阌行菅⒌氖奔洌庋嫉厮渖伲褚嫒创螅獠攀怯扇踝恐馈!�
杨华感到程昱这番近乎于肺腑之言,好像完全在替自己设谋,说得很有道理,与司马遗计也不谋而合。于是在割地问题上,也就同意只让曹操割让襄阳、樊城、新野三地。但杨华提出附加要求,那就是樊城守军五千、襄阳守军三千必须留下一并归顺。程昱想了想,便说:“曹公一旦回到中原,倒也不在乎这点兵力,但必须签个结盟协议,使我军守卫江陵时能够假道过境。”杨华心道,这必然是为曹操以后复占襄樊留个机会,对于这点自己倒也不怕,反正主动权在我,于是也同意。
随后,双方又讨论划拔什么武将归杨华的问题。程昱主张刘表降将还健在的都可以全归杨华,但杨华并不十分感兴趣,只觉得文聘还可以;同时却点名要张辽徐晃两人。程昱无法说服,也只得让步。但徐晃正在樊城带领五千兵马驻守,不在华容道上,程昱问怎么办?
杨华笑了笑道:“你只管让曹承相写下手令便是!我自有办法!不过,手令必须连写十二份!”他想起了秦桧对岳飞假传十二道金牌的事。
程昱道:“杨郎你这要求过分。让曹公这样的人连写十二份相同的手令几近侮辱。当然我也知道,只凭手令而没有兵符、文牒等物要接收城池有些困难,但曹公声望极高,有同样的三份手令,就已无人敢于违抗了!”
杨华道:“好吧!就听义父的。不过我早准备好了飞鹰用于传讯,如果作假,会当场验证出来的!”程昱心中暗自一凛,看来眼前这位女婿还真不简单,竟有如此周密的准备!如此一来,自然不敢蒙混过关。
诸事谈妥,立即有人送上笔墨纸张。程昱回到曹操处,讲了所有的条款,曹操自然有许多地方不同意,程昱又一一用利害关系加以说服;最后,不同意见已经只剩两处了,曹操说道:“把襄、樊两城让给杨华,正好可以挡住孙、刘二人北伐之路,我们签下协议,就让他替我守着南大门吧,我也正好可以腾出身来对付马、韩。但新野离许昌太近,对我们有一定威胁,这就不能给他了。此外,襄阳城中的三千兵马我也有急用,要让他们支援江陵。关于这两点,你要再去给杨华说说。”
至于张辽徐晃二将的划拔,曹操起初也有异议,他生平爱将,颇不情愿。但程昱对他说:“我已看出杨华决不会在这上面让步,否则协议不成,只怕要拼死一战。”
听程昱这么一说,曹操也就不再坚持了。其实曹操心里很清楚,程昱所谓的“拼死一战”不过是“全体成为俘虏”的代名词。这与损失几名将官换得全身而退来说,孰大孰小,那是一目了然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眼下正是性命要紧的关键时刻,“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这才是枭雄本色!一路上,本着这种精神,用“杀弱存强”来激发士兵潜力,用活人来填塞道路沟壑,无非就是为了自己逃得一命!这等事情都做了,又岂能在乎几个将官去留?何况,听说只要一纸手令过去,杨华自有办法让徐晃归顺,说不定里面大有文章。杨华既然只点他俩的名,用人莫疑,疑人莫用!还是大方点好……
于是,程昱再去,使杨华同意了两处改动。这样,杨、曹两家终于达成如下协议:
1.曹操割让襄阳、樊城两地给杨华,包括驻守樊城的五千兵马;而襄阳守军三千由杨华通知立时调往江陵。
2.双方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和江陵作战期间允许曹军在襄阳边缘过境协议;期限直到曹操平定西北为止。
3.张辽、徐晃、文聘转而终身跟随和护卫曹操的侄女冯菁。
关于第三条之所以这么写,其实是又有个小插曲:那就是曹操说道:“在我一生当中,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一直都是别人降我,什么时候下达过让属下投降他人的命令?这要让我能说得出口,属下也容易接受才行。”程昱于是就出了这么一个折衷的办法,说道:“那杨华夫人菁儿不是一直称你为伯父么?你就说,命令这些将领去保护你的侄女!这样一来,一方面避免了面子上的问题,另一方面,说不定还能起到离间冯杨二人的作用。”曹操顿觉此计大妙!至于杨华则无所谓,反而暗中觉得古代的帝王将相实在好笑,就像后世的契丹向宋朝“称臣”,而宋朝却又要每年向契丹进贡一样!杨华认为只要得到实惠就行,他与冯菁夫妻一体,归于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曹操就对襄阳、樊城以及徐晃分别写了一式三份的手令,至于张辽、文聘由于就在身侧,便直接通知道:“文远、仲业:你二人即日起终身跟随和护卫我的侄女冯菁,不得有误!唉,山高路远,保重了!”
二将心知肚明,齐声道:“是!”
