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 第1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门阀。    虽然少帅军中也有一些小门阀的世家子弟,但是大多数官员都是寒族出身,不少人则直接就是出身绿林。    投靠这样的一支部队,他们从内心里是抵触的。    如果再不能保障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宁愿不降。
    而元文都和段达二人的想法又不同。    这二人虽然在洛阳主事不过一年多,可是好处却捞了不少。    弄得民怨沸腾。    而且当初正是他们极力怂恿杨侗用武力驱逐灾民,少帅军中的士兵一大半都是灾民,只怕原先被驱逐地就不在少数。    他们害怕洛阳城一献,少帅军和他们算帐。    那他们可就完了。
    吴浩写给杨侗地信倒是不长。    主要是封杨侗为越国公,秩一千石。    在信中还提到,少帅军中对于爵位以后将共分为七等:王、郡王、公、侯、伯、子、男。    所有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袭地,但是如果传给儿子,则爵位要降一等。    子传给孙则又要降一等  。    也就说,杨侗的爵位如果传至他孙子的孙子就成了男爵了。    再往下就没有爵位了。
    信的后半部分实际上就是告所有洛阳所有官员的书信。    保证献城之后,不杀一人。    如果民愤极大者。    可用钱、地赎罪。    最高不超过五万两白银。    如果不够,则抄其没所有财产。    此外就是关于少帅军将向官员门购买田地的事宜。    基本上为1亩地1两银子左右。    具体的价格将根据田地的好坏,进行最后的敲定。    这样的价格自然是低得离谱,但是洛阳官员们的田地都在城外,此时早就被少帅军给占领了。    少帅军能够拿出钱来买田,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情。    官员们也算是吃了一个定心丸了。    首先这命是肯定保住了。    钱财本就是身外务,而且那些田地就算少帅军全部没收了。    他们也是毫无办法。    如今用低价购卖的办法,虽然还是有些不甘,但是心里还是觉得这是一支完全不同地义军,至少他们还不是那种完全不讲理的强盗。
    元文都和段达也算是彻底放心了。    五万两银子虽然有些肉痛,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到他们的一半家产。    剩下的钱,即使什么都不做。    这辈子也足够了。
    祖君彦还单独带了一封信交给了独孤峰。    信是以裴行俨的名义写的,因为裴仁基往日里和独孤峰还有些交往。    独孤峰在杨侗面前也为裴仁基说过一些好话。    在信中主要就是介绍少帅军的政策。    那就是消灭门阀制度。    并不等于消灭门阀子弟。    并且在信中提到今后地少帅军考核官员不会直接从世家子弟选拔,将主要由科举而来,很少的一部分则由立功人员拔擢而来。    但是如果独孤阀愿意投奔少帅军,将加封他为侯爵。    秩八百石。    另外还将留给独孤阀两位伯爵、三位子爵、四位男爵地名额,可由他们自行分配,只需到时上报即可。    这一下,独孤阀上下算是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少帅军的一些举措他们还是清楚地。    毕竟在各地他们也有一些探子。    虽然独孤阀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但是眼光还是有的。    看得出少帅军和其他的义军的确不同。    从刚开始就气魄不凡,不是那些打家劫舍绿林出身的义军头领可以比地。    现在天下大乱,独孤阀虽然还有些势力、钱财以及人望,但是他们也明白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另起炉灶。    就他们原来的心理来说自然是最希望李阀能够得了天下。    毕竟李渊的母亲也是独孤阀的人,怎么说也是亲戚,就算不能保住如今的地位,但是应该也不会太差。    至少满门的富贵还是保得住的。
    可是现在少帅军兵临城下,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不投靠少帅军,那就只有拼死一战了。
    如今能有这样地结果,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因此,几乎是所有的官员众口一词的劝说杨侗。    明日就开门投降。    但是原本一心想着投降的杨侗又犹豫起来。
    这个条件虽然和杨侗的想象有差距  ,但是作为投降地王族,如果吴浩真能够保证向他说的一样,杨侗倒也无所谓了。    即便没有任何的爵位,他也无所谓。    能够衣食无忧,对于杨侗来说足够了、足够了。    可是自古以来,那些末代王朝的王族子弟多半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到了这个时候,杨侗越想越害怕,想到明天就“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    杨侗害怕的坐在那里哭了起来。
    所有的官员虽然各有打算,但是此刻人人心里都不好受。    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阻杨侗。
    好半天,韦津站了起来:“千岁放心。    从今以后,如果您安心只做一个越国公,那么我敢保证除非少帅军倒台,否则吴浩绝不会加害于千岁!”
