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手登上城墙之后,西城墙的局面被我军完全控制了。隐蔽在东门外的小股监视部队报告,东城开始有敌人用绳子溜下城墙,他们在用城上抛下的沙包、原木和木板正试图在护城河上搭建简易桥梁。我注意到西面城门外的吊桥已经彻底破坏掉了。南面的城门垒死了东面说不定也是一样的。看来这个杨致信原来打定的主意就是死守。如果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布置、这样的守法确实能够让进攻者一筹莫展的。看来这个杨致信确实还是有些本事的,不过他的“知兵”知的只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冷兵器时代的“兵”,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古代书生将兵守城屡有成功的战例,知识就是力量,当然包括书本上的知识。只是这一次杨致信运气不好,遇到的对手不同。他的那些知识已经过时了。
我命令东面小股部队继续监视,不要理会企图逃跑的敌人。本来,我是期望他们跑的更快一些的,一旦出城放了羊,埋伏在城东北顺河镇的骑兵冲出来,战斗离结束就不远了。
南面的部队也登上了城墙。驻马店的防御崩溃了。战斗进程加快了。三面的城墙很快被我军完全控制。
魏小普报告:北城门可以开启,吊桥也可以使用。
驻马店城内燃起了大火,烈焰飞腾。应该是残敌自己放的火。这个可恶的杨致信!
东面简易的桥梁已经搭建好,团练们争先恐后顺着绳子往城墙下滑,有些掉了下来摔得骨断筋折。南面响起了喊杀声和枪声,逃出城的敌人乱纷纷向东北方向逃去。
王弘义的骑兵连从开启的北门入城,迅速抢占城内要点东面城墙上尚未来得及溜下去的团练终于开始有人投降。一旦有人带头,跟风的人从来不会匮乏的。东面城墙上抓获了数百名俘虏。
其后的战斗已经不能算是战斗了。进城肃清残敌,占领要点,救火,安民。城内起火点真是不少。但是敌人放火的时间不长,大多数地方的火势很快控制了。临时的知府衙门大火却烧得很猛。俘虏供称杨致信在里面自焚了。这家伙,长得什么样?就这样死了?
粮食倒还是缴获了一些,驻马店的囤粮真是不少。居民的粮食也被杨致信强行统一集中,每天定量供应,以此控制全城的百姓帮助守城。被强迫参加守城的家里每日分到的口粮勉强可以充饥,没有能力参加守城的老弱,那就是食不果腹了。这家伙还对团丁们实行连带家属的双重连坐。加上这小子挺擅长蛊惑宣传。这些团练们对我军相当恐惧,尤其夸大我军追究以往犯罪的政策来愚弄这些多数都不认字的团丁,让参加团练的每个人都参与一次犯罪,比如**、**,杀害无辜,劫掠财产等等。这个团练队伍被他按照匪伙的方式打造起来。每个人在心底深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犯罪意识的,当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放大激发成为犯罪的实际行动。抢钱、抢女人五个字让历代无数的士兵从军人变成了罪犯。
最后的战斗是由骑兵团进行的。从顺河镇出击的两个士气如虹的骑兵营碰到的是乱哄哄溃散的毫无斗志的败兵,很多败兵手里连武器都没有。被卷地而来的骑兵围住后,几百个逃出驻马店的败兵全部都跪下求饶了。
占领驻马店,北进第一阶段的目标如期达成了。虽然最后一战并不完美。但是世界上有完美的事情吗?