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他看着此刻的曹操,不禁回忆起以前吕布在下邳白门楼兵败时的情景。那时城中粮尽援绝,城外曹兵如蚁,吕布环顾左右,谓然叹道:“我们无法再战了!众将官,你们就砍下我的头,下去献给曹操,争取活命的机会吧!”吕布虽然失败,可他不失为一个英雄,深得手下的敬重。张辽当年原本誓死不降,是吕布临终托他照顾貂蝉,才只得降曹活了下来。这几年,反观曹操的所作所为,任何时候都只是牺牲别人保全自己,哪有吕布当年兵败时的气度?这大概就是“英雄”与“枭雄”的主要区别吧!唉,问天下英雄何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但张辽总算还是重义的人,有始有终。他心中怀着深深的遗憾,向曹操拜倒,行了大礼。文聘犹豫了一下,也跟着下拜,然后二人便走到杨华这一边。
文聘立即拜见杨华道:“在下久仰锦川公大名!此次奉命前来,愿效犬马之劳!”杨华忙道:“快快请起!欢迎加入我们的道教护教军!今后便是兄弟一家,共创大业!别看我们现在势力小,《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将来我们必定拥有全天下!”文聘原本对曹操就谈不上忠诚,此时被杨华一说,心里顿觉热呼呼的。
而张辽却淡然一笑道:“锦川兄久违了!如此奇谋妙计,比之当年更令人佩服!不过,曹公命我跟随保护尊夫人菁儿,在未见到她之前,暂时还不能听候差遣,希望不要介意……”这一番话,其实是张辽的矜持和傲骨使然,但客观上给曹军方面挣回了不少脸面,曹操程昱不由得暗自点头。
杨华则毫不介意地笑道:“无妨!小弟盼文远兄来,便如久旱盼雨,欢迎之至!菁儿也时常挂念着你呢!”张辽也不禁暗自佩服杨华心胸豁达,此时又听杨华附耳过来说:“我特意请文远兄加盟我方,是为了更方便地相告和商讨关于貂蝉的后事……”
张辽听得心中一凛,忙问:“此事究竟怎样?”杨华忙道:“稍安忽躁!此地还不是说话之处,稍候再谈。现在请文远兄先见一个人,她将带你去见菁儿,菁儿那里还确实需要文远兄你的帮助!”说罢,便招来两个手下,带着张辽来到一处隐秘之地。张辽抬眼一看,不禁愣住了!
但见花技俏展而活灵活现的文姬正在眼前!她不是早就死后成仙了么?“文姬?……啊,张辽拜见曦和娘娘!”当初在处决“司马八俊”的刑场上,张辽也是目击者之一,“神迹”已然目睹,岂能不信?
“将军快快请起!文姬乃是平凡女子,请文远将军不必多礼!”文姬笑吟吟地答礼道。
张辽还有些不信:“当日亲眼见到娘娘坐在‘太阳神车’之上,难道有假?”文姬笑道:“‘神车’倒是不假,但那是一种机关器械。将军如有胆量,今日便可随我坐上去见菁儿,嘻嘻!”
没过多久,张辽已乘坐在热气球上,飞翔于彩云之间。东南风送着他们飞快地往樊城飘去。锦绣大地在脚下一闪而过。张辽这时不由得不对杨华的智计口服心服!同时,自己一来就被获知核心机密,说明杨华的为人也不一般!看来,将来能取天下者,必定是他了……
五十八章 计取襄樊
却说这边杨华当即命人将曹操手令用猎鹰送出,而那边冯菁魏延徐庶早已领一万大军在襄樊边界暗自等候多时了。三人共同研究了曹操的手令,认为不假。于是再研究由谁拿着手令去见徐晃。冯菁道:“这事该由我去。手令指明让他带部队跟随于我,我去最合适。”徐庶道:“万一他不信,把你扣留了,岂不危险?”冯菁道:“我带第一张手令去,他肯定将信将疑。但我是女孩子,徐晃英雄了得,不会将我斩了。那么你们伺机再送第二张、第三张,并向他说明曹操已被困住,他若不照做,那边就会有难,便不由他不信!而一旦他懈惫了,我们就把自己的部队带进城,那时反悔也不怕了!”
魏延道:“此计确有可行之处,但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去,我想还像当年一样化了装与你同去,便由徐军师领军随后。”
冯菁道:“这次不可,魏大哥你与徐晃交过手,他认得你,你还是领军应变为好。让全真教中人护卫我就行了,至于徐大哥倒可以化装随后,在最适当的时机差人送上第二道手令。此外我们还要约定一个紧急情况下相互传递消息的方法,可以如此如此……”
众人计议停当,冯菁便化了装,与两名云游道士一起进入樊城之中。
此时徐晃在樊城正有些坐立不安。主要是刚刚接到曹操大军在赤壁失利的消息,究竟败到什么程度,却毫无所知。正在这时,忽报外面有一位姑娘与两位道长求见。这真是奇怪的组合,于是徐晃传令接见。
一见之下,却是大吃一惊:“菁儿……怎么是你?我们现在可是敌对关系,你怎能随便就来?”冯菁笑道:“自从嵩山一别之后,我和杨大哥都非常想念你,今日特来拜访一下老朋友。别来无恙乎?”
徐晃狐疑道:“没那么简单吧?看在我与锦川相识一场的份上,假如夫人有什么为难之事,只要不违背军国大计,我便通融一把。”
冯菁笑道:“公明大哥不愧是名将,一猜就着!不过,这次有为难之事的却是大哥你啊!不知大哥对前线的局势有听说吗?”
徐晃沉吟道:“只略知大概。难道说……”
“很不妙!生还者寥寥无几。”冯菁接过说道。
“啊?那么曹承相呢?他怎么样了……”徐晃一急,竟抓住了冯菁的手,但他感到菁儿的手腕珠圆玉滑,竟无处使力。
冯菁略一使力,便滑出了他的掌握,说道:“别急,他还无恙,但只剩几百人,被我夫君困在华容道……”
徐晃长叹道:“我明白了!菁儿你是做说客来的!你既然冒险前来,说明你们的大军也离此不远了吧?但这事情免谈!尽管我知道自己已成孤军,但没有承相命令,我也决不会轻易让出樊城!为将之道,本来如此。”
冯菁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于是追问道:“徐将军英雄了得,人所共知。但如果有承相命令呢?”
“军令如山,自然依令执行!”徐晃毫不犹豫道。
冯菁心中暗笑,表面上却叹口气道:“那么将军接令吧。”随即出示曹操手令。
徐晃见了一愣:“手令似是不假,但怎会收在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