    “噢?韦尚书如何得知?”  杨侗快步离座,来到了韦津身边。
    “千岁,各位大人。    有人说我出城一趟,已然被少帅军买通了。    如果一定要这么说,也可以!”  韦津的话让所有人都盯着他:“只是收买我的非金非银,也不是什么高官厚禄,而是二十斤大饼。    ”
    韦津接着把几天前的情形说了一遍,然后感慨道:“从吴浩毫不犹豫地答应放百姓出城,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爱惜名声地人。    所以他绝对不会干出那种无缘无辜对名声有损地事情。    从他特地让人捎给我二十斤大饼。    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知人的性情中人。    这样地人也许对于敌人非常狠毒,但是对于那些并没有对他构成威胁的人则还是不乏爱心的。    千岁将是吴浩赢得民心的一面好镜子,他绝对不会轻易的打破。    ”
    此时的少帅军中,将领们也是围坐一堂。
    武将们大多兴趣缺缺。    因为现在文臣们正在讨论土地的政策。    原来吴浩前天翻看《汉书》之时间,忽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土地。    历朝历代最大的社会矛盾实际上就是土地。    一个朝代到了末期往往就是地方豪强们吞并了大量的土地,由于农业是立国之本,土地的大量兼并使得国家难以为继,而百姓也活不下去了,于是揭竿而起。    那些大豪强纷纷被打倒,土地进行了一次重新大分配,然后接着又是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再起义。    如此循环,如果不是特殊的情况,朝代的更替实际上就是为了土地的再分配。    可是如果自己能够彻底把土地问题解决了,那么最重要的社会矛盾也就解决了大半。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大臣们大多提出均田制或者租庸调制就能够解决了。    可是吴浩却不认同。    因为他可是知道。    均田制太过理想化,租庸调制到了唐末,就根本等于废纸一张,因为田地大半已经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根本无田可调。
    于是吴浩自己就提出了建立农庄。    各朝各代开国之时,往往对群臣大封土地,其中又以唐代最为突出,所以土地兼并的也最快。    李世民的想法就是对于功臣可以多给钱、多封地,甚至爵位也不吝啬,但是决不乱封官。    把权力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吴浩认为还应该减少一条,那就是封地。    钱可以给,爵位也可以封,但是地却不能封出去,只要国家手上始终掌握着大量的土地。    而那些没有地的农民就可以受雇于政府建立的农庄。    不但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而且将会产生一大批的农业工人。    将来也容易把部分农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去。    同时也遏制了地方豪强门对农民的盘剥。    至于得到土地的方法,少帅军在战争时期主要采用的将是购买,除非是那些彻底的无主之地。    但是主要对象是那些拥有大批土地的原隋朝官员和当地的大豪强。    当然并不是把他们所有的土地都全部购买,还是本着卖方自愿的原则,在这朝不保夕的乱世,想要出售田地的人必定不少,而地方豪强也多少都会用出售田地的这种方式来向少帅军示好。    再加上没收的皇族的田地,到的最后,必定不会是个小数字,到了和平时期,则主要以开垦荒地为主。
    这条建议倒是迅速得到了谋士们一致的赞成。
第六十五章归附
          第六十五章归附
    正说得起劲之时,外面传来一阵的杂乱的脚步声,似乎还有人的叫喊声。
    推开门就听到,有人一边跑,一边喊:“洛阳降了,洛阳降了!”
    吴浩笑了,之后又摇了摇头:“想不到我少帅军中第一个封爵的竟然是杨侗和独孤峰。    ”
    在吴浩给杨侗和独孤峰写信完毕后,谋士们都来劝吴浩称王,要不然实在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是被吴浩否决了。    吴浩只说了六个字“高积粮,缓称王!”
    于是,就弄出了一个这样的局面。    吴浩一个连王都没有称的人竟然封了两个爵位出去。
    消息很快传了开去,虽然已经是深夜丑时两刻了,但是许多人还是在梦中被惊醒。    先是  少帅军的士兵们叫喊,接着这几日出城的妇孺老幼们也纷纷叫嚷起来,再接着城里的士兵和百姓也在洛阳城里纷纷呼喊。    城里城外数十万人齐声呐喊,有欢呼、有喜悦、有庆幸,到底喊的是什么,已经没法听清楚了,远远听去仿佛大片大片的海浪呼啸声。
    刚到寅时,在城里城外的一致要求下,洛阳的十几座城门同时打开了。    城外的百姓纷纷涌入,急切回家;城里的百姓拼命往外挤,寻找亲人。    这种混乱的场面基本上处于无序的状态,原本应该维持秩序的各门守城的隋军很快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而将官们也懒得去管,他们现在正为自己的前尘担心呢。    而少帅军则全部仍然驻扎在城外。    因此这份混乱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时辰,直到巳时两刻六万少帅军开入洛阳城,混乱地局面这才逐渐平息下来,不过仍然有数千人被踩伤、踏伤,其中不少伤势严重。    好在没有出现生命垂危的。
    少帅军随行的郎中们顿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此少帅军很快就赢得了洛阳百姓的拥护。    按照少帅军的建军条例,在军中每伙(100人)必须设立一名郎中。    虽然在民间征集了不少郎中。    但是郎中的缺口还是相当大。    因此早在四月初。    吴浩就已经开办了一个医学院。    一方面培养长期地医学人才,另一方面则是解决郎中紧缺的问题。    好在对于那些基层(伙)地郎中们,要求倒也不高,主要是能对外伤进行一些紧急的措施,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最普通护士的职能。    吴浩这个半桶水都不到的家伙在急救方面倒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毕竟他在读大学的时候,为了追一个温柔似水的管理系地MM,曾经随她一起参加了“红十字协会  ”。    虽说由于很快这段感情就无疾而终了,但是对于急救多少还是有一些见识的。
    尽管郎中们水平大多一般。    可是他们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在以后的战争中,少帅军的伤亡远低于其他的势力,这对于士兵们的士气也是一个很大地鼓励。
    吴浩等人则是等到了午时,才率领了二万亲兵分别从右掖门、端门、宣辉门、龙光门,四个城门进入洛阳皇城。    杨侗率领着洛阳的重要官员全部列队在端门迎候。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