正文 355。煤铁时代(1)
更新时间:2008…8…7 11:30:10 本章字数:1397
严学文本来完全可以将从襄阳北进的敌人击退甚至击溃的。野战中,冷兵器和极其原始的火枪为主要武器的敌军面对集中了我军原有的大部分枪支和老兵的精锐的军直属队,实在是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虽然北犯的敌人人数有二千多人,还有一些便于机动的重量较轻的原始的大炮,而严学文此时能够集中的只有4个连的兵力,但其中包括了拥有轻重机枪的机枪连。原来配属他们席卷南阳的10门大炮此刻留在唐河县城。
“斩断伸向我们的爪子!”陈浩的这句话成了我们大家对在南阳应付敌人进攻乃至今后相当一个阶段的指导原则。原来进入到鄂西北的一个连与敌人前锋稍微做了一点接触就后退了。就是这一点的接触也让清军死伤了几十个人,见到对方只有一百多人,清军大队在后面追了上来。追击的速度不快,因为清军虽然想消灭这一百多乱党,更想缴获他们手里的威力惊人强大的“洋枪”,但是他们也都知道这些人不好对付。所以一是要大队一起追击,同时还要让随军的大炮能够跟上队伍。撤退者后撤的速度也不算快,保持着和追兵不远不近的距离。时常还利用枪支的优势给追兵造成一些伤亡。晚间更是把清军的驻地的哨兵当成了练习射击的枪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袭扰一次。搞得清军疲惫不堪。
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到了邓县以南不远桐柏山的一个山口。从湖北退回的一个连得到了驻守山口的一个步兵连的接应。一直到傍晚,清军的炮队到达了,严学文率领的机枪连也到了。清军开始对山口上面的防御工事进行炮击。日落前,清军对山口发起了两次攻击。第一次是以绿营兵为主。距离山口还有50多米,就在地雷爆炸声和步枪射击声中丢下几十具尸体退了回去。
第二次攻击是湘勇发起的,二百多个湘勇在炮击过后,嚎叫着冲了上来。湘勇一半手持洋枪,另一半手持长矛。他们的冲击队形与绿营兵不同,是散兵冲击队形,已经有了现代步兵的战术意识,也知道在行进中不断卧倒,利用地形、地物掩护向守军阵地射击。后续的部队也在不远处集结,随时等着在第一波攻上山口后立刻跟进扩大战果。
这次从襄阳向北攻击的敌人只有600多名湘勇,他们本来确实是准备进入四川协助“剿匪”的,但是到了宜昌临时接到命令转到襄阳协助官军收复南阳。到达襄阳后,被襄阳将军留下了一半协助守城。襄阳将军眼里这600多人比绿营3000人都强的多。他们的到来让襄阳的文武官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原来严学文虽然只派了一个连入鄂,但是襄阳城里是战是走就已经开始争论了。湘军的到来,这种争论立刻平息了。有这些湘军在,城池起码可以守上一阵的。一旦襄阳被围,湘军水师可以很方便地沿汉水而上增援的。那些船只可是装有大量的洋炮,其实就是水上移动得炮兵阵地。而且船上还可以运载湘军陆师,这些人几千人就能对付长毛数万乃至十几万。三河镇之战,太平军后期的两大巨头陈玉成、李秀成集中了几十万太平军占尽天时、地利去围攻6、7千湘军,虽然全胜,但是实在也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北面的乱党虽然嚣张,但是人数好像不多。就是洋枪、洋炮厉害,但是湘勇装备火器化程度也是很高的,又有洋人教官协助训练。对付北面的乱党应该不成问题的。一时间襄阳城内对收复南阳信心满满。尤其是从南阳逃出的南阳知府和他的残兵更是迫不及待要“收复失地”。南阳知府虽然手眼通天,丢失南阳没有受到实质处罚,但是寄人篱下的滋味也不好受。哪有在南阳当土皇帝的日子过得滋润?
