见对岸也死伤了不少乱民,心中稍微也找到了点平衡。
天黑了下来,对面的敌军开始在炮火射程外挖掘壕沟,还有些人到河岸附近抢救那些受伤者。赫哲图也懒得让洋炮开火了。那些炮弹实在太贵了,而且数量也不是很多了。
从史灌河口又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上午出发的十二条运粮船过了白露河口就开始遭到南岸的射击,边还击边行驶,到了史灌河口附近,遭到威力强大的洋炮的轰击,两艘被击中起火,其余的急忙停靠北岸,在南岸炮火轰击下,船上的人急忙弃船逃命,船只都被从史灌河驶出的小船掳掠到南岸的史灌河里去了,逃得性命的清兵和北岸安徽省的团练们连对方的洋炮在哪里都没有见到,这些可怕的洋炮居然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到北岸团练的营寨。
赫哲图半信半疑,命令各处严守,不得擅自出击,自己回住处找女人消遣解闷去了。
辛兴是在史灌河向东北转弯的桥沟镇上岸的,刚上岸,路云山的骑兵侦察员就来报告说纪中强带领人马已经抵近白露河。辛兴带了随行的大部分部队和两具炸药抛射筒迅速占领了桥沟,崔明贵带着其余部队和两门山炮继续走水路奔向河口。一个班的骑兵分为两半,分别随两路前进,担当侦查警戒任务。
桥沟的团练以已经逃散,辛兴让部队立即沿大路向西前进,行军12公里,到达往流镇,未遇到抵抗就进入了镇子。大约团练不是跑到了淮滨,就是过淮河跑到安徽去了。
侦察员又来报告了白露河边的情况。
辛兴心中叫苦,暗骂纪中强笨蛋。这里距离白露河口还有8公里,辛兴急忙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同时让路云山火速带两个骑兵赶到白露河带张玉祥中队立即过河接应收拢过河的部队。路云山答应一声,急忙带人去了。
正文 111。淮滨(10)
更新时间:2008…8…7 11:29:32 本章字数:1174
光山,中华军总部。
辛兴新收编的农军盲目攻击淮滨,在白露河、淮河、潢河之间的三角地带伤亡近千人。其中被派到农军中带队的三团战士阵亡三人。这个消息让我们都有些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一些。虽说当初在攻击新集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伤亡,但那是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的攻坚战,而且伤亡在董大海看来简直微不足道,但是当时他没有看到我和陈浩接到伤亡报告时的表情,
此时已经从息县回到总部的他对我们两个的“过度”反应大为诧异:“你们两个这是怎么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们都是大风大浪过来的,今天对这点伤亡就大惊小怪的?那些个乌合之众不听命令,擅自过白露河去攻击淮滨,又没有渡河器材和攻城的武器,不失败才怪!最多给那个纪中强弄个处分就是,至于辛兴,虽说有用人不当之过,但是他那个三团也实在太难为他了,尽是些个新兵,也没什么装备,你们没看见这次辛兴带队出击,他的主力实际上是骑兵营的旧部下和崔明贵的部队,就这个来总部的路云山带了两个骑兵和一些农民军就赶掉了从淮滨过河的一大半清军,还缴获了200来支步枪。由此看来,那些清兵的战斗力也不必太放在心上,损失千把未经训练又不听指挥的乌合之众实在算不了什么。”
“大海,话不能这么讲,现在我们来到了这个时空,我们的队伍中绝大部分人两个月前不都是你说的乌合之众?难道你觉得那些苗沛霖团练的俘虏比这些个农民要强很多吗?”陈浩说。
董大海无语。老实说,我们大家都宁愿要那些朴实的农民当兵,这一点倒是和曾国藩不谋而合了。
“这些人参加了我军,就是我军的战士,使我们的宝贵财富。”我插话道,“我们不能让他们白白地去牺牲。今后,这些新兵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参加战斗。”
大家都认可这一点,这些新参加的人需要训练和教育,接受现代方式的训练以后,这些兵员的战斗素质比他们手中的武器更重要,尤其是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冷兵器仍然起作用,扮演着战场上的重要角色的低技术战争时代更是如此。我们在建军村最初训练出的队伍已经开始体现出了这一点。
本想在光山召集一次军事会议,但是现在各个方面的主官似乎都不方便离开指挥位置,部队的干部实在太匮乏了,尤其是仓促之间建立起来的新军更不能冒险让指挥员离开,淮河岸边发生的失利事件使我们不得不谨慎起来。
当下指挥部决定:今后一段时间,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让未经训练整编的农民军直接参加战斗,可以派人员按照新兵连方式立即开始对部分新编的农民军进行训练,这方面工作,张林那里其实早就开始做了。另外,可以让新军适当担任一些运输物资,修筑工事之类的任务,新军中有专业技能的人,比如铁匠、木匠之类和练过武艺、读书识字的人要选拔出来送王平军械所和刘奋战的教导队。
正文 112。淮滨(11)
更新时间:2008…8…7 11:29:33 本章字数:1215
其实总部的这项命令无法全部贯彻下去,我们无法抽调出足够的人员训练新兵。有一些新兵稍加训练就直接补充到了老部队中了,其实以老带新也是战争期间常用的锻炼新兵的办法,况且这些补充的新兵也是经过各部队主官认真挑选的。
已经明令各处停止前进出击,就地防御休整。新占领地区也在迅速巩固消化之中。自攻击新集以来跟随我军行动的许多农民被安排各自回到自己家乡组织民兵自卫队执行土改任务。为了巩固迅速巩固根据地,我和陈浩最终还是下决心迅速在占领区全面开展土改运动,虽然我们思想上都想把这项工作尽量做的不那么“急风暴雨”,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不可能把握好,一些过火过激的行为时有发生,我和陈浩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说实话,我一向对所谓“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的说法不敢苟同,在我的心目中一向认为文明应该是由那些所谓的“剥削阶级”创造的,如果说“劳动人民”对文明发展有贡献的话,那也是间接贡献,这一点只需看一看我国“四大发明”就可以轻易找到论据。
所谓“劫富济贫”虽然是对社会过度不公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