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夺明-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情不顺的时候,让他发泄一下未尝不是什么坏事!
  “如何?”
  发泄完内心的郁闷后,他停下了来回走动的脚步,转身面向一人。
  那人名叫阿牛,长着一副与他的名字相符的相貌,看上去格外的忠厚老实,只是,和他的外表相反,那家伙却是一个心眼颇多的人,乃是刀疤六这个团伙中的二号人物,负责为团伙出谋划策。
  他家是仵作出身,在明朝,这样的身份背景上不得台面,虽然他读过一些书,却参加不得科举,这也是他和刀疤六这些破落户一起厮混讨生活的缘由,因为做过仵作,检查尸体的工作自然由他来做。
  “六哥!”
  阿牛抬起头,欲言又止。
  刀疤六沉下脸来,他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六哥,事情有些不妙啊!”
  阿牛叹了口气,面色沉重。
  “怎么说?”
  刀疤六沉声问道。
  阿牛指了指地上摆着的那三具尸体。
  “麻子,二狗都是被对方割喉而死。六哥,喉咙乃是一个人的要害,断不会缺乏防护,二狗就不说了,麻子也算习过一些拳脚,等闲一两个壮汉也能对付,却被人割喉而死,对方不是易于之辈啊!”
  “哦!”
  刀疤六应了一声,走上前去,盯视地面尸体上的伤口。
  “于大嘴是被对方刺中腹部而死,表面上,腹部只有一个伤口,仔细看来,才发现那并非由一招所致,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他被人一连捅了四五刀,每一刀都落在同一个伤口上,刀尖直插内脏要害,和割喉一般,几乎让人瞬间毙命!”
  刀疤六摸了摸乱草一般的胡须,沉思不语。
  “更让人恐怖的是,致他们三个于死地的兵器乃是麻子随身携带的牛角尖刀,这说明什么?说明对方赤手空拳将麻子手中的武器抢了过去,再将他们一一杀死!”
  阿牛走到刀疤六身侧,轻声说道。
  “那人所言,目标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同行的乃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秀才,其中,是不是有了什么变化?”
  刀疤六皱着眉头,摇了摇头。
  “我派麻子从肃宁一路跟到了这里,如果有什么不妥,麻子早就派人来回报了,我想,那人给的情报应该还是准确的?他出言相欺,对他又有何好处?何况,他也只是跑腿的人,若是情报不明,他的主子也断不会放过他!”
  阿牛点了点头。
  “如此看来,也许是那个小书生深藏不露了?”
  “嗯!”
  刀疤六同样点了点头。
  “早知道,我就亲自出手了,不然,也要让麻子多带点人,原以为是很轻松的差事,不想,事情却并不简单!”
  他转过头,对阿牛说道。
  “好不容易和那个人拉上关系,这是对方交给我们办的第一件事情,若是不成,日后,就谈不上继续合作,为了我等兄弟的前途,就算那个小书生如何了得,也绝不能放过他,阿牛,照你看来,接下来该怎么办?”
  阿牛眯着眼睛,沉默不语。
  “保定是我们的地盘,要不,就在保定把他干掉!”
  刀疤六出声问道。
  阿牛摇了摇头。
  “那人毕竟有着秀才的身份,,听说又有亲戚在京城为官,当初,之所以派人来张家镇动手,而不是在我们熟悉的保定城,就是怕招惹祸事,如今,正是乡试之时,城中戒备森严,轻易更是不要在城中动手了!”
  “那,你说该怎么办?”
  刀疤六目露凶光,狠狠地说道。
  阿牛笑了笑。
  “六哥,莫要急躁,小弟我已经有了点子,一定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那书生取了性命!”
    正文 第四章 夜阑人静
     更新时间:2009…5…26 13:31:13 本章字数:2566
  月华如水,静静地撒在庭院中,月亮像一个大银盘高挂在正当空。
  院中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还是槐树,一东一西,隔着空旷的院落默默对望,偶尔一阵夜风吹来,枝叶摇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院墙外,传来了一阵干涩的梆子声,那是打更人在巡夜,这个时辰,已经快要三更了,城外城内灯火尽灭,远处,传来了护城河水流动的声音,如同箫声一般呜咽,月色中,尽是萧索冷清之意。
  这时是万历四十六年八月二日午夜时分,地点是北直隶保定府肃宁会馆偏院。
  杨澜站在院落中,双腿分开,齐肩而立,双手放在小腹丹田处,上下相叠,如抱一球,如此,久久凝滞不动,近到身前,面面相对,方能听到他那细不可闻的呼吸,不然,只会当其是无生命的雕像。
  良久,一股白气突然从杨澜的鼻孔内喷出,若仍是靠得极近,便能听见一声低沉的雷响,若是离得远远的,也就听不清了。
  随着这一声闷哼,杨澜的身子随之而动。
  他蹲下身,脚尖向左侧转去,顿时搭成了一个前弓后箭的弓箭步,与此同时,左手徐徐向外划了个圈,上身随之向左转去,他的视线始终盯着左手的指尖上。
  停顿片刻,呼出了一口长气,屈肘,左手拉回面前,右手则从腹部划出,轻轻划过面门,向右侧舒展开去,视线以及身子也随之向右转去。
  在做这个动作时,全身的骨骼发出了一串轻响,伴随着一声沉重的吸气声。
  最初,杨澜的动作极其缓慢,每一次出拳踢腿,似乎都重若千钧,然而,随着拳路的进展,他的动作越来越快,打到后来,只见一团黑影在院内舞动,忽东忽西,忽南忽北,状若鬼魅。
  “喝!”