正文 356。煤铁时代(2)
更新时间:2008…8…7 11:30:10 本章字数:1389
面对湘军发起的冲锋,山上没有反应,步枪也停止了射击。难道都被刚才的一阵炮击炸死了,还是受不了大炮的轰击逃走了?50米。还没有动静。后续的湘军也开始向前跟进了,占领山口似乎只是转眼间的事情了。绿营方面带队的参将心中暗暗后悔:早知如此不该让湘勇攻击,自己的部队伤亡了这些人,功劳却让这些湘军轻易地抢了过去。
忽然,守军阵地上的枪声响起来了。不是平常洋枪或者清军的鸟枪、火铳之类的单发零星或者齐射都不同,这乱党阵地上的枪声竟然如同过年放的鞭炮一般响成了一串,不知一串,是好几串!距离守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冲锋者像是被割倒的麦子般迅速地大批倒下,就是在后面准备跟进扩大战果的湘军乃至一些没有隐蔽好的绿营的步兵和那些使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前装滑膛炮的炮兵们也有一些遭到了池鱼之殃。机枪响了不到一分钟,守军阵地上黑压压飞出的大群手榴弹在前沿轰轰炸响。硝烟散去,参加进攻的湘勇竟然还有二三十人在一个哨长的带领下继续向前冲锋,这个哨长手里的步枪已经不知去向,此刻他手里举着一把打造得十分精致的腰刀,刀柄上刻着“殄灭丑类”四个字,这是曾国藩当年专门打造来授予给湘军中功勋卓著的勇将的。哨官一级能够得到这种腰刀的绝对是凤毛麟角,那在湘军中是莫大的荣耀。此时这些湘勇离守军阵地不到二十米,转瞬间冲到了阵地前。这个哨官当真极其勇悍,挥刀砍倒了两个端着刺刀迎上来的守军,其余的湘勇也狠命地用长矛、刺刀与守军开始了以寡敌众的白刃战。那个哨长并没有在守军阵地上逞凶多久,一个看上去相当文弱的守军官长,在距离这个勇悍的哨长大约4、5米的地方用一只左轮手枪。连开两枪。那哨长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一个武艺超群的勇夫就这样被一个身体条件一般的书生结束了生命。生错了时代,更是遇错了对手。白刃格杀没有持续多久,冲上来的湘勇就全部被杀击或者击毙了。
严学文对湘军的悍勇这时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与当初攻取南阳时遇到的绿营和团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两次炮击,自己这边就伤亡了进10人。这次湘军的冲锋又使军直属队的这些军中精英伤亡了十多个。这样的伤亡让他觉得有些承受不起。要知道军直属队目前跟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即使是战士,放到别的步兵部队也可能就是排长,至少是之类的角色了。本来在这里阻击一下就是要消耗一下敌人的兵力和炮弹,没想到自己的部队也会又损失,而且是如此大的损失!他打定主意,天一黑就及早撤退,反正按计划就是让这些家伙继续深入之后再切断后路聚而歼之的。
湘军带队的营官更是心惊:自己的这些所向披靡的悍勇部队,竟然不到两天伤亡近叁佰了。昨天自湖北境内开始连续遭到这些乱党的杀伤。今天的这次攻击更是一下子损失了二百零几十,不仅第一线冲锋的人员无一生还,后面跟进的部队也伤亡了几十个,特别是带队冲锋的那个哨官是自己的亲信同乡,在家乡是出了名的武师,加入湘军后屡立战功,不想今日在这个不起眼的山口被一个书生轻易取了性命。
他继续攻击的信心也动摇了。战场出现了僵持的寂静。
天黑了,清军又向山口炮击掩护部队后撤扎营。他们没有接到退回襄阳的命令。想等明天天亮后向后方报告战况或请求增援或请求撤退。
对面的乱党竟然没有在夜间进行袭扰,射杀哨兵之类的事情也没有出现。此夜执勤的哨兵暗自庆幸。
一夜无事。
正文 357。煤铁时代(3)
更新时间:2008…8…7 11:30:10 本章字数:1188
天亮了。清军再次向山口炮击。这一次,鄂省绿营和湘军一致要求南阳知府带来的豫省绿营和团练打头冲锋。收复你们的实地,为什么只让我们拼命?
南阳知府没有办法。好不容易地又是封官许愿,又是威逼利诱组织起来了一百多人的“敢死队”,战战兢兢,手持长矛、弓箭、鸟枪,一点一点向山口方向磨磨蹭蹭的前进。一有风吹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