  随着一声轻喝,那鬼魅般四下乱窜的身影突然停了下来,立于院中,笔直如松,恢复了最初的姿势。
  这时,汗水已经将杨澜全身濡湿,滴滴而下,打落在泥地之上。
  “哎!”
  杨澜闭上双眼,吐出一口长气,随后,睁开眼,目光中满是萧索。
  杨澜是杀手,所习的乃是杀人之术,虽然,对于热武器他也非常精通,爆炸,射击,无所不能,然而,他最拿手的还是徒手格斗术,准确地说,乃是潜行暗杀之术。许多目标都死在他近距离的刺杀之下,从刺杀的角度出发,和目标距离如此之近,未免过于危险,并不怎么符合杀手准则,只是,若是你想要保持一颗强大的杀手之心,就必须如此。何况,危险与否,也因人而异。
  格斗技术,杀人手段,这些只是枝节末叶,让杨澜得到隐杀这个外号的根本,还在于他刚才练的那一套拳。
  那是一套无名拳,来自于一卷古谱,那套拳用来实战并无多大的用处,但是,却能固本培元,滋养内力,洗髓易筋,当初,杨澜一身本事,其根基大多来源于此。
  现在的身手若和以前的他相比,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不过,通过这几日深夜对这无名拳的练习,杨澜发现,这具身体本身的质素也还不错,比起当年的他,还要更胜几分,只是,要想达到昔日他的程度,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以往,打完这套拳他脸不红,气不喘,如今,练习了几日,今晚才勉强将它从头打到了尾。
  杨凤梧其人,也不知因何事惹了别人,居然被那人买凶暗杀,偏偏,他仍未得到那方面的记忆,情况不明之下,目前,唯有专注在自己身上,勤练内功,迅速提高自己的自保能力。死过一次之后,得到了渴望已久的自由,如今,就算是身处在一个落后的时代,他也不想再死一次。
  当然,在勤练武功的同时,杨澜也记得此次前来保定的目的,乃是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
  与范进相伴已经有好几日,肃宁会馆中现在也尽是肃宁本地前来参加乡试的秀才,和那些人相处一段时间后,杨澜已经非常了解,举人在这个时代的意义,考上了举人,也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想想后世公务员的威风,就知道在这样的时代,能够做官这有多么的了不起!
  四书五经,八股文,杨澜对此自然一无所知,就连繁体字也认识不了几个!幸好,在他身体内,还保留着杨凤梧的记忆,那些记忆并非是一股脑出现的。比如,当他看见范进的时候,自然想起了和范进相关的一些事情;而当他翻开书籍时,那本书的内容也就了然于心;磨好磨,提起笔,摊开纸,文章也就一蹴而就。
  能否中举,就要看那个杨凤梧是不是有真本事了!
  房内的灯火亮了起来,有人推开了门,杨澜忙闪到东边墙角的那棵槐树旁,紧贴树干,纵然月光皎洁,却也很难将其看到。
  现在,正是乡试之时,保定府的大小客栈都住满了秀才,肃宁在保定府有会馆,平时,基本上住的都是肃宁籍的行商,会馆本就是那些肃宁籍的行商为了方便做生意而修建的,不过,在乡试期间,住在这里的都是肃宁籍的秀才们,会馆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对这些未来的官老爷,行商们格外的巴结,对那些声名远播之辈,更是前拥后簇,日夜逢迎。
  杨澜十八岁中秀才,也算是年轻有为,只是,杨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杨澜的声名也一向不显,没有中秀才之前,谁也不知道他这个人,再加上,范进这个在行商们眼中毫无利用价值的老秀才与他形影不离,故而,到也没有多少人逢迎他,最多前来和他打个招呼,礼貌地寒暄几句。
  杨澜和范进也就被安排在了会馆的一个偏院内,和几个如范进一般的老秀才住在一起,偏院的设施无疑要寒酸了许多,用度之物也比不上其他那些院子,更没有专门侍候的下人,对此杨澜却甚为满意。
  清静,这是目前的他所需要的。
  不过,那些老书生们都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半夜起来读书,给杨澜半夜练功多少带来一些不方便。
  不一会,有人出门来,一路咳嗽着,沿着墙角往一侧的茅房行去。
  杨澜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自己那间屋的房门前,轻轻推开门,闪身进去。
  过不了多久,院落内就响起了一个老夫子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又过了一会,越来越多的读书声加入了其中。
  远方,响起了一连串的狗吠声。
    正文 第五章 乡试
     更新时间:2009…5…26 13:31:15 本章字数:3742
  杨澜白日读书习文,晚上勤练身体,就这样过了数日,到了八月九日,秋试之时。
  当夜子时,往常这个时候无比安静的保定府便多了一丝喧嚣,城内各条街巷,灯火若游龙,点亮了夜幕,青石板的路面上,不时响起脚步声,急匆匆而来,又急匆匆而去。
  三更左右,肃宁会馆内的秀才考生就已齐聚一堂,十来个会馆下人打着火把提着灯笼将这些秀才老爷护送出馆,往城西的贡院而去,途中,不时遇见其他考生,于是,大家聚在了一起,形成一条火龙,在黑夜的街道中游窜,直奔城西。
  人数虽然众多,却没有多少声响,一路上,只听得脚步声,呼吸声。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的辛苦,成败就在眼前这一遭,就算那些平时自诩腹内满是诗书,恃才傲物的名士狂生,在这一刻,同样心情紧张,只知紧闭双唇,埋头赶路。
  杨澜一行到达贡院门前时,门前已经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群人,各式各样的灯笼闪着红光肃穆地立着,场面颇为安静,偶尔响起一些低语声,也很快自觉地沉寂了下来。
  贡院门前,空出了一大块空地,数十个身披铁甲的兵士排着整齐的队列肃然而立,气氛显得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